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哲理勵志文章摘抄片段_人生哲理感悟勵志文章
我們經常會在網絡上或者書籍中看到一些勵志的文章,不僅富有哲理,還可以起到激勵人的作用。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人生哲理勵志文章,歡迎大家閱讀。
人生哲理勵志文章篇一:螞蟻精神,盡自己的努力往前爬
小時候趴在地上看螞蟻爬,先是覺得好玩,慢慢也有過若有所思般的感觸?,F在快進不惑之年了,閑來枯坐,便翻揀出那一幕來回味思量,忽然也有了一種“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一般的體悟。盡管不登大雅之堂,記下來權當作光陰流淌過去的印漬。
要是把人比作螞蟻,不,我是說,要是人像看待螞蟻一樣看待自身,那么,人活在世上,就好比一只螞蟻在沙地上爬。沙地的盡頭是什么?沒有誰能回答。如果一定要說的話,那就是墳墓。
人生就是生與死之間相隔著的一段途程。
螞蟻從來不去顧及前面會是什么。它只顧低著頭朝前爬去,認認真真,一絲不茍,在沙地上留下一串或規(guī)整或歪斜的痕跡。人看到這痕跡,會說,一只螞蟻從這里爬過去了。這就該看作螞蟻生命的價值。
人呢?為什么非得確信前面一定有花園,花園里有鳥語熏風,有鮮花綠茵,有人鼓掌還有人歡呼,才肯花點力氣朝那里爬去?對這些人來說,最終爬向哪里,不容置疑地就成了判斷人生有否價值的標準。對于人身后留下來的腳印和痕跡,倒沒有多少人投去關注的一瞥。
人活在世上,就該象螞蟻那樣盡人的本份朝前爬去。一路上,自然會在身后留下一串腳印。這就是人生價值的真所在。不然的話,人只配趴在原地不動。沒有誰能擔保前面一定是花園。
接著把人比作螞蟻。當一只螞蟻剛從洞里爬出來的時候,身無負物,輕松自如。它一路爬去,看見一粒米粒,就噙起來放到背上;遇到一片樹葉,也噙起來放到背上;碰到一根草莖,還是噙起來放到背上。
在人的字典里,這米粒、也許就是一個職位一個頭銜;那樹葉,也許就是一個什么家的聲譽;那草莖、小石子呢,也可能就是一大筆錢,或者一次出國考察的機會……
或問,身上什么也不背的螞蟻,世上可有?
確實沒有,也不可能有。不過,身上背著是一回事,心里是否背著,則是另一回事。傳說兩個和尚趕路,趕到河邊恰遇一場大雨。一個婦女淋得濕透,在河邊瑟縮發(fā)抖。和尚甲斷然將她抱起,涉過河去。和尚乙對此始終耿耿于懷,夜晚投宿某旅店時終于按捺不住,問道:“師兄,佛門戒近女色,你何以將那女人抱起,有肌膚之親呢?”和尚甲道:“我早把她放下了,你怎么至今還背著?”背上越是沉重,心里就越是要放下,要做到這點,除了不把那些勞什子當回事外別無他法??上覀円姷降模翘嗟谋成媳持?,心里更背著,而且背得更重。更慘的是本來自己背上不曾背著,看見別的螞蟻背著,便臉紅心熱,心里便猛然背上了十分!
從心里卸下那些勞什子,人就會多一些放開,多一些清涼,多一些閑適,多一些自由自在與輕松。
把人比成螞蟻,不是對人的蔑視和自輕自賤。恰恰相反,這是對人的抬舉。
螞蟻只是按照它的本份活著。它勤勞、刻苦、堅韌、節(jié)儉,它從不發(fā)表宣言,更不自以為是,舉起兩根觸須作為炫耀的旗幟。
人呢?天地間像螞蟻這般本本份份活著的,真該為他們矗一座碑,就寫四個字:螞蟻精神。
人生哲理勵志文章篇二:做自己前,先尋找自己
還是小女孩的時候,我總是夢想著快點長大。記得讀小學時, 常常希望一覺醒來就可以變成大人,可以自己做決定,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情,不用再處處被管,受限于大人。
這個想法到了念大學的時候,突然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我變得不想長大,不想進入大人的世界。那個時候的我,對人生覺得很茫然,根本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做什么,更看不到自己的未來。即使我學的是熱愛的繪畫,就讀的是藝術科系,但是這并不代表我對人生就沒有不確定感。
所以大學畢業(yè)之后,因為看不到未來,就理所當然地攻讀研究所,繼續(xù)待在學校里念書。沒想到等拿到碩士學位之后,我依然沒有找到答案,對于未來,還是感到非常不安。
但是這是一個必經的過程,很多人都會遇到自我認同的問題。在“做自己”之前,一定要先“尋找自己”,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有感覺孤單的時候,除了對于未來感到困惑,有時甚至連自己的外形都不滿意。
這時候最快入手的當然是從外表的摸索和改造做起。年輕時候的我,簡直是把自己當實驗品一樣,曾經留過很長的頭發(fā),也剪過很短的發(fā)型;有時把頭發(fā)吹得張牙舞爪,也有過把頭發(fā)燙得又黑又直;我穿過極為淑女、秀氣典雅的衣服,也做過十分男性化的裝扮;我涂過黑色的指甲油,甚至還擦過綠色的口紅。這些極端不同的穿著打扮和外在形象,其實是我尋找自我的過程中,在找不到出口時的一種宣泄。
當一個人的外表可以有如此巨大的落差,其實也顯示其內在的彷徨與茫然有多么劇烈。
我從進大學讀書,一直到三十歲的那段歲月,因為不了解自己想要什么,可以做什么,更不知道未來該往哪里走,曾經像無頭蒼蠅一樣到處算命。各種形式的卜卦,從鳥卦、龜卦、八字、紫微到星座、塔羅,不分中西,無論門派,從路邊擺攤的算命相士,到退休將領御用的命理大師,只要我知道,一定想盡辦法登門尋找解答,希望能為我指引一條明路。
那期間我也舉辦過幾次個展,只是最后連一張畫作都沒有賣出去。于是周遭各種關愛的眼神和聲音就開始陸續(xù)出現,很多親戚朋友都私下跑來跟我爸媽咬耳朵:“你們花了那么多錢和時間栽培這個女兒,但是她真的能靠畫畫維生嗎?再這樣下去,將來要靠什么生活呢?”爸媽經常被問得啞口無語,一方面暗暗擔心,一方面也覺得臉上無光。
事實上, 一個藝術家的成就, 怎么可能光靠幾次個展, 或是賣出幾張畫作就能決定呢?那些親戚朋友的關心,對當時的我來說, 其實是一種相當大的壓力, 但又不能回嗆:“你們根本不懂藝術!”
當我苦思未來究竟在哪里時,還同時被一場又一場的相親邀約給淹沒。那時候家里的電話每天響個不停,一大堆人搶著幫我介紹對象,爸媽也樂見其成,希望我可以趕在三十歲以前找個好男人嫁了,否則等到三十歲一過,一切就來不及了。
我很順從地參加了一場又一場那些遠親近鄰拍胸脯掛保證、大力推薦的聯誼會,但是爸媽從頭到尾都沒問過我喜歡什么樣子的男生,只是按照他們的期待幫我安排。譬如我讀到碩士,那就非得找個也有同等學力的男生,要不然就是家世背景比我們更好的對象,至少生活可以很優(yōu)渥。
可想而知,最后我跟這些相親對象都不了了之,因為他們都不是我的菜。等到過了三十歲之后,這些登門牽線安排相親的電話突然停止,大家都笑說曲家竟然有個三十歲的女兒還沒嫁出去,仿佛我的賞味期限已經過了,一夕之間我從婚姻的媒合市場中被踢出來。雖然聽起來有點難過,不過我心里卻覺得松了一口氣,原本被催婚的壓力瞬間消失,哈哈哈!我終于能夠開始過起屬于自己的生活。
孔子說:“三十而立。”當我進入三十歲之后,真的好像才開始獨立。對我而言,三十歲到四十歲是人生的奮斗期;我感覺三十歲離四十歲真的很近,那時忽然有一種莫名的危機感,覺得如果不能好好地把握接下來這十年,我的人生似乎真的就要完蛋了。
就像是時間到了, 我開始進入內在另一個階段的旅程, 思考著:我是誰,我為什么在這里,我的未來在哪里?這些一時半刻找不到答案的問題,我每天都在問自己,直到今天,我仍然在拼湊自己的樣子。
有時候我從電視上看到自己,會突然發(fā)現:“喔!原來我是這個樣子!”有時候從學生的眼里看到自己,我又會意識到:“喔!原來我是那個樣子!”人生到了中年這個階段,還可以發(fā)掘自己的多種面貌以及不同的可能性,實在是一件超級快樂的事,根本不會因為年紀增長而感到可怕!
我承認,無論在身心各方面,我是一個比較晚熟的人,我人生的第一份工作,也是等到三十二歲才開始,比起一般人起步要晚了很多。
二十五歲那年從哥大畢業(yè),拿到碩士學位,我的同學差不多都在那個時候進入社會開始工作,到了三十二歲不少人都已經小有成就。有人在銀行上班,有人在媒體工作,也有人在外商公司任職, 看起來都是那么光鮮亮麗,大家的生活聽起來都非常多姿多彩。講到我的時候,朋友就會說曲家瑞是藝術家,所以不能用一般的標準來看待。只是這樣的話聽在我的耳朵里,一點也不令人感到高興。
那段時間,我對這個世界充滿怨氣和不滿,只是一味地憤世嫉俗,從來不會反省自己為什么生活沒有長進,覺得這個世界虧欠我太多,對我太不公平;我這么有才氣,卻沒有人看見,想到這里心里就十分憤恨。
但我很幸運,從小就知道自己喜歡畫畫,并且得以把自己的興趣跟工作結合。在那些充滿怨懟、惱怒的日子里,有一個可以自我陪伴的興趣,借由持續(xù)地畫畫,得以抒發(fā)自己的情緒。這一段自我探索的過程,給我信心,讓我認同自己,也幫助我找到人生的答案。
即使無法結合專業(yè)和興趣,還是可以從自己喜歡的事情中,找出一兩件,盡全力投入其中,甚至做到專業(yè)的程度。
如果你喜歡唱歌,就要盡情歌唱;如果你喜歡跳舞,就要痛快舞動。持之以恒地鉆研,讓興趣不僅是閑暇之余打發(fā)時間的事情,還可以陪伴我們, 甚至發(fā)現更深層面的自己,成為自己的另一個專長。
尋找自己究竟要花多少的時間呢?其實沒有一定,我甚至覺得人一輩子活著都在探究自己,我們就像一座豐富的寶藏,不斷地挖掘,你就會看到很多面向的自己。原來我是這么有潛能啊!原來我也可以做到這樣的事啊!所以尋找自己是沒有終點的,但你一定得出發(fā),才可能從過程中得到“發(fā)現”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