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姓姓氏源流和遷徙分布
湯姓系承于商湯,故湯姓最早發(fā)源地當(dāng)是今河南境內(nèi)。魏晉南北朝時,北方軍閥混戰(zhàn),中原時有烽火,湯姓遂大舉南遷,主要向東、南兩個方向避亂。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72位。下面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湯姓姓氏源流和遷徙分布,希望大家喜歡!
湯姓姓氏源流
湯氏系出子姓有二,其始祖均為成湯。
1、成湯,帝嚳(傳說中古代部族首領(lǐng))之子契的14世孫,姓子,名履,又名天乙。他在夏朝末年一舉成為商族的首領(lǐng),由于愛護(hù)百姓,施行仁政,深得民眾得擁護(hù),以至于周圍的一些小國也前來慕名歸附,其勢力便迅速強(qiáng)大起來。他本居于亳,是夏朝的方伯,專管征伐之事。夏末時,帝桀為君,殘暴無道,國內(nèi)日趨動蕩不安,他見其形勢,便產(chǎn)生了代夏的雄心。于是開始實行滅夏的計劃。他先滅掉了商附近的一小國葛國,接著不久,經(jīng)過11次的出征,滅掉了夏王朝的三個重要同盟國家豕韋、顧、昆吾,之后再一舉滅夏,把夏桀放逐到南巢,這樣,履就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二個奴隸制國家棗商朝,定都于亳。由其后子孫中有一支以謚號命氏,成為湯氏。是為河南湯氏。
2、公元前11世紀(jì)周公平定武庚的反叛后,把商的舊都周圍地區(qū)分封給商紂王的庶兄微子啟,建立宋國。傳至偃,自立為王,偃之弟曰昌,昌生隆,改姓子,后因秦始皇焚書坑儒,畏禍及,于是又改子姓為湯姓。
湯姓遷徙分布
因湯姓系承于商湯,故湯姓最早的發(fā)祥地應(yīng)該是今河南省境。商朝自商湯至紂王亡國,其國都先后有7次遷徙,即商湯時定都亳(今河南商丘縣北);至仲丁時,遷都于囂(今河南滎澤縣西南);河稟甲時,遷都于相(今河南安陽縣西);祖乙初時,遷都于耿(今山西河津縣南);后再遷都于邢(今河北邢縣);至盤庚,定都于殷(今河南偃師縣西),改國號殷,稱為殷商;到武乙時,再遷都到朝歌(今河南淇縣東北),直到紂亡。因此湯氏再商代就遍布于全國各地,但至秦漢之際,湯姓卻主要以古時的中山河范陽兩郡所轄之境為其繁中心。所以現(xiàn)在全國各地的湯姓人家,應(yīng)該大多來自此地。漢文帝時,湯隆的玄孫湯得新自開封遷至?xí)x陵(今江蘇常州),其子湯璋又徙居交趾(治所再今越南河內(nèi)市西北)。唐初,陳政、陳元光父子奉命入閩開辟漳州,有湯姓將佐自光州固始(今屬河南)隨從前往,在福建定居。宋代,湯氏主要分布于今江蘇、浙江、江西、安徽、湖南、福建、四川等省。宋時有秋浦(今安徽貴池)人殷崇義因避宋太祖趙匡胤之父趙弘殷得名諱,改姓名為湯悅。明代,湯氏有遷入今廣東、廣西者。從清康熙時開始,廣東湯氏陸續(xù)有人移居臺灣,以后再尤臺灣遷巴西、日本、毛里求斯、印尼、新加坡、泰國、帝汶、澳洲等地。
湯姓歷史名人
湯顯祖:明朝戲曲家、文學(xué)家。因觸怒權(quán)貴,被劾歸里。之后居家二十余年,精心研究詞曲,專事著述,寫成《紫釵記》、《還魂記》(即《牡丹亭》)、《南柯記》、《邯鄲記》,世稱摿俅ㄋ拿螖。
湯 和:明代初年開國功臣。因隨朱元璋南征北戰(zhàn),屢立戰(zhàn)功,被授封信國公。明太祖朱元璋謀解諸將領(lǐng)兵權(quán)時,首先上書歸返故鄉(xiāng)。
湯貽汾:清代著名畫家。擅畫山水,筆致秀逸,兼工草書和詩,與戴熙并稱撎來鲾。
湯 厘:元代理論家。精通古代文物和書畫鑒賞,著有《畫鑒》1卷。
湯世澍:清代詩書畫家。國子監(jiān)生,寫生鮮麗,為近世江南賦色家一大宗。書學(xué)米芾。
湯克寬:明朝抗倭名將。曾屢敗倭寇于溫州、奉化、寧海、寶山、蘇州、松江、海豐,后為廣東總兵。
湯天池:鐵畫家(鐵畫是用鐵鑄成線條,再焊接而成的一種美術(shù)作品。主要是借鑒國畫的水墨、章法、布局,線條簡明有力,蒼勁古樸)。相傳,他受鄰居蕭云從的影響比較大,是鐵畫的創(chuàng)始人。
湯惠休,南朝宋齊間詩人。字茂遠(yuǎn)。原為僧,宋世祖命他還俗,官至揚(yáng)州從事史。常從鮑照游,以詩贈答,時人稱為“休鮑”。其詩多情語,辭采綺艷。鐘嶸《詩品》云:“惠休淫靡,情過其才。”原有集四卷,已佚。今存詩十余首,載《玉臺新詠》及《樂府詩集》,以《怨詩行》較著名。事見《宋書·徐湛之傳》。
湯思退(?-1164),南宋臣。字進(jìn)之,處州(今浙江麗水)人。中博學(xué)宏詞科,授秘書省正字。附秦檜,官至知樞密院事。隆興元年(1163),符離師敗,力主和議,許割海、泗、唐、鄧四州,為言者所論,旋貶居永州。張觀等七十二人上書論其奸邪誤國,請斬。憂悸而死。
湯和(1326-1395),明初將領(lǐng)。字鼎臣。濠州(今安徽鳳陽東)人。與朱元璋同鄉(xiāng),一同起兵。渡江后,守常州,御張士誠。統(tǒng)兵取浙東、福建、四川,守備西北,均有戰(zhàn)功。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自請解除兵權(quán),深得朱元璋歡心。次年,奉命在沿海筑城設(shè)防,以御寇。死后,追封東甌王。
湯克寬(?-1576),明抗倭名將。邳州衛(wèi)(今江蘇邳縣)人。將門出身。官至都督僉事、廣東總兵官。倭寇初起,他在浙江御敵有功。嘉靖三十四年(1555),又與張涇等大破倭寇于王江涇(今浙江嘉興北)。旋從俞大猷人粵,破倭寇,留駐廣東。萬歷初年,調(diào)赴薊鎮(zhèn)。萬歷四年(1576),韃靼攻古北口,他率軍追擊,遇伏戰(zhàn)死。
湯顯祖(1550-1617),明戲曲作家、文學(xué)家。字義仍,號海若、若士、清遠(yuǎn)道人。明臨川(今屬江西)人。萬歷進(jìn)士。歷官南京太常博士、禮部主事、遂昌知縣。后以抑豪強(qiáng)觸怒權(quán)貴被劾,居家20余年,精研詞曲與傳奇,以著述為事。所著《紫釵記》、《還魂記》、《南柯記》、《邯鄲記》,合稱《臨川四夢》,或稱《玉茗堂四夢》。其中尤以《還魂記》(全名《牡丹亭還魂記》)最負(fù)盛名,另有詩文《玉茗堂全集》。
湯應(yīng)曾,明末琵琶演奏家。江蘇邳州人。家貧。幼愛音樂。從蔣山人習(xí)藝。后為藩王召見,奏《胡笳十八拍》,為世所知。善彈古曲百余首。人稱“湯琵琶”。曾隨邊軍至嘉峪、張掖、酒泉等勞軍,彈《塞上曲》。后辭歸。明亡攜母流落淮浦。
湯斌(1627-1687),清臣、理學(xué)家。字孔伯,號荊峴,安徽來安人。順治進(jìn)士,官嶺北道參政,乞歸從孫奇逢學(xué)。康熙間應(yīng)博學(xué)鴻詞科。歷《明史》總載官、內(nèi)閣學(xué)士等。禁書坊刻小說,令州縣建學(xué)社講孝經(jīng)。疏減田賦,濟(jì)江北災(zāi)民。終官工部尚書。治程朱理學(xué),也不廢王守仁之說,提倡“身體力行”。有《洛學(xué)篇》、《睢州志》等。
湯貽汾(1778-1853),清畫家。字若儀,號雨生、琴隱道人,晚號粥翁。居南京。世襲云騎尉,曾任三江守備等太平軍攻克南京,投水死。擅畫山水,亦寫墨梅、花卉,筆致秀逸。兼工行草書和詩有《琴隱園集》、《畫筌析覽》等。
湯球(1804-1881),清史學(xué)家。字伯玕,安徽黟縣人。同治舉人。師從俞正燮、汪文臺,博通經(jīng)史,特精考據(jù)輯佚。輯有王隱等九家《晉書》,陸機(jī)等九家《晉紀(jì)》、崔鴻《十六國春秋》、譙周《古史考》等多種,貢獻(xiàn)卓著。
猜你喜歡:
2.湯氏寶寶起名流程
湯姓姓氏源流和遷徙分布
上一篇:倪姓姓氏源流和遷徙分布
下一篇:滕姓姓氏源流和遷徙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