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勵志>勵志故事>

經(jīng)典勵志名人事跡_關于勵志的名人事跡

時間: 鴻宇671 分享

  如果我們可以時常抽出空來看一些經(jīng)典勵志的名人事跡,肯定能夠?qū)W會很多東西的,那么經(jīng)典勵志名人事跡都有哪些呢?以下是blanche小編分享給大家的關于勵志的名人事跡,一起來看看吧!

  經(jīng)典勵志名人事跡1:配角帝

  在與郭德綱合作之前,他的事業(yè)正穩(wěn)步上升,開始獨當一面。他是著名相聲藝術(shù)家石富寬的弟子,畢業(yè)于北京電影學院影視導演系,參加過《編輯部的故事》《新刀馬旦》《海馬歌舞廳》等家喻戶曉的電視劇的拍攝,并在中央電視臺、北京電視臺等多家電視臺擔任節(jié)目編導和主持人。2002年他正式與郭德綱合作,擔任捧哏演員。在與他的合作中,郭德綱的相聲絕大多數(shù)時候都是在擠對他,雖說郭德綱要比他小好幾歲,但他從來沒有真的生氣,反而用他的機智、敏捷烘托出郭德綱的幽默。許多觀眾都反映,只有他才能“捧”住郭德綱,是他讓郭德綱大放異彩。觀眾認為,他已和郭德綱一起成為當今屈指可數(shù)的相聲大家。但就算已經(jīng)取得了不凡的成就,就算有了廣泛的認可,他依然甘心在德云社做一片綠葉,用盡全力支持配合著郭德綱。

  他就是于謙,雖然以他的實力,他足以重新開辟自己的事業(yè),擔任主角,接受屬于自己的光環(huán),享受王者般的榮耀,而不是作為一個配角,默默地站在主角身邊,甚至在主角接受觀眾的歡呼時,還要退后一步,承受那份失落。但是誰也不能否定,于謙成功了,在“捧”起郭德綱的同時,他也奠定了自己在相聲界的地位。

  其實在任何事業(yè)上,都會有主角配角之分。固然,在一項事業(yè)中,主角和配角的分量有輕有重,但更多的是因為分工的不同,主角可以成功,配角一樣能夠成就自己的事業(yè),甚至許多人的影響還會超過主角。香港著名演員吳孟達幾乎一直都是演的配角,但他的影響已超過了許多演過主角的演員,被譽為“金牌配角”。大陸也有一位配角專業(yè)戶,他就是著名電影演員牛犇。牛犇共拍過上百部電影電視,是影壇上的“常青樹”,許多和他一起拍過電影的主角不過是曇花一現(xiàn),而他已成為大陸影壇的傳奇人物。

  不僅影視界或娛樂界有這樣大牌的配角,在其他方面同樣有許多功勛卓著,甚至功高蓋主的配角。乒乓球運動員喬紅比鄧亞萍先拿過世界單打冠軍,但與鄧亞萍配合雙打后,她總盡量地多理解鄧亞萍,讓鄧亞萍發(fā)揮出自己最大的優(yōu)勢,默默地甘當配角,支撐著鄧亞萍的事業(yè)。老好人的她同樣成就了自己在乒壇的地位,她先后獲得國家體委“體育運動榮譽獎章”、“體育運動一級獎章”和“中國乒乓球運動杰出貢獻獎”等殊榮。所以有人說,如果沒有喬紅的配合,鄧亞萍創(chuàng)造的時代在雙打上可能會有很大的遺憾。而一部三國史,本是魏蜀吳三國君主的博弈,但流傳到現(xiàn)在,已然成了諸葛亮的傳記,讓人幾乎忘了諸葛亮只是一個國家的軍師,真正指點江山的應該是他的主公。

  綜上所述,配角并不是無足輕重,在他們的崗位上,他們也是主角,一樣有他們成功的天地。在他們的天地里,他們一樣是英雄,一樣能成就自己的豐功偉業(yè),而且不少時候絲毫不遜于名義上的主角?,F(xiàn)在有個詞創(chuàng)造得比較好,就是“某某帝”。用在配角身上,十分精妙,那些成功的配角真的可以稱為“配角帝”,雖是配角,但他們是自己領域的王者。所以,不必為身為配角而煩惱,甘當配角、當好配角不僅是一種大愛,更是一種智慧,配角同樣大有可為。

  經(jīng)典勵志名人事跡2:用理想攻破猜想

  ——“笨孩子”劉路

  2011年10月,26歲的大學生劉路因為破解了“西塔潘猜想”而一舉成名,被譽為是世界數(shù)學天才。而在此之前,劉路卻很“一般”,“一般”到曾經(jīng)被老師家長認為是笨孩子。

  劉路出生于大連市一個普通的知識分子家庭里。他性格內(nèi)向,似乎沒有一點出類拔萃的地方。但是,他對數(shù)學情有獨鐘。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得到了一本大學初等數(shù)論課本,便一下子愛上了它。數(shù)論是研究整數(shù)性質(zhì)的一門理論。初中的老師也講整數(shù)、分數(shù)。不過,老師講的都是一些概念化的東西,聽起來似乎有些枯燥,劉路一點也不喜歡??墒牵@本書為劉路揭開了那些枯燥背后的秘密,讓他欣喜若狂。

  劉路開始偷偷地自學。他常常把自己關在房間里,一個人在數(shù)學王國里遨游。有些懂,有些似懂非懂,有些根本就不懂。而那些似懂非懂或者根本就不懂的問題,就像是一塊磁鐵,深深地吸引著他。他按照自己的思維去理解、去探索、去研究。為了解開一個“秘密”,劉路常常吃飯、走路甚至上課都在思考。每當那個“秘密”被解開,他就非常高興,甚至興奮得難以入睡。

  在劉路沉浸在自己“秘密”的同時,他的學習成績卻在不斷下降。初三的時候,他語文、英語都亮起了紅燈,就連他喜歡的數(shù)學也并不出類拔萃。母親找到了班主任,想找出劉路退步的原因??墒牵麄儼言鐟?、貪玩、上網(wǎng)等原因都一一排除了。因為,劉路學習很刻苦,一點也沒有懈怠。最后,班主任給出了結(jié)論,這個孩子很笨,智力太差。

  母親回到家,已經(jīng)是夜里12點。劉路沒有睡。她推開了劉路房間的門,看著在燈下學習的劉路,無奈地嘆了幾口氣。劉路聽到母親的嘆息聲,知道母親在為自己操心。這一夜,劉路無眠。經(jīng)過一夜的思考,他下決心拋掉自己的“秘密”探索之路,把心收到學習上來。

  決心歸決心,做起來卻并不是那回事。因為,劉路已經(jīng)離不開自己的數(shù)學研究。沒有數(shù)學,劉路根本無法學習書本知識,甚至吃不下飯,睡不著覺。無奈,劉路只好規(guī)定每天只探究一個“秘密”,然后再把心收到學習上來。那段日子,劉路真的很難。他的難并不是來自書本上的壓力,而是來自母親的嘆息和老師的白眼。有些科目的老師甚至完全把劉路拋棄,認為他是一個不可救藥的笨孩子。劉路默默地忍受著,按照自己的計劃,堅持走自己的路。

  劉路贏了,劉路贏了自己。初中畢業(yè),他勉強考上高中。高中畢業(yè),他又勉強考上了中南大學數(shù)學與計算機學院。這時候,母親才長長地舒了一口氣,懸著的心終于落了地。劉路離開了父母,開始了自己的大學生涯。大學的學習環(huán)境比起初、高中來說,要相對寬松得多。他可以光明正大地在數(shù)學王國里遨游。只是,課堂里的那些知識已經(jīng)滿足不了他。因為,那些知識對于他來說,已經(jīng)是早已揭開的“秘密”。他要向更高的層次邁進,他要把自己的興趣進行到底。

  這天,劉路在學校的圖書館里發(fā)現(xiàn)了“西塔潘猜想”。“西塔潘猜想”是一個世界數(shù)學頂尖難題。“猜想”是由英國數(shù)理邏輯學家西塔潘于上世紀90年代提出的。20余年里,世界許多著名數(shù)學家對“西塔潘猜想”進行過研究,試圖找出答案??墒?,結(jié)果都是以失敗而告終。劉路對此表現(xiàn)出了濃厚的興趣,他開始查閱資料,試圖找出答案。

  劉路的研究被一位同學發(fā)現(xiàn)了,那位同學很驚訝,這可是世界數(shù)學尖端呀。再說,劉路的數(shù)學成績在班級并不是最好的,只是一般般。一位很“一般”的大三學生怎么可能破解世界尖端難題呢?這個消息傳出后,劉路遭到了同學們的嘲笑,認為劉路完全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墒牵瑒⒙凡辉诤鮿e人怎么說,他繼續(xù)自己的研究。一種方法失敗了,就尋求另一種方法。經(jīng)過3個多月的反復探索,劉路終于破解了這道困擾世界數(shù)學家20余年的難題。

  用理想攻破猜想。如果你是一塊金子,縱然被深埋在地下,但是,只要有理想,并向著理想不斷努力,就總會有發(fā)光的那一天。

  經(jīng)典勵志名人事跡3:一生不負丹青

  ——吳冠中

  看吳冠中的畫,猶如欣賞一首唐詩、一闋宋詞,那是一種閱盡繁華見真純的意境。小而精致的運筆,簡約洗練的線條,卓而不凡的氣勢。在他的畫中,靜中有動、由近及遠、淺處見深,零散間蘊含大氣候,遼闊處遇見小驚喜,叫人在筆墨濃淡之間生出無限遐思。

  黑、白、灰是江南的主調(diào),也是吳先生作品創(chuàng)作色彩的基石。他將畫與詩、家與船、水鄉(xiāng)與漁村融為一體,使江南的名勝成為畫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主題。“我一輩子斷斷續(xù)續(xù)總在畫江南……”西湖令吳冠中陶醉,使他非常眷戀,他在書中寫道:“蘇堤垂柳、斷橋殘雪、接天蓮葉、平湖秋月……我?guī)缀醍嫳榱宋骱慕墙锹渎?,春夏秋冬,濃妝淡抹總新穎。”

  畫廊濟濟,展覽密集,許多畫匠為爭搶飯碗而標新立異,嘩眾取寵。外界的喧囂并沒有影響吳先生的畫風,他堅持守望樸素的心靈,秉承有感而發(fā)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并振聾發(fā)聵地指出:“脫離了具體畫面的孤立的筆墨,其價值等于零。”一語震驚畫壇。的確,作為一代畫師,吳先生的畫秉承不染之風,輕靈飄逸,用筆極簡。他畫過一幅《阿爾泰山村》,尺寸在97厘米×180厘米。整幅畫基本沒有色塊,盡皆線條構(gòu)成,而且大多是黑線,配以少量紅細線。他以為這些線表現(xiàn)了阿爾泰山的雄偉壯闊,層層疊疊,美不勝收。吳先生用線手法多樣,以線條為主的作品還有《大江東去》《漢柏》等。比如《春如線》,美得一見傾心,令人窒息,大師不畫紅花,不畫綠柳,而將黑灰錯落的點和線渲染全屏,只是一些星點夾雜的紅和綠啊,就像靈秀的春姑娘撒下織網(wǎng),直把人間萬物俘獲一盡,置于蒼茫無望間任其漸漸復蘇。比如《輕舟遠黛》,寥寥竹葉幾筆舟線,一潑墨成一山河,歲月滄桑盡出其里,萬千心事盡在其間。

  在他去世前,有人曾提議以“東西貫中”辦一個展覽,并用這個特別的方式來回報吳冠中對故鄉(xiāng)的熱愛,但他大搖其頭,以自己還沒有達到這個水平拒絕了。畫如其人,不媚俗,不流于浮華是吳冠中的人品。吳老這一生清心寡欲,雖然作品在國內(nèi)外市場頻頻拍出數(shù)百萬美元、上千萬人民幣的高價,卻并未抬高他對生活的欲望;盡管他向社會捐贈了數(shù)百幅價值連城的名作,自己卻居住在只有幾十平方米小屋里。一次講座,新加坡著名攝影師蔡斯民拿出了一組絕版照片——“吳冠中毀畫”從未曝光過的圖像講述著吳老把200多張作品撕掉的故事?;叵肽嵌螆鼍?,蔡斯民仍心有余悸:“我在旁邊看得真是心驚肉跳,這一張就是一百萬元啊!”晚年的吳冠中,曾作為當時中國健在的畫家中身價最高者,一次又一次地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2010年6月,在北京翰海舉行的春拍會上,吳冠中的油畫長卷《長江萬里圖》拍出了5712萬元的高價。

  吳先生的畫是一部書,他的一生何嘗不是一部耐人尋味的讀本。自傳《我負丹青》云:“身后是非誰管得,其實,生前的是非也管不得。”一代大師做了一輩子丹青,卻拒絕市場的規(guī)則,他覺得繪畫不在技巧,內(nèi)涵最重要。“我不該學丹青,我該學文學。”他夢想成為魯迅那樣的文學家,從這個角度來說,“是丹青負我”。大師勤勉寫生,始終不滿于己,他說他的畫并沒有畫好,逼仄于許多感情而無法以畫筆來表現(xiàn),由此聲稱,“下輩子不當畫家”。

  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優(yōu)秀的藝術(shù)家莫不將自我融于自然,在汲取天地之精華中頤養(yǎng)書畫。吳冠中先生一生不負丹青,他把心埋進土地里,把對故鄉(xiāng)山川的眷念之情寄予畫幅中,使其與心靈共融生。


猜你感興趣:

1.經(jīng)典名人故事大全精選

2.經(jīng)典名人故事

3.愛國勵志方面的十個名人事跡

4.名人刻苦讀書的小故事

5.關于名人的勵志故事大全精選

1332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