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生活課堂 > 禮儀知識 > 個人禮儀 > 人際交往 > 大學生的人際交往案例問題分析

大學生的人際交往案例問題分析

時間: 菊珍955 分享

大學生的人際交往案例問題分析

  人際交往對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有著重要的影響。有哪些相關的案例分析呢?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搜集整理的大學生的人際交往案例分析文章內容。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大學生的人際交往案例一分析

  案例簡介:

  小A與小B是某藝術院校大三的學生,同在一個宿舍生活。入學不久,兩個人成了形影不離的好朋友。小A活潑開朗,小B性格內項,沉默寡言,小B逐漸覺得自己象一只丑小鴨,而小A卻象一位美麗的公主,心理很不是滋味,她認為小A處處都比自己強,把風頭占盡,時常以冷眼對小A。大學三年級,小A參加了學院組織的服裝設計大賽,并得了一等獎,小B得知這一消息先是痛不欲生,而后妒火中燒,趁小A不在宿舍之機將A的參賽作品撕成碎片,扔在小A的床上。小A發(fā)現(xiàn)后,不知道怎樣對待小B,更想不通為什么她要遭受這樣的對待?

  原因分析:

  小A與小B從形影不離到反目為仇的變化令人十分惋惜。引起這場悲劇的根源,關鍵是個字——嫉妒。

  解決方法:

  既然嫉妒心理是一種損人損己的病態(tài)心理,嚴重影響自己的身心健康,那么如何克服呢?

  1.認清嫉妒的危害

  如前所述,嫉妒的危害一是打擊了別人,二也傷害并貽誤了自己。遭到別人嫉妒的人自然是痛苦的,嫉妒別人的人一方面影響了自己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由于整日沉溺與對別人的嫉妒之中,沒有充沛的精力去思考如何提高自己,恰恰又繼續(xù)延誤了自己的前途,一舉多害。認清這些是走出嫉妒誤區(qū)的第一步。

  2.克服自私心理

  嫉妒是個人心理結構中“我”的位置過于膨脹的具體表現(xiàn)。總怕別人比自己強,對自己不利。因此,要根除嫉妒心理,首先根除這種心態(tài)的“營養(yǎng)基”——自私。只有驅除私心雜念拓寬自己的心胸,才能正確地看待別人,悅納自己,正如我們常說的“心底無私天地寬”。

  3.正確認知

  客觀公正地評價別人,也要客觀公正地評價自己。別人取得了成績并不等于自己的失敗。“人貴有自知之明”。強烈的進取心是人們成功的巨大動力,但冠軍只有一個,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一個人不可能事事都走在人前,爭強好勝也一定能超越別人。一個人只要客觀地認識自己的優(yōu)勢和劣勢,現(xiàn)實地衡量自己的才能,為自己找到一個恰當?shù)奈恢?,就可以避免嫉妒心理的產生。

  4.將心比心

  將心比心,這是老百姓常說的一句俗語,在心理學上叫“感情移入”。當嫉妒之火燃燒時,不妨設身處地地為對方著想,捫心自問,“假如我是對方又該如何呢?”運用心理移位法,可以讓自己體驗對方的情感,有利于理解別人,有利于抑制不良的心理狀態(tài)的蔓延,這是避免嫉妒心理行為之有效的辦法之一。

  5.提高自己

  嫉妒的起因就是看不慣別人比自己強。如果能集中精力,不斷地學習、探索,使自己的知識、技能、身心素質不斷得到提高,那么,也可以減少嫉妒的誘因。而且,豐富多彩的課余生活將自己的閑暇時間填得滿滿的,自然也就減少了“無事生非”的機會,這是克服嫉妒心理最根本的方法之一。

  6.完善個性因素

  大凡嫉妒心理極強的人,都是心胸狹窄、多疑多慮、自卑、內向、心理失衡、個性心理素質不良的人。努力完善自己的個性因素,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質,以健康的心態(tài)面對生活.

  7.樹立正確的競爭意識

  以平、合理為基礎的競爭是向上的動力,對手之間可以互相取之所長,共同進步;還必須建立正確的競爭意識。嫉妒是人類心靈的一大誤區(qū),祝愿所有的大學生朋友自覺克服嫉妒心理,走出心靈誤區(qū),成為身心健康的棟梁之才。

  大學生的人際交往案例二分析

  一、案例介紹

  林同學,女,20歲,是通信工程專業(yè)二年級學生。人小體弱、情緒消沉、說話低聲細語,羞怯而不自然。她自稱經常無法入睡,睡眠質量很差,無法堅持學習,心情很糟糕。經仔細詢問深談才知道她與同學關系不和,致使自己孤獨苦悶。

  林同學來自于河南省一個偏僻鄉(xiāng)村,父母均是農民,母親積勞成疾,患有多種慢性病,家庭比較貧困,姐弟2人。她性格內向,不善言語,喜歡獨來獨往,很少與人交往。但她從小很節(jié)儉,從不與同學攀比,學習刻苦,成績優(yōu)異。然而自上大學之后,她發(fā)現(xiàn)以前的生活方式完全不適合大學生活。她想融入到班集體中,卻不知道如何與人交往,怎樣處理宿舍同學之間、班級同學之間的人際關系,這使她傷透了腦筋。一年多來,她和班上同學相處很不融洽,跟同宿舍人曾經發(fā)生過幾次不小的沖突,關系相當緊張。她經常獨來獨往,基本上不和班上同學交流,集體活動也很少參加,與同學的感情淡漠。她覺得自己沒有一個能相互了解、談得來的知心朋友,常常感到特別的孤獨和自卑,長期的苦惱和焦慮使她患上了神經衰弱癥。經常的失眠和頭痛使她精神疲憊,體質下降。她本想通過埋頭學習的方法來減輕痛苦,然而,事與愿違,由于她學習精力很難集中,效果很差,成績急劇下降,后來竟出現(xiàn)考試不及格的現(xiàn)象。她感到恐慌,失去了堅持學習的信心。這種心理使她逐漸對大學生活失去了興趣,迷失在自己編織的網中,一度出現(xiàn)自暴自棄的現(xiàn)象。

  二、案例分析

  通過深入了解情況,從心理學專業(yè)知識判定,該同學屬于人際關系障礙。其產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

  (一)自我認知偏差

  在人的心理過程中,認知是基礎。直接影響和決定著情感和意志,主導著行為取向。正確的認知會產生健康的情感和意志;錯誤的認知則導致消極的情感、意志與不良的行為。自我認知是人們對自己的認識或評價。該學生在人際關系問題上的認知和對自我的認知存在著一定的錯誤,對人際關系的意義和重要性缺乏明確的認識,缺乏認真思考和積極面對的態(tài)度。

  (二)性格缺陷

  性格是一個人穩(wěn)定的態(tài)度體系和習慣了的行為方式,是個性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性格可以改變和彌補氣質的某些消極因素,對人生具有積極意義。同時良好的性格是身心健康的基本保證。相反,不良的性格不僅嚴重影響人際關系、人的成長與進步,而且十分有害于身心健康,容易導致心理疾病。該同學的性格內向、孤僻,不善于表達自己,還有些自我封閉,對人際關系有著消極作用。她既不會、也不愿主動與同學接觸,導致同學之間缺乏相應的了解和理解,造成感情冷漠,關系很不融洽。一旦與同學發(fā)生矛盾時,又不能正確處理,這樣與同學之間的交流必然會不順心如意。

  (三)人際交往能力缺陷

  人與人的溝通、交往是需要一定能力的,該同學因為本人性格和家庭生活原因,不善于與人交流,缺乏人際交往的能力。平時她不愛說話,經常獨來獨往,不善于為人處事,缺乏這方面的鍛煉,造成了與宿舍同學和班級同學不融洽的局面。當同學之間發(fā)生矛盾或沖突后,她束手無策,不會去化解矛盾,改善關系。其人際交往能力的缺陷也是她陷入人際關系困境的一個內在因素。

  總之,該學生這三方面存在的問題形成了她人際關系的心理障礙,使得這位本來成績不錯的學生在一年多的大學生活中陷入了困境。她不僅沒有處理好人際關系,而且因此也損害了自己的身體,造成對生活的恐慌,失去了堅持學習的信心。

  三、處理流程分析

  林同學的這種情況,引起了我的高度重視。經過與她所在專業(yè)班委和同宿舍同學的交流,我基本了解了她的實際情況。為了更好的制定解決方案,我專門咨詢了學校的專職心理教師,對其實施多渠道、綜合性的心理輔導。

  (一)采用談話法進行輔導

  在與林同學談話前,我先通過其專業(yè)的班委和同宿舍同學了解更多的情況,并根據(jù)學生的反映,到學校心理咨詢室請教專職心理咨詢師,以便采取針對性更強的談話方式。談話法的采用,我遵照尊重與理解學生的原則。我認為尊重學生的人格與尊嚴,尊重每個學生存在的權利,承認她與其她人在人格上具有平等的地位是心理輔導成功的前提。同時,我還采用換位思考的方法,設身處地的站在林同學的立場考慮問題,更加深入的了解她、理解她。她感受到了我對她的尊重,不再抗拒和排斥,逐步向我吐露了心聲。

  (二)運用理性認知療法,提高其對大學生活的正確認識

  在取得林同學信任的基礎上,我結合心理學專業(yè)知識,針對她表現(xiàn)出的不合理認知態(tài)度,運用理性認知療法,和她一起認真地探討大學生的特點和人際關系的意義,從健康的群體意識的理論問題到如何正確認識和對待同學之間發(fā)生的予盾,在理論和實踐的基礎上,進行具體的有針對性的、入情入理的分析,明確指出她在這方面的失當之處,使其逐步認識到并盡快地改變過去那種非理性的認知結構和思維模式,糾正不合理的信條,樹立良好的群體意識之目的。

  (三)完善其性格,訓練其人際交往能力

  針對該生性格上存在的缺陷,我積極鼓勵她在完善性格上下功夫,這是改善人際關系的重要內在因素。比如,她比較內向,不愿多說話,我建議她先從小范圍內入手,可以先跟宿舍1-2名比較和善的同學多交流,逐漸擴展到整個宿舍,整個班級。然后向她提出有關性格優(yōu)化的具體建議和方法,如多讀一些研究如何提高人際交往能力的書籍、多交友等。指導她確立較高的人生目標,主動和同學交往,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在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中增長知識,鍛煉意志,注意學習別人性格上的優(yōu)秀品質,克服自己的弱點,從而使其性格不斷得到完善。

  (四)與其任課老師及本專業(yè)相關同學溝通

  為了更好的了解林同學在上課期間的表現(xiàn),我與其任課老師多次溝通,時刻關注她在課堂上的狀態(tài),并希望老師們多給她關心和鼓勵,讓她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和老師的關愛。除了學習以外,我還有意識地安排幾個素質較好的同學帶她參加活動,與她交心,幫助她放松警惕,友好的看待身邊的同學,克服自身羞怯,融入到大環(huán)境中來。

  針對該學生在人際交往方面的自卑感和能力缺陷,運用行為療法,加強實際訓練。在她沒課的時候,我和她一起探討人際交往的重要性,并告知她要好好把握人際交往的四條原則:尊重、互助、坦誠、寬容。鼓勵她在生活中要善解人意,能夠體貼關心她人,克制忍讓,顧全大局,禮貌待人,學會運用恰當?shù)恼Z言贊揚別人和開展積極的批評與自我批評等,更重要的是認真實踐,持之以恒。

  按照上述步驟,對該生進行了近三個多月的輔導和交流,在她主動配合和認真實踐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第一,她的精神和體質很快地得到康復,心情也好了很多。第二,她不再拒絕宿舍同學,開始主動與她們交流,與班上干部同學相處也很和諧,關系融洽,還交上了兩三個好朋友。第三,她的性格變得開朗、樂觀多了,整天精力充沛,心情舒暢。失眠、頭痛等癥狀都基本消失了。第四,她學習專心,效率較高,成績提高很快,重新樹立起學習的信心和決心。她終于撥開了人際關系的迷霧,享受快樂生活的陽光雨露,與同學們共享大學的美好時光。

  大學生人際交往的特點

  (一) 交往愿望強烈

  當代大學生獨特的生活環(huán)境和思想氛圍,決定了其人際交往較之中學時代具有更大的廣泛性、互動性和多樣性,大學生人際交往的愿望比中小學生更為迫切,他們力圖通過交往去開闊視野、豐富知識、學會處世以表現(xiàn)自己各方面的才能,獲得情緒的穩(wěn)定,保持足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大學生思想活躍、精力充沛、興趣廣泛,有充裕的時間去思考交往,富于理想情感,講究情投意合、融洽相處。大學生人際交往的愿望隨著年齡的增加而減少,這與高年級學習負擔加重、與工作聯(lián)系更加緊密有關;另一方面,大學生興趣、人格逐步走向固定,從多元化向一元化發(fā)展。

  (二) 人際交往的社會性強

  大學生人際關系的社會性大大地強化,大學生年輕、有干勁,“ 初生牛犢不怕虎”是有沖勁和活力的一代,他們參與社會交往,不僅可以增長見識,也可以增長社會財富。大學生在中學階段,注意力都集中在高考學習上,沒有時間和精力進行很多的人際交往;進入大學后,他們走出家門,認識、結交了更多的朋友,交流更多的信息,接受更多的新思想,與社會的接觸比中學時更加頻繁與密切,人際交往呈現(xiàn)出前所未有的開放式交往趨勢。大學生有一個共同目標,即學好高等課程,提高自身素質,爭做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因此相互之間的人際交往必須符合這個共同目標,道德規(guī)范的調節(jié)作用顯得特別有力。

  (三) 存在一些團體或組織

  社團已成為大學生交往的重要校園場所,毫不夸張地說,沒有參加過社團就等于沒有上過大學。形成這些團體或組織的原因主要有相似性吸引、接近性吸引和補償性吸引三類,在這些群體中,起積極作用的是多數(shù),同學之間的情誼能用道德標準要求,有共同的興趣和愛好,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共同進步。也有起消極作用的團體,交往活動常常是玩耍、娛樂、吃喝,學習、思想上不能互相幫助,不能用集體的道德標準和生活規(guī)范來約束自己的行為。

  (四) 交往注重自立,不依賴家庭

  大學生的獨立意識普遍增強,不僅理性地思考、判斷、處理自身的問題,也關心社會,批判地接受知識,批判地看待其他事物,有著強烈的體現(xiàn)個性的見解和疑問。大學生在自我意識和社會關系相互協(xié)調的基礎上,開始樹立自我的個性,支持自己的主張,以獨立的人格和態(tài)度處事,積極自主地開展人際交往活動。這個時期,大學生的抱負與志向鮮明,對于家庭往往已不再依賴,而是以成人的眼光參與和處理家庭事務,充分體現(xiàn)個人的意志和性格,這使得大學生更容易接受新事物和新東西,更容易受社會思潮的影響。

  (五) 社交能力逐漸增強

  交往中注意較溫和的方式,不再粗暴地自夸自大,對社會、同性和異性的鑒賞力增強,能適應各式各樣的人,能接受并寬容朋友的不同意見,不試圖硬性地改變他們,爭吵減少。交往手段的發(fā)展,使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變得更方便、更快捷,交往距離更遠,交往范圍甚至可以擴展到世界范圍。

  (六) 交往內容多樣性

  大學生交往的內容除了專業(yè)知識以外,人際交往頻繁,內容豐富多彩,涉及文學、藝術、體育、政治、外交、人生、理想、愛情和社會問題等各個方面。大學生交往頻率提高,由偶爾的相聚、互訪發(fā)展到較為經常的聊天、社團活動、聚會、體育活動、娛樂、結伴出游以及其他一些集體活動。交往方式、手段更多,由原來的互訪、通信等轉向使用一切現(xiàn)代化的通訊設備、交往工具、交往場所等交往手段。利用現(xiàn)代化手段仍離不開人與人的交流,但在大學這個教學、科研中心,其內容的廣度和深度都還遠遠不能滿足大學生的需要,形式化的東西不僅不能促進大學生人際交往,反而打消了一部分同學的積極性。

  (七) 交往范圍范圍擴大,但仍以同齡人為主

  市場經濟的發(fā)展,使人際間的交往不能局限于親緣群體之內,人際交往的范圍隨之擴大,大學生交往對象由以前的親戚、鄰居、成長伙伴轉向大學同學和在社交場合認識的其他人,其中又以同學交往為主。大學生過著朝夕相處的集體生活,眾多的交流機會、相似的人生經歷、共同的學習任務,使得大學生的交往對象主要選擇在同寢室、同班級、同鄉(xiāng)同學之間,圍繞學習、娛樂、思想交流、感情交通而展開。他們較少受社會經驗和傳統(tǒng)思想的束縛,思想開放活躍,力圖突破現(xiàn)有的交往圈,不斷以新的眼光和標準去擴大交往范圍,尋求更多更好的伙伴;交往能力強的同學交往不局限于同班同學,更多的大學生突破班級、年級范圍,發(fā)展到同級、同系、同校高低年級可認識的所有同學及外校、社會上的朋友,進入各式各樣的校園交際環(huán)境。不僅是同性之間的交往,異性交往也很經常。

  (八) 部分大學生缺少交往技能、交往機會和環(huán)境

  大學生主要任務是學習,大部分時間與精力都傾注在學習上,缺乏一個良好的交往環(huán)境,交往技能過于貧乏,交往方式過于被動。青年學子未接觸社會,其復雜性絕非在菁菁校園中所能想像的, 面對錯綜復雜的人際關系及各種各樣的實際問題,他們開始發(fā)現(xiàn)以前那種認為自己可以完全獨立的心態(tài)是可笑的,大學生的人際關系更因他們的年輕而難以把握。

  >>>下一頁更多精彩“大學生人際交往的技巧”

2464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