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論文大全>學科論文>毛概論文>

關于高職院校毛概課教學實效性的幾點思考論文

時間: 謝樺657 分享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是一門思想政治理論課,其主要任務是幫助學生學習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基本內(nèi)容,幫助學生理解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兩次偉大的理論成果,是中國共產(chǎn)黨集體智慧的結晶。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關于高職院校毛概課教學實效性的幾點思考相關論文。內(nèi)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關于高職院校《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教學實效性的幾點思考全文如下:

  摘 要:在《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的教學實踐中,高職教育需要走和普通高等教育不一樣的路徑,因為高職教育需要突出職業(yè)性,高職大學生有著同普通高校大學生不一樣的認知特點。因此要提升該課程的教學實效性,就必須突破傳統(tǒng)的教學定勢,在教學體系、語言表述、考核方式等方面進行符合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規(guī)律和高職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大膽變革。

  關鍵詞:高職教育 思維特點 實效性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以下簡稱《概論》),是全國高校統(tǒng)一開設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核心課程?;凇陡耪摗氛n所承載的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無論是教材的編寫還是大綱的制定,對全國的普通高校和高職院校都有著統(tǒng)一的要求。然而,這并不意味著同樣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就一定會出現(xiàn)同樣的我們所期待的教育結果。特別是當我們面對不同的施教對象,尤其是面對新形勢下越來越多的高職大學生這個特殊的群體,他們同普通高校的大學生有著很大的差異,如何在這種差異里曲徑通幽,就不得不研究他們的思維特點和認知特點,以便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增強高職《概論》課教學的實效性。

  一、高職大學生的認知特點

  同樣是高等教育,高職教育所要面對的施教對象是在思想觀念、心理素質、知識結構、道德品質等多個方面亟待塑造和完善的學生群體。同全國統(tǒng)招的普通高校的大學生相比,高職大學生與他們的不同不僅僅表現(xiàn)為高考分數(shù)的高低,還表現(xiàn)為智能結構、知識儲備、認知方式等方面的差異,正是這種差異帶來了《概論》課教學方式區(qū)別對待的要求。

  1、智能結構的差別

  高職大學生智能類型的特殊性是重構高職《概論》課發(fā)展方向的理論依據(jù)。

  就智力水平來說,一般情況下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并不是很大;但智能結構卻大為不同,不同的智能結構將導致不同的興趣、不同的特長、不同的發(fā)展?jié)撃堋⑨槍χ悄芙Y構的特點而開展的教育結果也大相徑庭。

  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加德納教授在他的《多元智能結構新視野》一文中談到:人類的智能結構和類型可分為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兩大類。不同的智能傾向,對知識的掌握也具有不同的指向性。通過不同的教育和自身的學習,可成為研究型、學術型或技術型、技能型兩類不同領域的人才。高職教育所要培養(yǎng)的正是技能性人才,而這一點正好符合高職大學生的智能傾向,這自然就要求具體的施教過程也要符合高職大學生的智能結構。高職院校的大學生普遍存在邏輯思維能力弱、形象思維能力強的特點,他們更多地對專業(yè)實踐感興趣,而對純理論的課程內(nèi)容興趣不高。與其它思想政治理論課相比,《概論》課更具理論性的特點,顯然不是學生的興趣所在,因而傳統(tǒng)的理論學術型教學明顯不適應高職學生的智能傾向。這就迫切需要打破傳統(tǒng)的以理論教學為主的教學體系,構建新的有著更多實踐內(nèi)容的教學體系,以適應高職大學生的智能特點。

  2、知識儲備的差別

  多重生源類型和差異顯著的生源素質,增加了高職院?!陡耪摗氛n教學因材施教的復雜性。

  在高職生中,既有應、往屆高中畢業(yè)生,也有職高畢業(yè)生,還有中專、技校生源等,多樣化的生源類型造成了學生文化程度的參差不齊。然而《概論》課的內(nèi)容涉及政治、經(jīng)濟、歷史、哲學、人文社會等多種學科的知識,這就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人文理論素養(yǎng)。我們面對的高職大學生,不僅起點不一樣,知識積淀也大為不同,特別是和《概論》課有關的歷史知識的積淀明顯不足,好多歷史知識一個是沒學好,一個是不重視。對社會現(xiàn)實的關注度也不高,一方面是興趣愛好有別,更重要的一方面是不愿關注專業(yè)、就業(yè)以外的事物。這就帶來了教師在課堂上互動交流的難度。

  同時,與普通院校的大學生相比,高職大學生在學習態(tài)度、學習目標等方面也存在著很大的差異。一方面是知識儲備的欠缺,一方面又是各種不良學習習慣的滋長,缺乏自主學習、終身學習的動力和毅力,在現(xiàn)實教學中的表現(xiàn)是學習任務的完成往往是拖泥帶水,類似任務驅動式的教學方法不能真正發(fā)揮作用。真正要增強《概論》課教學的實效性,除了要借鑒全國著名高校的各種教學方式外,更要探索符合高職大學生特點的多元教學方法。

  3、認同意識的差別

  高職大學生對《概論》課所發(fā)揮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基礎理論教育的雙重作用認識模糊,只了解其宣傳黨和國家的理論、方針、政策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不知道其對專業(yè)課的學習所起的基礎理論教育的作用,更不明白其為專業(yè)課程的學習提供理論支撐和方法指導,最終導致對《概論》課的認同度低,產(chǎn)生厭學心理。當然這種認同更源于高職生對自身的認同和對高職教育的認同。

  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使我們處于一個動態(tài)、多元化的現(xiàn)實之中,深刻地改變著人們的價值觀、社會心理和思想意識,也改變著人們對理論學說認知、內(nèi)化的心理意識結構。高職大學生不能正確看待自己所就讀的高職院校,認為高職院校與理想中的大學相差甚遠,學校條件不好,學習氛圍不濃,以致于學習動力和壓力不足,在思想和行動上缺乏上進和活力。大部分高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觀念和價值取向不夠穩(wěn)定,對人生未來感到迷茫,對國家發(fā)展認識模糊,缺乏歷史使命感,抱著功利的想法,只想學技術,別的不奢望,對社會現(xiàn)狀自認為無力改變也不想去改變,只關心自己無心顧及其它,在教學中表現(xiàn)為課堂討論沒有激情、沒有火花、沒有創(chuàng)新。如何激發(fā)他們的活力、引導他們積極思考,是《概論》課教學的難點,也是增強其實效性的關鍵。

  二、高職《概論》課教學實效性探索

  鑒于高職大學生思維特點的特殊性,高職《概論》課教學就應該突破傳統(tǒng)高等教育的教學模式,在教學體系、語言表述、考核方式等方面進行凸顯高職特點的大膽變革,以增強《概論》課教學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響力。

  1、重構教學體系

  要增強《概論》課教學的實效性,就必須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重新構建符合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規(guī)律和高職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教學體系。重構教學體系,就是將原有教材的理論體系打破,結合職業(yè)需要對理論內(nèi)容進行整合,形成新的理論教學體系。高職教育所要培養(yǎng)的是服務于生產(chǎn)一線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而非學術型人才,這就客觀地要求《概論》課教學應當走出系統(tǒng)性、完整性的教學定式,著力培養(yǎng)學生符合第一線職業(yè)崗位要求的職業(yè)素養(yǎng)。因此在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的轉化過程中,教學內(nèi)容的設定應當符合高職大學生的思維特點,尋找與職業(yè)、行業(yè)特色相關聯(lián)的契合點?!陡耪摗氛n內(nèi)容博大精深,理論體系完整,因此教學內(nèi)容的整合既要尊重理論的邏輯結構,又不受理論體系的束縛,關聯(lián)度較小的內(nèi)容少講或不講。雖然在知識點上不能面面俱到,但是,每講一個問題,都要給學生在思想上打上烙印。真正做到講得透、聽得進、記得住,受益終生。

  重構教學體系,就是要改變傳統(tǒng)的理論教學為主、實踐教學為輔的教學理念,積極構建行動導向教學體系,由實踐教學來推動理論教學。我們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大多是教師講得多,學生想得少,積極參與意識弱,導致的結果就是教師講得累,學生聽得煩,學生“知而不行”、“言而不信”。要改變這種境遇就必須讓學生有深刻的生活情感體驗,否則學生是不會把任何認識上升為信念的。因此要積極創(chuàng)建實踐教學體系,將教學由課堂延伸到課外,給學生創(chuàng)造主動參與的條件,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生活中學習,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自覺去探究實踐當中的理論問題,真正體會理論的生命力,有了對理論的體悟再去講解,才更能加深學生對理論的理解和認同。只有做到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緊密結合,以理論教學指導實踐教學,以實踐教學印證、深化、豐富理論教學,建立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良性互動機制,構建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平臺,才能真正提升《概論》課的實效性。

  2、多元語言體系

  思想政治理論課不僅要服務于意識形態(tài),更要符合大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滿足學生的感性需要。常言道“心動才能行動”,怎樣心動?語言和敘事方式很重要,任何理論知識的傳授都是在特定的敘事模式或者話語結構的建構下進行的,《概論》課的教學亦是如此。實踐證明,以往政治化、激進化、簡單化、口號式的宣傳說教已經(jīng)使《概論》課的教學吸引力與學生漸行漸遠,使得教學實效性大打折扣。而要改變這種狀況,就必須賦予《概論》課教學深厚的人文內(nèi)涵和底蘊,特別是教學語言要體現(xiàn)多元化、時代性。

  我們面對的是一群思維敏捷、時尚動感、富于批判的青年人,要使他們真信、真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成果,就不能只是簡單地進行歷史知識和政治觀點的傳授,得用真情善意和美的境界來感化他們,用幽默風趣的語言來闡釋深奧抽象的理論,用90后的思維來演繹歷史事件的真實,用21世紀的手筆將馬克思主義融入國家大事、身邊小事、網(wǎng)絡熱事,讓富有時代氣息的語言穿透青年人的心,讓不乏個人見解的敘事方式引起大學生思想的共鳴,從而使學生從多元化的語言描述中獲得美的享受、視聽沖擊、時代動感和價值認同,使課堂成為一種享受、一種思考、一種共鳴。當然,強調(diào)教學語言的多元、動態(tài)、時代性并不是要嘩眾取寵,更不是要迎合學生,而是要求教師擺脫灌輸、推陳出新,對課堂傳遞的知識胸有成竹,在明確教學理念和教學定位后靈活實現(xiàn)教學內(nèi)容的轉換,以獨特的視角和語言魅力來吸引學生、感染學生,引起學生的共鳴,以此來增強《概論》課教學的實效性。

  3、變革評價體系

  科學有效的考核機制不僅可以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是檢驗教學實效性的重要手段。高職教育培養(yǎng)的是生產(chǎn)一線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而非學術型人才,這就客觀地要求思政理論課教學應當走出系統(tǒng)性、完整性的教學定式,著力培養(yǎng)學生符合第一線職業(yè)崗位要求的職業(yè)素養(yǎng)。相應的在考核方式上也應改變一張試卷訂終身的模式。事實上,對于奉行六十分萬歲、多一分浪費的高職生而言,考試已流于形式,寫論文也不過是把鉛字變成鋼筆字。高分低能、說一套做一套已經(jīng)證明了終結性考核方式的弊端,改變以往單一性、終結式和分離式的考核模式為多元性、全程式和結合式的考核模式是增強高職《概論》課教學實效性的有益探索。

  《概論》課的育人目標是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培養(yǎng)合格可靠的接班人。到底可靠不可靠,不是一張試卷能保證的,也不是一時一事能證明的,這需要時間的檢驗。因此,對學生的考核評價應該是形成性考核與終結性考核相結合、過程和結果兼顧、知識和能力并重,將政治思想素質、科學文化基礎、日常行為操守、實踐能力表現(xiàn)綜合起來考核,建立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和綜合化的評價方式??己瞬恢箍荚囈环N方式定論,評價也不止《概論》課教師一人定性,而應形成全程育人與全員育人的氛圍,建立評價互動機制和長效機制,同學、老師、實訓實習單位人人都是考官,日常生活表現(xiàn)、學習實習情況、課堂內(nèi)外反映樣樣都是考核指標,一學期、一學年、整個在校期間的每一天都是考試時間。要變評價機制為激勵機制,降低學生在價值判斷與行為選擇之間的落差,真正將理論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行,做一名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事業(yè)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參考文獻:

  1、俞世偉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探索》.寧夏人民出版社,2008年7月。

  2、韓毅《高職院?!锤耪摗嫡n改革和發(fā)展基本路向的探討》.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5年1月。

  3、楊現(xiàn)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考核體系的反思與重構》.黑龍江教育,2007(6):77-79。

396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