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辟蹊徑解讀《春江花月夜》
時間:
洪久香1由 分享
唐朝詩人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是我國古代文學作品中的經(jīng)典之作。歷來深受廣大人民的喜愛,并被收編為中學語文教材。多年來我在教學中,與學生共同解讀、賞析。除領會其各種教輔材料中的專家、學者們的解析之意而外,還就此詩的藝術價值,從美學思想的角度,另辟蹊徑加以解讀。
這首詩在千百年的傳唱中成為經(jīng)典。它既有六朝的音韻、辭藻之美,又逢初唐清新高揚的風氣之先;既滌凈了官體詩的****,也擺脫了歷來游子思婦的感傷哀怨。歷代文人墨客為之傾倒和折服。全詩無一處不透著美,它已經(jīng)成為美的化身,并被聞一多先生稱之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因此,探尋這首詩的魅力之所在,以前僅是更多的停留在文本的“細讀”。未能深入挖掘出隱藏在這一文本背后的美學思想。我們認為,《春江花月夜》之所以具有如此高的藝術價值,主要是因為它體現(xiàn)了我國古老的美學思想—“圓美”。
所謂“圓美”,就是以圓為美,它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底和美學思想。“圓”作為一個文化原型在中華民族審美心理構成史上由來已久。先秦哲人們首先從理性上認識并提出了“天圓地方”的哲學、美學思想。他們認為:天體宇宙,日出日落;人體氣息的呼吸、血液的循環(huán)都是按照圓形的軌跡來運行的。劉勰既是僧人又深受《周易》的哲學思想的影響,他在《文心雕龍》里提出了“思轉自圓”、“骨采未圓”、“理圓事密”、“觸物圓覽”和“首尾圓臺,條貫統(tǒng)序”等荑學原則。全書中用“圓”字達17處之多。此后,歷代的文論、書論、畫論以及音樂理論里都繼承和發(fā)展了以圓為美的美學思想。“圓美”、“圓潤”、“圓轉”、“圜融”等詞語在我國藝術理論里屢見不鮮。
《春江花月夜》這首詩共九節(jié)。每節(jié)四句,第一節(jié)押平聲韻(平生明),第二三節(jié)押仄聲韻(甸霰見,已似水),第四五六七八節(jié)押平聲韻(塵輪人,悠愁樓,徊臺來,聞君文,花家斜)第九節(jié)押仄聲韻(霧路樹)。每節(jié)第三句押的韻和整節(jié)相反(只有第二節(jié)是第二旬押的韻和整句相反,“似”是仄聲),忽而平聲轉仄,忽而仄又轉平,高低相問,一唱三嘆?!段男牡颀?middot;聲律篇》有“同聲相應”、“異音相從”之說,“同聲相應”是求整齊,“異音相從”是求變化。抑與揚有規(guī)律地交替重復,造成和諧的音調(diào),使詩歌清新婉轉,柔美流麗,韻味十足。
押韻是字音中韻母部分的重復。按照規(guī)律在一定的位置上重復出現(xiàn)同一韻母,就形成韻腳、產(chǎn)生節(jié)奏?!洞航ㄔ乱埂啡娙艙Q韻:平生明(ing),甸霰見(ian),已似水(i),塵輪人(en),悠愁樓(ou),徊臺來(ai),聞君文(en),花家斜(ia)/霧路樹(u),而且詩句極為整齊。每節(jié)四句,每句七字三頓,整齊中富于變化,變化中又有規(guī)律。這種節(jié)奏把渙散的聲音組織成一個整體,使人讀前一句時預想到后一句,讀后一句時回想起前一句。同一韻母的有規(guī)律的重復,猶如樂曲中反復出現(xiàn)的一個主音,整首樂曲可以由它貫穿起來。從而造成了瑯瑯上口、回環(huán)往復、和諧悅耳的音律美。
這首詩還借助雙聲詞、疊韻詞和疊音詞來求得音調(diào)的和諧。雙聲詞和疊韻詞是有部分聲音相同的字組成的詞,聲母相同的叫雙聲詞,韻母相同的叫疊韻詞。疊音詞是聲音、字形完全相同的字構成的詞。王國維《人間詞話》:“余謂茍于詞之蕩漾處多用疊韻。促節(jié)處多用雙聲,則其鏗鏘可通,必有過于前人者。”鏗鏘、宛轉。蕩漾、促節(jié)的細微區(qū)別,雖未心盡然,但雙聲、疊韻的音樂效果是確實存在的,而且疊音詞的效果也是一樣。它們的效果是造成和諧悅耳、回環(huán)往復的音樂美。詩中有瀟湘等雙聲詞,宛轉、徘徊等疊韻詞;滟滟、皎皎、代代、年年、悠悠、沉沉等大量的疊音詞。另外,蟬連、復迭、反復等修辭手法的大量運用,也增添了詩歌和諧婉轉的圓潤之美,從而達到了以聲傳情、聲情并茂的藝術效果。節(jié)奏的快慢與音調(diào)的高低變化、在變化中又不斷地回旋,與江水的起伏、月亮的升落、情感的跌宕一道飛舞在深奧而又神秘的藝術天空。正因為如此。我們在讀這首詩時就已經(jīng)完全沉浸在一曲清新婉轉的音樂聲中了,而不必費心思考它的意境和哲理。
詩是文學中的“貴族”,是最精煉的文學樣式。它是以最少的文字表達最豐富的情感、最深厚的意蘊。這就使得詩歌在敘事、寫景和抒情時必須通過時空的跳轉來完成。巨大的時空跳轉造就了詩歌的流動變化之美,并且這種流動變化不是無規(guī)律的,而是“寓變化于整齊”、在整齊中不斷重復。全詩以“江”和“月”統(tǒng)貫,通過遠與近、江面與空中、“游子”與“思婦”等視角的變化,使詩歌流動跳躍、回環(huán)往復。潮的起伏、春的萌動、情的抒寫、生命的感悟與宇宙的意識、……猶如這江水,在月的輝映下靜靜地流淌,但在這靜靜地流淌,但在這靜靜地流淌中,卻涌動著生機與活力!詩歌第一節(jié)寫的是遠景,第二節(jié)轉為近景描寫,并且由近及遠、由江面到空中再到陸地的跳轉;第三節(jié)又緊承第二節(jié)由陸地到空中、由遠及近、由寫景到抒情;第四節(jié)再緊承第三節(jié),由人生的感慨到宇宙生命的意識;……最后又回到游子思婦的離別感傷。時間與空間的流動跳轉、敘事結構與抒情線索相互綰結、情感抒發(fā)與哲理沉思的彼此糾纏……反反復復、錦陳宣染,把優(yōu)美的意境、離別的情懷和樸素的哲理表達得淋漓盡致、圓轉有致。
這種流動變化的圓轉之美也體現(xiàn)在整首詩的抒情結構上。整篇由“月”貫穿始終。由月出(“海上明月共潮生”)、月升(“皎皎空中孤月輪”)到月降(“江潭落月復西斜”)、月落(“落月?lián)u情滿江樹”)這樣一個過程,在時間上形成一個“圓形”的循環(huán)。這是一個時間的循環(huán),也是一個生命的循環(huán),更是一個宇宙的大循環(huán)!整首詩以此來結構全篇,自然流暢、完備圓滿。在月光的朗照下各種景物在空間上依次展開?;?ldquo;游子”或“思婦”、或“江水”或“明月”;忽遠忽近、忽上忽下,在展開的過程中又不斷地跌宕回旋。并且通過復疊詠嘆、偶句反復和蟬聯(lián)等藝術手法,使這首詩的抒情結構自然渾成、流轉自如。
含蓄,可以說是我國文學乃至文化中最民族特色的一種美。關于含蓄的論述可謂汗牛充棟。如鐘嶸的“滋味”,劉勰的“隱秀”,司空圖的“不著一字,盡得風流”,嚴羽的“興趣”,……這種含蓄之美實際上就是“圓美”的美學思想在詩歌意蘊上的體現(xiàn)。即圓融之美?!洞航ㄔ乱埂穼徝酪馓N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層次上:即關于宇宙的哲理思考、關于人生的現(xiàn)實感嘆、關于離別的情感抒寫。時間上以月的起落、水的流逝為標本,透露出對時間、生命的感悟;空間上以景的展開、視角的變換為切入口。啟示了對宇宙天地的思考;情感上以“舟子”和“離人”的傳達、應和為范式,表達了對人間真情的呼喚和困惑。它不是沒有感傷和悲嘆,而是把感傷與悲嘆疊印在深邃的宇宙意識之上。使其得到升華。整首詩猶如三個圓:宇宙意識一生命感悟一離別情懷,在月的朗照和潮的起伏中不斷地跳動的流轉,有時各自為陣,有時相互交錯,有時互為重疊。每個圓圈的內(nèi)部、圓與圓之間,自然運轉、相互聯(lián)系。有關宇宙的哲理思考因人生的感嘆、離別的抒寫得以落實,相思之苦的情感抒寫因人生的感嘆、宇宙的思考得以擴展和升華。由一般的“游子思婦”的情感抒寫上升到對人生、宇宙的哲理思考,這是詩人的匠心獨運,也是這首詩從眾多“游子思婦”詩中脫穎而出的根本原因。詩歌的抒寫從個體到群體、由人生到宇宙、由宇宙再回到愛情。循環(huán)不已,以至無窮。但在這反復運轉、相互糾纏之間揭示了詩歌的主旨。含而不露,意蘊深厚,余味無窮。創(chuàng)造出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于宇宙、人生和愛情真諦的含蓄圓融之美。
這種圓融之美還體現(xiàn)在景與情的交融、虛與實的相契,動與靜的結合。潮的起伏、月的升落、花的開謝、春的來去、……既是自然之景的再現(xiàn),也是生命情感的流動,更是宇宙天地的大意識。江、月、花既是景也是情,既是實景,又是虛境?;谢秀眰簟⒚噪x彷徨,把整首詩渲染得空靈而又朦朧、含蓄而又深厚。“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江月的流動變化與宇宙的亙古恒常,個體生命的有限與人類繁衍的無窮,人類生命的渺小與宇宙天地的鴻大,……彼此交織在一起,相互映射和擁抱。在動與靜、虛與實、瞬間與恒常的對比中表達了對人生宇宙的思考。詩人既有對生命之有限、人類之渺小、情感之難以釋懷的感傷。更有對未來的憧憬、對美好生命的向往,以及對無限宇宙超越的強烈愿望。
清新婉轉的生命歌唱與圓融深厚的宇宙意識,在流轉跳動而又圓滿自足的抒情結構中表達得充沛淋漓。這是這首詩的“圓美”藝術特色,也是它流芳千古的根本原因。在其美妙的聲,景、情、義的背后,充分體現(xiàn)了我國傳統(tǒng)的美學思想——“圓美”。
這首詩在千百年的傳唱中成為經(jīng)典。它既有六朝的音韻、辭藻之美,又逢初唐清新高揚的風氣之先;既滌凈了官體詩的****,也擺脫了歷來游子思婦的感傷哀怨。歷代文人墨客為之傾倒和折服。全詩無一處不透著美,它已經(jīng)成為美的化身,并被聞一多先生稱之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因此,探尋這首詩的魅力之所在,以前僅是更多的停留在文本的“細讀”。未能深入挖掘出隱藏在這一文本背后的美學思想。我們認為,《春江花月夜》之所以具有如此高的藝術價值,主要是因為它體現(xiàn)了我國古老的美學思想—“圓美”。
所謂“圓美”,就是以圓為美,它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底和美學思想。“圓”作為一個文化原型在中華民族審美心理構成史上由來已久。先秦哲人們首先從理性上認識并提出了“天圓地方”的哲學、美學思想。他們認為:天體宇宙,日出日落;人體氣息的呼吸、血液的循環(huán)都是按照圓形的軌跡來運行的。劉勰既是僧人又深受《周易》的哲學思想的影響,他在《文心雕龍》里提出了“思轉自圓”、“骨采未圓”、“理圓事密”、“觸物圓覽”和“首尾圓臺,條貫統(tǒng)序”等荑學原則。全書中用“圓”字達17處之多。此后,歷代的文論、書論、畫論以及音樂理論里都繼承和發(fā)展了以圓為美的美學思想。“圓美”、“圓潤”、“圓轉”、“圜融”等詞語在我國藝術理論里屢見不鮮。
《春江花月夜》這首詩共九節(jié)。每節(jié)四句,第一節(jié)押平聲韻(平生明),第二三節(jié)押仄聲韻(甸霰見,已似水),第四五六七八節(jié)押平聲韻(塵輪人,悠愁樓,徊臺來,聞君文,花家斜)第九節(jié)押仄聲韻(霧路樹)。每節(jié)第三句押的韻和整節(jié)相反(只有第二節(jié)是第二旬押的韻和整句相反,“似”是仄聲),忽而平聲轉仄,忽而仄又轉平,高低相問,一唱三嘆?!段男牡颀?middot;聲律篇》有“同聲相應”、“異音相從”之說,“同聲相應”是求整齊,“異音相從”是求變化。抑與揚有規(guī)律地交替重復,造成和諧的音調(diào),使詩歌清新婉轉,柔美流麗,韻味十足。
押韻是字音中韻母部分的重復。按照規(guī)律在一定的位置上重復出現(xiàn)同一韻母,就形成韻腳、產(chǎn)生節(jié)奏?!洞航ㄔ乱埂啡娙艙Q韻:平生明(ing),甸霰見(ian),已似水(i),塵輪人(en),悠愁樓(ou),徊臺來(ai),聞君文(en),花家斜(ia)/霧路樹(u),而且詩句極為整齊。每節(jié)四句,每句七字三頓,整齊中富于變化,變化中又有規(guī)律。這種節(jié)奏把渙散的聲音組織成一個整體,使人讀前一句時預想到后一句,讀后一句時回想起前一句。同一韻母的有規(guī)律的重復,猶如樂曲中反復出現(xiàn)的一個主音,整首樂曲可以由它貫穿起來。從而造成了瑯瑯上口、回環(huán)往復、和諧悅耳的音律美。
這首詩還借助雙聲詞、疊韻詞和疊音詞來求得音調(diào)的和諧。雙聲詞和疊韻詞是有部分聲音相同的字組成的詞,聲母相同的叫雙聲詞,韻母相同的叫疊韻詞。疊音詞是聲音、字形完全相同的字構成的詞。王國維《人間詞話》:“余謂茍于詞之蕩漾處多用疊韻。促節(jié)處多用雙聲,則其鏗鏘可通,必有過于前人者。”鏗鏘、宛轉。蕩漾、促節(jié)的細微區(qū)別,雖未心盡然,但雙聲、疊韻的音樂效果是確實存在的,而且疊音詞的效果也是一樣。它們的效果是造成和諧悅耳、回環(huán)往復的音樂美。詩中有瀟湘等雙聲詞,宛轉、徘徊等疊韻詞;滟滟、皎皎、代代、年年、悠悠、沉沉等大量的疊音詞。另外,蟬連、復迭、反復等修辭手法的大量運用,也增添了詩歌和諧婉轉的圓潤之美,從而達到了以聲傳情、聲情并茂的藝術效果。節(jié)奏的快慢與音調(diào)的高低變化、在變化中又不斷地回旋,與江水的起伏、月亮的升落、情感的跌宕一道飛舞在深奧而又神秘的藝術天空。正因為如此。我們在讀這首詩時就已經(jīng)完全沉浸在一曲清新婉轉的音樂聲中了,而不必費心思考它的意境和哲理。
詩是文學中的“貴族”,是最精煉的文學樣式。它是以最少的文字表達最豐富的情感、最深厚的意蘊。這就使得詩歌在敘事、寫景和抒情時必須通過時空的跳轉來完成。巨大的時空跳轉造就了詩歌的流動變化之美,并且這種流動變化不是無規(guī)律的,而是“寓變化于整齊”、在整齊中不斷重復。全詩以“江”和“月”統(tǒng)貫,通過遠與近、江面與空中、“游子”與“思婦”等視角的變化,使詩歌流動跳躍、回環(huán)往復。潮的起伏、春的萌動、情的抒寫、生命的感悟與宇宙的意識、……猶如這江水,在月的輝映下靜靜地流淌,但在這靜靜地流淌,但在這靜靜地流淌中,卻涌動著生機與活力!詩歌第一節(jié)寫的是遠景,第二節(jié)轉為近景描寫,并且由近及遠、由江面到空中再到陸地的跳轉;第三節(jié)又緊承第二節(jié)由陸地到空中、由遠及近、由寫景到抒情;第四節(jié)再緊承第三節(jié),由人生的感慨到宇宙生命的意識;……最后又回到游子思婦的離別感傷。時間與空間的流動跳轉、敘事結構與抒情線索相互綰結、情感抒發(fā)與哲理沉思的彼此糾纏……反反復復、錦陳宣染,把優(yōu)美的意境、離別的情懷和樸素的哲理表達得淋漓盡致、圓轉有致。
這種流動變化的圓轉之美也體現(xiàn)在整首詩的抒情結構上。整篇由“月”貫穿始終。由月出(“海上明月共潮生”)、月升(“皎皎空中孤月輪”)到月降(“江潭落月復西斜”)、月落(“落月?lián)u情滿江樹”)這樣一個過程,在時間上形成一個“圓形”的循環(huán)。這是一個時間的循環(huán),也是一個生命的循環(huán),更是一個宇宙的大循環(huán)!整首詩以此來結構全篇,自然流暢、完備圓滿。在月光的朗照下各種景物在空間上依次展開?;?ldquo;游子”或“思婦”、或“江水”或“明月”;忽遠忽近、忽上忽下,在展開的過程中又不斷地跌宕回旋。并且通過復疊詠嘆、偶句反復和蟬聯(lián)等藝術手法,使這首詩的抒情結構自然渾成、流轉自如。
含蓄,可以說是我國文學乃至文化中最民族特色的一種美。關于含蓄的論述可謂汗牛充棟。如鐘嶸的“滋味”,劉勰的“隱秀”,司空圖的“不著一字,盡得風流”,嚴羽的“興趣”,……這種含蓄之美實際上就是“圓美”的美學思想在詩歌意蘊上的體現(xiàn)。即圓融之美?!洞航ㄔ乱埂穼徝酪馓N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層次上:即關于宇宙的哲理思考、關于人生的現(xiàn)實感嘆、關于離別的情感抒寫。時間上以月的起落、水的流逝為標本,透露出對時間、生命的感悟;空間上以景的展開、視角的變換為切入口。啟示了對宇宙天地的思考;情感上以“舟子”和“離人”的傳達、應和為范式,表達了對人間真情的呼喚和困惑。它不是沒有感傷和悲嘆,而是把感傷與悲嘆疊印在深邃的宇宙意識之上。使其得到升華。整首詩猶如三個圓:宇宙意識一生命感悟一離別情懷,在月的朗照和潮的起伏中不斷地跳動的流轉,有時各自為陣,有時相互交錯,有時互為重疊。每個圓圈的內(nèi)部、圓與圓之間,自然運轉、相互聯(lián)系。有關宇宙的哲理思考因人生的感嘆、離別的抒寫得以落實,相思之苦的情感抒寫因人生的感嘆、宇宙的思考得以擴展和升華。由一般的“游子思婦”的情感抒寫上升到對人生、宇宙的哲理思考,這是詩人的匠心獨運,也是這首詩從眾多“游子思婦”詩中脫穎而出的根本原因。詩歌的抒寫從個體到群體、由人生到宇宙、由宇宙再回到愛情。循環(huán)不已,以至無窮。但在這反復運轉、相互糾纏之間揭示了詩歌的主旨。含而不露,意蘊深厚,余味無窮。創(chuàng)造出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于宇宙、人生和愛情真諦的含蓄圓融之美。
這種圓融之美還體現(xiàn)在景與情的交融、虛與實的相契,動與靜的結合。潮的起伏、月的升落、花的開謝、春的來去、……既是自然之景的再現(xiàn),也是生命情感的流動,更是宇宙天地的大意識。江、月、花既是景也是情,既是實景,又是虛境?;谢秀眰簟⒚噪x彷徨,把整首詩渲染得空靈而又朦朧、含蓄而又深厚。“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江月的流動變化與宇宙的亙古恒常,個體生命的有限與人類繁衍的無窮,人類生命的渺小與宇宙天地的鴻大,……彼此交織在一起,相互映射和擁抱。在動與靜、虛與實、瞬間與恒常的對比中表達了對人生宇宙的思考。詩人既有對生命之有限、人類之渺小、情感之難以釋懷的感傷。更有對未來的憧憬、對美好生命的向往,以及對無限宇宙超越的強烈愿望。
清新婉轉的生命歌唱與圓融深厚的宇宙意識,在流轉跳動而又圓滿自足的抒情結構中表達得充沛淋漓。這是這首詩的“圓美”藝術特色,也是它流芳千古的根本原因。在其美妙的聲,景、情、義的背后,充分體現(xiàn)了我國傳統(tǒng)的美學思想——“圓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