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使用導圖的老師們的建議
給使用導圖的老師們的建議
思維導圖是一種將放射性思考具體化的方法。我們知道放射性思考是人類大腦的自然思考方式,每一種進入大腦的資料,不論是感覺、記憶或是想法——包括文字、數(shù)字、符碼、食物、香氣、線條、顏色、意象、節(jié)奏、音符等,都可以成為一個思考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發(fā)散出成千上萬的關節(jié)點,每一個關節(jié)點代表與中心主題的一個連結,而每一個連結又可以成為另一個中心主題,再向外發(fā)散出成千上萬的關節(jié)點,而這些關節(jié)的連結可以視為您的記憶,也就是您的個人數(shù)據(jù)庫。
有的初三老師把導圖作為話題詞匯復習的工具,或者檢測學生復習話題詞匯效果的工具,這樣的想法非常好。但是在使用的過程中,千萬別讓學生直接在中文導圖上做翻譯。因為當時我們在編寫導圖時就沒打算讓學生直接在中文導圖上做翻譯。所以中文導圖上的空間很小,根本不夠學生做翻譯的。正確的做法是每位學生準備一本美術圖畫本,看著中文導圖親手畫英語導圖,然后看著書中的英語導圖批改、訂正自己的英語導圖(要用紅筆)。對特別容易錯的要做好星級標志(比如,比較難的畫一個星號,特別難的畫三個星號)。
這樣做的好處是:
(1)學生自己動手畫思維導圖,有助于訓練他們的英語詞塊記憶、提升他們的發(fā)散和聯(lián)想思考能力。
(2)學生自己動手畫思維導圖,有助于將學生的線性思考(通常聽寫的習慣)轉換為與大腦神經(jīng)元類似的環(huán)狀思考(思維導圖式聽寫)。
(3)學生的翻譯導圖畫在自己的美術本上,就保存了書中中文導圖不被破壞,學生可以經(jīng)常、反復使用中文導圖練習快速口譯。
(4)學生還可以在中文導圖上做標記,關注基于學生個性化的難點,經(jīng)常拿出來檢測自己是否可以對難點快速口譯、筆譯。
如果在第一次使用導圖時,老師就讓學生直接翻譯在中文導圖旁邊,那這張圖用一次就不能再用了,很可惜,效果也不好。因為學生只有自己親手畫導圖,才能在他們的大腦里深深留下詞塊、語塊的框架。
當學生熟悉了用思維導圖擴展自己的詞塊量的時候,老師們還可以舉行階段性的“思維導圖詞匯達人秀競賽”。比如,給學生一個關鍵詞:“things”。然后讓學生根據(jù)這個中心詞任意聯(lián)想,聯(lián)想出、寫出的詞組或句子最多的獲勝。
要想把導圖用好,教師一定要不怕麻煩,先轉換自己的觀念:導圖是工具,是輔助學生運用高效的記憶方法學習詞匯。其最終目的是學生能脫離導圖,自己根據(jù)一個個的節(jié)點,發(fā)散出以話題有關的詞塊和語塊。這種學習方法最大的好處就是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根據(jù)自己原有的知識存量,逐漸搭建思維框架,不斷地增加與話題有關的高效詞塊和語塊。思維導圖就如同一臺電腦,而老師則引導學生把自己原來很亂的的文件夾,分門別類地進行了整理。學生一看到一個中心詞就能快速地提取與這個中心詞有關的各個文件夾里的資料。這樣的框架整理有助于學生快速思考、流利會話。說的流暢,下筆才會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