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的夕是什么意思
七夕的夕是什么意思
繁星漫天,七夕將至。你知道七夕的夕的意思嗎?下面學習啦小編就告訴你七夕的夕的意思,一起看看吧!
七夕的夕的意思
七夕節(jié)的“夕”是指晚上。相傳是夕為天上星宿牛郎與織女相會的日子,節(jié)日由此而來。牛郎織女的神話故事,在海峽兩岸的中國人中間,可說是家喻戶曉。千百年來,牛郎、織女的愛情悲劇,博得人們的廣泛同情,因而七夕節(jié)形成的民俗,也都與牛郎織女有關。
七夕的來歷
在中國古籍中,最早記載牛郎織女的是《詩經(jīng)》。其《小雅》中有一篇的大意說:織女星雖日移七辰,卻不能織布;牽牛星名為牽牛,卻不會駕車。到了西漢,這兩顆恒星衍化為兩位神,并出現(xiàn)了塑像。在東漢的《古詩十九首》里,牛郎織女的故事基本有了輪廓;《風俗通義》中有“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的文字,可說是關于牛郎織女“七夕”相會的最早的文字記載。
到了南北朝時代,殷蕓受梁武帝蕭衍之命作《小說》10卷,牛郎織女故事的來龍去脈更趨完善:“天河(即銀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機杼勞役,織成云錦天衣。天帝憐其獨處,許嫁河西牽牛郎。嫁后遂廢織纴。天帝怒,責令歸河東,但使一年一度相會。”同朝人梁宗檁的筆記《荊楚歲時記》和吳均的筆記《續(xù)齊諧記》又演繹出“七夕”相會時眾神返天宮,世間女子向織女求學藝等傳說。這就是舊時民間女孩在“七夕”之夜瓜藤下偷看織女星以“乞巧”風俗的由來。
至唐代,人們已把“七夕”當作情人節(jié)來過,典型人物是唐明皇與楊貴妃。相傳他們倆曾在七夕之夜,感嘆牛郎、織女分多會少,因而在長生殿里發(fā)誓,誓言與今《天長地久》一類流行歌曲如出一轍。白居易后來在《長恨歌》中寫道:“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可謂是“情人節(jié)之歌”。
各地七夕習俗
山東人七夕情人節(jié)習俗
在山東濟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動很簡單,只是陳列瓜果乞巧,如有喜蛛結網(wǎng)于瓜果之上,就意味著乞得巧了。而鄄城、曹縣、平原等地吃巧巧飯乞巧的風俗卻十分有趣:七個要好的姑娘集糧集菜包餃子,把一枚銅錢、一根針和一個紅棗分別包到三個水餃里,乞巧活動以后,她們聚在一起吃水餃,傳說吃到錢的有福,吃到針的手巧,吃到棗的早婚。
浙江七夕情人節(jié)的習俗
在今日浙江各地仍有類似的乞巧習俗。如杭州、寧波、溫州等地,在這一天用面粉制各種小型物狀,用油煎炸后稱“巧果”,晚上在庭院內(nèi)陳列巧果、蓮蓬、白藕、紅菱等。女孩對月穿針,以祈求織女能賜以巧技,或者捕蜘蛛一只,放在盒中,第二天開盒如已結網(wǎng)稱為得巧。
而在紹興農(nóng)村,這一夜會有許多少女一個人偷偷躲在生長得茂盛的南瓜棚下,在夜深人靜之時如能聽到牛郎織女相會時的悄悄話,這待嫁的少女日后便能得到這千年不渝的愛情。
為了表達人們希望牛郎織女能天天過上美好幸福家庭生活的愿望,在浙江金華一帶,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殺一只雞,意為這夜牛郎織女相會,若無公雞報曉,他們便能永遠不分開。
廣西七夕情人節(jié)的習俗
在廣西西部,傳說七月七日晨,仙女要下凡洗澡,喝其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壽。此水名“雙七水”,人們在這天雞鳴時,爭先恐后地去河邊取水,取回后用新甕盛起來,待日后使用。
廣州七夕情人節(jié)的習俗
廣州的乞巧節(jié)獨具特色,節(jié)日到來之前,姑娘們就預先備好用彩紙、通草、線繩等,編制成各種奇巧的小玩藝,還將谷種和綠豆放入小盒里用水浸泡,使之發(fā)芽,待芽長到二寸多長時,用來拜神,稱為“拜仙禾”和“拜神菜”。從初六晚開始至初七晚,一連兩晚,姑娘們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飾,一切都安排好后,便焚香點燭,對星空跪拜,稱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連拜七次。
猜你喜歡:
4.七夕浪漫情話短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