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傳說故事有哪些
苗族是我國人口較多的少數(shù)民族之一,是祖國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員。那你知道苗族傳說故事有哪些嗎?下面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給大家分享的苗族傳說故事,歡迎大家閱讀。
苗族傳說故事:苗族蘆笙的傳說
小伙子口不離笙,姑娘手不離針;不會吹笙的不是苗家的達亨(小伙子),不會繡花的不是苗家的達佩(姑娘)。蘆笙,黔東苗族方言叫"給"(Gix),川黔滇苗族方言叫"更"(Ghenb),用竹制作而成。每把蘆笙六根管,在蘆笙歌中有"蘆笙三節(jié)筒,長瓢里頭空;瓢兜六根桿,吹來向轟轟"的描述,它與方言、服飾一起,是區(qū)分苗族支系的重要標志。在苗族傳說中,古老的時候天下沒有人煙,天帝就派了小女兒勾素下到地上來造萬物。有了萬物后,有一天賈、兇(即杉木和竹子)兩兄弟上到天庭想天帝討要幾件供人娛樂的器具。天帝的女兒勾素就砍下自己的6個手指和一只手臂,做成了一把蘆笙,她自己因流血不止而死。天帝十分悲痛,把蘆笙交給賈、兇兩兄弟說:"這就是你們的母親,以后凡事必須經(jīng)過她(許可),她會給你們帶來幸福"。苗家自從有了蘆笙,便過上了安定、美滿和幸福的生活。
幾乎苗族每個村寨一般都有一堂(隊)蘆笙,這是一個村寨生活是否美滿幸福的標志。在貴州丹寨、三都、榕江、雷山等地的苗寨,其蘆笙隊由芒筒和大號、中大號、中號、小號、特小號六種蘆笙組合而成。芒筒與其他蘆笙不同,它沒有六根管,只是一個三四尺長的園筒,筒里插一各小竹管,口含竹管吹奏,聲音低沉、渾厚。大號蘆笙就是笙母,高達兩丈左右,只吹不動,需兩人抬
苗族傳說故事:神醫(yī)侍司懿的傳說(苗族)
古時候,苗家有個藥匠,名叫侍司懿,本事真了不起,啥病都治得好。吃他的藥,不光治病,還能延年益壽。那時候的人,都能活到幾千歲幾萬歲。世上沒人不知他的能耐,都稱他神醫(yī),連天上也聞他的名。
侍司懿這個人很好學(xué),他有那么高明的醫(yī)術(shù)還不滿足。他見天上的玉當玉母、太上老君、太白星君這些人,不但不會生病,而且也不會死。他想,天上一定有不病不死的藥。
于是,侍司懿上天采藥去啦!一去三十多天,天上的一日,就是地上的一年。等他回來的時候,他的妻子兒女,還有不少人早就死了。怎么死的?害瘟疫死的。有少數(shù)人,枯瘦如柴,快要死了。他救活了這些人。對早已死去的妻子兒女和別的人,沒法救了。因為他們的筋肉和內(nèi)臟都沒有了,只剩下個骨架架。
侍司懿仰天嘆道:“唉!原來,醫(yī)生醫(yī)生,只能醫(yī)活著的人,不能醫(yī)死了的人,這算啥本事呀!”
侍司懿曉得太上老君有起死回生之藥,連枯骨都能救活。就又上天去求他傳授。
太上老君啟奏玉當玉母,玉當玉母不準傳授,還說:“世間的人都要死的,假如都象咱們這樣,永生不死了,二天地上住不下,他們打上天來咋個做?”
太上老君聽了,就出了個壞主意,又啟奏道:“為天上永世平安,這個侍司懿,就不用放回人間了。”
玉當玉母問是啥道理。
太上老君說:“他頭回上天,向我學(xué)了不死之藥;這次他來,要我傳回生之方。如讓他回去,世上的人不就同我們一個樣了嘛?他們只生不死,總有一天要打上天來的。”
玉當玉母聽了,大驚失色,忙問道:“那咋個辦呀?得找個理由把他扣下來才好!”
太上老君笑道:“這個容易,還叫他怨不得誰哩!”
他回到家里,對侍司懿說:“你不是來要起死回生的藥嗎?”
侍司懿高興地說:“是呀1老君公公,請傳給我吧,好回去救死了的人呵。”
太上老君說:“藥就在月亮上的那棵檀香樹里頭。”
“咋個拿得到呢?” .
“把樹砍了就得到。”
侍司懿便去月亮里砍檀香樹。誰知斧子砍下去了,提起來時,檀香樹砍開的口子又長合了。他一天砍到黑,連樹皮都投砍下一片。他去問太上老君:“這是啥道理?”
太上老君說;“這就是起死回生嘛!你砍了它一刀,砍掉的地方就又復(fù)生了。”
“咋個才砍得倒呢?”
“你砍一斧子,用頸子去比一下,又砍一斧,比一下。這樣,砍了的地方就不會回生長合了。”
侍司懿照太上老君說的去做,確實砍了以后,口子不見長合了,他就砍一下比一下地干下去。誰知砍到一半,看到樹心的時候,侍司懿剛用頸子去比,口子忽然長合了,將他的頸子卡住啦! ·
從此,神醫(yī)侍司懿就被卡在月亮里的檀香樹干上了。不信,有大月亮的晚上你看吧,檀香樹干上卡著個人。那便是我們苗家的神醫(yī)侍司懿呵!你看,他還在擺哩。哪天,等他擺脫了回來的時候,人間才有長生不老和起死回生的藥呵!
苗族傳說故事:姊妹節(jié)由來的傳說
過姊妹節(jié)的范圍較廣,幾百個村寨十幾萬苗族在禮儀習(xí)俗有所繁簡或大同小異,在傳說上也略有不同,究其來由的傳說,主票有以下兩種。
1、相傳臺江縣的革一地區(qū),有一個苗族大寨,寨子里的男子們每年都要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去打獵,很久很久都不回來。寨子里還有眾多的婦女孩子和七十個如花似玉的姊妹。婦女們勞動回來就養(yǎng)兒育女,過著她們永遠也過不完的日子。姊妹們上山摘果與下田勞作,在家姊妹們還紡紗織布織錦與挑花刺銹,他們織出來的布,箱子都裝不完,他們織出來的彩錦啊,比天上的彩霞還美;他們繡出來的花,蜜蜂蝴蝶都飛來駐留,可是七十姊妹們總還覺得缺少了什么,心里總是暢快不起來,因為她們已經(jīng)到了豆蔻之年了。于是姊妹們又相邀去開田,她們選擇了一個水源豐富的地方,把心思轉(zhuǎn)移到開荒造田方面來,開啊開啊,開出了一塊好大的田,從這邊田坎望不到那邊田坎了。于是她們在田里放養(yǎng)了很多很多的魚,春天來了,他們在田里播了糯米種子,秋天到了,她們打下的糯谷裝滿了一倉又一倉,釀出了一缸又一缸的糯米酒。吃喝穿戴都有了,可姊妹們總還覺得缺少了什么,很少有歌聲笑語。老人們看出了姊妹們的心思,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建議她們把吃不完的糯米和喝不完的糯米酒保存起來,待來年春暖花開的時候,用精米制成糯米飯,再到田里捉來魚蝦貝殼螺螄設(shè)宴,招呼遠方的青年男子前來吃姊妹飯喝酒跳舞交誼擇偶。第二年確實通過這種形式,有部分妹妹還選上了如意情侶而高高興興地嫁出去了。以后吃姊妹飯便形成了一個特定的節(jié)日。
2、相傳苗族從前居住在遙遠的東方。后來由于人口增多生活困難和災(zāi)荒戰(zhàn)亂,被迫不斷往西方遷徙,而每逢到一個地方居住一段時間,就有一部分姊妹要嫁出去,再次遷徙嫁出去的姊妹就回不到家了。相見時難別亦難啊,于是他們決定在春暖花開的時節(jié)里,到田里捉來魚蝦,相邀已嫁出去的妹妹們回來和未嫁姊妹們相聚一起,吃一餐姊妹飯相訴衷腸,然后依依惜別,這樣相習(xí)成了一年一度的姊妹節(jié),俗語:吃了一餐姊妹飯,了卻一年相思情。
姊妹節(jié)前幾天,姊妹們就到山野里,采來南燭木葉、姊巔、蜜蒙花等各色花草,分別用冷水浸漬和用水煮的方法,制成黑紅黃綠各種花草汁液。然后用這些汁液分別浸泡糯米。一兩天后,這些汁液完全滲透了糯米,再取出分別過濾,再用清水沖洗去表面多余的色彩汁液,然后將這些分別浸泡好各色糯米調(diào)勻,上甑蒸熟,就成了晶亮芬香的五彩姊妹飯。這種用各種野花草清對取色制作的姊妹飯,不但色彩繽紛、芳香可口,而且久放不壞。還具有明目健身,滋補強身功效,是節(jié)日期間與親朋好友共享與相贈的特殊食品。
猜你感興趣:
1.苗族傳說故事
2.苗族民間傳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