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姓姓氏源流和遷徙分布
和姓,納西族第一大姓,古代納西族四大支系“禾、束、葉、梅”之首“禾”的后裔,以族名“禾”為姓氏。歷史上和姓名人眾多,包括和仲、和叔、和洽、和嶠、和凝、和斌、和兆元等。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和姓姓氏源流和遷徙分布,希望大家喜歡!
和姓姓氏源流
和(Hé)姓源出有三:
1、以官職為姓。源自祝融氏重黎的后代。唐堯時,重黎原后人羲和為掌管天地四時的官。其后人以祖上職官為榮,即以首任此官的祖先羲和的名字命姓,遂成和氏?!锻ㄖ?middot;氏族略》載:“羲和,堯時掌時天地之字,和仲、和叔因以為氏。”
2、起源于卞氏,源自春秋時期的楚國。當時有人名卞和,是一個有名的玉工,他曾以在荊山得璞玉聞名,后來,卞的支庶子孫有的以祖先的名字命姓,成為和姓的一支。
3、由他姓改為和姓。起源于后魏。《通志·氏族略》載:“后魏有素和氏,改為和氏。”素和氏,本為代北復姓,鮮卑族檀石槐的支裔,以其本為白部,故號素和氏。據(jù)《魏書·官氏記》載,在南北朝時期,北魏鮮卑族的貴族素和氏隨北魏孝文帝南下,定居洛陽。也改姓“和”,和姓后來在代郡發(fā)展成望族,世稱代郡望。
和姓遷徙分布
和姓在大陸與臺灣均未進入前一百大姓。和姓起源古老。傳說遠古時期,帝堯時有掌管天文立法的官吏和仲,和叔。在農(nóng)業(yè)社會里,四季氣候是很重要的,因此“和”是一種很重要的官職,地位很高,家族也很昌盛,他們的后代遂以其官職中的“和”為姓。因此“和姓”是以官名為姓。又有一支和姓的來源是這樣的,春秋楚國人卞和發(fā)現(xiàn)了和氏璧,于是卞和的后人都以此為榮,于是都以“和” 為姓。另據(jù)魏書官氏志記載,在南北朝時期,北魏鮮卑族的貴族素和氏隨北魏孝文帝南下,定居洛陽,也改姓漢姓“和”。和姓后來在代郡發(fā)展成望族,世稱代郡望。通志氏族略:羲和,堯時掌天地之官;和仲和叔,因以為氏;晉有和徂父,漢有和武;又后魏有和素氏,改為和氏,五代有和凝。
和姓歷史名人
和 仲、和叔:上古人物。傳說堯有四大諸侯,分別主管東南西北四方,史書稱為四岳。東岳名叫羲仲;南岳名叫羲叔;西岳名叫和仲;北岳名叫和叔。四岳各自分管四方,又是堯的最重要的臣僚。凡是有重大決策,堯都要與四岳一起商量。
和 嶠:字長輿,晉朝西平人。少年時就有盛名。晉武帝時為黃門侍郎,遷中書令。
和 峴:字晦仁,北宋浚義(今河南省開封市)人。后唐長興四年(公元933年),出生于官宦世家。他自幼博覽群書,喜音樂,好依聲填詞,是宋初著名詞人,16歲登朝為著作郎。曾任太常博士、東京轉(zhuǎn)運史、主客郎中、大常丞。他的詞作被收錄在《全宋詞》中的有《開寶元年南郊鼓吹歌曲》三首。其主題是歌頌開國皇帝宋太祖“道高堯舜垂衣治,日月并文明”的功德和“九士樂生平”的盛世。
和 洽:字陽士。三國時魏官吏,為官清貧廉潔有操守,最后以售田宅自給,封西陵鄉(xiāng)侯。
和 凝:字成績,鄆州須昌(今山東省東平)人。少好學,年19,登進士第。初仕后唐,繼為后晉宰相。凝生平為文章,長于短歌艷曲,有“曲子相公”之稱。有集百卷。其長短名句《紅葉稿》,又名《香奩集》。
猜你喜歡:
5.筆畫和五行的關系
和姓姓氏源流和遷徙分布
上一篇:黃姓姓氏源流和遷徙分布
下一篇:穆姓姓氏源流和遷徙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