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節(jié)氣文化內涵
中國的傳統節(jié)日是比較多的,每個節(jié)日對于人們來說意義都是不一樣的,就好比說冬至這個節(jié)日,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關于冬至節(jié)氣文化內涵,歡迎大家來閱讀。
"冬至"文化內涵的真正意義
1、人們最初過冬至節(jié)是為了慶祝新的一年即將來臨。古人認為從冬至的那一天始,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代表下一個循環(huán)開始,是大吉大利的日子。所以,后來一般春節(jié)期間的祭祖、家庭聚餐等習俗,往往都會選在冬至。冬至又被稱做“小年”,一是說明年關將近,剩下的時間不多了;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
2、冬至節(jié)亦稱冬節(jié)、交冬。它既是24節(jié)氣之一,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jié)日,冬至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宮廷和民間歷來都是十分的重視,從周代起就有祭祀的活動。把冬至作為節(jié)日來過起源于漢代,盛于唐宋,相沿到今天。
3、冬至是養(yǎng)生的最佳時間,主要是因為“氣始于冬至”。因為從冬季開始,生命活動開始由衰轉盛,由靜從而轉向動。這個時候科學養(yǎng)生有助于保證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以此可以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冬至時節(jié)飲食適合多樣,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適當選用高鈣的食品。
4、各地在冬至的時候有不同的風俗,中國北方多數地方有冬至都有吃餃子的習俗。冬至經過數千年的發(fā)展,形成了獨特的節(jié)令食文化。吃餃子成為多數北方中國人冬至的傳統風俗。當然也有例外如在山東省滕州市流行冬至當天喝羊肉湯的習俗,寓意驅除寒冷的意思。
冬至對中國的意義
冬至的寓意是寒冷即將到來,這就意味著冬天真正來臨。“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冬至進九”的民諺更形象地說明冬至以后的天氣變化情況。
冬至,不僅僅是中國農歷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jié)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jié)日,冬至俗稱“冬節(jié)”“長至節(jié)”和“亞歲”等,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的具體時間,它是24節(jié)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也就排在了24個節(jié)氣的首位。
人們認為從冬至的這一天開始,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代表下一個新的循環(huán)開始,是大吉大利的日子。古代皇帝要在這個時候祭天,群臣也互相祝賀。這個習俗一直延續(xù)至清代,成為在冬至日必須舉行的一種儀式。
冬至為何吃餃子
每年農歷冬至的這天,不論貧窮還是富貴,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jié)日飯。古語有云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边@種流傳至今的習俗,是因紀念“醫(yī)圣”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
張仲景是南陽稂東人,他寫了一本書《傷寒雜病論》,集醫(yī)家之大成,被歷代醫(yī)者奉為經典。張仲景有名言:“進則救世,退則救民;不能為良相,亦當為良醫(yī)?!睎|漢時他曾經擔任長沙的太守,訪病施藥,大堂行醫(yī)。
后然毅然決然的選擇辭官回鄉(xiāng),為鄉(xiāng)鄰治病.其返鄉(xiāng)的時候,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兩岸鄉(xiāng)親面黃肌瘦,饑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快要凍爛了。于是讓其弟子在南陽東關搭起醫(yī)棚,支起大鍋,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嬌耳湯”醫(yī)治百姓的凍瘡。
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里一起熬煮,然后把羊肉、藥物撈出來都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以后,分給來求藥的人每人兩只“嬌耳”,和一大碗肉湯。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渾身就變得暖和起來,兩耳發(fā)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學著“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者是“扁食”。
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yī)圣”張仲景“祛寒嬌耳湯”的恩情。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冬至節(jié)氣文化內涵相關文章:
★ 冬至的文化習俗
冬至節(jié)氣文化內涵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下一篇:2021冬至寓意代表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