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興趣愛好 > 學書法 > 古今書法家 > 柳公權生平簡介

柳公權生平簡介

時間: 禮鏹1116 分享

柳公權生平簡介

  柳公權是我國著名的書法家之一,它的書法對我國字體的發(fā)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那么,關于柳公權,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由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柳公權的相關介紹,希望能幫到你。

  柳公權人物生平

  公元778年,唐代宗大歷十三年,京兆華原(今陜西銅川市耀州區(qū))人 ,字誠懸。其祖柳正禮,唐邠州士曹參軍,其父柳子溫曾任丹州刺史,其兄為唐名臣柳公綽。

  憲宗元和三年(808年),三十一歲的柳公權進士及第,當年宏詞登科。從此,柳公權開始了漫長的仕途生涯,竟然歷仕七朝:憲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

  在憲宗時,柳公權任秘書省校書郎。“李聽鎮(zhèn)夏州,辟為掌書記”(《舊唐書》)。李聽與柳有此交誼,故柳晚年還為其書過碑。

  穆宗即位,柳公權入奏事。穆宗召見柳公權,說:“朕于佛寺見卿筆跡,思 之久矣。”即日拜右拾遺,充翰林侍書學士,遷右補闕,司封員外郎。從此他在穆宗、敬宗、文宗三朝,一直侍書禁中?;实鄣膶櫺?、生活的優(yōu)裕,并不給柳公權帶來歡樂。他內心卻有無法排遣的苦悶與隱隱的羞愧。他酷愛書法藝術,但他不想以此作為自己全部的生活;建功立業(yè)的進取雄心,時時躍動在胸間。而隨從皇帝的侍書,其地位僅與“工祝”一類相等。因此其兄柳公綽曾寫信給宰相李宗閡,云:“家弟苦心辭藝,先朝以侍書見用,頗偕工祝,心實恥之,乞換一散秩。”于是改為右司郎中,累換司封、兵部二郎中,弘文館學士。

  唐文宗頗愛柳公權書法,又召為侍書,遷諫議大夫,后改中書舍人,充翰林書詔學士。開成三年又轉工部侍郎,累遷學士承旨。

  武宗朝,罷內職,授右散騎常侍。宰相崔珙用為集賢學士、判院事。

  宣宗時,左授大子詹事,改賓客,累遷金紫光祿大夫、上柱國、河東郡開國公。復為左常侍,國子祭酒,歷工部尚書。

  懿宗時,咸通初年,柳公權改為太子少傅,改少師;在咸通六年(865年)卒,贈太子太師,時年八十八。

  柳公權仕途通達,只是在八十二歲那年,因年老力衰,反應稍遲鈍,在上尊號時不慎講錯,御史彈劾他,結果被罰了一季的俸祿。各朝皇帝都愛他的書法,愛他的詩才,甚至他的諫議也樂意接受。柳氏的一生,除了少許時間在外任官,基本上都在京城,在宮中,在皇帝身邊。其一生,一直在不斷地為皇家,為大臣,為親朋書碑。柳公權頗像一只關在禁籠中的金絲雀。這樣的生活使他缺少壯闊的氣度、寬廣的視野、浩瀚的生活源泉。顏體一碑一碑曾不斷地變,柳體在其成熟以后變化較少;顏真卿像奔騰咆哮的洪流,柳公權卻似流于深山老林的洞水。這是兩種不同的生命情調。

  柳公權的書法成就

  柳公權在唐代元和以后書藝聲譽之高,或世無第二人。當時公卿大臣家為先人立碑,如果得不到柳公權親筆所書的碑文,人們會認為是不孝行為。而且柳公權聲譽遠播海外,外夷入貢,皆別署貨員,曰:"此購柳書。"文宗曾稱贊其書法說:"鐘繇、王羲之再生,也超不過啊!"

  他最初學習王羲之的書法,廣泛瀏覽近世各家筆跡,形成自己遒勁、嫵媚的書風,自成一家,稱"柳體"。柳體以創(chuàng)造一種新的書體美,征服了當代,也贏得了后代,"一字百金,非虛語也"。五代時楊凝式卓然雄立,對唐代顏、柳之書學多有繼承并發(fā)揚。蘇軾說:"自顏、柳沒,筆法衰微。加以唐末喪亂,人物凋落,文采風流掃地盡矣。獨楊公凝式,筆跡雄杰,有二王、顏、柳之風。此真可謂書之豪杰,不為時世所汩設者。"《邵氏見聞錄》亦云:"凝式自顏、柳入二王之妙,楷法精絕。"這是唐以后學柳書而能自出機杼的一位承前啟后的卓越書家。再如僧人應之,俗姓王,閩人,《南唐書》稱其習柳氏筆法,以善書冠江左。這說明五代十國雖干戈紛擾,書學轉入低潮,但唐之流風遺澤猶存,學顏學柳一脈未斷。[1]

  宋代書學復興,且從唐代的重法中走向重意的新境界,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時代書風。有宋一代非常推崇顏書、柳書,其學柳書者不可勝數(shù)。石曼卿學顏,也汲取柳之風骨,正如范仲淹為他作誄文《祭石曼卿》中說:"延年之筆,顏筋柳骨。散落人間,寶為神物。"宋四家學唐而各有所近,如蔡襄學顏,蘇軾尤近顏,黃庭堅近柳,米芾近褚。其實宋四家都經歷過顏與柳的書學殿堂,自得自悟,都能巧妙地化入自己的書藝中。蔡襄(字君謨)瓣香顏書,但亦精柳書,認為《陰符經序》"善藏筆鋒",是柳書之最精者。董其昌曾說:"余曾見柳誠懸小楷《度人經》,遒勁有致。蔡君漠《茶錄》,頗仿之。"(《畫禪室隨筆》)董乃深識柳書三昧者,此說可窺蔡學柳之一斑。蘇軾也為柳書知音,研習甚深,評論警策。他雖不以柳書為面目,但融取精蘊?!渡焦阮}跋》云:"東坡道人少日學《蘭亭》,故其書姿媚似徐季海,至酒酣放浪,意忘工拙,字特瘦勁如柳誠懸。"黃庭堅也學柳,結體緊結,實源于薛曜、柳公權?!逗吃姲稀纷栽?quot;于無佛處稱尊",敢與其師分庭抗禮。"此跋即糅合柳書、《瘞鶴銘》的特色,參以己意,融氣勢、韻趣于一爐,縱橫揮毫,而意志悠然"(侯鏡昶《書學論集》)。黃庭堅學柳深得其蘊,錢泳《書學》中就說:"山谷學柳誠懸,而直開畫蘭畫竹之法。"米芾雖曾貶斥柳書,但他又贊揚"柳公權如深山道士,修養(yǎng)已成,神氣清健,無一點塵俗。"(《書評》)兩者似乎矛盾,但又確實存在于柳書之中。而米芾自己學書過程是由顏真卿而至柳公權,由柳而歐、褚,后研法帖,入魏晉之境。米芾說:"余初學顏,七、八歲也。字大一幅,寫簡不成,見柳而慕緊結乃學柳《金剛經》。"(《寶晉英光集》卷八)后來他偏激地貶斥柳書"丑怪惡札",可謂數(shù)典忘祖。宋僧中也多有學柳書者。如釋夢英,正書學柳。明楊士奇云:"夢英楷法一本柳誠懸,然骨氣意度皆弱,不能及也。"其書《夫子廟堂記》(石存西安碑林),可稱柳書嫡脈。釋正蒙,書得誠懸法《石墨鐫華》;釋夢貞,善柳書(《皇朝事實類苑》);釋瑛公,獨杜門手寫《華嚴經》,精妙簡遠之韻,出于顏、柳(《石門文字禪》);釋思齊,書師柳公權,有所書《放生池碑》在杭州(《書史會要》),如此等等,不復遍舉。這可能與柳公權寫的《金剛經》名聞遐邇有關。在宋代,柳體像顏體一樣,借助于刻書印刷而進入千家萬戶,家喻戶曉。宋代刻書,在北宋大抵是用歐體筆法。南宋以后,則兼用顏體、柳體。當時的閩本,就多用柳體字;而江西刻本有的也用柳體,或用顏體;而蜀本就多用顏體。其時顏體較為時尚,而又以歐、柳二家書法刻版最為美觀,可見柳書在唐宋書壇蜚聲播譽,柳體又廣泛地滲透于民間。

  柳公權書法書學的高潮于金代暫時衰落,然學柳者卻不絕如縷??逃诮鸹式y(tǒng)四年(1144)的《沂州普照寺碑》,乃集柳公權書所成,仲汝文撰,楷書二十四行,行六十二字。論者或謂:"雖為集綴所成,然字字挺拔,筆筆雄整,大似公權得意之作,比今所傳《玄秘塔》與《李晟碑》直有雅俗天淵之別,學柳者能從此入,庶不為米芾所嗤。"(《碑帖敘錄》)元代趙孟俯中年學鐘繇"二王",后又學李邕、蘇靈芝。雖然不以柳為面目,但也取其骨,自鑄趙體。劉宗海云:"從子昂翁筆硯之側,知其下筆處顏筋柳骨、銀鉤鐵畫果是也。"(《書林藻鑒》)明代董其昌對于柳書最有會心。他曾說:"柳尚書極力變右軍法,蓋不欲與《禊帖》面目相似,所謂神奇化為臭腐,故離之耳。凡人學書,以姿態(tài)取媚,鮮能解此。余于虞褚顏歐,皆曾仿佛十一。自學柳誠懸,方悟用筆古淡處。自今以往,不得舍柳法而趨右軍也。"(《畫禪室隨筆》)董氏學一生,并能從柳書變法中得到啟發(fā),故其論柳,自然精警。由明入清的行草名家王鐸力學柳書,《擬山園帖》所書正書頗得柳體之精髓,而臨作如《圣慈》、《紫叢靸鞋》則取神遺貌,自為心裁。清代學顏名家輩出,而學柳者也可比列。書法名家梁同書、梁詩正都學柳?!惰b止水齋集》云:"(同書)公書初法顏、柳,中年用米法,七十后愈臻變化,純任自然。"《國朝先正事略》:"(詩正)公書初學柳誠懸,繼參文、趙,晚師顏、李。"此外如大臣左宗棠的行書,俱出顏真卿、柳公權。閨秀如王鑒(郝懿行妻)其書法歐、柳??涤袨殡m對柳書有貶語,但他主張在科舉中用柳體,說:"柳之《馮宿》、《魏公先廟》、《高元?!纷羁蓪W,直可縮入卷折。大卷得此,清勁可喜,若能寫之作折,尤為遒媚絕倫。"

  柳公權的個人資料

  柳公權(778年-865年),字誠懸,漢族,京兆華原(今陜西銅川市耀州區(qū))人。唐代著名書法家、詩人。官至太子少師,封河東郡公,以太子太保致仕,故世稱“柳少師”。

  柳公權書法以楷書著稱,與顏真卿齊名,人稱“顏柳”,又與歐陽詢、顏真卿、趙孟頫并稱“楷書四大家”。他的書法初學王羲之,后來遍觀唐代名家書法,吸取了顏真卿、歐陽詢之長,溶匯新意,自創(chuàng)獨樹一幟的“柳體”,以骨力勁健見長,后世有 “顏筋柳骨”的美譽。傳世碑刻有《金剛經刻石》、《玄秘塔碑》、《馮宿碑》等。

  “書貴瘦硬方通神”。他的字取勻衡瘦硬,追魏碑斬釘截鐵勢,點畫爽利挺秀,骨力遒勁,結體嚴緊。

  當時公卿大臣家為先人立碑,如果得不到柳公權親筆所書的碑文,人們會認為是不孝行為。而且柳公權聲譽遠播海外,外夷入貢時,都專門準備錢財來購買柳公權的書法。 唐文宗曾稱贊其書法連鐘繇、王羲之再生,也超不過。

猜你感興趣:

1.中國著名書法家柳公權及其作品簡介

2.有關柳公權的資料

3.評價柳公權的書法

4.柳公權書法字帖

5.關于柳公權的簡介

3676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