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三伏天怎么樣養(yǎng)生
2023三伏天怎么樣養(yǎng)生-三伏天養(yǎng)生
2023三伏天怎么樣養(yǎng)生推薦給大家進行采納。三伏天,出現(xiàn)在小暑與處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時段,三伏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之分。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2023三伏天怎么樣養(yǎng)生,歡迎查閱。
2023三伏天怎么樣養(yǎng)生
1、三伏天養(yǎng)生知識之初伏——防中暑
伏天乃四季中陽氣鼎盛之際,在熱浪的襲擊下,人體產(chǎn)熱增加,散熱減少,一些體溫調(diào)節(jié)功能較差的人,在高溫環(huán)境中很容易中暑。此時要合理安排作息時間,做好防暑降溫工作,注意不要在烈日下曝曬或在高溫環(huán)境中久留,烈日當頂時不宜出門,外出應(yīng)帶上遮陽傘、帽,勿做劇烈的運動。
中午要保證午睡。應(yīng)少量、多次補充水分,可選擇淡鹽水、綠茶、綠豆湯及其他清涼飲料。若出現(xiàn)頭暈、心悸、惡心、嘔吐等中暑先兆,應(yīng)速至陰涼處,解開衣服,冷敷頭部,飲用清涼飲料,并服用人丹或十滴水。遇有體弱多病者及老年人中暑,應(yīng)立即送醫(yī)院搶救。
2、三伏天養(yǎng)生知識之初伏——防濕邪
三伏正值古稱長夏季節(jié),此時雨水增多,水氣上騰,濕氣極盛。濕性重濁、粘滯,易與熱結(jié),濕熱交蒸,濕遏熱伏,使得汗液難以蒸發(fā)、排泄。濕邪最易傷脾,常使人感到頭昏身重,胸中煩悶,四肢無力,食欲不振;濕熱下注,可致腸炎、痢疾等腹瀉。
此時要格外注意飲食,既要清淡,又要富有營養(yǎng)易于消化,不宜大量食用生冷及油膩食物,可在粥食中加入扁豆、薏苡仁等健脾利濕之品,亦可用鮮藿香、佩蘭各10克,飛滑石、焦大麥各20克,甘草3克,水煎代茶飲,并注意飲食衛(wèi)生,嚴防“病從口入”。
3、三伏天養(yǎng)生知識之初伏——防秋老虎
此時已經(jīng)入秋,所謂“火燒七月半,八月木樨蒸”,“秋老虎”頗兇。由于暑熱最易傷心,熱擾心神,人常表現(xiàn)出心煩不寧,坐臥不安,思緒雜亂。此時,除仍需加強防暑降溫之外,應(yīng)有意識避開這種不良情緒的干擾,做到遇事不煩,處事不躁,精神愉快,心情舒暢。
要合理安排個人起居,做到作息守時,生活規(guī)律,保證適當?shù)乃吆托菹?,避免過度疲勞,提高機體對高溫的耐受能力和對“秋老虎”的抵御能力。此時人體消化功能較差,不宜大量攝入各種肉食以補充夏日的消耗,另外“秋瓜壞肚”,對西瓜等宜少食,以免損傷脾胃。
三伏天適合進行哪些活動?
1)游泳:水的散熱能力比空氣高15倍,游泳時人體舒展、體溫恒定、不易中暑。
2)釣魚:垂釣需要腦、手、眼配合,靜、意、動相助,能解除心脾燥熱。
3)太極拳:打太極能增大肺活量,又能促進五臟六腑之間血液流動,有助于振奮精神,但運動宜安排在涼爽的早晨或傍晚,并適當補水。
4)靜坐:端坐、閉目、吞津、叩齒不但能迅速達到心氣平和,還能活血通絡(luò)。方法:兩臂自然下垂,放腿上,雙目微閉,調(diào)勻呼吸,待口中津液較多時將其吞咽,連續(xù)3次以上,上下叩齒10-15次起到養(yǎng)心安神、固齒健脾的功效。
5)熱水泡腳:伏天后出現(xiàn)的四肢乏力、渾身酸軟、汗出過多、粘膩不爽、口味寡淡、腹脹不消化等癥狀,根本原因是濕邪過重,而對付濕邪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熱水泡腳,可以起到健脾、除濕、通經(jīng)、利水的功效,若在水中加入威靈仙(除濕)20克,蒼術(shù)(通經(jīng))15克,白術(shù)(健脾)15克,效果更佳。
三伏天的夏季保健涼茶
陳皮茶:將干橘子皮10克洗凈,撕成小塊,放入茶杯中,用開水沖入,蓋上杯蓋燜10分鐘左右,然后去渣,放入少量白糖。稍涼后,放入冰箱中冰一下更好。常飲此茶,既能消暑,又能止咳、化痰、健胃。
桑菊茶:將桑葉、白菊花各10克,甘草3克放入鍋中稍煮,然后去渣葉,加入少量白糖,桑菊茶就制成了。常飲這種桑菊茶,可散熱清肺潤喉、清肝明目,對風熱感冒也有一定療效。
荷葉涼茶:將半張荷葉撕成碎塊,與中藥滑石、白術(shù)各10克,甘草6克,放入水中,共煮20分鐘左右,去渣取汁,放入少量白糖攪勻,冷卻后飲用,可防暑降溫。
薄荷涼茶:薄荷葉、甘草各6克,加水1000克左右,煮沸5分鐘后,去渣取汁,放入白糖攪勻。常飲此涼茶可提神醒腦。
以熱制熱”——三伏天的養(yǎng)生法
中醫(yī)認為,養(yǎng)生應(yīng)順應(yīng)時節(jié),夏天該熱就熱,該出汗就出汗。三伏天應(yīng)順著季節(jié)規(guī)律,用“熱養(yǎng)法”以熱制熱,健康消暑。
1.多喝熱茶
冷飲只能使口腔感到?jīng)鏊?,由于血管受冷收縮,反而降低了身體散熱的速度。而喝熱茶或熱水能促進汗腺分泌,更能解暑。需要注意,溫度不應(yīng)超過60攝氏度。
2.吃點熱食
俗話說,“冬吃蘿卜夏吃姜,不用醫(yī)生開處方”。生姜有助于溫中散寒,此外,肉桂、茴香等溫性調(diào)味料,夏季可稍微多放一點。
羊肉、牛肉等熱性的肉類,也可以溫陽散寒,尤其適合夏季手腳冰涼、氣血不足的人食用。需要注意的是有牙痛、上火、發(fā)燒等癥狀,或者體質(zhì)偏熱的人應(yīng)忌食。
3.洗熱水澡
熱水洗澡會使身體的毛細血管擴張,有利于排熱。水溫一般控制在30攝氏度左右為宜,也可以用熱毛巾擦臉擦身,幫助身體排汗降溫,使皮膚透氣。
4.熱水泡腳
腳是人體的第二心臟,熱水泡腳能夠使氣血運行通暢,增加足部的血液流速和流量,增強新陳代謝。泡腳時適宜水溫為42攝氏度,以溫暖舒適為宜。
5.做艾灸
中醫(yī)認為,三伏天施灸會收到事半功倍的養(yǎng)生效果。施灸時適量出汗,體內(nèi)的暑熱也隨之排出,身體會感到無比清爽。
6.適當出汗
夏天要“以汗制汗”,而運動就是重要的排汗方式。運動還可以加強熱適應(yīng),提高人體調(diào)節(jié)體溫的'功能,防止中暑。可以選擇慢跑、太極、健步走、游泳等不太劇烈的運動方式。建議早上或傍晚運動,避免大汗淋漓傷氣血。
三伏天的飲食五寶
1.蓮子
入伏后多吃蓮子可祛火,熱天心臟最脆弱,暑熱逼人,易煩躁、傷心。蓮子芯的味道雖苦,但可清心火,還有降血壓作用,適宜體質(zhì)虛弱、心慌、失眠多夢的人食用。但大便干結(jié)、腹脹者,最好少吃。
2.綠豆
綠豆性涼、味甘,有清熱解毒、消暑除煩、止渴健胃的功效。對于因三伏日曬導(dǎo)致的皮膚瘙癢或出現(xiàn)紅疹的人,吃綠豆可緩解癥狀。但需注意的是,有四肢乏力、腹瀉等癥狀的老人、兒童則不宜食用。
3.生姜
俗話說:“冬吃蘿卜夏吃姜”,姜具有溫補的作用,三伏天可以多吃點姜,補補陽氣。生姜性辛溫,有散寒發(fā)汗,化痰止咳,和胃,止嘔等各種功效。三伏天也是喝姜茶的最佳時機。生姜4片,大棗4枚,紅糖適量,同放入杯中沸水沖泡,一杯溫胃散寒的姜棗茶就沏好了。姜茶一年四季都可以喝,盛夏也是最適宜喝姜茶的季節(jié)。
4.西瓜
我國民間有一句諺語:“熱天吃西瓜,不用把藥抓?!蔽鞴闲院陡?,歸心、胃、膀胱經(jīng),具有清熱解暑、生津止渴、利尿除煩的功效。因此,盛夏時節(jié),應(yīng)多吃些西瓜,特別是從事露天工作或在室內(nèi)高溫環(huán)境下工作的人。
5.綠茶
三伏天午后,喝杯綠茶,不僅清熱消暑,還能解毒、止渴。喝綠茶具有堅固牙齒、保護毛細血管及提神作用。另外,大量出汗后喝綠茶可以幫助身體補充流失的鉀元素,提高耐熱能力。需注意,綠茶性偏寒,胃不好的人喝容易脹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