學習啦 > 學習方法 > 通用學習方法 > 高效課堂 > 高效課堂的十大誤區(qū)

高效課堂的十大誤區(qū)

時間: 慧良1230 分享

高效課堂的十大誤區(qū)

  反思,是一種學習方式,也是課改人的成長方式。當高效課堂走過12年,我們也迫切需要進行一場系統(tǒng)的反思,反思哪些課堂行為數(shù)度的,哪些是需要提升的,還有哪些是存在錯位的。小編整理了相關內容,希望能幫助到您。
 
  高效課堂的十大誤區(qū)
 
  誤區(qū)一 沒有自我目標
 
  課堂教學改革強調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目的是改變應試教育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弊端。這個出發(fā)點無疑是正確的,然而不同地區(qū)、不同學校的實際情況不同,僅有“大方向”而忽視了立足自我,往往會備感艱難,難以見效。當課堂教學改革發(fā)展到一定階段,各學校首先要聚焦自身問題、明確自我目標,然后“對癥下藥”,這樣就能事半功倍。如果沒有具體目標,只是“見什么學什么”,就很容易出現(xiàn)“瞎折騰”的現(xiàn)象,讓學生成為試驗品。如果先明確目標再尋找方法,就可以避免“比照葫蘆畫瓢”的問題,有利于學校選擇性地制定改革策略,形成自我特色。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學校在進行課堂教學改革之前,一定要明確“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明確了這個問題,改革就會“萬變不離其宗”,不至于出現(xiàn)方向性錯誤。
 
  誤區(qū)二 過度追求創(chuàng)新
 
  有些學校在改革初期,一味地“打破常規(guī)、創(chuàng)新求異”,力圖建立不同于他人的模式。于是,這些學校挖空心思為自己的課堂“起名字、建新規(guī)”,導致課堂教學改革名目繁多、花樣頻出,真正有突破、有成效的改革經驗反而并不多見。常言道,不破不立,改革需要破舊立新。然而,什么能破,什么不能破?每所學校都應該認真甄別、謹慎對待。比如,有的學校顛覆學習常規(guī)(包括預習、復習、作業(yè)等),倡導所謂的“零作業(yè)”“零測試”;有的學校無視記憶力、專注力的培養(yǎng),對學生的粗心、馬虎聽之任之,反而美其名曰“善待學生的錯誤”;有些學校提倡課程資源整合卻忽視課程內容轉化,過分注重流程環(huán)節(jié)卻忽視基本要素,不把精力投入到“問題、活動、評價”的設計上,卻在學生展示的形式上煞費苦心。此外,新的學習方式有新的常規(guī)要求,如果不能認真培養(yǎng)新的學習規(guī)范,新課堂就會讓人感覺如飄浮在空中一般,落不到實處。以小組合作為例,如果教師不能把合作技能納入常規(guī)養(yǎng)成計劃,那么學生圍坐起來之后,也不知道如何分工、如何對話、如何處理成員之間的沖突與矛盾。這樣的小組合作,肯定會破綻百出、問題不斷。
 
  誤區(qū)三 誤讀生命活力
 
  關注課堂活力是課堂教學改革的一大亮點。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標,許多學校進行了大量的嘗試與創(chuàng)新,比如“游戲進課堂”“語文戲劇化”“學生問滿堂”等。于是,課堂上熱鬧異常,學生不斷提問、不斷對抗,展示形式也豐富多彩。然而,什么是真正的課堂生命活力呢?我們不妨聽聽“讓課堂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提出者葉瀾的觀點:“我不認為凡是讓學生在課堂上當小老師、讓學生問老師答,或學生互問互答才是改革,也不認為學生活動越多、教師講得越少,課堂桌椅擺成六人組狀而非秧田式,就是體現(xiàn)當代教學改革要求的課。”實際上,真正體現(xiàn)課堂生命活力的教學活動應該以問題解決為核心、以多維對話為形式、以思維產品為成果。如果教學互動不具備這3個條件,課堂教學就會偏離方向、勞而無功。只有學生在課堂上自由暢想、各抒己見、辯駁爭議、論證事實,碰撞出無數(shù)個“精彩觀念”,讓學習過程幻化為奇妙的“生產之旅”,才會真正產生“課堂生命活力”。不顧學生創(chuàng)造力,不顧教學生產力,只是形式創(chuàng)新的知識搬遷,這樣的“課堂活力”怎么會有“生命力”呢?
 
  誤區(qū)四 忽視思維發(fā)展
 
  課堂教學改革最受關注也是爭議最大的地方就是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支持者以自主、合作、探究為核心,把力氣放在了新學習方式的建構上,并積累了諸多實踐經驗;反對者則以“有意義的接受學習”為“武器”,極力發(fā)掘課堂教學改革中出現(xiàn)的問題,反對新的學習方式。然而,不論是支持者還是反對者,都未能從本質上審視課堂教學改革的理由與方法,未能探尋學生“到底缺少什么”,從根本上解決課堂教學中的短板。比如,有些學校倡導促進“學生幸福發(fā)展”,卻并不清楚什么是幸福、什么是發(fā)展。中科院院士楊叔子認為,批判性思維是理性與創(chuàng)造性的核心,沒有批判性思維教學,就沒有真正的素質教育。學習的本質是創(chuàng)造而不是被動接受,沒有對現(xiàn)存知識的質疑與反思、思辨與否定,就不可能擁有創(chuàng)造性。教師在課堂上不要急于提供結論,而是要讓學生自主探尋,引導學生用不同的觀點甚至相反的觀點進行爭論,再讓學生互相評估各自的想法,找到證明自己觀點的最佳證據(jù)。這種做法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促進學生批判性思維的發(fā)展。
 
  誤區(qū)五 警惕課改“速成論”
 
  有時,我們對“抱殘守缺”的課改反對者批評有加,但對一些認為“只要改課、必有效果”的盲目樂觀思想缺乏警惕。日本學者佐藤學曾指出:“當今學校的教育改革與實驗并不總是理想的,未必會給教育帶來進步,也未必注定會給兒童締造幸福的未來。在這些改革與實驗中也夾雜著教師的困惑與失望。改革與實驗的時代,也是混亂與迷惘的時代。”課堂教學改革是一個極其復雜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存在失敗的危險。一些地區(qū)、學校把課改看作是一種“時髦”,簡單冒進、包裝打造,使課堂教學改革成為鬧劇,失去了改革的嚴肅性。我們對待課堂教學改革應該“如履薄冰、戰(zhàn)戰(zhàn)兢兢”,不能“拍腦袋”下決策,要學會科學論證。課改是慢的藝術,容不得急躁與冒進,那種指望“馬到成功”,指望全體教師“齊步走”的想法是不切實際的,也是違反教育發(fā)展規(guī)律的。要記住,課堂是“為學生發(fā)展而改、為教師發(fā)展而改、為學校發(fā)展而改”,而不是“為喝彩而改”。
 
  誤區(qū)六 主導與主體相互排斥
 
  教與學是一個共同體。我們在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時候,并不排斥教師的“導”。真正的高效課堂包括“科學的導”與“科學的學”。沒有教師科學的導,課堂就可能沒有高度、寬度與深度。
 
  教師科學的導主要體現(xiàn)在6個方面:導向、導序、導思、導法、導練、導結。學生在自學與合學時,教師并非無事可做,而是要研學、助學、備學、量學、思學、調學。
 
  高效課堂的“靈魂”是雙向的,一是相信學生、解放學生、利用學生、發(fā)展學生,這是針對教師而言的;二是相信教師、解放教師、利用教師、發(fā)展教師,這是針對校長而言的。教學合一,不僅是傳統(tǒng)課堂的教學原則,對高效課堂同樣適用。
 
  誤區(qū)七 放手成了放羊
 
  “放手”不等于“放羊”。有些學校經過了長時間的實踐,教師與學生在高效課堂背景下的素養(yǎng)都有較大幅度的提升,因此,教師在課堂上的適度放手自然水到渠成,學生也因此鍛煉了自主學習與自主管理的能力。然而,一些學習者不明就里,也讓教師大膽放手,甚至要求教師不寫教案、不批作業(yè)、不作講解,這樣的做法當然會導致學生成績“大滑坡”。
 
  教師的放手應該建立在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管理能力的持久培養(yǎng)上,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后,教師才能大膽放手。在新課堂中,“放手”是建立在“放心”基礎之上的。
 
  與“大膽放手”相對的,是一些學校唯恐學生學不會,讓教師事事包辦。實際上,自主精神與自主能力的培養(yǎng)是高效課堂的核心,教師應該不斷解放思想,嘗試讓學生備課、上課、命題、批改作業(yè)。
 
  自主應該無處不在、時時發(fā)生,只有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他才可能主宰自己的命運。教師應該努力做到以下幾點:相信學生自己能夠學會;激活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為學生提供相應的學法指導;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大膽討論;在適當?shù)臅r機,讓學生參與教學設計并主持課堂教學。
 
  誤區(qū)八 導學案止于學什么
 
  導學案的價值在“導學”,導學不能止于“學什么”。一份優(yōu)質的導學案要重點解決“怎么學”與“不會怎么辦”兩大問題。
 
  “怎么學”即“會學”,教師要與學生一起探究學會某個知識點的思維方法、共性方法與個性方法。但是,許多導學案上的方法都是流程操作的方法,缺少思維含量。真正的方法應該是學習的策略、途徑、方式、工具、規(guī)律、竅門、技巧等。如果導學案上沒有方法指導,課堂高效自然無從談起。
 
  解決“不會怎么辦”的問題,就是要求教師在課堂上找到每個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摸清學生的學習起點,為學生提供相應的背景知識、已學知識、相關知識等,保證人人學會。
 
  導學案編制應走出“一重兩輕”的誤區(qū):“一重”指重導學案編制的格式,比如學習目標、流程、環(huán)節(jié)的格式要求;“二輕”指輕導學案本質,輕對課標、教材、教參的研讀。導學案的本質是助學工具,旨在引導學生的學,在自學的關鍵處給予目標導航、困惑處給予方法指導,對學習新知識有困難的學生給予舊知識的鋪墊。還有些時候,教師把備課重心放在了套模式上,忽視了對課標、教材的研究,導致有些導學案用習題代替問題,有些導學案的合學內容無必要、探究內容無價值。
 
  誤區(qū)九 展示就是說答案
 
  學生的展示水平決定課堂的高度與效率。許多學校存在的共性問題是:“示”多“展”少,重結果輕過程,重答案輕方法,重成果分享輕問題暴露。因此,課堂應該從“示中心”走向“展中心”。
 
  展示的內容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展成果(知道、理解、明白),展問題(不解、不同、疑惑),展思路(依據(jù)、論證、結論),展過程(步驟、要點、規(guī)范),展觀點(看法、見解、理由),展方法(多樣、發(fā)散、遷移),展規(guī)律(一點、一類、一片),展體系(梳理、穿線、建構),展意義(教訓、感悟、啟發(fā)),展質疑(異見、批判、建議),展發(fā)現(xiàn)(盲點、疏漏、生成)。
 
  展示的落實角度包括:從一道題怎么做拓展到一類題怎么做;從點引申到面,比如,問本文線索是什么,就可以聯(lián)系到文章線索有幾種,再針對每種線索舉一個例子;如果問題是個例子,就要嘗試總結問題、驗證規(guī)律;可以展示問題回答的切入點、易錯點、易混點;可以展示自己獨到的見解或由他人觀點引發(fā)的思考。
 
  總之,“展”要碰撞出思維的火花,要解決困惑問題,要讓自己和他人都能有所收獲,還要提出有價值的觀點,切忌讓展示變成表演與問答。
 
  誤區(qū)十 忽視反饋與反思
 
  檢測與反饋環(huán)節(jié)是衡量課堂達標情況的“鏡子”與“回音壁”,不可或缺,也不可倉促了事,更不宜推至課外。
 
  為了讓檢測與反饋更有效,可以重點強調以下幾方面:題目設置要回扣學習目標,當堂檢測的習題要少而精,讓學生自擬檢測題并相互批改,采取問答、操作、展示、背誦、聽寫、筆試等多種有效的課堂反饋形式,保證充分的時間當堂完成任務。
 
  課堂反思也是被許多教師忽視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往往是練習、交流、展示等環(huán)節(jié)設計得精彩紛呈,最后的小結卻一筆帶過、草草收場。實際上,一堂完整的課,不僅要有扣人心弦的導課環(huán)節(jié)、引人入勝的主體部分,還要有回味無窮的結尾。一堂好課猶如一臺戲,結束時應該是高潮,而非尾聲。
 
  課堂小結要簡明扼要、提綱挈領,要突出要點、重點、難點、易錯點以及技能、規(guī)律與方法,要制造懸念、埋下伏筆。課堂小結可以采取趣味游戲、知識樹、歌謠、順口溜、列表比較等方法。
 
  課改下半場,高效課堂如何發(fā)展
 
  課改進入到下半場,圍繞高效課堂發(fā)展的問題及策略,我有四個觀點。
 
  第一,對高效課堂推進的認識。課改從“速成論”走向長期的“持久論”;從運動式課改走向常態(tài)式課改;從局部的碎片化課改走向系統(tǒng)的生態(tài)式改革;從課堂點狀線狀、文化技術的改進走向平面立體、直面學科本質問題解決的課改;從發(fā)燒友、粉絲憑激情推進的改革走向普通教師參與、理性的科學改革;從模仿、統(tǒng)一意志的改革走向多級建模的校本化改革。
 
  第二,高效課堂后半場主要解決什么問題?民主、平等、安全、尊重、容錯是課堂教學改革的文化因子,改變教與學的順序、關系、結構、性質、意義,關注自主、合作、探究等新型學習模式,信息技術運用,這些屬于課改的技術因子,文化因子、技術因子的改革皆屬于追求正確的方法。同時,還要直擊學習內容選擇、問題設計等學科本質的改革,最終達到課改的理想目標。
 
  第三,課改需要謀變、賦能。課改需要不斷打破新的思維定式;改革者需要不斷突破自我,與時俱進。
 
  當前課堂教學改革模式多在改變教學關系上。當單純改變教學關系遇到瓶頸時,我們可以換一個視角,即植入科學技術因子——對接互聯(lián)網(wǎng)、植入思維工具等。因此,未來課堂教學改革的思路是:課堂流程本身要不斷糾偏、深化、迭代、重構;課堂上要植入如思維導圖、魚骨圖、康奈爾筆記、學習導圖等學習工具;加快信息技術與學科觸合,借助大數(shù)據(jù)實現(xiàn)學情判斷,從感覺、經驗、定性走向科學、理性定量。另外,當前合作學習的課堂需要植入三種思維:互聯(lián)思維、游戲思維、戲劇思維,這三種思維元素若與合作學習理念“雜交”,借助“雜交”優(yōu)勢必讓高效課堂煥發(fā)新的生機。
 
  第四,課改還需要統(tǒng)籌引領。目前基層課改在義務教育階段、高中、大學三段互不銜接,使課改形式、目標定位有重復更有盲區(qū),需要立足16年三段統(tǒng)籌。同樣,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也需要立足16年三段整體規(guī)劃。
 
  總之,課堂教學改革、核心素養(yǎng)落地需要全學段統(tǒng)籌,戰(zhàn)略布局,也需要師范院校理論引領,通過不斷研究和實踐發(fā)展中的問題,以此助力高效課堂的深層次推進。

100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