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學習方法 > 家庭教育 > 母親教育孩子的著名故事有哪些

母親教育孩子的著名故事有哪些

時間: 欣怡1112 分享

母親教育孩子的著名故事有哪些

  歷史上母親教育孩子的故事多的數(shù)不勝數(shù),其中最著名的故事你知道有哪些嗎?以下是學習啦小編分享給大家的母親教育孩子的著名故事,希望可以幫到你!

  母親教育孩子的著名故事

  【 孟母】

  孟子叫孟軻,孟子之母仉(zhang三聲)氏。關于孟母的典故主要有:孟母三遷、孟母斷杼,合稱擇鄰斷杼。孟母為改變孟子的學習環(huán)境,三次遷居。孟子從此勤學自奮,師事子思,終成大儒?!度纸?jīng)》中有“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之句,系據(jù)上述傳說編寫的,在封建社會中,孟母被推崇為賢母的典范。

  1、孟母三遷

  孟子小時候和母親住在墳地附近,早晚跟祭墳的人學悲號啼泣。孟母怕耽誤了兒子的學業(yè),便搬到屠宰場附近居住。孟子又學屠宰之事。孟母再次搬遷,住到學宮附近。孟子于是跟從學宮中人學習禮儀和文化知識,孟母為給兒子找到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三遷其居,后世傳為佳話。孟母可謂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看到環(huán)境對人有潛移默化作用的人。(《烈女傳》)

  2、買肉啖子

  孟母不僅重視客觀環(huán)境對少年孟子的影響,而且十分注重言傳身教,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來啟發(fā)教育孟子。“買肉啖子”的故事,講的就是孟母如何以自己的言行對孟子施以誠實不欺的品德教育的故事。有一次,鄰居家磨刀霍霍,正準備殺豬。孟子見了很好奇,就跑去問母親:“鄰居在干什么?”“在殺豬。”“殺豬干什么?”孟母聽了,笑了笑,隨口說到:“是給你吃啊。”剛說完這句話,孟母就后悔了,心想鄰居不是為了孩子殺的豬,我卻欺騙了他。這不是在教他說謊嗎?為了彌補這個過失,孟母真的買來了鄰居的豬肉給孟子吃了。

  3、斷機教子

  “斷機教子”,講的是孟母鼓勵孟子讀書不要半途而廢的故事。孟子少年讀書時,開始也很不用功。有一次,孟子放學回家,孟母正坐在機前織布,她問兒子:“《論語》的《學而》篇會背誦了嗎?”孟子回答說:“會背誦了,”孟母高興地說:“你背給我聽聽。”可是孟子總是翻來復去地背誦這么一句話:“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孟母聽了又生氣又傷心,舉起一把刀,“嘶”地一聲,一下就把剛剛織好的布割斷了,麻線紛紛落在地上。孟子看到母親把辛辛苦苦才織好的布割斷了,心里既害怕又不明白其中的原因,忙問母親出了什么事。孟母教訓兒子說:“學習就像織布一樣,你不專心讀書,就像斷了的麻布,布斷了再也接不起來了。學習如果不時時努力,常常溫故而知新,就永遠也學不到本領。”說到傷心處,孟母嗚嗚咽咽地哭了起來。孟子很受觸動,從此以后,他牢牢地記住母親的話,起早貪晚,刻苦讀書。孟母施教的種種作法,對于孟子的成長及其思想的發(fā)展影響極大。良好的環(huán)境使孟子很早就受到禮儀風習的熏陶,并養(yǎng)成了誠實不欺的品德和堅韌刻苦的求學精神,為他以后致力于儒家思想的研究和發(fā)展打下了堅實而穩(wěn)固的基礎。

  【陶母】

  陶侃,東晉名將。陶侃母親諶氏(243-318年)古代饒州人,今江西省鄱陽縣人,是我國古代四大賢母之一。陶母以身垂范,育子成才的事跡,千古傳頌。

  1、截發(fā)延賓

  陶侃幼為孤子,家境貧寒。陶母含辛茹苦,靠紡紗織麻維持生計,供養(yǎng)陶侃讀書。陶母時常誡子務“使結交勝己”。(交朋友要交比自己強的人.)古書有載:同郡范逵素知名,舉孝廉,投侃宿。於時冰雪積日,侃室如懸罄,而逵馬仆甚多。侃母諶氏語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為計。”諶氏頭發(fā)委地,下為二髲,賣得數(shù)斛米,斫諸屋柱,悉割半為薪,坐諸薦以為馬革。日夕,遂為精食,從者皆無所乏。逵知諶氏所為,既嘆其才識,又深愧其厚意,語曰:“非此母,不生此子。”逵至洛陽,遂稱之於羊晫、顧榮等人,大獲美譽。陶母截發(fā)延賓,銼薦喂馬之事鄉(xiāng)里傳談,以為賢良。官府特為陶母住所立坊,名為延賓坊,命屋邊之橋為德化橋,以此嘉彰這位賢母。北寧范仲淹知饒州時,曾下令于德化橋頭立“延賓坊故址”巨碑,供人瞻仰,以此宣傳陶母“截發(fā)延賓”的事跡。

  2、封壇退鲊

  陶侃少時,在潯陽作主管漁業(yè)生產的小官。少小離家在外,謹記母訓,陶侃兢兢業(yè)業(yè)、忠于職守、待人和善、頗有人緣。有一次,他的部下見其生活清苦,便從魚品腌制坊拿來一壇糟魚給他食用。孝順的陶侃念母平素好吃糟魚,便趁同事出差鄱陽之機,順便捎上這壇糟魚,并附上告安信。陶母收到信物,甚為侃兒一片孝心高興。于是隨口問送信物之人:“這壇糟魚,在潯陽要花多少錢?”那客人不解其意,直夸耀說:“嗨,這壇子糟魚用得著花錢買?去下面作坊里拿就是,伯母愛吃,下次我再給您多帶幾壇來。”陶母聽罷,心情陡變,喜去憂來,將糟魚壇口重封好,叫客人把魚帶回陶侃,并附上責兒書信。此書言辭嚴厲,書云“汝為吏,以官物見餉,非惟不益,乃增吾憂也。” 陶侃收到母親返回的糟魚與責書,萬分愧疚,深感辜負母訓,發(fā)誓不再做讓母親擔憂之事。從此,陶侃為官公正廉潔,公私分明,直到晚年告老還鄉(xiāng),他也一絲不茍將軍資儀仗、倉庫親自加鎖,點滴交公。陶侃的一生業(yè)績浸透了陶母諶氏的言傳身教。助人為樂,不受酬謝。

  【歐母】

  歐陽修(1007-1072)是北宋有名的文學家和史學家。歐陽修的母親是一個很節(jié)儉的家庭婦女。4歲時他的父親就去世了,他是跟著一直守寡的母親長大的。歐陽修的父親當過地方官,為人正直、好客。他在世的時候,家中門庭若市,經(jīng)濟也寬裕。他去世后,家境逐步貧寒,后來,竟到了"房無一間,地無一壟"的地步。孤兒寡母在這樣的境況下生活,困難是可想而知的。

  歐陽修的母親是一個意志堅強的人。她家窮志不窮,靠自己辛勤勞動,一心養(yǎng)兒長大。歐陽修五六歲了,他母親就教他讀書識字,教他做人的道理。沒錢買紙筆,就用蘆桿代替,把沙鋪在地上當紙,一筆一畫教歐陽修寫字。一年大一年的歐陽修逐漸懂事了。他很體諒母親,一邊讀書,一邊盡力分擔家務。歐陽修盡管已經(jīng)懂事了,但他不明白母親怎么有那么大的決心和力量來撫養(yǎng)自己。一次,歐陽修問起了這件事。母親深情地說:"你父親死后,我能守寡撫孤,是因為我了解你父親的品德高尚。我愛他,也愛你,我決心把你培養(yǎng)成像你父親那樣的人。為了你,再大的苦我也能吃。"歐陽修聽到這里,抽泣著對母親表示:"我一定繼承父親的遺志,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 后來,歐陽修做了官,任參知政事。慶歷三年,他因積極支持范仲淹、維持新法被貶職。歐陽修的母親說:"為正義被貶職,不能說不光彩。我們家過慣了貧寒的生活,你思想上只要沒有負擔,精神不衰,我就高興。"

  【岳母】

  岳飛,南宋抗金英雄。姚太夫人是岳飛的母親,她作為母教典范和婦女楷模,在國家危亡之際,勵子從戎,精忠報國,被傳為佳話,世尊賢母。流傳最廣的是岳母刺字的故事。

  岳飛十五六歲時,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當權者腐敗無能,節(jié)節(jié)敗退,國家處在生死存亡的關頭。岳飛投軍抗遼。不久因父喪,退伍還鄉(xiāng)守孝。1126年金兵大舉入侵中原,岳飛再次投軍。臨行前,姚太夫人把岳飛叫到跟前,說:"現(xiàn)在國難當頭,你有什么打算?" "到前線殺敵,精忠報國!" 姚太夫人聽了兒子的回答,十分滿意,"精忠報國"正是母親對兒子的希望。她決定把這四個字刺在兒子的背上,讓他永遠銘記在心。岳飛解開上衣,露出瘦瘦的脊背,請母親下針。姚太夫人問:"孩子,針刺是很痛的,你怕嗎?" 岳飛說:"母親,小小鋼針算不了什么,如果連針都怕,怎么去前線打仗!" 姚太夫人先在岳飛背上寫了字,然后用繡花針刺了起來。刺完之后,岳母又涂上醋墨。從此,"精忠報國"四個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飛的后背上。母親的鼓舞激勵著岳飛。岳飛投軍后,很快因作戰(zhàn)勇敢升秉義郎。這時宋都開封被金軍圍困,岳飛隨副元帥宗澤前去救援,多次打敗金軍,受到宗澤的賞識,稱贊他"智勇才藝,古良將不能過",后來成為著名的抗金英雄,為歷代人民所敬仰。

  名人父母教育孩子的故事

  1、李苦禪教子故事

  李苦禪先生(一八九八至一九八三),是我國當代著名的國畫家和美術教育家。李燕是他的兒子。在李苦禪的苦心教育下,李燕在畫壇脫穎而出,也頗有造詣。 “人無品格,下筆無方”

  李燕子承父業(yè),也迷上了繪畫,李苦禪便經(jīng)常對兒子說:“人,必先有人格,爾后才有畫格;人無品格,下筆無方。秦檜并非無才,他書法相當不錯,只因人格惡劣,遂令百代世人切齒痛恨,見其手跡無不撕碎如廁或立時焚之。據(jù)說留其書不祥,會招禍殃,實則是憎惡其人,自不會美其作品了”。

  李苦禪自己說到做到,率先示范。一九三七年北京淪陷了,偽“新民會”妄圖拉攏社會名流為其裝點門面,派人來請李苦禪“出山”:“您要答應了,有您的官做,后頭跟個挎匣子(槍)的,比縣長還神氣哩!”李苦禪不為所動,凜然拒絕。此后,他斷然辭去教學職務,以賣畫為生。

  父親的言行,兒了看在眼里,聽在耳里,記在心里,化為行動。““””結束后,有天,李苦禪叫來兒子,說有關部門通知前往認領散亂的查抄物品。他對兒子再三叮囑:“上次葉淺予和陸鴻年把錯領的那些東西都退給咱們了。這正是看人心眼兒的時候,咱們要錯領了,也要不人家啊!”也正讓李苦禪說著了,在李燕領到的“雜畫一批”中發(fā)現(xiàn),一卷二十件黃賓虹未裝裱之作,上有二三件書有李可柒的上款。李燕遵未囑,當即交還工作人員,并立即通知李查柒。李可柒見心愛之物璧還,喜不自勝。李苦禪聽說后,也非常高興。當時在場的友人開玩笑說:“何不趁此跟那位李先生討幅牛?”原來李可染畫牛是出了名的。但李苦禪連連說:“物歸原主是做可!”李苦禪逝世后,李燕曾在《風雨硯邊錄──李苦禪及其藝術》一書中詳細談到此事。由此可見,父親的品格教育對他的影響之深。

  “干藝術是苦事”李苦禪教育兒子從藝,不是就事論事,而是“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他對兒子說:“干藝術是苦事,喜歡養(yǎng)尊處優(yōu)不行。古來多少有成就的文化人都是窮出身,怕苦,是不出來的。”接著,他結合自己從藝過程,說:“我有個好條件──出身苦,又不怕苦。當年,我每每出去畫畫,一畫就是整天,帶塊干糧,再向老農要根大蔥,就算一頓飯啦!”在父親的教導下,李燕不怕風吹日曬,不畏爬山涉水,長期堅持野外寫生。

  2、李嘉誠的教子故事

  李嘉誠是香港巨富,他非常注重培養(yǎng)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他希望孩子依靠自己的努力來學習今后立足于社會的本領,而不能依靠父母來生活。

  李嘉誠在他的兩個兒子李澤鉅和李澤楷只有八、九歲時,就讓他們參加董事會,一方面讓孩子們列席旁聽,另一方面讓他們就某些問題來發(fā)表自己的見解。通過參加董事會,兩個孩子不但學會了父親以誠信取勝的生意經(jīng),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更重要的是,這段生活為他們今后在事業(yè)上的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后來,兩個孩子都以優(yōu)異的成績上了美國斯坦福大學。畢業(yè)后,他們向父親表示想要在他的公司里任職,干一番事業(yè)。李嘉誠斷然拒絕了他們的請求。他對兄弟倆說:"我的公司不需要你們!還是你們自己去打江山,讓實踐證明你們是否合格到我公司來任職。"于是,這兩個孩子去了加拿大,一個搞地產開發(fā),一個去了投資銀行。他們憑著從小養(yǎng)成的堅忍不拔的毅力克服了難以想象的困難,把公司和銀行辦得有聲有色,成了加拿大商界出類拔萃的人物。

  3、斯特娜的教子故事

  美國的斯特娜夫人是一位享有盛名的早期教育家,她在教育女兒維尼夫雷特的過程中,曾經(jīng)發(fā)生過這樣一則故事。

  有一天,孩子問斯特娜夫人:“我想到同學家里去玩,可以嗎?”母親說:“可以,但必須在12點半以前回來。”可那天孩子比預定的時間晚了20分鐘才到家。斯特娜夫人見孩子回來了,她什么也沒有說,只是指了一下墻上的鐘。孩子知道回來遲了,馬上歉疚地說:“是我不對。”吃完飯,孩子趕緊換了衣服,因為她每到星期二就要去看戲或看電影。這時,斯特娜夫人又讓孩子看看鐘,并說:“今天時間來不及了,戲和電影是看不成了。”孩子難過地流下了眼淚。斯特娜夫人并未就此止步,而是說了一句十分惋惜而又耐人尋味的話:“這真遺憾!”

  “這真遺憾”,面對孩子的過錯,盡管斯特娜夫人只說了這寥寥幾個字的一句話,并未采取其他任何處罰手段,但是使孩子明白了一個簡單的道理:母親的要求如果是正確的,那就必須絕對照辦,否則你就得為此付出代價。(摘自《家庭導報》)

  4、一個生動的教子故事

  這位家長有一個讀一年級的孩子。有一次語文考試后,他發(fā)現(xiàn)兒子試卷上有道看圖寫話題被扣了分。這道題的畫面上,有一個男孩正在給小樹苗澆水。兒子寫的話是“哥哥在種樹”,結果被老師判為錯,題下訂正為“哥哥在澆水”。其實,根據(jù)畫面顯示的內容,這道題不能算錯。于是,他把孩子叫到身邊,問道:“哥哥在種樹是正確的,為什么沒有得分?”兒子吞吞吐吐地說:“老師說,她說的答案是標準答案。”

  他沒有再和兒子說下去,因為在孩子眼里,老師是絕對正確的。他不在乎兒子的分數(shù),但心里想:老師的一個標準答案,使兒子原本該算正確的思維方式是到了否定,兒子就沒有勇氣再展開思維了。思維,可是孩子的一個重要素質喲。

  于是,他思考如何讓兒子認為自己的答案也是正確的。他和兒子一道研究那幅栽樹圖,溫和地告訴他:“畫面可以說‘哥哥在澆水’,也可以說‘哥哥在種樹’;還可以說‘弟弟在澆水’”,兒子跟著說:“也可以說‘弟弟在種樹’”。他連忙點點頭,并告訴兒子一道題可能在多個正確答案,叫兒子再想想。兒子想了一會兒,說:“小樹長高了”,接著又說:“我和小樹一起長大。”“真不錯!”他看看兒子冥思苦想、躍躍欲試的神情,感到十分欣慰,因為兒子漸漸擺脫了教師標準答案的束縛,生出一種求異思維的勇氣。

  但是末了,兒子疑惑地問他:“老師會不會批評我想了多種答案?”他摸著孩子的頭說:“老師說的是標準答案,你想的是參考答案,都是正確的,老師一定會表揚你的。”兒子聽后滿意地笑了。

  這是一個真實的教子有方的故事。讀了這個故事,我們不禁想到:要培養(yǎng)高素質的下一代,作為家長不具備高素質能行嗎?

  教育孩子的技巧

  1、專心致志是一種智慧

  真正有智慧的人能綜觀全局,以宏觀的眼光考慮大事,也能通曉利害的關鍵所在,胸懷寬廣,不囿于蠅頭小事。讓孩子專心致志地埋頭于手中的事,而不為無所緊要的事情所困擾、打斷,這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豁達。

  2、 教會孩子用事實說話

  成見是阻礙人們形成正確認識的大敵。準確的判斷來源于對客觀事實的調查,而不是主觀的猜想。作為家長,應該引導孩子學會以證據(jù)和事實說話,客觀地、中肯地對待周圍的人和事,絕對不能心有成見。

  3、了解孩子需求,不盲目追求虛名

  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家長教育孩子時要真正了解孩子的心理需要,知道他到底需要什么,然后再給予。千萬不要盲目追求虛名,看到別人給孩子什么就給自己的孩子什么,很可能那并不是他所需要的。

  4、挖掘孩子的天分

  當孩子產生自卑心理時,要讓孩子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在某一方面很出色。而事實上,每一個人,至少有七種基本的智力方面的技能,如:數(shù)學邏輯、語言、音樂、空間、身體動覺以及兩種類型的個人理解力。

  即我們理解別人以及處理自己的夢想、恐懼和煩惱的能力。或許孩子不喜歡寫作,卻可能在設計上很有天賦或者有能言善辯的口才。

  5、善待孩子的自尊

  父母不應該把孩子看得過于弱小,因為沒有哪一個孩子愿意承認自己是弱小的。在成人的心中他們或許只是孩子,力量微不足道,但在他們自己看來,自己和成人無所區(qū)別。這就是孩子的自尊和自強。

猜你喜歡:

1.古今中外父母教育孩子的故事有哪些

2.古代教育孩子故事大全

3.古代教育孩子的著名故事

4.教育孩子的可用勵志故事有哪些

5.父母教育孩子的故事

3818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