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年的由來是什么
小年的民俗活動有掃塵、祭灶、吃灶糖等。它也意味著人們要開始準備年貨,表示新年要有新氣象,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辭舊迎新、迎祥納福的美好愿望。這次小編給大家整理了小年的由來,供大家閱讀參考。
關于這一節(jié)日的來源有很多種傳說,這里跟大家分享比較常見的來由。相傳灶王爺原為平民張生,娶妻之后終日花天酒地,敗盡家業(yè)淪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討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難當,一頭鉆到灶鍋底下燒死了。玉帝知道后,認為張生能回心轉(zhuǎn)意,還沒壞到底,既然死在了鍋底,就把他封為灶王,每年臘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匯報,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老百姓覺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為他要上天匯報。于是,民間就有了臘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來年平安和財運。
民間傳統(tǒng)上的小年是臘月二十四,南方大部分地區(qū),仍然保持著臘月二十四過小年的古老傳統(tǒng)。從清朝中后期開始,帝王家就于臘月二十三舉行祭天大典,為了“節(jié)省開支”,順便把灶王爺也給拜了,因此北方地區(qū)百姓隨之效仿,提前一天在臘月二十三過小年,所以北方小年和南方小年差一天。
早在宋朝,就有臘月二十四過小年的記載,所以臘月二十四的小年習俗歷史是最悠久的。從清朝雍正年間,皇帝每年臘月二十三在坤寧宮匯報這一年來的工作情況,為了不重復祭拜,順便把灶神也拜了,后來這一天祭拜灶神的傳統(tǒng)被保留下來。到了民國,形成了“官三、民四”的說法,就是干部家里二十三祭灶,一般群眾推遲到二十四。后來,據(jù)說是因為社會進步了,人人平等,大家也就隨了皇帝,沾沾“貴氣”,改在臘月二十三這一天祭灶了。
餃子
餃子就是小年的必備食物,在北方是很常見的,也是一種好的寓意。北方小年晚上習慣吃餃子,意為給灶王爺送行,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
麻糖
麻糖就是很多人知道的芝麻糖,混合了面粉,比較的酥脆,寓意著生活甜甜蜜蜜。
火燒
火燒也是北方部分地區(qū)常見的過年食物,和酥餅是差不多的,火燒扛餓,也是古代飲食習慣流傳下來的。祭灶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燒也是很有特色的節(jié)令食品。
年粽
粽子代表團圓,不只是端午節(jié)吃粽子,其實也是可以選擇過年吃粽子,糯米的黏性預示著家人團聚。南寧人有過小年吃“年粽”的習俗,年粽是新年吉祥的象征。
關東糖
關東糖和麻糖是一類的食物,日子紅紅火火甜蜜常在,糖在古代是不常見的,吃糖只能春節(jié)吃。關東糖又稱灶王糖、大塊糖。一年之中,只有在小年前后才有出售。關東糖是用麥芽、小米熬制而成的糖制品,它是祭灶神用的。
米餅
米餅是一種小吃,年貨糕點,另一種的大米制品,除了主食,還是可以作為甜品來進行食用的,也是寓意著日子過得越來越好。農(nóng)歷臘月二十三,民間俗稱小年,在廣西武宣、桂平等地民間有做米餅的習俗。
面食
北方的面食就是一種神奇的存在的,面食衍生出的包子饅頭在春節(jié)是很常見的,也是能很好的管飽,包子個大也預示著圓滿。在山東半島的人們大多自農(nóng)歷臘月二十三后,家家忙做大棗餑餑又稱大饅頭、團圓餅、壽桃等面花,表示全家大團圓,日子過得年年有余。
吃湯圓
湯圓糯米制品就是南方常見的食物,黏性的糯米象征著團圓,小年當日要祭灶王爺,會準備一些齋品供奉灶王爺,以寄來年的風調(diào)雨順。
包子
包子預示著團圓,包子的皮是通透的,也就是說明來年是一路好運氣,沒錯南方人在這一天中還喜歡吃包子,在北方這種食物是隨時都可以吃的。
年糕
南方的年糕糍粑,就是一種很好的食物,和麻薯是一類的,無論是炒制還是燉湯都是很不錯的。要說起好吃的年糕,第一想到了就是南方了,在南方人的手中,人們總是能將這種食物做的多樣又好吃。
最新小年的由來是什么相關文章:
★ 小年的由來及傳說
★ 小年的來歷與傳說
★ 小年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