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巴赫鋼琴復調作品教學的思考論文
復調是指兩段或兩段以上同時進行、相關但又有區(qū)別的聲部所組成,這些聲部各自獨立,但又和諧地統(tǒng)一為一個整體,彼此形成和聲關系,以對位法為主要創(chuàng)作技法。 不同旋律的同時結合叫做對比復調,同一旋律隔開一定時間的先后模仿稱為模仿復調。運用復調手法,可以豐富音樂形象,加強音樂發(fā)展的氣勢和聲部的獨立性,造成前呼后應、此起彼落的效果。 復調音樂的體裁:卡農、創(chuàng)意曲、賦格、經(jīng)文歌、復調尚松、坎佐納等。以下是學習啦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對巴赫鋼琴復調作品教學的思考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對巴赫鋼琴復調作品教學的思考全文如下:
摘要:在鋼琴教學中,鋼琴復調作品教學是重要的教學內容之一,而巴赫的鋼琴復調作品又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其具備成熟的技術水平以及獨特的風格。本文首先分析巴赫復調作品的風格與演奏要點,然后提出具體的巴赫鋼琴復調作品的演奏與教學策略,希望能夠對巴赫鋼琴復調作品有更深層次的認識。
關鍵詞:巴赫 鋼琴 復調
所謂復調音樂,指的是各聲部均具有獨立旋律意義,在運動中能結合在一起,以構成豐富多樣的織體形式的多聲部音樂。復調具有嚴謹?shù)囊?guī)則、多樣性的技法及邏輯關系的縝密性,同時它還具有獨特的審美標準,屬于多聲部編織的音樂范疇。當今的鋼琴學習中,復調音樂的重要性依舊不可忽視。由于學生對復調作品的學習還存在一定的難度,因此想要掌握巴赫鋼琴復調作品,還需要多方面努力。
一、巴赫復調作品的風格與要點
(一)速度:速度是決定風格的主要因素。在彈奏的平均律中,速度應當與樂器相互的吻合。18世紀,屬于節(jié)奏相對緩慢的時代,所以彈奏的平均律也應該是緩慢的。
(二)節(jié)奏:巴赫作品最顯著的特征是節(jié)奏的平穩(wěn)和嚴謹。由于巴赫的作品屬于巴洛克時期的音樂,因此,無法存在時快時慢、自由節(jié)奏的類似于浪漫的演奏手法。從開始到結束,巴赫的作品都處于一個基本節(jié)奏之內。
(三)觸鍵:鋼琴有許多不同的觸鍵方法,但是在彈奏平均律時,巴赫作品風格同觸鍵應該保持一致。在快速樂曲中,使用手指斷奏或者是非連奏法來模仿?lián)粝夜配撉俚那宕嘈Ч鄬线m。但是在抒情的、緩慢的歌唱性樂曲中,則需要保持手腕的平穩(wěn)性,將力量從肩部傳送到指尖,保持音與音均勻的連接,達到貼鍵出聲,音色圓潤飽滿的特點,這樣才能營造出古樸典雅的音樂效果。
(四)線條:線條是巴赫作品的另一大特點。在巴赫復調作品演奏中,需要涉及到線條,確保其自然的流動。
(五)踏板:在巴赫作品中,踏板看上去不怎么重要,但是卻極難把握,同樣也非常重要。過多的使用踏板會出現(xiàn)聲音含糊不清的局面,用少了又會出現(xiàn)聲音干澀無味的尷尬,所以,只能根據(jù)樂曲來決定踏板的運用。
二、巴赫復調作品的演奏與教學策略
(一)深入理解復調音樂作品
作為巴洛克時期的重要音樂人物,巴赫經(jīng)歷了復調音樂朝著主調音樂轉型的關鍵時期,成為復調音樂創(chuàng)作的終極代表。在巴赫所生活的音樂時代,他被稱之為管風琴演奏家,而不是音樂創(chuàng)作家。在生前,他的作品沒有得到賞識,但是優(yōu)秀的作品始終能夠發(fā)光,巴赫創(chuàng)作的音樂作品,尤其是復調音樂作品逐漸得到人們的認可。巴赫一直生活在一個溫馨而又簡樸的家庭之中,他一生都沒有離開過德國,所以他的音樂中全是自我情感的抒發(fā),沒有功名的追求,有的只是深刻的內涵,只有對音樂的接收與創(chuàng)新。所以,在對巴赫的復調作品的深入理解方面,應該啟發(fā)學生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站在巴赫家庭背景下去綜合分析,這樣才能真正地理解巴赫為什么要如此去創(chuàng)作,只有等待了解創(chuàng)作意圖后,才能輕松的開展后續(xù)的理解。
(二)把握復調作品的風格特征
至今為止,巴赫創(chuàng)作的復調音樂作品已經(jīng)有很久遠的歷史了,并且他所處的時代沒有現(xiàn)今的鋼琴,所以,嚴格來講,巴赫的作品主要是針對古鋼琴和羽管鍵琴?,F(xiàn)階段所彈奏的巴赫作品都是由這兩種琴演變而來,為了保持作品的“原滋原味”以及豐滿的表現(xiàn)力與音色,教師就應該引導學生對作品風格特征有一個準確的把握,嚴格遵循其基本風格來進行演奏,以便把握分寸,讓演奏效果最大限度地貼近原作的審美效果。
(三)重視主題的突出性、聲部的均衡性
巴赫復調音樂作品包含了主題的突出性以及聲部均衡性兩個特點,這也是所有作曲家復調音樂作品的共同特點。一般而言,復調作品不同的音樂段落中,其呈現(xiàn)主題的方式也會有所差異。所以在復調音樂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應該強調學生對主題的突出性和聲部的均衡性,在演奏復調音樂作品時,不僅要突出主題,還要懂得聲部均衡性的發(fā)展,才能讓演奏具備表現(xiàn)張力。
(四)突顯歌唱性、旋律性
歌唱性和旋律性是復調音樂作品演奏的關鍵部分,其會直接影響到演奏是否能夠具備審美性和吸引力。但是在實際的情況下演奏巴赫的復調音樂作品,教師和學生更偏向于突出主題以及聲部、速度的均衡性,很容易忽視音樂本身的旋律性和歌唱性,使得演奏很難調動學生的興趣,無法引起聽眾的共鳴。所以,在巴赫復調音樂教學中,突出演奏作品的歌唱性和旋律性才是關鍵。對于巴赫的復調作品而言,要尤為重視旋律的流暢線條以及如歌性,特別是在其音樂作品的賦格曲當中尤為明顯。
(五)選擇合適的樂譜版本
在巴洛克時代下,一般都是由作曲家本人來進行音樂作品的演奏,他們對樂曲本身的理解是無人可及的。演奏時都是憑借自身的領會,在樂譜上只有音符,缺少標準音樂的術語。但是隨著鋼琴音樂的不斷發(fā)展,人們開始關注巴赫的復調音樂作品,從而引起復調音樂作品的出版與演奏。在相關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中,巴赫的復調音樂作品擁有眾多的版本,而穆杰里尼版本是采用最為廣泛的作品之一,編著者通過仔細的研究,對巴赫復調音樂作品提出的卓越見解成為當前最典型的版本參考依據(jù)。
三、結語
雖然在巴赫鋼琴復調作品學習上存在較大難度,但是只要教師懂得合理運用正確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對巴赫復調音樂作品深入了解,開展指導性訓練,就能讓學生掌握巴赫復調音樂的精髓,進而取得明顯的教學效果,為后續(xù)復調音樂作品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