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體育運動 > 球類運動 > 乒乓球 > 打乒乓球手比腳快的解決方法有哪些

打乒乓球手比腳快的解決方法有哪些

時間: 小蘭676 分享

打乒乓球手比腳快的解決方法有哪些

  如果你真正意識到了步法的重要性,說明你打兵乓球有一定的水平了。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打乒乓球手比腳快的解決方法,歡迎閱讀!

  打乒乓球手比腳快的解決方法

  很多球友覺得:我也專門練了步法呀,但上臺打球就用不上!步法種類那么多,究竟該怎么下手呢?

  說到底,這個階段的朋友更關心的是:簡單有效的步法訓練方法!就是上臺打球時能真正用上的步法。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覺得非常有必要說清兩個問題:潛意識、下意識。

  首先,說一下潛意識。

  任何一個人,只要你是正常人,上臺打球時當來球不在身體附近,都會有一個“潛意識”去盡可能迎著球去擊球。這一點你必須承認,我不相信會有人從準備姿勢開始就在心里默默地給自己下死命令:腳固定在原位不動,所以,就單步而言,幾乎不需要經過專門訓練,大家在潛意識的驅動下都學會了。但是,為什么當來球較遠時會出現用手去夠球的現象呢?

  這就要說到下意識了。

  這個時候雖然你潛意識里要迎過去擊球,但是你的下意識是用手去擊球,或者說手上的動作比腳的動作要快。換句話說,你手上的動作是下意識,而腳的動作是潛意識。

  從生理學、心理學上來分析也是對的:下意識是一種習慣,是一種條件反射,而潛意識需要外界條件的觸發(fā),自然前者要比后者快。就像我們吃飯拿筷子,這就是一個下意識的動作,不需要做什么醞釀準備工作。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就是:你前期練習手上動作所花時間遠遠多于練習腳的動作。

  所以,腳要動起來確實是有這種潛意識的,但是“動起來”的下意識卻比手上動作的下意識要慢,從而造成:手快腳慢,移動擊球時手腳不協(xié)調。

  這個時候的感覺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潛意識想要讓腳動起來,而實際情況是下意識的動作跟不上潛意識。

  搞清楚這兩個問題,解決之道也就有了:讓潛意識和下意識合理地結合起來。換句話說:潛意識是客觀存在的(只要你是正常人),不需要專門去訓練。而我們要做的無非是讓我們的腳步移動成為一個下意識動作,讓兩者“同步”起來,避免出現潛意識和下意識不合拍的情況。

  而這個過程可以籠統(tǒng)稱為“步法訓練”

  步伐訓練的方法很多,每個人采用的辦法可能也有所不同,下面,我就談談我個人認為比較“簡單有效”的方法:摸桌角。

  具體方法是:在球臺側面,用持拍手先摸一側桌角,然后移動步法去摸另一個桌角,然后再移動步法回來摸原先的桌角,反復做這個動作。

  喜歡看教學視頻的朋友應該對這個方法不陌生,好像柳承敏的步法訓練中就有這么一個內容。

  通過我個人實踐體會,這樣訓練,比單純的去訓練步法要更實用,更接近于實戰(zhàn),也就是說上臺打球時更用得上。

  結合我上面說的問題,就是能讓下意識和潛意識結合起來:當來球較遠時,潛意識里自己想著要去迎球,而下意識里會立刻通過腳步移動達到目的。

  至于訓練場地,倒不一定非要有一張球桌,只要有一塊相對寬敞的地方就行。

  至于訓練時間和次數,因人而異,循序漸進,由慢到快。因為如果你真的快速進行幾十個來回,還是相當費體力的。

  至于移動中采用的步法種類,無所謂,你可以用小碎步甚至交叉步移動,但就我個人體會,用得最多是并步和跳步,而且這兩種步法在比賽中也最實用。

  順便科普并步和跳步:前者是離球遠側腳先發(fā)力蹬地迎球,后者是兩只腳幾乎同時發(fā)力蹬地迎球。

  步法的“合理性”

  原先我談到步法訓練的關鍵之處在于“動起來”,如果沒有“動起來”這個下意識,談什么并步、跳步、交叉步,那就是胡扯。當你建立起“動起來”的下意識,再來精雕細琢,再來研究步法的合理性,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而什么是步法的合理性?是不是有人認為的越復雜、越多,就越高明呢?

  非也!恰恰相反,越是簡單、越是節(jié)省體力、步數越少的步法,才越是“合理”的步法(前提是達到同樣的效果)。

  我們單位有一位球友,號稱“滿場飛”、“打不死”,因為學生時代是足球隊主力,特能跑,后來打乒乓球,技術動作毫無可取之處,但是就一個優(yōu)點:能跑!

  這種人有步法嗎?不能說他沒步法,甚至可以說他的下意識和潛意識結合得還很好!但是,他最大的問題就是步法缺乏“合理性”!

  從鍛煉身體這個角度倒是不錯,但是從比賽這個角度,就另當別論了,所以他的水平多年來就只能處在較低層次。

  而我上面推薦的這個“摸桌角”訓練方法,一方面能讓下意識和潛意識結合起來,一方面在這個過程中只要你用心琢磨,自然會逐步讓自己的步法更合理。

  好了,關于“手比腳快”現象的原因及“簡單有效”的步法訓練方法,我就談這么多,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練好乒乓球步法的方法

  步法是指乒乓球運動員為選擇合適的擊球位置所采用的步法移動方法。乒乓球運動技術包括手法和步法,兩者密切聯系,缺一不可。

  隨著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步法也越來越顯示出它的重要性。它是一名優(yōu)秀運動員必須具備的重要技術因素,是及時準確地使用與銜接各項技術動作的樞紐,也是執(zhí)行各項戰(zhàn)術的有力保證。所以,從初學乒乓球技術開始,就應該重視步法的訓練。

  步法的基本要求

  在合適的時間,跑到合適的位置,以便在該技術所要求的最佳擊球時間,最適宜的擊球點位置擊球;

  不妨礙下次擊球。踉踉蹌蹌,雖然跑過去接到了球,但是失去了重心,勢必會影響下一次的還擊。

  步法移動過程盡量保持身體重心的平穩(wěn)。

  必須掌握好以下幾點:

  準備姿勢好,有利于步法的快速移動。當然這里包括上一板球的還原動作要快。所以,要養(yǎng)成每打一板球就要迅速還原的習慣。

  判斷和反應快。步法的快速移動是為打好下一板球打好基礎,如果沒有準確和及時的判斷和反應,也就談不上有好的步法。

  兩腳蹬地要有力。蹬地的力量大,身體移動的速度就快。

  重心交換與腰的靈活性。“重心交換是步法的靈魂”這話一點不假。在中心交換中,腰的靈活性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步法移動的正確性。步法移動的方法正確,就可以最經濟的達到移步選位擊球的目的。

  基本步法介紹:

  單步:一腳為軸,另一個腳向前、后、左、右不同方向移動,重心隨之跟上。單步具有移步簡單、靈活、重心平穩(wěn)的特點,一般用于離身體不遠的小范圍移動,如接近網短球等。

  跨步:一腳蹬地,另一個腳向移動方向跨一大步。多用于進攻型選手左右移動擊球。為了防止跨步后失去重心,蹬地腳應隨后跟上半步或一小步。

  并步:一腳先向另一只腳移(或叫并)半步或一小步,另一只腳在并步腳落地后即向同方向移動。其特點是身體不騰空,重心起伏小,很穩(wěn)定。一般為進攻型選手或削球選手在左右移動時運用。

  跳步:以來球同方向腳蹬地為主,雙足有瞬間的騰空,離來球較遠的腳先落地,另一只腳跟著離地。其特點是移動范圍比跨步大,利于發(fā)力進攻。攻球選手在左右移動時常用。

  交叉步:近來球方向的腳尖先由向前轉向移動方向,并略移半步或原地調動一下重心;遠來球方向的腳在向來球方向跨一大步,在身體前(側)瞬間呈交叉狀態(tài)。身體隨之向來球方向移動,另一只腳再跟上一步,身體重心隨手臂揮動方向略轉。在遠來球方向腳跨出的一步將落地時進行擊球,另一只腳移動時擊球已完成。此步法移動范圍大,側身攻后撲打右方空檔,或再從右大角回到反手攻球時常用。削球選手在前后移動時也經常使用。

  小碎步:較高頻率的小墊步,主要適用于步法的調節(jié),在步法移動到一定的位置時還沒有找到合適的擊球點,就要通過小碎步來調整,爭取更好的擊球點。小碎步是步法中尤為重要的步法,也是衡量一個人步法跑的是否合理、協(xié)調的一個重要因素。

  打兵乓球適合的球拍類型

  正膠海綿拍

  正膠就是膠皮顆粒向上、高度與直徑相等的膠皮。它彈性好,擊球穩(wěn)且[1]速度快,略帶下沉的感覺,適合近臺快攻型的球員使用。如果覺得自己手腕動作靈活,而大臂和腰腹力量不夠,那最好選擇以速度制勝的正膠球拍。

  生膠海綿拍

  生膠就是顆粒向上、直徑大于高度的膠皮。特點是擊球有下沉,搓球旋轉弱,適合近中臺選手使用。

  反膠海綿拍

  反膠就是粘貼時粗面向下、黏性較大的光面向上的一種膠皮,全歐洲的選手均采用此種膠皮。反膠打球的旋轉力特強,所以打法以旋轉為主的球員(如弧圈球、削球)必諳此道。當然,反膠容易制造旋轉,也容易吃轉兒,掌握有一定難度。

  長膠海綿拍

  一般來說,高度超過1.5毫米以上的膠皮稱為長膠。這種膠皮的膠粒很軟,顆粒細長,支撐力小。主動制造旋轉的能力很差,主要依靠來球的強旋轉或沖力大來增加回球的旋轉度。由于長膠的性格特殊,不利于少兒掌握,而且會干擾球感,因此國家已經禁止少兒比賽使用長膠。初學者和技術不高的愛好者同樣不適合用長膠!

  防守型海綿拍

  用拍一般以削球為主,屬于旋轉型打法,故而橫拍削球手多以反膠為主,反手則花樣繁多。

  在近年來生產的球拍上,多標明有“進攻”、“全面”、“防守”等類型的分類標識,可供愛好者選擇。

  初學者,不妨選用控球容易的低檔球拍來矯正動作,待水平逐漸提高、形成穩(wěn)定的打法后,再挑選針對性較強的中高檔底板。中低檔的球拍不一定就不好用,哪塊球拍用順手了,哪塊就好用。


猜你喜歡:

1.乒乓球正手拉球的方法與技巧

2.業(yè)余乒乓球選手的技術缺陷及解決方法

3.乒乓球正手攻球訓練方法

4.乒乓球正手攻球動作要點

5.乒乓球新手教學

490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