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 關于高一物理教學計劃

關于高一物理教學計劃

時間: 康華0 分享

關于高一物理教學計劃5篇

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在研究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和能力方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高一物理教學計劃,如果大家喜歡可以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關于高一物理教學計劃

關于高一物理教學計劃(精選篇1)

一,教學要求

(一)教材加工:

根據教育部發(fā)布的《現行普通高中課時計劃》和教育部最新發(fā)布的《高中物理教學大綱》的相關規(guī)定,高中物理一班物理教材是上學期教的。為了貫徹新頒布的教學大綱精神,新教材的寫作意圖和編排特點,以及適應未來高考“3X”的實際需要,增加并不難。在高二開設選修課的前提下,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有利于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利于對高二物理教學進行適當的調整。也就是說,側重文科的學生學習高中物理第二卷(必修),而側重理科的學生學習高中物理第二、三卷的一部分(必修和選修)。認真學習教材內容,深刻理解教材編寫意圖,注重研究學生思維特點、學習方法、興趣愛好等因素。根據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深入研究,科學選擇教學方法。高中階段要特別注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習慣,避免過分要求和死記硬背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我們應該注重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和能力。初中物理學習要逐步糾正學生不良的學習習慣和思維方式。

(二)教學進度

本學期共20周,實際授課時間17周,按每周2課時計算,共34課時。期中練習安排在第11周,期末練習安排在第21周。每章的建議教學時間如下:

一開始,一個課時有數千次激動人心的經歷

第一章描述了5小時內物體的運動

第二章研究勻速直線運動7小時

中期審查和實踐

第三章力與相互作用8課時

第四章是如何求3課時的合力和分力

第五章研究了10個課時的力量與運動的關系

期末復習和練習

二、學生現狀分析

對于高一新生來說,物理課程的學習要求在知識內容和研究方法上比初中有明顯的提高,所以學習上會有一定的困難。學生要經歷一個從初中到高中的適應過程,作為老師要耐心的幫助學生完成這個適應過程。首先,要積極培養(yǎng)和保護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熱情,加強物理實驗教學,培養(yǎng)學生觀察和實驗的基本素養(yǎng)。其次,要注意聯系實際,以學生熟悉的實際問題或場景為背景,為學生搭建物理思維平臺。第三,要注意知識和能力的階段性,不要急于求成,認真選擇課堂例題和練習題,不求盡善盡美,不求難與豐,但求精與活。同時要強調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強調對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的理解和應用,這是能力訓練的基礎。

第三,教育改革措施

1、新課階段以基礎知識的記憶、理解和應用為重點,完成課本習題和相應的補充題,每章結束時進行一次單元自測。

2、認真學習新大綱,鉆研新教材,組織集體備課,在教學過程中注意把握難度標準。

3、大力開展教學改革實驗和專題研究。研究的內容應該一個一個地實施和創(chuàng)新。此外,根據自身特點,比較了以教學、自學、訓練、開放為主的四大系列教學方法。找到他們的關節(jié)。

4、注重培養(yǎng)學生學習物理的良好習慣和興趣,引導學生做好課前準備、課中學習和課后復習

7、做好研究,落實研究性學習的內容,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關于高一物理教學計劃(精選篇2)

一、基本情況分析:

1.學生情況分析:學生剛剛進入高中,對于物理的學習還停留在初中的認知水平。定性問題較多,考試題的思維量不大,能力要求也不很高,很多學生以為物理就好學,從而輕視物理的學習。但實際上高中物理和初中物理存在很大的梯度性,因此上好初、高中銜接教材是很有必要的。

2.教材分析:我們使用的是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是按照新課標的標準編寫的教材,教材突出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及探究式教學的教學模式,強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這對學生的自學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抽象思維能力、動手能力等都有了較高的要求。另外,必修一的學習內容是運動學和靜力學,是整個物理學的基礎。這一部分的學習,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物理情景和物理過程的能力,對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動手能力以及自然唯物主義人生觀的培養(yǎng)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教學目的及任務:

1.認真學習《高中物理教學大綱》,深刻領會大綱的基本精神,以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為基本出發(fā)點,使每一個學生在高中階段都能得到良好的發(fā)展和進步,是每一個教師的基本職責,也是搞好高中物理教學的基本前提。

2.認真鉆研教材內容,深刻體會教材的編寫意圖,注意研究學生的思維特點、學習方法以及興趣愛好等因素。要依據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深入研究和科學選擇教學方法。特別注意在高一學習階段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習慣,切忌要求過高、死記硬背物理概念和物理規(guī)律。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和基本能力。要逐步地糾正學生在初中物理學習中的不良學習習慣和思維方法。

3.對高一學生來講,物理課程無論從知識內容還是從研究方法方面相對于初中的學習要求都有明顯的提高,因而在學習時會有一定的難度。學生要經過一個從初中階段到高中階段轉變的適應過程,作為教師要耐心地幫助學生完成這個適應過程。首先要積極培養(yǎng)和保護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積極性,其次要注意聯系實際,為學生搭建物理思維的平臺。第三,要注意知識與能力的階段性,不要急于求成,對課堂例題和習題要精心選擇,不要求全、求難、求多,要求精、求活。同時要強調掌握好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強調對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的理解和應用,這是能力培養(yǎng)的基礎。

4.加強教研研究,提高課堂效率。要把課堂教學的重點放在使學生科學地認識和理解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方面,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形成科學世界觀。要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效益。

5.學習新的教育教學理念,真正把359教學模式落在實處,強化學生的參與意識,激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的教與學,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實現我學、我要學、我好學、我一定要學好。

6.重視實驗,重視實驗能力培養(yǎng)。實驗探究的過程,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能再現知識的發(fā)現過程,對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方式的培養(yǎng)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進度安排:

本學期的教學時間是從20__年8月10日開始到20__年2月5日,去掉13天軍訓和休息及國慶長假,共有教學周22周,教學內容是初、高中銜接教材,高中物理必修一模塊。具體教學安排如下:

關于高一物理教學計劃(精選篇3)

1.指導思想

交流教學經驗、傳承教學智慧、提升教學技能、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師成長

2.工作原則:實效性、共享性、研討性、互補性、創(chuàng)造性

3.工作要點:

a、制定學期教學計劃

b、開展推門聽課,相互聽課制度,相互取長補短;

c、落實教學常規(guī)要求;并進行每2周1次單元考試;

d、每學期八次集體備課,把握集體備課基本流程:(1)確定主備人——個人研討;(2)集體商討——說課、切磋、完善、確定最佳方案;(3)達成共識,確定教案;(4)個人反思——根據個人執(zhí)教情況,認真思考,深刻反思、交流、再完善。

e、有效開展公開課、示范課,指定主評,并每人評課交流;

f、積極學習新課程理論知識,適應新課程,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關于高一物理教學計劃(精選篇4)

一、關于教學計劃的說明:

本學期繼續(xù)使用教科版《必修二》,共五章,分別為第一章《拋體運動》、第二章《勻速圓周運動》、第三章《萬有引力定律》、第四章《機械能和能源》和第五章《經典力學的成就與局限性》

二、教學目標:

本學期完成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以平拋運動和勻速圓周運動為例,研究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和規(guī)律;萬有引力定律的發(fā)現及其在天體運動中的應用;功和能的概念,以及動能定理和機械能守恒定律。

2.方法目標:學會運動合成和分解的基本方法;引導學生體會萬有引力定律發(fā)現過程中的思路和方法。

3.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從能量的觀點和守恒的觀點來處理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

第一章《拋體運動》可分為兩個單元:

第一單元第一節(jié),講述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和曲線運動的特點.

第二單元第二節(jié)、第三節(jié),講述研究曲線運動的基本方法──運動的合成和分解,并用這個方法具體研究平拋運動的特點和規(guī)律,這是本章的一個重點內容.

第二章勻速圓周運動可分為兩個單元:

第一單元第一節(jié)、第二節(jié),講述勻速圓周運動的描述方法和基本規(guī)律.

分析勻速圓周運動的實例以及離心現象.

第二單元第三節(jié)、第四節(jié),講述圓周運動的實例分析

第三章《萬有引力定律》章可分為三個單元:

第一單元第一節(jié),學習開普勒關于行星運動描述的有關知識.

第二單元第二節(jié)和第三節(jié),學習萬有引力定律的知識.

第三單元第四節(jié),學習萬有引力定律在天體運動中的有關知識.

第四章《機械能》可分為四個單元:

第一單元第一節(jié)和第二節(jié),講述功和功率。

第二單元第三、四、五節(jié),講述動能和動能定理、重力勢能。

第三單元第六、七節(jié),講述機械能守恒定律及其應用。

第五章《經典力學的成就與局限性》只有一個單元,即經典力學的成就與局限性。

四、教學進度表:

教學進度周計劃安排表

周次日期

12.21—2.27曲線運動及習題課

22.28—3.06運動的合成及分解、平拋運動

33.07—3.13平拋運動及習題課

43.14—3.20第一章測試及講解

53.21—3.27圓周運動、勻速圓周運動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

63.28—4.03圓周運動的實例分析及習題課

74.04—4.10圓周運動部分練習及單元測試

84.11—4.17天體運動及萬有引力定律

94.18—4.24萬有引力定律的應用及習題課期中復習

104.25—5.01期中考試

115.02—5.08功、功率及習題課

125.09—5.15勢能、動能、動能定理

135.16—5.22動能定理習題課

145.23—5.29機械能守恒定律、能源的開發(fā)與利用

155.30—6.05經典力學的成就與局限性

166.06—6.12電荷、電荷守恒定律、庫侖定律

176.13—6.19電場、電場強度和電場線、電勢差及習題課

186.20—6.26電勢差與電場強度的關系、電容器和電容

196.27—7.03靜電的利用及危害及靜電場單元檢測

207.04—7.09期末復習及期末考試

關于高一物理教學計劃(精選篇5)

一、基本情況分析:

⒈學生情況分析:學生剛剛進入高中,對于物理的學習還停留在初中的認識水平。很多學生認為初中物理好學,從而輕視高中物理的學習。

⒉教材分析:我們使用的是教科版《高一物理必修一》是按照新課標的標準編寫的教材,教材突出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及探究式教學的教學模式,強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這對學生的自學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抽象思維能力、動手能力等都有了較高的要求。另外,必修一的學習內容是運動學和靜力學,是整個物理學的基礎。這一部分的學習,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物理情景和物理過程的能力,對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動手能力以及自然唯物主義人生觀的培養(yǎng)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教學目的及任務:

1.認真學習20__版《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深刻領會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精神,以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為基本出發(fā)點,為新高考方案的實施熱身,按照新課程標準搞好高中物理教學,使每一個學生的高中物理素養(yǎng)都能得到良好的發(fā)展和進步,不讓學生在即將實施的新高考方案中折戟。

2.認真鉆研教材內容,深刻體會教材的編寫意圖,注意研究學生的思維特點、學習方法以及興趣愛好等因素。要依據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深入研究和科學選擇教學方法。特別注意在高一學習階段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習慣,切忌要求過高、死記硬背物理概念和物理規(guī)律。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和基本能力。要逐步地糾正學生在初中物理學習中的不良學習習慣和思維方法。

3.對高一學生來講,物理課程無論從知識內容還是從研究方法方面相對于初中的學習要求都有明顯的提高,因而在學習時會有一定的難度。學生要經過一個從初中階段到高中階段轉變的適應過程,作為教師要耐心地幫助學生完成這個適應過程。首先要積極培養(yǎng)和保護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積極性,其次要注意聯系實際,為學生搭建物理思維的平臺。第三,要注意知識與能力的階段性,不要急于求成,對課堂例題和習題要精心選擇,不要求全、求難、求多,要求精、求活。同時要強調掌握好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強調對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的理解和應用,這是能力培養(yǎng)的基礎。

4.加強教研研究,提高課堂效率。要把課堂教學的重點放在使學生科學地認識和理解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方面,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形成科學世界觀。要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效益。

⒌學習新的教育教學理念,采用探究式教學的教學模式,強化學生的參入意識,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實現“我要學”。

⒍重視實驗,重視實驗能力培養(yǎng)。實驗探究的過程,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能再現知識的發(fā)現過程,對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方式的培養(yǎng)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采取的措施:

1.認真組織集體備課,精編學案。編寫高質量的學案是搞好課堂教學的關鍵,為此搞好集體備課,充分發(fā)揮集體的智慧,按教材的要求和考鋼的要求,結合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認真編寫出高質量的學案。設計的知識問題化、問題層次化,設計的習題題要緊扣考綱要求,典型性,針對性強,以基本題中檔題為主。

2.抓好課堂效率。上課力求高效,精講精練,在有限的時間內化的提高學生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提高學生成績。

3.抓好課前預習及課后及時鞏固。落實每個人的作業(yè)。單元復習和測試落實到個人,完善課前檢查和試卷的單獨評講。

4.積極組織組內人員多相互進行聽課、評課,及時進行反思總結,以相互學習,相互借鑒,可及時發(fā)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

5.加強實驗教學,能做的實驗一定要做,能分組實驗要分組實驗,演示實驗一定要演示,要認真組織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技能和動手能力。

1992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