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jié)風俗有哪些
再過不久就是九九重陽節(jié)了,重陽節(jié)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在這一天,人們會延續(xù)一些傳統(tǒng)的風俗。以下是小編為你介紹的重陽節(jié)風俗,歡迎閱讀。
一、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風俗
【河北省】 香河縣九月九日,有姻親關系的家庭會互相送禮,稱為“追節(jié)”。永平府以重陽的天氣占未來晴雨。重陽節(jié)若下雨,這幾個日子也都會下雨。清豐縣兒童于重陽節(jié)放紙鳶為戲。典周縣境內無山,縣民多于重陽節(jié)上城樓登高。
【山東省】 昌邑北部人家于重陽節(jié)吃辣蘿卜湯,有諺語道:“喝了蘿卜湯,全家不遭殃”。鄄城民間稱重陽節(jié)為財神生日,家家烙焦餅祭財神。鄒平則在重陽祭祀范仲淹,舊時,染坊及酒坊也在九月九日祭缸神。滕縣出嫁不到三年的女兒,忌回娘家過節(jié),有“回家過重陽,死她婆婆浪”的說法。
【陜西省】 西鄉(xiāng)縣重陽節(jié),親友以菊花、菊糕相饋贈。士子以詩酒相賞。據(jù)說婦女此日以口采茱萸,可以治心疼。
【江蘇省】 重陽節(jié),南京人家以五色紙鑿成斜面形,連綴成旗,插于庭中。長洲縣重陽節(jié)吃一種叫做“駱駝蹄”的面食。上海豫園于重陽節(jié)辦菊花會,以新巧、高貴、珍異三項評分定高下。無錫縣重陽節(jié)吃重陽糕、九品羹。
【浙江省】 紹興府重陽節(jié)互相拜訪,除非親友家有喪事,才往靈前哭拜。桐盧縣九月九日備豬羊以祖,稱為秋祭。同時也在重陽節(jié)綁粽子,互相饋贈,稱為重陽粽。
【江西省】 德興縣九月九日割晚稻。
【安徽省】 銅陵縣以九日重陽為龍燭會,以迎山神。削竹馬為戲,據(jù)說可以驅逐瘟疫。
【湖北省】武昌縣于重陽日釀酒,據(jù)說此所釀之酒最為清洌,且久藏不壞。應城縣重陽節(jié)是還愿的日期,甚家皆于此日祭拜方社田祖之神。
【福建省】長汀縣農家采田中毛豆相饋贈,稱為毛豆節(jié)。海澄縣重陽節(jié)放風箏為戲,稱為“風槎”。
二、重陽節(jié)小故事
1、南朝梁人吳均之《續(xù)齊諧記》載:傳說東漢時,汝南縣里有一個叫桓景的人,他所住的地方突然發(fā)生大瘟疫,桓景的父母也因此病死,所以他到東南山拜師學藝,仙人費長房給桓景一把降妖青龍劍。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勤學苦練。一日,費長房說:「九月九日,瘟魔又要來,你可以回去除害?!共⑶医o了他茱萸葉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讓他家鄉(xiāng)父老登高避禍。於是他便離開回到家鄉(xiāng),九月九那天,他領著妻子兒女丶鄉(xiāng)親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葉分給大家樣隨身帶上,瘟魔則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來,每人喝了一口,避免染瘟疫。他和瘟魔搏斗,最後殺死了瘟魔。 汝河兩岸的百姓,就把九月九登高避禍丶桓景劍刺瘟魔故事一直傳到現(xiàn)在。從那時起,人們就過起重陽節(jié)來,有了重九登高的風俗。唐代的《初學記》和宋代的《太平御覽》等多種重要類書都轉述了吳均《續(xù)齊諧記》里的這個故事,并認為九月九日登高喝菊花酒,婦女在胳膊上系茱萸囊辟邪去災的習俗由此而來。
2、漢劉歆《西京雜記》記載:漢高祖劉邦的愛妾戚夫人被呂后害死後,戚夫人的侍女賈佩蘭也被驅逐出宮,嫁給扶風人段儒,閑談時曾提到她在宮廷時,每年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以辟邪延壽。
3、唐代詩人沈佺期《九日臨渭亭侍宴應制得長字》詩:「魏文頌菊蕊,漢武賜萸囊……,年年重九慶,日月奉天長」。
4、《舊唐書·王勃傳》記載:王勃的《滕王閣序》就是在重陽節(jié)這一天寫出來的。當時王勃的父親擔任交趾令,王勃前往探視父親,九月九日路過南昌時,洪州州牧閻伯嶼正在重修的滕王閣中宴請賓客及部屬,他想夸耀女婿吳子章(孟學士)的才氣,便事先拿出紙筆請賓客動筆作序,所有的賓客都知道他的用意,沒有人敢作。卻不料王勃事先并不知道州牧的用心,於是毫不謙讓接過紙筆。州牧原本心中十分生氣,立即派人在旁邊看王勃書寫,誰知道王勃才氣不凡,蓄積已久的心情完全發(fā)泄出來,文章越寫越好,當寫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詞句時,忍不住拍案叫絕!王勃從此一舉名震詩壇。 重陽節(jié)的由來
據(jù)《續(xù)齊諧記》記述:漢代桓景隨《易》學大師費長房游學多年。一天,費大師對徒弟講,九月九日那天應系茱萸登高,桓景及家人因聽從師言幸免于難,而未及撤離的家畜全部患瘟疫而死亡。故每年九月九日外出登高,躲避災難,相沿成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