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考試網(wǎng)>學歷類考試>高考頻道>高考科目>高考物理>

高考物理復習建議

時間: 思晴925 分享

  相對于數(shù)學,物理對基礎知識的考察可能要多一些。所以物理復習的核心就是全面、深入、透徹地理解物理概念、規(guī)律、方法,即各個知識點。今天,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高考物理復習建議,歡迎閱讀。

  高考物理復習建議

  首先,全面復習。

  高考試題對知識和能力的考察是結合起來進行的,而一道題目往往考察多方面的知識和能力。所以在高三,應該全面復習,不要遺漏。值得一提的是,全面復習不是簡單、機械的瀏覽。由物理現(xiàn)象、物理概念、物理規(guī)律組成的物理知識體系好比一棵大樹,有主干,有分支,有葉子。在逐章、逐節(jié)復習全部知識點時,要注意深入體會各知識點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建立知識結構,使自己具備豐富的、系統(tǒng)的物理知識,這是提高能力的基礎。

  第二,準確理解。

  如果說第一條是宏觀上的,這一條就是微觀上的。物理概念、規(guī)律,都是經(jīng)過漫長的歲月沉淀下來的精華,具有深刻而豐富的意義。以洛倫茲力為例,我們都知道洛倫茲力不做功,為什么呢?因為它和力的方向垂直,所以只改變速度方向,不改變速度大小。這是它獨有的性質。再比如一些相似概念,像動能和動量,兩個都是描述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都與物體的質量、速度有關。但動量是矢量,與動量有關的規(guī)律是動量定理和動量守恒定律;動能是標量,與動能有關的規(guī)律是動能定理、機械能守恒定律、功能關系等。同時二者的大小又存在關系。諸如此類,在復習過程中,要注意細細咀嚼,多方對比,不斷的總結歸納。

  第三,學會做題。

  在理解概念、規(guī)律的基礎上,只有通過不斷的解題實踐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靈活運用知識解題。因此,解一定數(shù)量、較多類型的題目是非常必要的??墒穷}海茫茫,究竟該做什么?怎么做?一個最好的方法就是精解少量典型題,瀏覽較多習題。怎樣選擇有代表性的題目呢?首選還是高考題。高考真題概念性強,考察深入,角度靈活,非常值得我們深入鉆研。其次就是那些考察重要知識點,或者在方法技巧上有代表性的題目。體會他們應用了什么知識,解了什么方程,解題的關鍵在哪里……對這些題目的反復思考解決了“質”的問題,而瀏覽較多習題則在“量”上保證了題型的多樣性,訓練的有效性。另外在做題的時候要注意聯(lián)系知識,總結解題規(guī)律,摸索出各個知識點應用的范圍,提高解題能力。比如動量定理與動能定理,一個是關于時間和力,與此有關的是動量、沖量,另一個是關于位移和力,與此有關的是動能、功。只要總結出了這句話,基本上這倆定理就用不混了。還有,不要輕易放過解題過程中出現(xiàn)的錯誤。像外科醫(yī)生一樣給錯誤動動手術,分析出錯的原因。是知識點不懂?還是粗心?如果是前者,我們借此機會填補知識漏洞,得到根本性提高,如果是后者,就要注意以后不要犯類似錯誤。這樣,每一道題都充分發(fā)揮了它的價值,從而實現(xiàn)了利益最大化。

  物理學習中常見思維障礙歸納

  1、思維定勢

  有些同學在學習物理時,往往將自己的經(jīng)驗或見解原封不動地用在對物理學科知識的學習之中,從而形成對學習物理知識的干擾和影響,甚至產(chǎn)生一些錯誤的認識或理解。

  例1生活經(jīng)驗告訴我們,馬拉車,車向前運動;馬不拉車,車就停止運動。由此說明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這句話對嗎?

  分析:這個例子是最典型的。不少同學總是想不通:事實就是這樣,難道不對嗎?實際上,這句話是錯誤的。馬拉車,車向前運動,車受到了馬對它的拉力作用。此時車在水平方向除受到馬對它的拉力作用外,還受到地面對車的阻力作用。當撤去拉力后,會發(fā)現(xiàn)車并不立即停下來,而是通過一段路程后才停止運動(如果阻力較小,則運動的路程就比較長),其原因是,車在阻力作用下速度會越來越小,最終停止。如果車不受阻力的作用,當馬不拉車時,車將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一直運動下去。在這種情況下,車的運動并沒有力去維持。所以,物體的運動并不需要力來維持,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

  可見,本例的錯誤是表面上只看到拉力的作用,而這種現(xiàn)象的實質則是拉力和阻力共同作用的結果。產(chǎn)生錯誤認識的原因是生活經(jīng)驗形成的思維定勢對學習物理知識的影響。

  2、囫圇吞棗

  同學們可能都會有這樣的體會:學習物理,一聽就懂,一學就會,但一用就錯。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是,在學習過程中只滿足于記住物理概念、規(guī)律和公式,沒有抓住知識的要點,不知道知識的來龍去脈,只注重結果而不注重思路。

  例2一重79牛的正方體鐵塊放在0.5米2的水平桌面中央,求鐵塊對桌面的壓強。(取g=10牛/克)

  分析對于本題,許多同學往往不假思索,很快進進行計算:P==FS==79牛0.5米2==158帕,或P==GS==78牛0.5米2==158帕。上述計算過程中有兩個錯誤:一是混淆了重力與壓力的區(qū)別,二是沒有正確領會壓強公式中S的含義,或沒有認真分析受力面積的大小。這兩個錯誤均是由于對概念或公式?jīng)]有正確理解而造成的。

  因此,在學習過程中要多思,要重視物理概念、規(guī)律、公式的形成過程。

  3、以偏概全

  物理學中的有些知識,涉及到多個因素,是由多個因素共同決定的。有些同學對這些知識沒有全面、正確地理解,而是只考慮其中的某個因素,以偏概全,因而造成一些錯誤。

  例3兩個人同時開始登山,甲先到山頂,乙后到山頂。則在此過程中()。A.甲的功率大B.乙的功率大C.甲、乙的功率一樣大D.無法判斷

  分析許多同學都認為正確選項是A,即認為甲先到山頂,自然是甲的功率大。其實,功率是表示物體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根據(jù)功率的公式P==Wt可知,功率是由功和時間這兩個因素決定的。要判定哪個人的功率大,則要比較兩人登山所做的功與所用的時間的多少。

  人登山所做的功W==Gh,其中G是人的體重,h是山的高度。所以,登山的功率P==Wt==Ght。由于兩人登

  山的高度是相同的,因此,只要知道兩人的體重與兩人登山所用的時間,就可以比較哪個人的功率大。但本題只給出了甲先到山頂,說明甲比乙用的時間少,而沒有給出甲、乙兩人的體重,因而無法比較兩人登山所做的功。所以,僅根據(jù)他們登山時間不同是不能判定誰的功率大的。因此正確選項為D。

  可見,對于多個因素決定的物理量,要全面考慮,不能只考慮單一因素。

  4、用而不活

  許多同學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往往不能靈活地運用物理知識,而是靠死記硬背,生搬硬套,其表現(xiàn)在凡是老師講過的都能照貓畫虎地解決問題,可一旦遇到稍有變化的題目,就無從下手,缺乏應變能力和知識的遷移能力。

  例4對農(nóng)民來講,農(nóng)作物的種子中混有一些雜草的種子是很頭痛的事情。但這兩種種子在外表上是不同的:農(nóng)作物的種子比較光滑,不易吸附小顆粒物;而雜草種子表面有許多絨毛,能吸附靠近它的小顆粒物。現(xiàn)有一些混有雜草種子的農(nóng)作物種子,給你一塊磁鐵和一些鐵屑,請你幫農(nóng)民將雜草種子從農(nóng)作物種子中分離出來,說出你的辦法和道理。

  分析本題沒有現(xiàn)成的實例可借鑒,需要經(jīng)過創(chuàng)造性思維,設計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利用磁鐵具有吸引鐵的性質,將鐵屑撒在種子中,并攪拌均勻,使鐵屑吸附在雜草種子上(鐵屑具有和動物皮毛一樣的不光滑性),然后利用磁鐵將鐵屑和雜草種子一起從混合種子中吸出來。

  由上述的歸納可見,學習物理一定要學得透,用得活,要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當然,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是建立在基礎知識扎實、靈活地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基礎上的。


猜你感興趣:

1.2017高考物理復習建議

2.高考物理第一輪復習建議

3.高三物理有效復習策略

4.高考物理復習建議

高考物理復習建議

相對于數(shù)學,物理對基礎知識的考察可能要多一些。所以物理復習的核心就是全面、深入、透徹地理解物理概念、規(guī)律、方法,即各個知識點。今天,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高考物理復習建議,歡迎閱讀。 高考物理復習建議 首先,全面復習。 高考試題對知識和能力的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精選文章

  • 如何備考高考物理_高考物理備考策略
    如何備考高考物理_高考物理備考策略

    高考復習教學的設計一般可分三個階段,人們常說:一輪夯基礎,二輪練技法,三輪定乾坤,這話說得很有道理。接下來,學習啦小編為你分享高考物理備

  • 高三第一輪物理復習策略_高考物理一輪復習建議
    高三第一輪物理復習策略_高考物理一輪復習建議

    物理學科每一章節(jié),都離不開概念、規(guī)律、實驗這些基礎知識。在一輪復習時,應該先將這些基礎知識理解、記憶,再結合習題鞏固。接下來,學習啦小編

  • 高考物理二輪復習指導
    高考物理二輪復習指導

    高三下學期復習內(nèi)容多,時間緊,任務重,因此,提高學習效率,鞏固學習成果,意義重大。接下來,學習啦小編為你分享高考物理二輪復習指導,希望對

  • 高考物理第一輪復習備考指導_高考物理一輪復習常見問題指導
    高考物理第一輪復習備考指導_高考物理一輪復習常見問題指導

    許多同學復習物理時總感覺不知道從何下手,為了幫助同學們做好物理的一輪復習。接下來,學習啦小編為你分享高考物理第一輪復習備考指導,希望對你

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