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生活課堂>禮儀知識>個人禮儀>人際交往>

中學生人際關系問題

時間: 煒基1039 分享

  個體在進入青春期后,中學生也伴隨著出現(xiàn)了一些心理的差異,人際關系的問題日益惡化。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搜集整理的一些中學生的人際關系問題及表現(xiàn),希望對你有幫助。

  社交恐怖癥

  社交恐怖癥是中學生群體中常見的人際關系障礙,是指個體對正常的社交活動有一種異乎尋常的強烈恐懼和緊張不安的內心體驗,從而出現(xiàn)回避反應的一種人際交往障礙,是恐怖癥在人際交往中的表現(xiàn)形態(tài)。中學生渴望友誼,希望廣交朋友,但有些學生一到具體交往或別人主動與自己打交道時,就出現(xiàn)恐懼反應。表現(xiàn)為不敢見人,遇生人面紅耳赤,神經(jīng)處于一種非常緊張的狀態(tài)。社交恐怖癥往往會發(fā)生泛化,嚴重者拒絕與任何人發(fā)生社交關系,將自己孤立起來,對日常生活和學習造成極大障礙。

  社交恐怖癥伴有強迫性恐怖情緒,是后天形成的一種條件反應,通常是在學習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這其中有兩種情況:一是直接經(jīng)驗。有道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中學生在交往過程中屢遭挫折、失敗,就會形成一種心理上的打擊或威脅,在情緒上產(chǎn)生種種不愉快的甚至痛苦的體驗,久而久之,就會不自覺地形成一種緊張、不安、焦急、憂慮、恐懼等情緒狀態(tài)。這種狀態(tài)一旦定型,進而形成固定的心理結構,那么他在以后遇到新的類似的刺激情境時,便可能舊病發(fā)作,產(chǎn)生恐懼感。二是間接經(jīng)驗,即社會學習。如看到或聽到別人在某種交往情境中遭受挫折,陷入窘境,或受到難堪的譏笑、拒絕,自己就會感到痛苦、羞恥、害怕。甚至通過電影、電視、小說、報刊等途徑也可以學到這種經(jīng)驗。他們會不自覺地依據(jù)間接經(jīng)驗,來預測自己將在特定的社交場合遭受令人難堪的對待,于是緊張不安,焦慮恐懼。正是這種情緒狀態(tài)的泛化導致了社交恐怖癥。

  社交恐怖癥是一種由心理緊張造成的心因性疾病,只要積極治療,是完全可以治愈的。一般的做法有:①消除自卑,樹立自信。對自己要有正確的認識,過于自尊和盲目自卑都沒有必要??梢园凳咀约海何抑徊贿^是集體中的一分子,誰也不會專門注意我一個人的。力求擺脫那種過多考慮別人評價的思維方式。②改善自己的性格。害怕社交的人多半比較內向,故應該加強鍛煉自己的性格。多參加一些文體活動或集體活動,嘗試主動與同學和陌生人交往,逐漸去掉羞怯和恐懼感。③滿灌療法。即讓人反復接觸引起恐怖的刺激,使其逐步適應,進而消除恐懼感。④系統(tǒng)脫敏法。其一般做法是:先用輕微、較弱的刺激,然后逐漸增強刺激的強度,使行為失常的患者消除焦慮和恐怖情緒,最后達到矯正異常行為的目的。例如可以先引導患者與家人接觸、一步一步引導脫敏,并通過獎勵、表揚使其鞏固。此外,中學生要克服社交恐怖癥,還必須掌握人際交往的知識和技能。

  案例1:某某,初二男生,因其父是知青,政策允許他來滬寄住祖父母家。該生 見人靦腆,遇生人或校領導更局促不安,如遇女性,會手足無措,面紅心悸,交談時口 吃,惹同學嗤笑;性格內向,孤獨,同班中無知心好友,嚴重時,心煩意亂,消沉苦悶, 經(jīng)常失眠,納呆。他多次要求中止學業(yè),回江西弋陽農(nóng)村父母身邊。

  分析:這是典型的社會適應障礙。失眠、納呆、心煩意亂、精緒抑郁、學習效率低下,就是社會環(huán)境適應不良,人際交往困難的表現(xiàn),加之性格內向孤僻,更易造成心理偏異,甚至缺陷。一個人能和環(huán)境保持和諧的關系,這就是適應。據(jù)了解,這學生原在江西,很適應,學習成績冒尖,只是較為內向。到了新的環(huán)境,遇到新的人際關系,形成了抑郁、焦慮,加上言語不通,又因幼年模仿和生急時口吃的壞習慣,因而產(chǎn)生人際交往障礙。

  孤獨心理

  有些中學生常常覺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中的一葉孤舟,處于孤立無援的境地。他們性格孤僻,害怕交往,或顧影自憐,或無病呻吟。他們自己不愿投入火熱的生活,卻又抱怨別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納自己。心理學將這種心理狀態(tài)稱為閉鎖心理,同時把因離群索居而產(chǎn)生的一種無依無靠、孤單煩悶的不愉快的情緒體驗稱為孤獨感。人際孤獨則是指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因交往障礙而帶來的孤獨體驗。

  中學生孤獨感產(chǎn)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方面:

  其一是獨立意識的增強。中學生處于人生發(fā)展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過渡時期,他們的實踐范圍逐步擴大,抽象邏輯思維能力迅速加強,于是開始積極用自己的內心去體驗世界,覺得自己長大了,不愿再盲目地依從父母。他們力圖擺脫對成人的依賴和追隨,但現(xiàn)實又讓他們產(chǎn)生不安全感。為了走出這種困境,多數(shù)人竭力尋找與同伴的交往。在交往中,有的中學生因同伴關系處理不當而產(chǎn)生一些摩擦,因此,干脆將自己封閉起來,他們害怕增加不安全感,從而轉向自我內心的交流。

  其二是自我意識的發(fā)展。青少年智力的發(fā)展幾近成熟,這有力地促進了其自我意識的發(fā)展,他們已基本能正確進行自我觀察、自我評價和自我調控。他們常會產(chǎn)生關于自己的許多獨特的想法和憧憬,既發(fā)現(xiàn)自己心靈中的美,也看到自己心靈中的丑。由于中學生自尊心的增強,個人隱私范圍逐漸擴大,往往擔心自己的某些方面會被人恥笑,于是便小心謹慎地在心中構筑起一道“城墻”,封鎖自己內心的秘密。獨立意識是一種向外的力量,自我意識則是一種向內的力量,它們與中學生生理及社會發(fā)展的不平衡相互作用,從而導致中學生特有的閉鎖心理。,并因此而產(chǎn)生出孤獨感

  羞怯心理

  在中學生交往中,我們經(jīng)常見到:有人輕松自在,談吐自 如,應對流暢;有人卻手足無措,面紅耳赤,平時想得好好的,一上講臺,語無倫次。這種心理現(xiàn)象叫做羞怯心理。一般來說,羞怯是一種正常的情緒反應。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會接觸各種各樣的人,也必定會有一定的情緒傾向與情感反應。人有七情六 欲,羞怯,人人都可能體驗到,問題是反應的強烈程度不同。一般的羞怯心理所引起的生理反應是短暫的,它不僅無損于身心健 康,而且也是健康心理的表現(xiàn),一個不懂得羞愧的人,必定是個無責任心的人。但是羞怯心理的反復產(chǎn)生與體驗,容易引起惡性循環(huán),導致一部分中學生的交往恐懼

  嫉妒心理

  嫉妒是個體內心對他人的優(yōu)越地位產(chǎn)生不愉快的情緒體驗,人稱“紅眼病”。它是對別人的優(yōu)勢以心懷不正為特征的一種不悅、怨恨、惱怒、自慚形穢甚至帶有破壞性的負面情緒。一方面,由于中學生心理發(fā)展不完全成熟,另一方面,也由于社會交往范圍日益擴大,學校和社會的競爭日益激烈,于是個體之間的差異在相互交往中顯現(xiàn)出來,由此導致的優(yōu)越感也就成了他們追求的目標。羨慕他人的優(yōu)勢,激發(fā)起一個人奮發(fā)圖強的精神,這是積極方面,但同時也可能使人產(chǎn)生嫉妒心理。

  一般說來,嫉妒心理的發(fā)展有程度不等的幾個階段。最初是程度較淺的嫉妒,它往往深藏于人們不易察覺的潛意識中。如自己與某同學相處很好,對于名譽、地位等并不想施以攻擊,不過每念及此,心中總會感到一種淡淡的酸澀味。隨后是程度較深的嫉妒,它由強度較淺的嫉妒發(fā)展而來。其標志是當事人的嫉妒心理不再完全隱藏,而是自覺或不自覺地顯露出來。如對被嫉妒者作間接或直接的挑剔、造謠、誣陷等。最后是非常強烈的嫉妒,此時嫉妒者已喪失了理智,向對方作直接正面的攻擊,希望置別人于死地而后快。這種嫉妒往往會導致毀容、傷人、殺人等極端行為。它是變態(tài)心理的一種表現(xiàn)

  猜疑心理

  中學生的猜疑心理,是人際關系中的價值心理障礙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表現(xiàn)。有這種心理的學生,總是以一種懷疑的眼光看人,他們往往神經(jīng)過于敏感。例如,當聽到有的學生做了好事得到老師的表揚時,他們就會在心里嘀咕:“有什么了不起?還不是好表現(xiàn)自己。”當看到別人學習成績好時,他們又會嘀咕:,“他父母都是知識分子,大概有人輔導吧?”當別人對他好時,他又會想:“為什么他對我這么好?有沒有別的動機?”當別人批評他某些行為不當時,他又會猜疑:“他大概是與我過不去?”總而言之,他們始終以一種懷疑的眼光看人,對人懷有戒備之心。另外,具有猜疑心理的人往往喜歡捕風捉影,傳播小道消息,造成班級中人際關系的緊張與不和諧。

2758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