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家姓魏姓的源流
魏姓,現(xiàn)在的分布主要在中國的四川省、河北省等等省份。而魏姓同時也是在晉國的時候六卿之一姓氏,接下來學(xué)習(xí)啦小編給大家介紹中華百家姓魏姓,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魏姓姓氏源流
源流一
魏姓源出隗姓。夏商時期,西北部落隗姓中的魏地部落,最終發(fā)展為國家,即魏國。商末隗姓魏國后被滅,其子孫以國為氏,姓魏,已有4000年歷史。
源流二
魏姓出自姬姓。商末周文王占領(lǐng)隗姓魏國之地,封其親屬于魏國,這是姬姓魏國的始封之地。周武王滅商后,封其弟畢公高于畢,在今陜西咸陽北,是為畢國。遷封魏國于山西芮城東北的魏城。春秋時,畢公高的后裔畢萬輔佐晉獻(xiàn)公,于公元前661年滅了姬姓的耿、霍、魏等小國,晉獻(xiàn)公封畢萬于魏地,建立另一個姬姓魏國。公元前445年傳至十二世孫魏斯,于三家分晉事件自立為諸侯,即魏文侯,建立了強(qiáng)大的魏國,成為戰(zhàn)國七雄之一。再傳三世到魏王假,于公元前225年被秦始皇所滅,子孫以國為氏。姬姓魏氏有3100年歷史,史稱魏姓正宗。
源流三
魏姓出自羋姓,戰(zhàn)國時秦國大臣魏冉,為羋姓之后裔。秦武王去世后,擁立武王之異母弟嬴則(秦昭王),曾長期任秦相,封于穰(今南陽鄧州穰東一帶),號穰侯,魏冉之族后裔皆姓魏,這支魏姓有2300年歷史。
源流四
魏姓出自少數(shù)民族漢化改姓或為少數(shù)民族固有之姓。
源于氐族,南北朝時期孝文帝到洛陽后,向百姓征重稅,民不聊生。秦州略陽(今甘肅秦安)氐族人王元壽聚眾萬人起義,自號“沖天王”,改姓名為魏揭,對抗北魏王朝,但最終被鎮(zhèn)壓。魏揭被殺,其余子族人遷逃藏匿,在其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之漢姓為姓氏者,稱魏氏,世代相傳至今。[4]
滿族倭徹赫氏、佤族斯內(nèi)氏、鄂倫春族魏拉依爾氏改漢姓為魏;元朝時期蒙古兀良哈部兀良哈氏改漢姓為魏;蒙古族兀亦桑氏,是兀良哈部的一個分支,在清朝初期即冠有漢姓為魏氏、周氏、吳氏等。在土家族、彝族、朝鮮族等少數(shù)民族中,均有魏氏族人分布,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yùn)動中,流改為漢姓魏氏,世代相傳至今。
魏姓遷徙分布
魏姓最早發(fā)源于今河南省北部及山西省南部一帶,早期主要是在今山西、河南、山東省境內(nèi)發(fā)展繁衍,也有部分居于今湖北、湖南省境。
秦漢之際,魏姓進(jìn)一步擴(kuò)展到今山東、山西、甘肅、寧夏等為主的北方廣大地區(qū),其中在今山東微山(古為任城)一帶形成大郡望。此時,魏姓還有一支遷入今四川。
魏無忌的六世孫因在西漢時任鉅鹿(今河北)太守,有功于朝廷受到封賞,并使其家族成為朝野所敬仰的家族,其居地鉅鹿也就發(fā)展成為魏姓歷史上最著名的大郡望。與此同時,魏姓也有進(jìn)入江蘇、浙江、甘肅、寧夏者。
魏晉南北朝之時,因北方多國林立,連年戰(zhàn)亂多事,魏姓也同其他姓氏家族一起,舉家南遷,或遷入今江西,或遷入今福建等地。
盛唐時,魏姓繁盛,人丁興旺,郡望與名人顯宦大量出現(xiàn),并且有部分族人隨陳政、陳元光父子入閩開辟漳州,于福建安家,后又徙至廣東等地,使家族播遷更加廣泛,唐末,戰(zhàn)亂烽煙又起,外族入主中原,魏姓被迫再度南遷,廣泛進(jìn)入到南方各地。
截止宋末,魏姓人已遍布江南廣大地區(qū),繁衍于中國各地,從而使魏姓成為中國一大姓氏。
魏姓的歷史人物
1、魏武子:姬姓,魏氏,名犨,謚武。故魏犨又稱魏武子?!蹲髠鳌份d其為畢萬之孫,《史記》載其為畢萬之子。春秋時期晉國大夫,以勇力聞世。 魏姓最早在歷史上出人頭地的人物,春秋時晉國大夫,其二子魏顆和魏絳,也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其先祖為庶人,與周同姓,因伐紂有功被周武王封于畢,于是以畢為姓。到畢萬時,事晉獻(xiàn)公,伐霍、耿,魏等國有功,封于魏,遂又以魏為姓。魏顆:春秋時代晉國魏犨的兒子,為人明禮敦厚,任晉國之職。有一次秦桓公派遣了一位勇猛善戰(zhàn),威震當(dāng)時的名將杜回,帶兵攻伐晉國,大軍在晉國輔氏(今陜西省輔邑縣)的地方扎營,準(zhǔn)備會戰(zhàn),晉國面臨重大威脅,就派魏顆出師對抗,兩軍大戰(zhàn)之下,結(jié)果出乎意料,魏顆在輔氏地方打敗了秦師,虜獲了秦國猛將杜回,為晉國立了戰(zhàn)功。為了獎勵魏顆的這次功勞,晉景公把令狐之地賞給他做了封邑。魏顆的兒子魏頡就以封邑為姓,稱令狐氏。
2、魏絳(魏莊子):魏犨之子,春秋時晉國卿。晉文公時,魏氏列為大夫,徙于霍(今山西省霍州)人。他的活動主要在晉悼公時期(公元前572年至公元前559年)。晉悼公元年(公元前573年),魏絳為司馬,執(zhí)掌軍法。
3、魏斯(公元前445年):中國戰(zhàn)國時期魏國的建立者。姬姓,魏氏,名斯。一曰都。繼魏桓子即位。歷史上著名的魏文侯,其在位期間獎勵耕戰(zhàn),興修水利,進(jìn)行改革,使魏國日益強(qiáng)大,并成為戰(zhàn)國七雄之一。
4、魏無忌:號信陵君,戰(zhàn)國四君子之首。魏國第六個國君魏安厘王魏圉的異母弟。魏國自梁惠王魏罃時的馬陵慘敗后,國勢衰落,江河日下,而西鄰秦國經(jīng)商鞅變法、張儀略地,在列國中突起,有兼并六國之勢,沒有一個國家敢真正抗御秦國,魏國毗鄰秦國,受秦害較深。魏無忌處于魏國走向衰落之時,他效仿孟嘗君田文、平原君趙勝的輔政方法,延攬食客,養(yǎng)士數(shù)千人,自成勢力。他禮賢下士、急人之困,曾在軍事上兩度擊敗秦軍,分別挽救了趙國和魏國危局。但屢遭魏安厘王猜忌而未能予以重任。公元前243年信陵君因傷于酒色而死,十八年后魏國被秦所滅。 他與齊之孟嘗君、趙之平原君、楚之春申君并稱“四公子”。
5、魏冉:亦稱穣侯,為中國戰(zhàn)國時代的政治家。戰(zhàn)國時期楚國人,曾在秦任,后被拜相,封于穣(今河南省鄧縣),號穣侯。秦武王23歲因舉鼎而死,沒有兒子,各兄弟爭位。魏冉實力較大,擁立了秦昭王,亦幫秦昭王清除了爭位的對手。之后推薦了白起,加上自己的戰(zhàn)功,多次戰(zhàn)勝魏趙等,得到很多賞賜,比王室更富有。范雎乘機(jī)向秦昭王說宣太后、魏冉、涇陽君、高陵君等過份奢侈,于是秦昭王免去魏冉的相國位置,把魏冉等遷到關(guān)外封邑。
6、魏豹(公元前204年):原戰(zhàn)國時魏國的貴族。秦末人。陳勝起義時立其兄咎為魏王。秦將章邯攻魏,咎被迫自殺。他逃亡至楚,向楚懷王借兵數(shù)千人,攻下魏地二十余城,自立為魏王。項羽大封諸侯,改封西魏王。繼投劉邦,又叛歸項羽。后韓信破魏,被虜至滎陽,為漢將周苛所殺。
7、魏相(公元59年4月20日):字弱翁,濟(jì)陽定陶(今山東省定陶縣東王店鄉(xiāng)魏胡同)人,古代政治家,西漢著名大臣。他先后任茂陵令、揚(yáng)州刺史、河南太守、大司農(nóng)、御史大夫等職。宣帝時霍光死后,官至丞相,封高平侯。被封為高平侯,歷任大司農(nóng)、御史大夫等職,其主張整頓吏治,考核實效。
猜你喜歡:
1.百家姓之魏姓起源
2.百家姓魏氏圖騰
5.百家姓之姬姓
中華百家姓魏姓的源流
上一篇:中華百家姓王姓的起源
下一篇:中華百家姓吳姓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