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論文大全 > 學科論文 > 計算機論文 > 大學計算機基礎實踐論文

大學計算機基礎實踐論文

時間: 斯娃805 分享

大學計算機基礎實踐論文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fā)展,計算機被廣泛應用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學計算機基礎實踐論文,供大家參考。

  大學計算機基礎實踐論文范文一: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實踐分析

  摘要:在教育的改革與社會各層面的改革工作不斷滲透的環(huán)境下,對大學計算機基礎的教育已經(jīng)不僅僅是計算機知識與技能的傳授,更重要的是對當代大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對目前大學計算機基礎教育改革提出的要求是,將能力培養(yǎng)結合進計算機的教學工作中。通過多元化的教學資源與專業(yè)相結合的方式,有效的做大大學計算機學生專業(yè)技能與學習技能的同步提升。需要各高校從實際角度出發(fā),利用先進科學的教學模式與教學工具進行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的輔助工作。

  關鍵詞:計算機基礎教學;能力培養(yǎng)向導;教學模式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是大學交匯中一門必修的課程。計算機基礎教學內容包括了計算機理論知識、計算機領域的概念、計算機基礎技能等等?,F(xiàn)代化社會是高速信息化的時代,需要提升學生的計算機能力,以滿足與社會化發(fā)展的需求。選在社會用人企業(yè)已經(jīng)將大學生的計算機技能作為審核人才的一項條件。因此,在大學教育期間需要重視計算機教學的課程,為未來從屬計算機相關行業(yè)做好基礎。本文所講述的內容是在能力培養(yǎng)向導下的計算機基礎教學應如何進行改革,對此話題進行研究的目的是加強大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yǎng)。

  1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的動機

  大學課程中的計算機基礎教學,負擔著培養(yǎng)大學生計算機能力的責任。計算機能力是學生接觸信息技術的基礎。計算機能力主要包括基本操作使用能力、綜合應用與設計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三個方面。計算機基礎教學的內容主要是學生進行計算機使用的基礎技能,所以需要在此基礎上對學生計算機學習能力進行同步培養(yǎng)。所以大學計算機基礎教育的改革目標是,計算機知識為中心、能力培養(yǎng)為向導,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對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改革,不僅從基礎知識上進行培養(yǎng),同時要注重學習能力與計算機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1]。

  2能力培養(yǎng)向導下的計算機教育改革方向

  2.1課程結構組建

  信息化技術在發(fā)展過程中向各類學科專業(yè)進行不斷的滲透,所以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需要融合進其他各專業(yè)學科。在進行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課程體系組建時,需要注重面向應用、著重實踐、著重能力的特點,同時在大學教學階段,保證對非計算機專業(yè)的學生進行不間斷的計算機能力培養(yǎng)課程。課程體系的組建需要以學生的特點為基礎,以能力培養(yǎng)為向導,以各專業(yè)學生能力為參考、以積極實踐與應用為主要線路的課程體系構建[2]。

  2.2大學生計算機基礎教學的實踐改革

  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是非計算機專業(yè)學生的計算機導論課程。在部分地區(qū)進行教學改革中可以總結出實踐中所使用的幾種改革方式。(1)導學下的新教學方式。在進行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時按照導學階段、輔導階段、自主學習階段、考評階段的模式是進行。(2)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多元化的教學模式所包括的是,多元化課堂的教學方式、以教師為輔導的教學模式、以多元化的教學資料的教學模式三種。(3)第三方考評方式教學。一年中進行兩次全校學生參加的,第三方教學考試管理中心進行的計算機基礎通過考試。

  2.3建立重點中心課程

  計算機課程涉及諸多領域,需要在進行課程設置時充分全面地進行了解,將課程進行透徹的分析,提出重點課程進行各專業(yè)教學課程的安排。其中所設計的主要課程包括了數(shù)據(jù)庫技術、網(wǎng)頁設計、C語言程序、多媒體應用技術等等。各課程之中所涉及的知識構架包括概念基礎、技術方法、先關專業(yè)3個方向,按此進行教學課程的確立。與教育部門高等學校計算機基礎教學指導委員會,所確立的計算機教學,四個領域與三個層次的教學體系具有一致性[3]。

  2.4實驗教學結構組建

  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的主要一項內容就是實驗教學。進行教學結構確立時需要充分地考慮到,以非計算機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為基礎,組建以計算機素養(yǎng)與使用能力培養(yǎng)為主要方向的多元化實驗教學結構,達到學生充分掌握基于計算機基礎理論思想的實驗教學內容。為學生將來從屬計算機專業(yè)或相關專業(yè)做好基礎保障工作。對于計算機基礎的三個層次能力,進行實驗教學結構所涵蓋的是三個層次包括,計算機基本技能層、綜合使用能力與設計能力層、計算機創(chuàng)新能力層三個對應層次。進行實驗教學時包含了基礎驗證的實驗、綜合設計的實驗與計算機創(chuàng)新研究方向的實驗三個方面。

  2.5開展多元化教學模式

  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是面對非計算機專業(yè)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但是不同專業(yè)的課程都具有不同的目標與教學方向,對信息素養(yǎng)與計算機能力的需求存在差異性,所以需要在教學過程中積極探索以能力培養(yǎng)為主要方向的,專業(yè)相融合的多元化教學方式??梢詮囊韵聨讉€方面進行探索:1、基本技能的教學方式。此方式教學多采用的是教師在進行教學中一邊進行知識的講授,另一方面進行實踐操作,使學生在課程中同時掌握了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2、任務驅動的教學方式。此方式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設置不同的任務給學生,使學生在進行任務完成的過程中實踐了課程中所講述的知識。3、案例教學方式。此方式是在課程進行中教師編寫各種符合課程內容的案例,引起學生的探索興趣。

  2.6立體式教學教材使用

  傳統(tǒng)教學的教學材料多是紙質的教科書,這顯然不適合計算機的課程教學。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的主要原則就是立體化的教材應用。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構建一個多元化的教學資源結構,形成紙質資料、上機實踐指導、試題題庫等立體化的四位一體立體化的教學資源。這里所講的四位一體立體化教材包括紙質教材、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的在線學習活動、輔助學習光盤、實驗實踐系統(tǒng)。

  2.7多元信息資源與平臺的組建

  多元化信息資源與學習的平臺的組建,結合了在線學習系統(tǒng)與在線測試系統(tǒng)。其中包括了教學資料的上傳、瀏覽與下載、作業(yè)的布置、網(wǎng)上答疑與學生間討論、在線測試的板塊結構。時間證實使用信息資源與學習的平臺可以使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課程的學習資源整合在一個平臺,方便教師的指導與學生的自主學習。同時給學生提供了自主測試的平臺,方便學生與教師隨時了解學生計算機知識掌握情況。

  3結論

  現(xiàn)代化社會的發(fā)展環(huán)境下,對教育事業(yè)提出的需求不僅僅是知識的教導,更重要的是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全文就能力向導下的計算機大學基礎教育的改革進行了全面的分析,可以總結出進行大學計算機基礎教育的改革,需要加以科學的教學體系與教學工具進行,在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中參與能力的培養(yǎng),有助于學生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等方面的提升。多以進行大學生計算機教學相能力培養(yǎng)方向的改革是必然要走的道路,教育改革是一個長期發(fā)展的項目,需要社會、學校與學生共同參與,為創(chuàng)建適于現(xiàn)代化發(fā)展方向的教育體制的目標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吳寧,崔舒寧.以計算思維能力培養(yǎng)為核心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內容改革研究[J].計算機教育,2012,7(7):107-110.

  [2]趙艷杰,張鈴麗.以計算思維能力培養(yǎng)為導向的《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探索與實踐[J].現(xiàn)代計算機(專業(yè)版),2015,5(7):29-31.

  [3]朱志國,王謝寧,李會錄.計算思維培養(yǎng)導向下的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研究[J].高教學刊,2015,6(22):57-58.

  大學計算機基礎實踐論文范文二: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改革

  1計算思維與其它思維模式的區(qū)別

  傳統(tǒng)的兩大思維模式分別是實證思維和邏輯思維。其中實證思維是經(jīng)過觀察獲取,并且經(jīng)過實驗確認的規(guī)律(定律),其實驗的結果可重現(xiàn)性,可解釋性(已發(fā)現(xiàn)現(xiàn)象),可預見性(未發(fā)現(xiàn)現(xiàn)象)。而邏輯思維的起點是關于公理,定理,推理規(guī)則這些概念。結論的正確性必須符合推理規(guī)則,而不必要求公理和推理規(guī)律的客觀性。

  2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面臨的問題

  目前很多高校都或多或少的進行著大學計算機基礎相關課程的調整,壓縮學時甚至取消該類課程。究其主要原因是教學效果不佳,學生收獲較少。這一情況與現(xiàn)代社會對信息化人才需求日益增加的現(xiàn)狀大相徑庭。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在發(fā)展歷程上是從計算機文化基礎演變過來的,網(wǎng)絡技術應用、多媒體技術應用和算法與程序設計等內容已經(jīng)在中學,甚至小學的信息技術課程中出現(xiàn)。而在大學課堂上重復這些內容,已經(jīng)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面臨的另外一個問題是教師對這門課程的認識不統(tǒng)一。有的教師仍然停留在計算機應用教學上,對授課學生的實際情況了解不足;有的教師對授課內容的難易度沒有正確把握,教學設計上隨意性大;有的教師對課程教學目的不清楚,偏理論,內容枯燥、生澀,學生接受起來較難。

  3大學計算機基礎的課程改革歷程

  我校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在2010年從計算機文化基礎調整而來,改革歷經(jīng)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調整課程名。當時為了順應國內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改革潮流,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內容基本延續(xù)了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內容。但由于實質內容并未調整,沒有起到提高教學效果的作用。第二個階段,調整教學內容,尤其是將操作應用從課堂教學搬到機房,同時教學內容上增加了信息管理和數(shù)據(jù)庫技術、程序設計基礎和多媒體技術等。通過擴大計算機基礎的內容平臺,讓學生對計算機有更寬泛的了解。第三個階段,建立新的課程平臺,將大學計算機基礎中的操作與理論一分為二,其中操作部分獨立成課--計算機操作實踐,理論課程保持第二階段的教學內容。為了更好的實現(xiàn)這一目標,就是要在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思維能力,進行計算思維能力訓練。

  4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中的計算思維

  大學計算機基礎的教學內容通過科學、系統(tǒng)的規(guī)劃與梳理,是可以將無意識的計算思維轉變?yōu)橛幸庾R的計算思維,幫助學生培養(yǎng)主動運用計算機解決各類實際問題的能力,進而為創(chuàng)新性人才的培養(yǎng)打下基礎。尤其是“大學計算機基礎”這門通識課程的教學,將計算思維的理念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的全過程中。

  4.1計算思維的教學案例設計,引起學生共鳴。

  在教學過程中,注重以問題求解為驅動、以計算思維為導向引導學生進行對問題的分析、求解、設計、建模與實現(xiàn)。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成員以及知名專家教授在三屆的計算思維研討會的報告中,都會有一些較好的,用于拋磚引玉的計算思維案例。在計算思維案例設計中,我們的原則案例應該貼近生活、與學生能引起共鳴,可以幫助學生主動運用計算機解決各類實際問題。下面列舉幾個典型的計算思維案例。一元二次方程求解問題。通過對比人的計算方法和計算機的計算方法,讓學生認識計算機解決問題的思路是規(guī)則簡單、計算量大以及盡量更廣的適用性。二維碼的編碼問題。二維碼是近一兩年才出現(xiàn)的新信息編碼方式,比較ASCII碼、漢字編碼等更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在二維碼的案例中,不但可以引出二進制,而且還可以講解編碼的特點,引導學生進行二維碼設計,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轉化為生動有趣的實際應用。

  4.2教學資源建設,利用網(wǎng)絡平臺實現(xiàn)無處不在的計算思維能力訓。

  充分利用網(wǎng)絡教學資源以支持學生開展課外自主學習和在線自我評測,讓不同層次、不同特點的學生,都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個性化學習模式。目前我校的大學計算機基礎已經(jīng)建成了四川省資源共享課程,在教學資源建設上極大豐富了計算思維的訓練。學生以網(wǎng)絡平臺為載體,可以獲得更多的計算思維訓練,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

  4.3課外科技活動與課程教學活動互相聯(lián)動,促進計算思維能力的提高。

  國家級和省級的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學校的開放性實驗等,都是與計算機基礎教學關系密切的學生課外科技活動,它們均具有較強的創(chuàng)新性和實踐性。將課外科技活動中的項目作為實踐項目,能夠有效地訓練和提高學生利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5結束語

  計算思維作為第三大思維模式,是計算機課程的一個強有力的基石。大學計算機基礎作為一門受益面廣的通識課程,其教學方式和方法更應該與計算思維相結合,讓學生學習有收獲,讓教師教授有成就。今后以計算思維為切入點的計算機教學改革,還將結合MOOCs理念進一步發(fā)展,我們有理由相信,大學的計算機教學最終得到學生和社會的認可,對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起到關鍵的影響。


大學計算機基礎實踐論文相關文章:

1.大學計算機基礎論文

2.關于大學計算機基礎論文

3.大學計算機基礎小論文

4.大學生計算機基礎論文

5.大一計算機基礎論文

1017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