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講壇百家姓林姓
林姓,中華姓氏之一,主要源自子姓、姬姓及少數(shù)民族改姓等。中華書局刊印的《辭?!泛嫌啽据d:林 ,"姓也,史謂殷比干避難長林之山,因以林為氏"。下面由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整理了百家講壇百家姓林姓相關(guān)知識,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百家講壇百家姓林姓
林姓在宋版《百家 姓》中位列第96位。2016年,大陸林姓人口約為1416萬,林氏排在第16位,在中國南方林氏排在第4位,福建省林姓人口全約472萬,占全省總?cè)丝?4.8%,排在第一位;廣東省林氏約311萬,浙江省約184萬,臺灣地區(qū)林氏約200萬,韓國180萬 ,其他地區(qū)約500萬,在全球約2千多萬。林姓人口密度最高為福州、莆田、閩南、粵東及臺灣。
百家姓林姓歷史發(fā)展
主要源流
1、源自子姓,是商朝末年名臣比干的后裔,屬于王侯賜姓為氏。商末,紂王無道,比干犯顏直諫被殺。比干正妻夫人陳氏逃入長林山中,生下了兒子泉。周滅商后,因泉生于林中,其父比干堅貞不屈,被周武王賜以林為姓。
史料記載,商朝殷太師封于比,故名比干,是一位愛國忠臣和政治家。他為民請命、冒死進諫,直到遭殘暴的紂王剖心殉國。比干的遺孤賜姓林氏,后裔逐漸遍及海內(nèi)外。
2、源自姬姓,出自周平王的世子姬開,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周平王姬宜臼有庶子名叫林開,林開的子孫有的以祖輩名字為氏。
3、源自官位,出自西周時期官吏林衡,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林衡,又稱林人,是西周中期開始設置的機構(gòu)官稱,主要負責掌管林木,并負責植樹造林,養(yǎng)護澆灌等。
林姓得姓始祖林堅
4、源于少數(shù)民族改姓。
?、僭醋怎r卑族改姓:南北朝時,北魏孝文帝把國都從平城遷到洛陽后,命鮮卑人改用漢字姓,把代北的丘林氏改為林氏。[8]
?、谠醋愿呱阶甯男眨号_灣地區(qū)的高山族,是中國大陸古“百越族”遷居臺灣的一個分支,世居林木茂密之地,因此有以林為漢姓者。
?、墼醋詽M族改姓:滿族布薩氏,滿語為Busa Hala,世居瓦爾喀(今南自長白山、圖門江以北,北自黑龍江下游烏扎拉地方以南,東至俄羅斯濱海地區(qū)南部),后多冠漢姓為林氏。林佳氏,滿語為Lingiya Hala,世居蜚優(yōu)城(今吉林琿春三家子鄉(xiāng)高麗城村)、烏喇(今吉林永吉),后多冠漢姓為林氏。
部分得姓始祖
林堅,得姓始祖林堅是比干的遺腹子。因商紂王殘暴無道,比干多次犯顏強諫,反遭殺害。當時,比干的夫人陳氏身懷六甲,帶著四個侍女逃到牧野避難。她們住在樹林掩映的石洞里,后來,夫人生下一個兒子,取名堅,字長思。周武王伐紂取勝,比干的夫人攜子堅拜見周武王。因為堅是在樹林里出世的,所以,周武王以“林”賜姓,拜為大夫,食采西河,后移封博陵公。
遷徙分布
先秦時期,林姓首先活動在黃河以北、太行山以東的地區(qū),進入東周后,林姓已經(jīng)散布到甘肅、陜西、山西等地。山東魯國是林姓發(fā)祥的第一地,整個春秋戰(zhàn)國時期,林姓在魯國得到最好的發(fā)展,形成了著名的濟南林氏,在隨后的秦漢時代,濟南林氏一直占據(jù)了林姓群體的主導地位。兩漢、兩晉、三國和南北朝,北部戰(zhàn)亂,中原板蕩,五胡亂華,政權(quán)更迭,林姓隨中原居民向四周遷移,經(jīng)西南到四川,向東南抵江浙。
西晉末年,下邳林氏就是林姓人南遷形成的。林姓傳衍到第八十世林禮時,正值西晉末年,中原戰(zhàn)亂頻仍,林禮不得不離開故土,隨子遷居徐州下邳,成為下邳林氏的開基者。林禮的兒子林隸,曾任徐州別駕,居于徐州下邳梓桐鄉(xiāng)。晉愍帝建興三年(311年),林隸升任黃門侍郎,后隨晉元帝渡江南巡。
林隸的長子林懋在晉愍帝建興四年(312年)除通宜散騎常侍、殿中侍御史、侍衛(wèi),后遷下邳太守。林懋有六個兒子,都很有出息,時號稱六龍。林懋任滿以后,時局已經(jīng)十分動蕩,而當?shù)赜直绕渌胤桨矊?,其世代子孫便在下邳(治今江蘇省睢寧縣西北)之梓桐鄉(xiāng)一直居住下來,成為徐州之冠族。林懋也因此被奉為下邳林氏望族之始祖。至今,這支林姓人后裔仍以"下邳堂"作為堂號,使用"派出下邳聲望遠,支分八閩澤綿長"等作為堂聯(lián)。
晉安林始祖林祿為林隸第二子,林懋之弟,比干八十三世孫。因此晉安林起源于下邳林。林祿原任安東瑯邪王府,除給事中、黃門侍郎,后隨晉元帝渡江,由招遠、散騎常侍、合浦太守累遷晉安郡太守,追封晉安郡王,遂全家人閩定居晉安。是有名可稽的林姓人閩第一人。
永嘉之亂,五胡亂華之際,林祿奉敕守晉安郡,遷居晉安,為林姓開閩始祖。林祿(公元274—357年),字世蔭,東晉將領(lǐng)。其匡扶晉室,歷經(jīng)多次戰(zhàn)爭,戰(zhàn)功卓著,歷任招遠、散騎常侍,給事中以及黃門侍郎。因先后輔佐晉元帝、晉明帝、晉成帝、晉康帝、晉穆帝五位皇帝,是忠心耿耿的“五朝元老”,死后被追封為晉安郡王,葬于溫陵九龍之崗(即今泉州泉港區(qū)涂嶺鎮(zhèn)清美村九龍崗)。
傳十世隋右丞林茂,由晉安遷居莆田北螺村。傳十五世至萬寵,唐開元間任高平太守,生三子:韜(闕下林始祖)、披(九牧林始祖)、昌(游洋林始祖)。
闕下林:韜公,萬寵公長子,為唐諫議大夫,自莆田北螺移居莆田澄渚,生一子林尊為唐戶部郎中,居烏石山下(烏石山即城北東巖山別稱),生三子:長松、次栩、三欑,欑為著名孝子,因母親贏病,棄官還家侍俸晨昏。及母喪,守制墓廬,譜載“甘露三降,白烏再翔”之瑞兆,唐德宗為敦勸孝道,降詔褒異,命立雙闕于其宅,旌表門閭,舉族皆免徭役,世稱“闕下林家”,欑生三子:延魯、延吉、延賓,闕下林家子孫皆為三祖之后,闕下林家通常也會稱為“雙闕流芳”、“孝闕流芳”,“賜闕林”、“九牧林家”(闕下九牧)、“九牧世家”、“父子十知州”、“金紫流芳”(闕下金紫)、“金紫傳芳”等,堂號有“孝瑞堂”、“露烏堂”等,堂聯(lián)為“露烏呈瑞驚明主,雙闕賜修頌孝臣。”、“唐代兄弟九刺史,宋代父子十知州”等。
九牧林:披公,萬寵公第二子,唐天寶間授太子詹事,贈睦州刺史,由北螺遷居澄渚烏石(今析出屬西天尾鎮(zhèn)龍山村),生九子葦、藻、著、薦、曄、蘊、蒙、邁、茛、皆官刺史,世稱"九牧林家"。“九牧林”開派始祖--林披,字茂彥,莆田縣西天尾(今莆田市荔城區(qū)西天尾鎮(zhèn))人,唐玄宗天寶十一年(公元752年)明經(jīng)及第,官至太子詹事,賜紫金魚袋,上柱國。林披生九子,名葦、藻、箸、薦、曄、蘊、蒙、邁、蔇,兄弟九人皆官居州刺史(州牧),時稱“九牧林家”。“九牧林”派系之旺、繁衍之廣、人才之多,堪稱中華林氏一大望族。唐九牧素以詩禮傳家,人文彪炳,代出英杰。唐有林藻,林蘊各以文名、忠烈名著唐史;宋有祖姑林默(即媽祖,御封天上圣母)為臺灣第一宗教信仰,明有永樂狀元林環(huán)、刑部尚書林俊、"鐵面御史"林潤、"三教先生"林兆恩(龍江)等均為名垂青史的九牧名賢。九牧林自唐代開基,歷經(jīng)1200余年,世遠支分,派衍閩、瓊、臺、浙、贛、湘、桂、川、黔、等省、區(qū)以及東南亞各國,子孫繁衍海內(nèi)外,后裔遍及五大洲。真可謂"喬木盤根大,猗蘭奕葉鮮"(宋仁宗題《林氏家庭》詩)。然而千枝一本,萬派同宗,九牧林根在莆田,源出澄溪,而唐睦州刺史林披公剛是海內(nèi)外族裔共同尊奉的九牧林基祖。
游洋林:林昌,字茂吉,乃萬寵公第三子,官兵部司馬,配宋氏,生一子名萍。萍于唐貞元間明經(jīng)及第,官灃洲司馬(后追贈中憲大夫)。唐太和年間歸隱后,遷居仙游游洋,世稱“游洋林家”。林昌為游洋林家始祖。宋初,游洋林一支由林居裔為首在仙游縣游洋百丈嶺揭竿起義,受到朝廷鎮(zhèn)壓, 后來分別遷入浙江 泰順、漳浦、尤溪等地。“游洋林”后裔林和義遷居漳州漳浦路下,分衍“路下林”一系。路下林始祖林和義,生子大用,大用生七子:子亨、子貴、子賢、子慕、子華、子齊、子淵。元末兵亂,七子散居各地:長房子亨分居苦竹(在今赤土鄉(xiāng))。二房子貴守祖路下,居庵下梧。三房子賢分居七都(舊鎮(zhèn))橋頭。四房子慕分居平和五寨鄉(xiāng)埔坪社,五寨埔坪社遷移到臺灣的林石繁衍霧峰林家一派。五房子華分居車田(今石榴鄉(xiāng))之攀龍社。六房子齊分居平和五寨后巷。七房子淵居漳浦霞美(下尾)。各個分衍地均成為當?shù)卮笞?。路下林枝繁葉茂,后裔眾多,為漳州市林氏最大支派,號稱人丁“一斗麻”,共14萬多人丁(不含外遷人口),占全市林氏人口26%。分布漳浦縣有90000多人,薌城1800人、龍海市4318人,云霄縣2375人、詔安縣140人、東山縣9857人、平和縣35811人。
入閩林姓,與其他各姓一樣,都是從中原遷入的。就目前已掌握的資料確定,林姓入閩主要 分為四期:一是東晉明帝太寧三年,祿公奉敕守晉安,其后裔在八閩繁衍,是閩林的主流派 ;二是唐高宗時隨陳政入漳的浦南林;三是唐末隨王潮從河南光州入閩的固始林;四是宋初由房州輾轉(zhuǎn)入閩聚居閩西的柴林。?閩林主流派的始祖林祿公,因匡扶晉室,建立功勛,追封晉安郡王,墓葬溫陵九龍之崗(今泉港涂嶺)。其后裔世居莆田,至唐開元年間,晉安十五世萬寵公,生三子:長韜公為闕下祖;次披公為九牧祖;三昌公為游洋(霧峰)祖。其后裔繁衍,在我省、在全中國,仍至全世界,多數(shù)為這支派。時至今日,閩、臺、兩廣、海南以及東南亞,日本、韓國等各地林氏宗祠,都常見"唐代兄弟九刺史,宋朝父子十知州"的對聯(lián),這就是對閩林世系"九牧傳芳" 淵源的概括和真實寫照。
韓國林氏共同的先祖名為林八及,唐朝時從惠安彭城渡海出國避禍,漂泊到新羅國(今韓國)江華灣登岸,如今衍生出了180多萬韓國林姓人口。
百家姓林姓人口分布
宋朝時期,林姓大約有76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98%,排在第19位。福建為林姓的第1大省,約占全國林姓總?cè)丝诘?8%,約占福建總?cè)丝诘?%。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福建、浙江、廣東三省,這三省林姓占林姓總?cè)丝诘?5%;其次分布于河南、江蘇、江西,這三省的林姓又集中了9%。以福建為中心的林姓聚集區(qū)已經(jīng)形成。
明朝時期,林姓大約有79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85%,為明朝第20位姓氏。宋、元、明600年間全國人口純增長率是20%,林姓人口增長比全國人口的增長速度要慢,幾乎沒有增長,600年中林姓人口純增加率為1%,凈增加了3萬。福建仍為林姓第1大省,約占總林姓人口的38%。在全國的分布仍集中于福建(38%)、廣東(26%)、浙江(18%),這三省林姓大約占林姓總?cè)丝诘?2%;其次分布于江西、江蘇、廣西,這三省的林姓又集中了10%。從中可以看到宋、元、明期間,林姓的分布總格局變化不大,其人口主要由北向西南遷移,福建仍是林姓人口的聚集中心。
2016年,大陸林姓人口約為1416萬,林氏排在第16位,在中國南方林氏排在第4位,福建省林姓人口全約472萬,占全省總?cè)丝?4.8%,排在第一位;廣東省林氏約311萬,浙江省約184萬,臺灣地區(qū)林氏約200萬,韓國約100萬,其他地區(qū)約500萬,在全球約2千多萬;林姓人口密度最高為福州、莆田、閩南、粵東及臺灣。福建仍是林姓人口的聚集中心。在近600年間,林姓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與宋、元、明期間有些區(qū)別,林姓向華中、華北的回遷是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