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化是什么
你了解日本文化嗎?在現(xiàn)如今的和平年代,若我們摒棄以往的國仇家恨,日本還是個相當有文化的國家。下面是學習啦小編分享的日本文化是什么,一起來看看吧。
日本文化
【1】
日本文化是什么?
這個問題可以轉換為春夜的語言是什么?
那么,什么是春夜的語言?
芥川龍之介說是“老柴上加新火”。
【2】
堀口大學的詩。《嘆息》:
豈不可悲么?薔薇的花。
花散落了;花的香卻還余留的熏著。
豈非無常么?人間的戀。
戀消失了;想起來時,長在心里留著。
這就令人想起一句話:
鬢發(fā)的散亂,這是枕頭的磨折。
面容的消瘦是你的磨折。
有人說,這是文化的。
【3】
夏目漱石是日本的大文豪。更是日本人的驕傲。但他不知道米飯從稻谷中來。
那么,夏目漱石還文化嗎?或者文化還配夏目漱石嗎?
更甚者,這是否就是文化的得意之處——任何人休想一網(wǎng)打盡我?
【4】
院子里。結紅果的樹上有蟬蛻。
仔細一看,一旁有剛蛻殼的明明蟬。一動不動地歇息。
它通體嬌嫩,淺色。翅膀如白珊瑚與翡翠的組合,承托著水晶貼在那里。沐浴著朝露,寧靜安詳。
日本人說這就是幽玄的誕生。更意味著發(fā)生的瞬間。
這當然是文化的。
【5】
爭奪2020年奧運會主辦權。作為申奧大使,日本美女主播滝川雅美用流利的法語,向國際奧委會委員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這是一個拾金不昧的國家。如果一個外國游客在日本丟失了錢包,基本都能找回來。去年民眾撿到后向東京警方上交的現(xiàn)金超過了3000萬美金。
在抓小偷都還來不及的歐洲,委員們聽了是否有天方夜譚之感?或者委員們聽了真是被誠實與善良所打動?不得而知。但最終主辦權落到了東京手里。是否也是因果律的一個小小驗證?
顯然,這里講的是道德力。但道德力的背后不就是文化力嗎?
【6】
《好色一代男》中寫:
一位名叫飛入的俳諧高手詠出俳句的首句:
涼爽呵,昨夜吉田陪我坐。
這位江戶吉原游廓的吉田游女,即興配句:
螢火蟲呀,飛進我的被子里。
毫無疑問,這位游女是知風情為何物的。
《源氏物語》說了萬語千言,最要緊的一句話就是女人要懂風情。
那么,這個風情,從哪里來?是否與文化有關?
【7】
江戶時代的小說家井原西鶴,在1685年完成《西鶴諸國奇聞》。里面有一篇名為《大年夜對不上賬》的故事。讀來生趣。
原田內(nèi)助是一個經(jīng)濟拮據(jù)的浪人,當醫(yī)生的義兄送了他10個金幣給他過年。內(nèi)助非常高興,就在家中請客好友。內(nèi)助當著所有客人的面出示了金幣,借此顯示義兄的慷慨。宴請結束后,再清點金幣時發(fā)現(xiàn)少了一枚。為了避免客人的尷尬,內(nèi)助連忙說那一枚是自己先前花掉的??腿藗?a href='http://regraff.com/mengjian/ziran/' target='_blank'>自然不信,紛紛叫嚷著搜身檢查。大家都自動掏口袋,抖衣服,表示自己的清白。
巧合的是,在座的客人中正好有一位帶著金幣來赴宴的。這就有理講不清了。他只好決定用切腹的方式洗脫嫌疑,大伙手忙腳亂地安慰他。就在這時,有客人在角落中發(fā)現(xiàn)了一枚金幣。大家這才安心下來??善珱]幾分鐘,內(nèi)助的妻子又在先前存放金幣的盒蓋內(nèi)層發(fā)現(xiàn)了一枚金幣。金幣一下變成11枚了。
很顯然,那多出的一枚一定是某位客人為了化解丟失的風波,悄悄放上去的。沒有人承認那枚金幣是自己放的,內(nèi)助只好將所有的金幣都放進洗手盆里??腿艘粋€一個地回去了,那多出來的一枚金幣,就在不知不覺中被它的主人拿了回去。
仔細想想,這是一種怎樣的心向?
這種心向如果是文化的話,那么是一種怎樣的文化呢?
【8】
文化有時也是一塊招牌,可以掛在任何想掛的地方。
如,日本偶爾還能聽到暴力團(ヤクザ)火并的槍聲,有人說這是日本的暴力團文化。如,日本從城市到鄉(xiāng)村都有“扒金庫”(パチンコ)賭博機的轟鳴聲,有人說這是日本的“扒金庫”文化。如,日本每年有超3萬人自殺,有人說這是日本的自殺文化。
確實有泛文化之嫌。受到挑戰(zhàn)的是文化的公信力。但從細部分析的話,又難以否認的一個事實是,在這些行為模式的背后,確實有文化因子在活躍中。
因此,萬事從文化著手,有時倒也是一個民族的智慧。
【9】
五月的鯉魚旗。風中飄飄。家家戶戶的屋頂上,夏日之光,閃閃爍爍。
這便是對孩子們的祝福。以天空為河,五月的魚,不可思議地鼓滿各種欲望:健康,勇氣,天才,騰達,名譽。幼小的心靈,隨著迎風鼓動的鯉魚旗,催生著未來之夢。盡管有時在無風的深夜,屋頂上的魚尾疲軟地耷拉著,顯得有氣無力。
多少年了,這個風俗在日本一直延續(xù)至今。
這就是一種傳承。意念的傳承。更是文化的傳承。
【10】
日本電影《楢山節(jié)考》,并不遙遠,上世紀的80年代。
百年前的日本信州(今長野)。一個荒壁貧瘠的小村落,遇上了饑荒。兒子將自己69歲的母親,背上山遺棄。
兒子是個孝子。當然舍不得送母親上山等死。于是還健壯的母親敲掉自己的門牙,讓自己顯老。并告訴兒子自己是個沒用的人。把生留給年輕的兒孫,比自己活著更好。再是孝子,面對如此執(zhí)著的母親,也是無奈,最后背著老母親上了楢山。漫天的大雪,舞動著的是生命的鮮活。而老母親在雪中靜待,確是期望死神快點到來。
從表面看,日本的老人,如同西洋意義上的“old”,意味著無人祝福,遠離人間熱情的一團死灰。但是暗地里涌動著的是一股生死文化之泉:對生命的眷戀,只能放在年輕人的“生”這點上。
【11】
岡倉天心在《茶書》中,講了個寓言:
釋迦牟尼,孔子和老子三人,站在同一個醋壇前。每個人都用手指蘸醋之后,放在嘴里品嘗。注重實際的孔子說,醋是酸的;佛祖說,醋是苦的;老子說,醋是甜的。
三人三味,強調(diào)的都是本土性。
這時,站在一旁的日本人說,我再加上一味:醋不酸不苦不甜。
這位日本人的智慧要比上面三大圣人高嗎?可能性好像沒有。但是這位日本人確實是說出了文化上的一個新概念:無臭性。
【12】
日本人用“山水”“風月”或“天地”“乾坤”等,代替我們所說的那個大自然。
日本人用春鶯鳴叫,藤松懸掛,夏日杜鵑,收割秋田,紅葉滿山等表現(xiàn)造型藝術中的那個大自然。
“藤之間”“楓之間”“櫻之間”“菊之間”,這是代替數(shù)字序號的賓館宴會廳之名。
顯然思路來自于鐮倉時代的《庭園記》。南庭之池,浮動小島。而小島的種類有山島、野島、杜島、璣島、運島、霞島。
人的一般認識是從具體到抽象。如:
但日本人一般不深入到“存在”這個抽象的最后階段。他們總是在形象的入口處徘徊。
這是他們審美認知的一個特點。永遠停留在具象性上。
這也是他們感性文化特別發(fā)達的一個主要出處。
【13】
多田道太郎著有《舉止的日本文化》一書。里面寫了做鬼臉,臉紅,微笑,干咳,哭泣,噴嚏,哈氣,捏手捏腳,蹲下,躺下,坐姿,直立不動,低姿態(tài)等人所共有的舉止。
他有一段寫模仿的。舉了日本私小說代表作家上林曉氏的《在圣約翰醫(yī)院》作品中的一個情景:
一天晚上,正吃著飯,電燈突然滅了。一片漆黑,什么都看不見。我坐在黑暗中,拿起筷子,端著碗,夾著盤里的蘿卜,仍繼續(xù)用餐。我故意不點蠟燭,就是想體驗一下妻子所處的那種既無日光又無燈光的世界。這是個令人恐懼的世界。我猛然間覺得頭暈腦脹,心跳加速。那種境地想起來都讓人毛骨悚然。我立刻點亮了蠟燭,瞬間便得到了解脫。這時我的腦海里突然閃現(xiàn)出妻子那完全沒有解脫希望的那個世界。盡管如此,平時我為什么還要對她破口大罵,大發(fā)其火呢?我不禁為自己深深的罪孽感到自責。
多田道太郎說這真是一篇好小說?;蛟S,上林曉氏在小說中所暗示的正是我們所謂的宗教感情的核心吧。
而這個宗教感情的核心又與什么有關呢?
太郎說絕對與文化有關。
【14】
這是一首英國詩人丁尼森的詩:
在墻上的裂縫中有一朵花
我把它連根一起拔下。
手中的這朵小花呀,
假如我能懂得你是什么,
根須和一切,一切中的一切,
那我也就知道了什么是上帝和人。
這是一首松尾芭蕉的俳句:
凝神細細望,
籬笆墻下一簇花,
悄然正開放。
不同之處何在?很顯然丁尼森是想占有這朵花。于是他將這朵花連根拔起。他對花的興趣所導致的后果就是扼殺了這朵花的生命。芭蕉的反應則完全不同。他不想去摘取,甚至連動它一下的欲望都沒有。為了看這朵“悄然正開放”的花,他能做的只是“凝神細細望”。
鈴木大拙在講《論禪宗》時,引用過這段非常“文化的”小插曲。結論是什么呢?當然也是非常文化的。
【15】
德國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黑塞說:
一個人在讀過日本詩之后不可馬上讀現(xiàn)代德國詩,否則我們的詩就會顯得臃腫,笨拙,無可救藥。日本詩人發(fā)明了十七俳句之類的奇妙詩體,他們時刻牢記,藝術不會來自輕松,而是相反。曾經(jīng)有位日本詩人寫了一首只有兩行的詩:大雪蓋疏林,梅開兩三枝。他將詩交予一位行家品評。行家卻告訴他,一枝梅足以。
詩人感到人家完全正確,自己離真正的簡約還何其遠。于是接受了勸告,改成的詩直到今天還不曾被世人忘記。
黑塞說了一個文化的故事。
【16】
郁達夫寫有《日本的文化生活》。他的筆下的日本傳統(tǒng)美又是怎樣的?
他說和歌。所謂和歌就是“寫男女的戀情,寫思婦怨男的哀慕,或寫家國的興亡,人生的流轉,以及世事的無常,風花雪月的迷人等等。只有清清淡淡,疏疏落落的幾句,就把乾坤今古的一切情感都包括得纖屑不遺”。
他說俳句。所謂俳句就是“若以情韻取長,余韻余情,卻似空中的柳浪,池上的微波。不知所自始,也不知其所終,飄飄忽忽,妮妮婷婷”。
他說插畫。所謂插畫就是“所費不多,而能使?jié)M室生香”。
他說茶道。所謂茶道就是“進退有節(jié),出入如儀,融融泄泄”。
他說日本舞。所謂日本舞就是“以單純?nèi)¢L,以清淡取勝”。
【17】
日本人也講“無”的文化哲學。
那么,何謂無?
日本人說,剝?nèi)ニ械奶擄椉词菬o。無就像茶。茶是無的藝術。是無須語言論理的藝術。所以也是無言的藝術。如:
茶碗,火爐,炭火,花輪,字畫,茶室,露地,飛石。
它們托墊著無的荒涼。
【18】
任何國家都有文化的積累。
這些文化,借用富永仲基的話來說,就是它們的“癖”各自不同。日本有日本文化的癖,亞洲其他諸國的文化也有各自的癖。
山本七平說,日本并沒有什么變魔術的天分。也不是通過否定,抹煞自己的傳統(tǒng)文化而取得現(xiàn)代化成功的。對日本的歷史,古代文化和宗教的無知,就如同忘記了唱歌的金絲雀一樣可憐。
【19】
一輪明明的月亮,有時竟然與死連在一起。
這是在讀日本作家瀨戶內(nèi)晴美的散文《月夜》才知道的。
在有一年的中秋之夜,她去嵯峨野賞月。
“月亮升高了。已經(jīng)照不進池子了,而寺廟的山披卻披滿了銀白的月色,山影清晰地印在水面上。劃船的游客已經(jīng)歸去,池上只遍灑著月亮的清輝,顯得幽寂寧靜。啊。這就是嵯峨野的月夜啊。”她由衷地感嘆。
但就在賞月的這天夜晚,接到她遠房表妹自殺的電話。就是這位表妹說過:寂庵的月兒多么迷人。
是迷人的月色奪去了她的生命?美的極致是為美獻身。難道一語中的?
今宵的明月,為什么與死相連?寂庵清光輝映的庭院,嵯峨野的月夜,然道給人以死的沖動?清寂的月色,有催眠著人長睡不醒的效用?
“人為離別而相逢,人為死亡而生存。”這位女作家得出了人世無常的結論。給人瑟瑟縮縮的質感。她最后說:帶著這番心情,我問天上的月亮。
看來,月色不總是給人以甜美。
從月亮的清輝想到死。這是種怎樣的文化呢?
【20】
日本人一般只選擇兩種狀態(tài)的花插在花瓶中。
一種是含苞欲放的花蕾。
一種是凋謝的殘花。
這種選擇方式的思維點在于:
初放之花與凋零之花,比盛開的花更美;
月缺之時,比明明的滿月更誘人。
祭日結束,游人歸去,那種喧鬧雜亂過后的靜寂,才更有祭日氣氛。
看似有點神經(jīng)質兮兮的。但有一位禪師說得好:
花兒最盛時,何必月正圓。
【21】
文化史有幾種寫法。
一種是從歷史的順序寫。這是時間的文化史。
一種是從概念的發(fā)生來寫。這是概念的文化史。
一種是從意象的片段來寫。這是意象的文化史。
時間的文化史就是從繩文到昭和到平成。
概念的文化史就是從侘到粹到酷。
意象的文化史呢?如:
櫻花、藝妓、相撲、壽司、動漫、切腹、榻榻米、歌舞伎、富士山、武士道、浮世繪、美少女、卡哇伊、AKB48……
哪一種文化史更有趣,更好讀,更有親和力呢?
于是,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的是一本意象的日本文化史。因為是意象的,可能與“正統(tǒng)”無緣。而與“正統(tǒng)”無緣,豈不就“另類”?
【22】
天下最好的東西往往與最壞的東西相似。
禪宗與前衛(wèi)。一個是無心,一個是刻意。完全的異質。
但日本人則能異質相容。于是誕生了適合他們風土的,我們看起來有點另類的文化。
這就有點像輕舟從霧袋中穿過。到了湖邊,才看見那么一條細痕。
或者干脆說:午夜,曲倦燈殘,星星自散。
猜你感興趣:
1.淺談日本禮儀文化
5.日本幕府文化介紹
6.關于日本飲食文化
日本文化是什么
上一篇:關于淺談日本文化
下一篇:日本的風俗文化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