渾圓樁的簡介
渾圓樁的簡介
渾圓樁是一種較古老的漢族拳術,源于漢族傳統(tǒng)武術門派里的意拳(大成拳),為其筑基養(yǎng)生樁法,以松靜自然為主。誠望習者"守平常、莫好奇",認真訓練。站樁是形、意、氣、力互相聯(lián)系,互相制約、調(diào)整陰陽平衡的整體運動。形(姿勢)和意(意念渾圓樁活動)又是這一功法的根本,二者互為作用,不可偏廢,其訓練以形為體,以意為用,以靜為和。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專門您整理好的:渾圓樁的簡介。
渾圓樁的概述
渾圓樁源于中華傳統(tǒng)武術門派里的意拳(大成拳),為其筑基養(yǎng)生樁法,以松靜自然為主。誠望習者“守平常、莫好奇”,認真訓練。站樁是形、意、氣、力互相聯(lián)系,互相制約、調(diào)整陰陽平衡的整體運動。形(姿勢)和意(意念渾圓樁活動)又是這一功法的根本,二者互為作用,不可偏廢,其訓練以形為體,以意為用,以靜為和。
站樁需遵守四容五要的原則,四容即:頭直、目正、神莊、氣(聲)靜;五要即:恭、慎、意、切、和。恭者神不散,慎如深淵臨,假借無窮意,精滿渾元身,虛無求實切,忽失中和均。
初習渾圓樁,首先應將整體間架安排正確,在虛靈挺拔的原則下進行由局部到整體的放松訓練,尤其是雙肩和胸部的放松更需時時注意。其要求是:頭直目正,氣靜息平,身端體正,松肩橫肘,腋下全虛,屈肘環(huán)抱,胸腹放松,腰背正直,膈肌放松,胸虛背圓,雙膝頂出,臀部如坐高椅,足趾抓地,足心涵空。整體要求是:松靜自然,虛靈挺拔,曲折玲瓏,渾圓一體。
渾圓樁動作簡單易煉,誠如王薌齋老先生所言:“養(yǎng)生樁,極容易,深追究,頭萬緒。”僅站好姿勢不動,一不調(diào)息,二不意守,三不周天循環(huán)。即不調(diào)整呼吸,不留意丹田,不搞大小周天。為保健養(yǎng)生治療某些慢性疾病,增長體質,使工作肌產(chǎn)生被動性的站樁練功,簡單易行,人人都可學會,效果良好,無副作用。站樁時間不做硬性規(guī)定,可隨身體狀況靈活的安排。站樁疲乏難奈時,功感大失,說明體內(nèi)消耗大于補充,應改為坐、臥式,疲勞消失后再站??傊?,要靈活、漸進地延長練功時間,不要超出身體的負擔。站樁不要追求功感,要意念淡守,既不要忘記,也不要強想,“勿忘勿助”。體內(nèi)起變化時自然會出現(xiàn)功感。
渾圓樁的入門
起式
身體正立,兩腳分開與肩同寬(這一點很重要,自己不易體會,要讓別人看你是否站得與肩同寬),腳尖向前,不允許有內(nèi)外八字,全腳踏地,二肩與腳掌心一線,做到這點,足心就會有發(fā)熱或發(fā)麻的感覺。雙手自然下垂,雙眼目視前方。
起式的目的,一是凝神,做好練功的思想準備;二是體會氣血運行,從而進入站樁狀態(tài)。
站樁
雙手緩緩上提到胸前,雙手外拉而抱圓,兩腿自然平衡站立,既不外開,也不內(nèi)扣,基本接近自然。姿勢要點如下:
脊柱正直,這是氣機發(fā)動的關鍵,必須做到。頭正,頦微內(nèi)收。這是軀干的要點。
兩手指尖相距一拳之遠,指尖相對,掌心向內(nèi),十指自然分開,手掌與胸距約30公分。雙手放在肚臍以上肩部以下的部位,具體可視個人的情況而定。手略高于肘,肩部要松,這是內(nèi)力導于稍節(jié)的通道。內(nèi)抱外撐,站到一定程度,自可體會深切。還要做到肘橫腕挺。這是上肢的要點。
站樁時呼吸自然,練功中要注意全身肌肉放松,心態(tài)平和,只有這樣站得才會輕松,站得長久。
注:土行孫樁式中雙手位置比較高,這是功夫到一定程度后所為,難度比較大,初學者可以將雙手位置放低點,只保持在肚臍以上即可。
收式
兩手合抱于丹田,男左手在下,女右手在下,靜默二分鐘,默想全身氣機如百川歸海一樣流入丹田,丹田如同無底深淵,收藏無盡氣機。然后提肛收腹,二手往下一按,氣機收入丹田,就完成了收功。
注:丹田位置在肚臍與命門對應的小腹部內(nèi)。
渾圓樁的練功意念
剛開始練功不必要求意念,功到一定程度自然會有體會。初學樁功全身酸痛、疲勞,容易造成肌肉緊張,姿勢變形,所以在練功中時刻注意姿勢,要常留意放松全身肌肉。剛開始練功時可以考慮聽聽音樂,看看電視,以緩解練功帶來的枯燥和煩躁。隨著以后練功的深入,應該慢慢放棄聽音樂看電視,專心練功。
渾圓樁的注意事項
1、不可以在電風扇下和空調(diào)房里練功,易感風寒。
2、功后最少半小時內(nèi)不可以接觸水(比如喝水、洗澡等等),也不可以大小便。所以最好是在功前喝水,大小便!
3、可以酒后站樁,不可以房事后站樁。煉功的人最好減少或者避免房事,功后想要有房事,間隔的時間越長越好,最好是4小時以后,否則容易短壽。
4、初習者應避免刮風、下雨、雷鳴時站樁。
5、有心臟病的人不可過度練習站樁,可嘗試減少每次站樁的時間而增加站樁的次數(shù)來過渡,積少成多。
6、感覺到胸悶、頭暈、身體疼痛者,應適度減少站樁時間或停止站樁,并尋找原因。
武術家王薌齋
意拳,是由清末民初武術家王薌齋老先生傳承推廣,重在精神,在意感,在自然力之修煉。講究以形為體,以意為用,以靜為和的修煉方法。
王薌齋先生自幼體弱,又患喘疾,家人恐其不壽,遂送其至形意拳名家郭云深處學藝。郭為形意拳承前啟后的人物,素以半步崩拳打天下而獨步武林,有“不倒翁”之美譽。當時郭已年邁,本不欲再收弟子,郭的弟子們也多不愿再有個年幼入室弟子,且留住于郭氏家中學藝,愛若己出。王薌齋則侍師如父,加之聰穎過人,練功刻苦,進步極快,深得郭氏歡心,將形意拳秘訣傾囊相授。
王薌齋先生在傳授形意拳過程中,發(fā)現(xiàn)許多人過于注重外形及招法的練習而忽略了精神意念的重要性,于是提出了“不求形骸似,但求神意足”的練功要領,并將自己所教的形意拳又改稱“意拳”。一方面是強調(diào)精神意念的重要性。同時也說明自己繼承了傳統(tǒng)心意拳的真義,因為意拳即是心意拳的簡稱。
1926年,王薌齋先生在北平倡導意拳,后由張璧先生贈名“大成拳”。薌翁對弟子說:“拳學本無止境,何來大成之說。”但又卻之不能,勉而受之。
1940年,日本在東京召開“大東亞武術競賽大會”,并通過偽新民會顧問武田熙邀請王薌齋先生出席,王認為汪精衛(wèi)是偽皇帝,所以不參加他的代表團,托病謝絕之,但歡迎日本拳界派人來京切磋拳技。后來的日本著名拳術家八田一郎、日野、渡邊、字作美及澤田健一等先后來京,但均敗北而回。后澤井健一經(jīng)一周左右的下跪請求才得以拜在王薌齋門下習大成拳。
1947年,中國拳學研究會在北京太廟成立,王薌齋任會長,會員有二百多人,其中包括王少蘭、秦重三、胡耀負、陳海亭等。
1960年,衛(wèi)生部中醫(yī)研究院聘請王薌齋為顧問,在廣安門醫(yī)院推廣站樁功,后來站樁功在全國廣為流傳,并被衛(wèi)生部列為推廣普及的五大氣功功法之一。但王薌齋堅持叫站樁功或站樁療法,而不叫氣功,對氣功界的一些不良習氣很有看法,也較少與氣功界來往。1961年,氣功界門派斗爭激烈,王薌齋無意與人爭斗,曾作詩云:“時年壯志堪降虎,晚歲一人總讓貓。”
1963年7月12日,王薌齋病逝于天津,但他創(chuàng)立的大成拳,卻已流傳到國內(nèi)外,成為當代最受歡迎的拳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