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論文大全>技術論文>

雙孢蘑菇栽培技術論文

時間: 家文952 分享

  雙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又稱白蘑菇、洋蘑菇,屬傘菌目,傘菌科,蘑菇屬,是一種好氣性的草腐性真菌[1-2]。學習啦小編整理了雙孢蘑菇栽培技術論文,有興趣的親可以來閱讀一下!

  雙孢蘑菇栽培技術論文篇一

  雙孢蘑菇優(yōu)化栽培技術

  摘要 介紹了雙孢蘑菇優(yōu)化栽培技術,主要包括栽培季節(jié)安排、母種制作、栽培種制作、培養(yǎng)料制作、播種、播種后管理、采收等內(nèi)容,以供參考。

  關鍵詞 雙孢蘑菇;優(yōu)化;栽培技術

  雙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又稱白蘑菇、洋蘑菇,屬傘菌目,傘菌科,蘑菇屬,是一種好氣性的草腐性真菌[1-2]。其質(zhì)地細嫩,鮮美可口,營養(yǎng)豐富,含高蛋白質(zhì),低脂肪,無污染,為綠色食品,是目前世界上最為普及、產(chǎn)量最大的菇種之一[3]。雙孢蘑菇在我國栽培歷史較短,福建省是雙孢蘑菇生產(chǎn)的大省。在我國北方,尤其是在東北地區(qū),起步較晚,生產(chǎn)技術落后,因此發(fā)展雙孢蘑菇生產(chǎn)具有較大的市場空間[4]。由于氣候原因,黑龍江省迄今沒有規(guī)?;耘嚯p孢蘑菇的先例,現(xiàn)將雙孢蘑菇栽培技術介紹如下,以期為實現(xiàn)雙孢蘑菇在黑龍江省的規(guī)?;耘嗵峁┮欢ǖ睦碚摶A。

  1 栽培季節(jié)安排

  在黑龍江省栽培雙孢蘑菇應以秋季為主。母種于3月中下旬轉(zhuǎn)接試管,4月中旬制備原種,7月中旬進行栽培種的制備,8月下旬進行播種栽培,9月就可以采菇,至10月下旬可采收4潮菇;進入11月以后,氣溫會明顯下降,直到翌年4月初為越冬期,4月中下旬即可恢復出菇。

  2 母種制作

  母種培養(yǎng)基為PDA培養(yǎng)基,配方為:馬鈴薯(去皮)200 g、葡萄糖20 g、瓊脂15 g,水1 000 mL,pH值自然。把母種接種于PDA培養(yǎng)基中,接種后置于24 ℃恒溫人工氣候箱中培養(yǎng)3~4 d,可見由組織塊長出白色絨毛狀菌絲,連續(xù)觀察并檢查菌種污染情況。發(fā)現(xiàn)有青、綠、黃等顏色小點及糊狀物,說明已污染雜菌。菌絲體長滿斜面需15 d左右,滿管后將母種置于4 ℃冰箱中保存?zhèn)溆谩?/p>

  3 栽培種制作

  栽培種培養(yǎng)采用麥粒種配方:麥粒90%、干牛糞6%、稻殼2.5%、硫酸鈣1%、碳酸鈣0.5%,含水量50%左右,pH值自然。栽培種的制作、消毒、滅菌、接種均按常規(guī)方法,菌種培養(yǎng)均在24 ℃恒溫人工氣候箱中,待菌絲長滿瓶后供栽培使用。

  4 培養(yǎng)料制作

  培養(yǎng)料配方:稻草1 000 kg、干牛糞1 000 kg、豆餅50 kg、碳酸鈣25 kg、硫酸鈣25 kg,含水量50%左右,pH值自然。在建堆前2~3 d,將稻草預濕,使其含水量在50%左右,建堆時按100 m2栽培面積計,一般為長10 m、寬2 m、高1.5 m。先鋪20 cm左右厚稻草,草層上再鋪牛糞,如此反復,最頂層覆蓋稻草,7層左右,堆料一般以南北向為宜。一次發(fā)酵,當溫度升高到最高點,并維持一定時間開始下降時,進行翻堆,一般翻4次,第1次翻堆大概間隔5~6 d,第2次翻堆間隔5 d,第3次翻堆間隔5 d,第4次翻堆間隔4 d。每次翻堆要注意發(fā)酵情況,保持含水量為60%左右,pH值用石灰水控制為7.5~8.0。二次發(fā)酵,當?shù)?次翻堆2 d后,堆溫上升到70 ℃左右時,將培養(yǎng)料搬入菇房。鋪料厚度為30~50 cm,培養(yǎng)料堆放完畢后,關閉所有門窗。通過加溫,在1~2 d內(nèi)將料溫上升到60 ℃,保持6~10 h,適當通風使料溫降至50 ℃左右,維持4~6 d,繼續(xù)降至45 ℃時,打開門窗使之降至常溫。發(fā)酵好的培養(yǎng)料要有彈性,一拉即斷,棕褐色,手緊握培養(yǎng)料指縫間有水溢出卻不滴為宜,pH值為7.0左右。培養(yǎng)料在進房前應進行消毒,在進房前1 d左右,先將料堆用塑料膜覆蓋4~5 h,使害蟲從料面爬至表面,再在料堆周圍噴0.5%敵敵畏和800倍的多菌靈,熏蒸24 h。

  5 播種

  播種前應對栽培種進行嚴格地檢查,選擇菌絲生長有力、粗壯潔白、無病蟲害、菌齡適中的菌種。播種前通風并檢查室溫和料溫,一般室溫在20~25 ℃以下,料溫在28 ℃以下,且無再升溫現(xiàn)象時即可播種。播種完應關閉門窗,5 d后可適量通風。采用穴播法進行播種,穴深3~5 cm,穴距8~10 cm。將菌種塊逐穴填入,輕拍使料與種緊貼,注意種塊不可揉搓,輕捏成團放入穴中即可。

  6 播種后管理

  發(fā)菌階段如果料不干,水分充足,菌絲生長良好,沒有污染,料面可以不噴水,只是在菇房地面、空間、墻壁噴霧、灑水,保持濕度。如有的料面比較干,水分不夠,可適當在料面噴水,噴水時噴霧器頭朝上,以防止損傷菌絲。在正常情況下播種15 d左右,菌絲在培養(yǎng)料面兩穴之間均相互聯(lián)接,并深入料內(nèi)2~3 cm即可覆土,先覆蓋粗土粒,厚度為2~3 cm,土濕即可,再關閉門窗。當粗土與斜面接觸的部分已布滿菌絲時,即可覆細土,厚度為1.5 cm左右,噴水至細土能被捏扁,潤濕即可。覆土10 d后,覆土層表面有大量菌絲出現(xiàn)時即轉(zhuǎn)入出菇期,當有白色粒狀原基出現(xiàn)時,即可噴出菇水,以土層吸足水分又不漏到培養(yǎng)料面為宜。3~4 d后原基長到黃豆大小時,噴1次重水,即為出菇水,噴水量25 kg/m2,在1~2 d內(nèi)分多次噴完,5~7 d出現(xiàn)幼菇,并注意溫度、濕度,通風保持空氣新鮮。越冬時清理床面,剔除菇床上的老根、死菇或菌皮;床面補細土;加強通風換氣,著重中午通風;每周噴水1次。菌床越冬后,到翌年的4月末氣溫逐漸回升,當菇房溫度穩(wěn)定在6 ℃以上時,進入春菇管理,其管理過程與秋菇基本相同,控制好溫度、濕度,達到采收條件即可進行采收。

  7 采收

  采菇前不能噴水,當雙孢蘑菇直徑到3 cm以上且未開傘時即可采收,采菇時要進行旋轉(zhuǎn)采菇,并及時清理采收后的菇床,用土補平孔洞。一般可采收4~5潮菇,生物學效率達80%。

  8 參考 文獻

  [1] 周君強,肖鑫華,趙洪生.雙孢蘑菇栽培技術要點[J].吉林農(nóng)業(yè),2008(3):40-41.

  [2] 劉君昂,李琳,周國英.雙孢蘑菇的研究現(xiàn)狀及其在湖南地區(qū)的 發(fā)展前景[J].安徽農(nóng)業(yè) 科學,2007,35(5):1346-1347,1350.

  [3] 王春英.2796雙孢菇高產(chǎn)栽培技術[J]. 中國果菜,2008(3):12-13.

  [4] 屈艷.雙孢蘑菇[J].新農(nóng)業(yè),2004(2):45-46.

  雙孢蘑菇栽培技術論文篇二

  淺談林下雙孢蘑菇高產(chǎn)栽培技術

  論文 關鍵詞 雙孢蘑菇;林菌間作;栽培技術

  論文摘要 經(jīng)過生產(chǎn)實踐,探索 總結 出林下雙孢蘑菇的高產(chǎn)栽培技術,從季節(jié)安排、菌種準備、選地建棚、栽培管理的各個方面系統(tǒng)介紹了雙孢蘑菇林菌間作的生產(chǎn)技術。

  

  林下栽培雙孢蘑菇是利用林地樹木郁閉后至采伐期的地面空閑期以農(nóng)作物的下腳料為主要原料生產(chǎn)雙孢蘑菇的一種栽培方式。培養(yǎng)基用過后可就地肥田,對改良土壤有利,可促進樹木快速生長。林地能為雙孢菇提供良好的遮陽條件、適宜的溫度和豐富的氧氣,延長雙孢菇的采收時間。林下栽培雙孢菇產(chǎn)量高、品質(zhì)優(yōu),能取得良好的 經(jīng)濟 效益。

  1 季節(jié)安排?

  雙孢蘑菇播種期以當?shù)貢円蛊骄鶜鉁啬芊€(wěn)定在20~24℃,約35 d后下降到15~20℃時為宜。河南北部一般選擇在7月下旬原料預濕,8月上旬堆料發(fā)酵,8月底至9月初播種,9月中下旬覆土,10~12月采收秋菇,經(jīng)越冬管理后翌年3~5月收獲春菇。

  2 菌種準備?

  播種期前2個月配制栽培種,用量一般以每100 m2栽培面積需要750 ml瓶裝糞草菌種310瓶左右;麥粒種90瓶左右;棉籽殼菌種約180瓶。若用袋式菌種可按菌種重量進行折算。

  3 選地建棚?

  選擇地勢平坦、水源便利、郁閉度 0.8以上的林地,土壤最好為腐殖土。清理地面,除去雜草,用農(nóng)藥噴灑消毒。沿行間做小拱棚。棚寬 2.2 m,高1.3 m,長度視情況而定。每隔 0.5 m用竹片起拱,棚外用地膜覆蓋。棚中間挖30 cm走道,兩邊各留85 cm畦面。

  4 培養(yǎng)料配制

  4.1 培養(yǎng)料配方

  通常用糞草比為1∶1的配方,常用配方:稻麥草46%,干豬牛糞46%,餅肥3%,生石灰2%,石膏粉、過磷酸鈣各1%~2%,氮肥1%(硫酸銨0.2%,尿素0.8%),每平方米可用干料35~40 kg,可根據(jù)栽培面積 計算 出總用料量,再按各原料占總料量的百分比折算出實際用量。

  4.2 培養(yǎng)料堆制發(fā)酵

  4.2.1 預濕。提前2~3 d將草料用石灰水預濕,干豬牛糞、餅肥等要打碎混勻、拌濕,覆膜堆悶以殺滅蟲卵。

  4.2.2 建堆。建長形堆(寬約2 m,高約1.5 m),1層草料(厚約20 cm)、1層糞肥(厚3~5 cm),壓實,四邊陡直,堆頂呈龜背形,四周圍罩薄膜。為防止氮素流失,餅肥與氮肥混勻后分層撒入料堆中部,頂部及四周不要撒入。

  4.2.3 前發(fā)酵。共翻堆3次。第1次在建堆后7 d,加過磷酸鈣,含水量控制在65%~70%,翻堆結束后四周撒石灰粉;第1次翻堆后6 d進行第2次翻堆,加入石膏粉;第2次翻堆后3 d進行第3次翻堆,pH值調(diào)至8.0左右,含水量約為65%。

  4.2.4 后發(fā)酵。前發(fā)酵第3次翻堆后再維持2 d,當料溫升至70℃左右時,選擇晴天午后氣溫較高時段,快速將培養(yǎng)料運入菇畦中,厚度為50~80 cm,隨即覆蓋棚膜升溫發(fā)酵,料溫在60~62℃維持6 h,降溫至50~55℃保持3~4 d,再撤膜降溫,在45℃以下時,將料均勻鋪入菇畦中,厚度20~25 cm。優(yōu)質(zhì)發(fā)酵料應為棕褐色,質(zhì)地松軟,有彈性,草形完整,容易拉斷,無酸臭味,無黏滑感,pH值在7.5左右。

  5 播種?

  在料溫約28℃時,先將1/2菌種撒入料面,用草叉或手抖動料表層,使菌種落入料深4~5 cm處,整平料面,再均勻撒入剩余菌種,用少量培養(yǎng)料略微掩蓋菌種,然后用木板輕輕按壓,使菌種與料貼合,有利于吃料。如果氣溫低、天氣干燥,料面應覆蓋1層消毒報紙或薄膜。

  6 發(fā)菌期管理?

  發(fā)菌期一般需要15~18 d,此期控制料溫在22~28℃,一般不要超過30℃,嚴防“燒菌”,空氣濕度控制在70%左右。隨菌絲生長逐漸加強通風換氣,在開始2~3 d內(nèi)不通風,3 d后少通風,7~10 d后菌絲封面時多通風,菌絲長至料深1/2時可用直徑1 cm 的木棍在料內(nèi)打孔以利于通氣。發(fā)菌期間,不要向料面直接噴水,以免傷害菌絲。

  7 覆土及覆土后管理

  7.1 覆土

  菌絲長至料深2/3時(14~18 d)覆土最好。覆土過早,會影響菌絲向料內(nèi)繼續(xù)生長;覆土過晚,會推遲出菇,影響產(chǎn)量。土質(zhì)應結構疏松,通氣性好;具有團粒結構,持水性強,遇水不黏,失水不板結。在料面均勻覆土厚約3 cm,用木板刮平。覆土太厚易出土內(nèi)菇、畸形菇;太薄易出長柄菇、早開傘及薄皮菇。勿拍壓,保持 自然 松緊度。

  7.2 覆土后 管理

  覆土后15~20 d出菇。在此期間菇棚溫度應保持在20~22℃,空氣濕度保持在80%~85%,吊菌絲及定菇位是該期的管理關鍵,主要措施是噴水、通風。

  7.2.1 吊菌絲。在2~3d內(nèi),用pH值7.5~8.0的石灰水將土層逐漸噴透(少而勤噴,每天約4次),調(diào)水結束后加強通風5~6 h,再閉棚吊菌絲。一般在調(diào)水3 d后在早晚適當少通風,促使菌絲縱向生長,快速上土。

  7.2.2 定菇位。當菌絲長至距表土約1 cm時,應加大通風量,促使菌絲倒伏,使其橫向生長,并加粗為線狀菌絲,以備在該位置結菇。菇位太高太低都會嚴重影響產(chǎn)量及質(zhì)量。若通風不夠,極易發(fā)生菌絲冒土。

  8 秋菇管理?

  秋菇管理是奪取高產(chǎn)優(yōu)質(zhì)的關鍵。當菌絲爬上土層2/3時,開始噴結菇水,總用水量為2.0 kg/m2, 分2 d噴完,然后保持1~2 d大通風,再逐漸減小通風量,表土下1 cm很快會出現(xiàn)大量米粒狀原基。當多數(shù)菇蕾長至黃豆大時,需噴保菇水,保菇水量約2.5 kg/m2,在1~2 d內(nèi)分多次噴完,停止噴水2 d。然后隨著菇的長大逐漸增加維持水的噴量,噴水時應輕噴、勤噴、噴勻,水霧要細,噴頭向上,不能一次噴水量過大。注意通風換氣保溫,防止風直接吹到菇體。此時,菇棚內(nèi)空氣濕度應維持在90%左右,溫度控制在12~18℃,避免出現(xiàn)大溫差。

  9 越冬及春菇管理?

  秋菇結束后進入冬季管理,挖松板結的土層,清理菇頭及老菌絲,通風換氣結合噴2%石灰水,使土層保持半干半濕狀態(tài)。翌年氣溫回升后進入春菇管理,當溫度穩(wěn)定在10℃以上時,逐步調(diào)足土層水分。隨著溫度升高和出菇量增加,噴水量逐漸增加。由于多潮出菇,培養(yǎng)料中營養(yǎng)物質(zhì)減少,可適當追肥,常用肥料有0.1%過磷酸鈣、0.3%~0.5%尿素、1%葡萄糖等。

  10 采收及間歇期管理

  10.1 采收標準

  蘑菇子實體生長到一定階段,在菌蓋未開菌膜尚未破裂時應及時采收。若不及時采收會影響產(chǎn)量、質(zhì)量及下茬菇的形成。若老熟至產(chǎn)生褐色孢子,菌肉老化,品味差,炒熟后的湯汁發(fā)黑。根據(jù)銷售渠道、用途、加工方式的不同確定采菇的大小。鮮銷的蘑菇可略大于加工的蘑菇,一般于菌蓋直徑達2~4 cm、菌膜未破時采收。

  10.2 采收方法

  采前3潮菇時,菌絲生活力強,采菇后還能長出肥大的菇體,因此要注意保護菌絲體。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菇蓋,輕輕左右旋轉(zhuǎn),使菇體脫離菌絲,然后拔出。由于產(chǎn)菇后期菌絲體逐漸衰老,失去了形成肥大菇體的能力,采收時一手按住土面,另一手把菇拔起。這樣不僅把衰老的菌絲拔去,還起到適當松動的作用,再把復土蓋上,有利于促進新菌絲發(fā)生。菇體叢生密集發(fā)生時,不能單個拔出,這時可用小刀在菇柄處割下,不要傷及周圍的小菇。采下的菇要及時用刀削去菌柄沿下端的泥土,并把刀口與菇柄沿垂直方向切平整,并即時分級包裝好。

  10.3 間歇期管理

  采完一潮菇后,剔除菇根,清凈料面,補平孔穴,產(chǎn)菇中、后期還要松動板結的土層,噴1%~2%石灰水及適宜追肥,使7~10 d后再現(xiàn)菇潮。

  參考 文獻

  [1] 常明昌.食用菌栽培[M].北京: 中國 農(nóng)業(yè)出版社,2002:93-108.

  [2] 劉振祥,張勝.食用菌栽培技術[M].北京:化學 工業(yè) 出版社,2007:101-104.

  [3] 徐彥軍,樊衛(wèi)國,劉碧榮,等. 白靈菇栽培研究進展[J]. 安徽農(nóng)業(yè) 科學 ,2007,35(4):1024-1025,1034.

  [4] 楊文輝. 雙孢菇高產(chǎn)栽培技術[J]. 青??萍?2007,14(2):50-52.

  [5] 劉君昂,李琳,周國英. 雙孢蘑菇的研究現(xiàn)狀及其在湖南地區(qū)的 發(fā)展 前景[J]. 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7,35(5):1346-1347,1350.

  [6] 劉曉杰,王俊山,吳永權. 林地小拱棚雙孢菇栽培技術[J]. 林業(yè)實用技術,2007(6):41-42.

  [7] 趙鳳良,王尚堃,雷新梅. 3種不同覆土材料對雙孢蘑菇栽培的影響[J]. 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6,34(18):4555-4557,4570.

  [8] 楊立誠. 塑料大棚反季節(jié)雙孢菇高產(chǎn)栽培技術[J]. 食用菌,2007,29(4):42-43.

  [9] 張啟敬,仲全勝,劉國祥.雙孢菇棚栽高產(chǎn)高效栽培技術[J]. 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5,33(1):29.

  [10] 邢后銀,徐冉,宛漢斌.日光溫室“越冬黃瓜-草菇”抗連作障礙栽培技術[J].農(nóng)技服務,2007,24(3):32.

  看了“雙孢蘑菇栽培技術論文”的人還看:

1.雙孢蘑菇怎樣種植

2.如何種植雙孢蘑菇

3.草莓栽培技術論文

4.金銀花的栽培技術論文

5.雙孢菇病蟲害防治及消毒技術

2254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