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節(jié)氣的正確描述及介紹
“驚蟄”是24節(jié)氣當中的第三個節(jié)氣,那么你知道關于驚蟄節(jié)氣的正確描述是什么嗎?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砹梭@蟄節(jié)氣的正確描述及介紹,供大家參考。
驚蟄節(jié)氣的正確描述
二十四節(jié)氣里的驚蟄是打雷驚醒了冬眠的動物的意思。
驚蟄,為干支歷卯月的起始;卯,仲春之月,卦在震位,萬物出乎震,乃生發(fā)之象。一歲十二個月建,每個月建對應一卦,卯月(含驚蟄和春分兩個節(jié)氣)對應的是雷天大壯一卦;大壯卦的卦象就是天上開始打雷了,雷在天上響,非常形象。“卯”,冒也,萬物冒地而出,代表著生機;所以卯月(二月)也是能量迸發(fā)的月份,一年春耕由此開始了。
驚蟄節(jié)氣介紹
驚蟄,又名“啟蟄”,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三個節(jié)氣。斗指丁,太陽到達黃經345°,于公歷3月5-6日交節(jié)。驚蟄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節(jié)律變化影響而出現(xiàn)萌發(fā)生長的現(xiàn)象。時至驚蟄,陽氣上升、氣溫回暖、春雷乍動、雨水增多,萬物生機盎然。農耕生產與大自然的節(jié)律息息相關,驚蟄節(jié)氣在農耕上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它是古代農耕文化對于自然節(jié)令的反映。
驚蟄時節(jié),春氣萌動,大自然有了新的活力。所謂“春雷驚百蟲”,是指驚蟄時節(jié),春雷始鳴,驚醒蟄伏于地下越冬的蟄蟲。驚蟄節(jié)氣的標志性特征是春雷乍動、萬物生機盎然。從我國各地自然物候、氣候進程看,“驚蟄始雷”僅與我國南方部分地區(qū)的自然節(jié)律相吻合。
驚蟄節(jié)氣歷史淵源
二十四節(jié)氣最初是依據(jù)“斗轉星移”制定,北斗七星循環(huán)旋轉,這斗轉星移與自然節(jié)律變化有著密切的關系?,F(xiàn)行是依據(jù)太陽黃經度數(shù)定節(jié)氣,即在一個為360度圓周的“黃道”上劃分為24等份,每15°一等份,以春分點為0度起點,按黃經度數(shù)編排。驚蟄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節(jié)律變化影響而出現(xiàn)萌發(fā)生長的現(xiàn)象。
西漢戴德《大戴禮記·夏小正》曰:正月啟蟄,言發(fā)蟄也。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元代吳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節(jié)……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薄对铝钇呤蚣狻分姓f:“二月節(jié),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睂嶋H上,昆蟲是聽不到雷聲的,大地回春,天氣變暖才是使它們結束冬眠,“驚而出走”的原因。 中國各地春雷始鳴的時間早遲各不相同,“驚蟄始雷”的說法則與長江中下游以南地區(qū)的氣候規(guī)律相吻合。
“驚蟄”在歷史上也曾被稱為“啟蟄”。在現(xiàn)今的漢字文化圈中,日本仍然使用“啟蟄”這個名稱。相傳是漢朝時期第六代皇帝漢景帝的諱為“啟”,為了避諱而將“啟”改為了意思相近的“驚”字。日本與中國一樣,在歷代的具注歷中使用“驚蟄”。此后,日本也采用了大衍歷與宣明歷。因此,“啟蟄”的名稱便在日本保留了下來。
驚蟄節(jié)氣物候現(xiàn)象
1.驚蟄三候
驚蟄驚蟄分為三候:“一候桃始華;二候倉庚(黃鸝)鳴;三候鷹化為鳩?!泵枋鲆咽沁M入仲春,桃花紅、梨花白,黃鶯鳴叫、燕飛來的時節(jié)。按照一般氣候規(guī)律,驚蟄前后各地天氣已開始轉暖,雨水漸多,大部分地區(qū)都已進入了春耕。驚醒了蟄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種昆蟲的時候,此時過冬的蟲卵也要開始卵化。由此可見驚蟄是反映自然物候現(xiàn)象的一個節(jié)氣。
2.二十四番花信風
驚蟄時期的花信風為一候桃花、二候棣棠、三候薔薇。沾了雨意的桃花,水淋淋的濕,一律收斂起輕薄的野性子,沉靜貞婉起來。淺淺的粉,從花瓣的最末端,淡淡地往里洇。洇至最深處,便成了無限溫柔的一痕紅。又或者,是美人頰上的胭脂,釀成了春天里最美的一盅酒,讓人醉了。
驚蟄過后是什么節(jié)氣
答案:驚蟄之后的節(jié)氣是“春分”。
二十四節(jié)氣有:
1、立春:每年的公歷2月4日左右迎“立春”。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開始。這一天,我國民間有“迎春”“打春”和“咬春”的美好習俗。
2、雨水:每年2月18日或19日迎“雨水”。此時節(jié),我國正處在“七九河開,八 九燕來”的階段。降雨開始,雨量漸增。
3、驚蟄:每年3月5日左右迎“驚蟄”。蟄是藏的意思。驚蟄是指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
4、春分:每年3月20日或21日迎“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晝夜平分。從春分這一天以后,北半球白晝越來越長,黑夜越來越短。
5、清明:每年4月5日前后迎“清明”。此時節(jié),我國南北氣溫普遍回升,杏花微雨,桃李爭艷,天下皆春。
6、谷雨:每年4月20日或21日迎“谷雨”。雨生百谷。谷雨時節(jié),正是莊稼生長的最佳時節(jié)。
7、立夏:每年5月5日或6日迎“立夏”。立夏表示即將告別春天,是夏天的開始。此后,氣溫開始明顯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
8、小滿:每年5月21日前后迎“小滿”。該節(jié)氣是收獲的前奏,夏收、夏種、夏管“三夏”大忙的序幕從此拉開,是農民一年中繁忙的季節(jié)。
9、芒種:每年6月6日前后迎“芒種”。這是一個臨近麥收、顆粒歸倉的節(jié)氣,也標志著盛夏時節(jié)即將登場。
10、夏至:每年6月21日或22日迎“夏至”,它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jié)氣,意味著炎熱天氣正式開始。這一天,也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時間最長的一天。
11、小暑:每年7月7日或8日迎“小暑”。暑是炎熱的意思。此時節(jié)不僅天氣炎熱,也多陰天多下雨。
12、大暑:每年7月22日或23日迎“大暑”。此時節(jié)為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13、立秋:每年8月7日、8日或9日迎“立秋”?!扒铩敝甘钊鰜?,立秋意味著秋天的開始。
14、處暑:每年8月23日或24日迎“處暑”。處是終止、躲藏的意思。處暑表示炎熱的暑天就要結束。
15、白露:每年9月8日前后迎“白露”。這也是全年晝夜溫差最大的一個節(jié)氣。
16、秋分:每年9月23日前后迎“秋分”。立秋是秋季的開始,霜降為秋季終止,秋分正好是從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故稱秋分。這一天,晝夜在春分之后又一次平分。從秋分以后,白晝短于黑夜,日甚一日,直到冬至。
17、寒露:每年10月8日或9日迎“寒露”。如果說白露是炎熱向涼爽的過渡,寒露則是涼爽向寒冷的轉折。
18、霜降:每年10月23日前后迎“霜降”。天氣漸冷,開始有霜。作物、草木開始泛黃、落葉,進入了“千樹掃作一番黃”的暮秋、殘秋和晚秋。
19、立冬:每年11月7日或8日迎“立冬”。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此時節(jié),朔風起,地始凍,水始冰,天氣一天天變冷。
20、小雪:每年11月22日或23日迎“小雪”。此節(jié)氣內,氣溫走低,天氣更冷,降水狀態(tài)由雨變成雪。
21、大雪:每年12月7日或8日迎“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積雪。
22、冬至:每年12月22日左右迎“冬至”。這一天,北半球白晝最短,夜晚最長,所以冬至在我國歷代也稱為“日短”“日短至”“日南至”。自冬至開始,我國開始進入“數(shù)九寒天”,即人們常說的“進九”。
23、小寒:每年1月6日前后迎“小寒”。這一節(jié)氣也標志著我國氣候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時段。小寒節(jié)氣中有一項重要的民俗就是吃臘八粥。
24、大寒:每年1月20日左右迎“大寒”。此節(jié)氣是農歷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最后一個節(jié)氣,也是冬季即將結束之際,隱隱中已可感受到大地回春的跡象。
驚蟄節(jié)氣的正確描述及介紹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