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立秋民俗吃什么
2022最新立秋民俗吃什么
進入秋季后,由夏季的多雨濕熱過渡向秋季少雨干燥氣候。在自然界中,陰陽之氣開始轉(zhuǎn)變,萬物隨陽氣下沉而逐漸蕭落。以下是小編整理的2022最新立秋民俗吃什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
立秋民俗吃什么
北京立秋習俗
過去民間對節(jié)氣有許多講究,多數(shù)又與吃和防病有關(guān),這與人們關(guān)注自己的生活健康不無關(guān)系。“民以食為天”,立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jié)氣,人們當然忘不了吃。所以北京、河北一帶民間流行“貼秋膘”。伏天人們胃口差,所以不少人都會瘦一些。瘦了當然需要“補”,彌補的辦法就是到了立秋要“貼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當然首選吃肉,“以肉貼膘”。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燉肉,講究一點的人家吃白切肉、紅燜肉,以及肉餡餃子、燉雞、燉鴨、紅燒魚等。
天津立秋習俗
立秋除了“貼秋膘”,天津等地還流行“咬秋”。人們相信立秋時吃瓜可免除冬天和來春的腹瀉。清朝張燾的《津門雜記·歲時風俗》中就有這樣的記載:“立秋之時食瓜,曰咬秋,可免腹瀉?!鼻鍟r人們在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湯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于立秋當日吃下,為的是清除暑氣、避免痢疾。
南京立秋習俗
立秋了,南京人通常會買個西瓜帶回家,全家啃西瓜,就成了所謂的啃秋。啃西瓜,能防燥熱,寓意著酷熱難耐的夏日即將過去,時逢立秋,將涼爽的秋日咬住。據(jù)說南京人啃秋習俗之來源,有兩種不同的說法,一說源于明朝,又一說傳于外地。
杭州立秋習俗
江南一帶還有立秋日吃西瓜的習俗。過去在杭州一帶流行食秋桃。立秋時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個,吃完把核留起來。等到除夕這天,把桃核丟進火爐中燒成灰燼,人們認為這樣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四川立秋習俗
四川東、西部還流行喝“立秋水”,即在立秋正刻,全家老小各飲一杯,據(jù)說可消除積暑,秋來不鬧肚子。
山東立秋習俗
立秋當天淄博有“啃秋”的習俗,說的是在立秋這天要“啃西瓜”,據(jù)說啃秋不會長秋痱子。在臨沂市鄉(xiāng)村,立秋這一天有“咬秋”的習俗,預示著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立秋這一天,勤勞的果農(nóng)們都要領(lǐng)著一家老小,到桃園里親手摘下成熟的蜜桃,全家人聚在一起享用。這天摘的蜜桃很有講究,要選擇又大又紅的蜜桃。一家人其樂融融的圍坐在一起,先比一比誰摘的蜜桃中看又好吃。
山東萊西地區(qū)流行立秋吃“渣”,一種用豆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并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嘔也不拉”的俗語。秋天是胃腸道疾病的高發(fā)期,很多地區(qū)的民俗帶有治病和祈求一年健康的寓意。四川、山東是這一類民俗的典型代表。
立秋農(nóng)事活動
秋的含義,有莊稼快成熟的意思。立秋日對農(nóng)民顯得尤為重要,有農(nóng)諺說:“雷打秋,冬半收”,“立秋晴一日,農(nóng)夫不用力”。立秋前后中國大部分地區(qū)氣溫仍然較高,各種農(nóng)作物生長旺盛,中稻開花結(jié)實,單晚圓稈,大豆結(jié)莢,玉米抽雄吐絲,棉花結(jié)鈴,甘薯薯塊迅速膨大,對水分要求都很迫切,此期受旱會給農(nóng)作物最終收成造成難以補救的損失。所以有“立秋三場雨,秕稻變成米”、“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黃金”之說。
秋后還有一伏,立秋前后中國大部分地區(qū)氣溫仍然較高,各種農(nóng)作物生長旺盛,對水分要求都很迫切,此期受旱會給農(nóng)作物最終收成造成難以補救的損失。所以有“立秋三場雨,秕稻變成米”、“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黃金”之說。雙晚生長在氣溫由高到低的環(huán)境里,必須抓緊當前溫度較高的有利時機,追肥耘田,加強管理。
立秋節(jié)氣特點
每年公歷的8月7—8日,視太陽到達黃經(jīng)135°時為立秋。立秋是秋季的第一個節(jié)氣。“立”是開始之意,“秋”表示莊稼成熟?!对铝钇呤蚣狻吩唬骸捌咴鹿?jié),立字解見春(立春)。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斂也。”
立秋時節(jié),萬物成熟收獲,天地間的陰氣逐漸增強,而陽氣則由“長”轉(zhuǎn)“收”。我國古代將立秋分為三候:初候涼風至,二候白露降,三候寒蟬鳴。
“初候涼風至”,立秋后,我國許多地方開始刮偏北風,偏南風逐漸減少。小北風給人們帶來了絲絲涼意?!岸虬茁督怠?,由于白天日照仍很強烈,夜晚的涼風刮來形成一定的晝夜溫差,清晨時空氣中的水蒸氣在室外植物上凝結(jié)成了一顆顆晶瑩的露珠?!叭蚝s鳴”,這時候的蟬,食物充足,溫度適宜,在微風吹動的樹枝上得意地鳴叫著,好像告訴人們炎熱的夏天過去了。
雖然我國民間有“立秋之日涼風至”的諺語,但由于中國地域遼闊,每個地方的緯度、海拔高度不同,各地是不可能在立秋這一天同時進入涼爽的秋季的。事實上,由于立秋常處于三伏天的末尾階段,此時盛夏余熱未消,秋陽肆虐,很多地方天氣還非常炎熱,故有“秋老虎”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