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邑之戰(zhàn)是怎么發(fā)生的真相是什么
漢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二月,在漢平吳、楚七國之亂中,太尉周亞夫擊破吳、楚軍于下邑(今安徽碭山)的一次重要戰(zhàn)役。下面學習啦小編給大家說說下邑之戰(zhàn)是怎么發(fā)生的真相是什么,供大家閱讀!
下邑之戰(zhàn)是怎么發(fā)生的真相是什么
景帝即位后,中央專制皇權和地方王國勢力的矛盾日益激化,景帝 接受晁錯所上《削藩策》,下詔削趙王遂常山郡,膠西王昂六縣,楚王戊東???景帝三年,又削吳王濞會稽等郡。削藩之舉激起了諸王的強烈反對。
漢景帝即位后人用晁錯做內史,然后又升晁錯為御史大夫,位列三公之一。晁錯經過分析,告訴劉啟要特別提防諸侯勢力最強大的吳王劉濞。
漢景帝劉啟聽從了晁錯的建議,推行“削藩策”,削諸侯封地,公元前154年亦為漢景帝前元三年,各地諸侯王聯(lián)合起來打著誅殺晁錯、安定國家的旗號反叛作亂。這次叛亂共有七個諸侯王參加,史稱為"七國之亂"。
下邑之戰(zhàn)的過程
劉啟知道了七國反叛的消息,就派太尉周亞夫帶領三十六個去攻打吳國、楚國;太尉周亞夫擊破吳、楚軍于下邑(今安徽碭山)的一次重要戰(zhàn)役。是為下邑之戰(zhàn)。
漢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二月,在漢平吳、楚七國之亂中,是年正月,吳、楚等七國諸侯王聯(lián)合以武力反叛漢廷。吳王劉濞親率20多萬大軍北渡淮河,與楚王劉戊合兵,先攻梁國,圍梁王劉武于梁都睢陽(今河南商丘東南)。景帝命周亞夫率36東擊吳、楚。周亞夫率軍從長安(今西安市西北)出發(fā),繞道武關(今陜西丹鳳東南),直趨洛陽,進至淮陽(今河南太康一帶)。
隨后,周亞夫采納都尉鄧公正建議,引兵東北,屯主力于昌邑(今山東巨野南),使梁王劉武堅守梁地(今河南東北部),阻止吳、楚軍西進。主力深溝高壘,以一支輕裝部隊出淮泗口(淮河與泗水合流處,位于今洪澤湖內),截斷吳、楚軍糧道,擬待吳、楚軍力疲糧盡,再以主力襲擊之。旋即率軍直抵戰(zhàn)略要地昌邑。是時,吳、楚軍急攻睢陽,梁王幾次遣使求救,景帝亦下詔救梁。周亞夫按兵不動,遣弓高侯韓頹當等率輕騎奔襲淮泗口,斷吳、楚軍后路,堵塞其糧道。二月,吳、楚軍攻梁已受到相當消耗,周亞夫即將主力推進至下邑。
吳、楚軍攻梁不克,又不敢越過梁國向西進兵,遂轉兵F邑,尋找漢軍主力決戰(zhàn)。時,吳、楚軍糧道斷絕,士卒饑疲,急于挑戰(zhàn)。周亞夫堅壁不戰(zhàn)。吳、楚求戰(zhàn)不得,即以一部兵力佯攻漢軍壁壘東南角,主力強攻西北角。其企圖被周亞夫識破,當吳、楚軍進攻東北角時,漢軍卻加強了西北角防御。吳楚軍攻而不破,終因兵疲糧盡,士卒叛逃,被迫引兵撤退。周亞夫乘機遣精兵追擊,大敗吳楚軍。
吳王劉濞乘夜率數千精壯士卒南逃至東越,東越王被漢收買,誘殺吳王于丹徒(今江蘇鎮(zhèn)江市東南)。楚王劉戊兵敗自殺。吳、楚起兵三月即敗。
下邑之戰(zhàn)的勝利,沉重地打擊了分裂割據勢力,在制度上,基本解決了劉邦實行諸侯王制度時所產生的弊病,進一步加強了中央集權制度。
下邑之戰(zhàn)影響
此次戰(zhàn)役的勝利,沉重地打擊了分裂割據勢力,在制度上,基本解決了劉邦實行諸侯王制度時所產生的弊病,進一步加強了中央集權制度。七國之亂的平定,鞏固了削藩政策的成果,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漢高祖分封子弟為大國所引起的矛盾,并為漢武帝以“推恩策”進一步解決王國問題,創(chuàng)造了必要的條件。
下邑之戰(zhàn)是怎么發(fā)生的真相是什么
上一篇:清初屠城到底殺了多少人
下一篇:特洛伊木馬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