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素質(zhì)淺析論文(2)
心理健康素質(zhì)淺析論文篇二
《如何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zhì)》
摘 要:二十一世紀是高科技、高效率、高競爭的時代,高科技要求人們要有高智力的頭腦;高效率要求人們辦事、工作要高速度、快節(jié)奏;高競爭要求人們要經(jīng)得住失敗和挫折的考驗,具有較強的抗挫折能力。這種時代特征就要求現(xiàn)在的中學生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和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本文就如何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zhì)做了相關探討。
關鍵詞:中學生 心理素質(zhì) 培養(yǎng) 方法 途徑
有專家曾對心理素質(zhì)提出過衡量標準:一是智力正常;二是善于協(xié)調(diào)和控制情緒、心境良好;三是具有較強的意志品質(zhì);四是人際關系和諧;五是可以能動地適應和改善現(xiàn)實環(huán)境;六是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健康;七是心理行為符合年齡特征。凡符合以上標準的人都具有較強的環(huán)境適應能力、競爭能力、交往能力和自我心理調(diào)結(jié)能力。學校是培養(yǎng)學生健康身心的重要基地,教師是塑造學生美好心靈的工程師,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zhì),關鍵是要明確目標,堅持不懈,持之以恒,方法得當,措施得力,才能行之有效,具體講應做到以下幾方面:
一、關注情感效應,融教與學為一體
教育家夏丐尊曾經(jīng)說過:"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成為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正是情感的魅力所在。要建立教學"情緒場",使整個教學都彌漫著一種輕松、和諧、振奮、飽滿的情緒氣氛。首先,教師要把微笑帶進課堂,使學生產(chǎn)生良好的心理定勢,以特有的親和力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用愛心去貼近學生。其次,要用信心去激勵學生。教師應放下架子,和諧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把他們看成是自己的朋友,使學生真正從心理上接受你,教師才有資格做學生學習過程的指導者、誘導者。還要允許學生有不同意見,允許學生對老師提出批評。
二、采取多種形式、多種途徑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要教,同時學生要樂于接受,因而,形式也就顯得十分重要了,我們主張寓教于樂,在潛移默化中達到效果。如:舉辦主題班會,初一時舉辦“我要做個合格的中學生”主題班會,,我們初二段舉行了以“第二起跑線”為主題的青春期教育班會,初三時舉辦“做文明優(yōu)秀畢業(yè)生”主題班會……一系列主題班會的召開都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集德育、智育、心理教育于一體。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出現(xiàn),讓學生自編自演,主動參與其中。同時我們還利用我國豐富的節(jié)日、紀念日組織文藝活動,豐富學生的生活,調(diào)動學生積極的生活情趣。舉辦系列讀書活動,選出優(yōu)秀書目規(guī)定學生閱讀,并舉辦讀書比賽,學生對這些針對他們年齡特征而寫的書十分感興趣。從中即學到了知識,又陶冶情操,培養(yǎng)起良好的審美情趣。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架設溝通橋梁,適時對學生進行個別心理輔導
學生由于受到家庭、性別、智力、身體等因素的影響,出現(xiàn)的心理問題也不同。教師在矯正時,要以良師益友的身份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架設起溝通橋梁,通過個別談心、開設“心之聲”信箱、“心里話”日記、周記等方式,讓學生敞開心扉,及早了解學生的心理需要,多方位、多角度為學生做心理疏導,讓每位學生都微笑度過每一天。對后進生的心理疏導更要以愛動其心,以理導其行,用賞識的目光去發(fā)現(xiàn)他們的優(yōu)點,多微笑、多贊美、多關心,讓學生體會到老師真誠的期盼,從而自覺學習,奮發(fā)向上,發(fā)揮自己的潛能。每個學生都是不同的個體,心理的需要都各不相同,在抓好整體心理教育的同時,我們十分注意個體心理,針對不同的學生建立了學生心理素質(zhì)分析表。特別是針對特殊心理癥狀學生的疏導工作,我們建立了幫教生制度,觀察記載其平時的表現(xiàn),有針對性地分析其病因,采取相應的調(diào)適方法。
四、重視家校配合,全方位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不少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以“能考高分的孩子就是好孩子”為標準,給孩子施壓,忽視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及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為此,教師只有通過深入的家訪才能了解家長教育孩子方法是否正確,從而指導家長學習教育子女的藝術,如談心藝術、批評藝術、拒絕藝術等,使家長重視學生的心理品質(zhì)教育,能積極主動地配合教師對其子女的教育活動。教師應幫助家長對學校的了解,提高父性、母性意識及教育子女的水平,協(xié)調(diào)父母與子女的關系。同時也幫助學校了解家長對學校的希望和要求。學校通過組織家長學校,讓家長對學校的管理、教學的實施及孩子在校時的表現(xiàn)有所了解,并和家長一起學習有關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等方面的知識,共同做好教育學生的工作。摒棄教育是學校的事、老師的事的觀念。班主任必須與家長多接觸、進一步了解學生的家庭背景,多做家訪工作。采取電話或書面的形式及時與家長溝通。出問題時要聯(lián)系、通報,共同商量對策;進步了,工作出色同樣應及時指出。這樣避免了家長在心理上存在對家訪、對老師來電話的擔憂。高一時,我在家長會上常有意識地提醒家長多閱讀“父母必讀”雜志,談到了“三分管,七分盼”、“關于父性、母性意識調(diào)查報告”等文章,旨在提高父母的家庭教育水平,改進一些教育“誤區(qū)”和不當?shù)奶幚矸椒?。而在班上,我又時常向?qū)W生灌輸角色意識和責任感以及在家時如何做個好兒女。并開了一次題為“敞開心扉、走進你我”的主題班會。請了一些家長共同參加,談談子女與父母的溝通、理解,也借機讓父母了解孩子的煩惱。學生與家長第一次面對面地“實話實說”,說出了各自的感受,從而消除誤解、更新了觀念并借此機會達到互相理解、互相體諒。
心理教育是一門既老又新的學問,它在我國古已有之,并且有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如:我國古代就有知識教育法、興趣教育法、榜樣教育法、因材施教法、艱苦教育法、行為訓練法、環(huán)境熏陶法、自我激勵法、音樂教育法……同時,它又是一門全新的學問,在新時期,心理教育又有了新的內(nèi)涵,它需要我們不斷學習,不斷探索,不斷實踐。
總之,學校是培養(yǎng)高素質(zhì)人才的搖籃,教師是塑造學生健康心靈的工程師,要使學生成為適應社會、適應時代需要的人才,教師們應在培養(yǎng)學生健康心理素質(zhì)方面多下工夫,才能讓學生身心素質(zhì)得到健康活潑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陳新生;農(nóng)村初中“問題行為”學生的心理剖析及轉(zhuǎn)化對策[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文科專輯)[C];2006年
[2]田芳;培養(yǎng)青少年健康的心理素質(zhì)[J];青海民族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2期
[3]張大均;我國社會變革時期青少年心理問題及教育對策研究[A];中國社會心理學會2008年全國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4]車德志,王雷;培養(yǎng)學生健康心理素質(zhì)的依據(jù)及方法[J];中國成人教育;2002年01期
[5]何春霞;培養(yǎng)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質(zhì)[J];健康生活;2002年01期
心理健康素質(zhì)淺析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