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創(chuàng)業(yè)指南 > 職場 > 個人簡歷下載 > 個人簡歷范文 > 韓非子個人簡介

韓非子個人簡介

時間: 偉鑫1050 分享

韓非子個人簡介

  韓非,杰出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散文家,被譽為最得老子思想精髓的兩個人之一,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韓非子個人簡介,希望對你有用!

  韓非子簡介

  韓非(約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戰(zhàn)國時期韓國都城新鄭(今河南省鄭州市新鄭市)人 ,杰出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散文家。韓王之子,荀子學生,李斯同學。被譽為最得老子思想精髓的兩個人之一,他創(chuàng)立的法家學說,為中國第一個統(tǒng)一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國家的誕生提供了理論依據(jù)。

  韓非深愛自己的祖國,但他并不被韓王所重視,而秦王卻為了得到韓非而出兵攻打韓國。韓非入秦后陳書秦王弱秦保韓之策,終不能為秦王所用。韓非因彈劾上卿姚賈,而招致姚賈報復,遂入獄。后李斯入獄毒之。韓非人雖死,但是其法家思想?yún)s被秦王嬴政所重用,奉《韓非子》為秦國治國經要。幫助秦國富國強兵,最終統(tǒng)一六國。韓非的思想深邃而又超前,對后世影響深遠,是毛主席最佩服的中國古代思想家。毛主席曾經說過:中國古代有作為的政治家,基本都是法家。

  韓非將商鞅的“法”,申不害的“術”和慎到的“勢”集于一身,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韓非將老子的辯證法、樸素唯物主義與法融為一體。著有《韓非子》,共五十五篇,十萬余字。在先秦諸子散文中獨樹一幟,呈現(xiàn)韓非極為重視唯物主義與效益主義思想,積極倡導君主專制主義理論,目的是為專制君主提供富國強兵的思想。

  《史記》載:秦王見《孤憤》、《五蠹》之書,曰:“嗟乎,寡人得見此人與之游,死不得恨矣!”可知當時秦王的重視。《韓非子》也是間接補遺史書對中國先秦時期史料不足的參考重要來源之一,著作中許多當代民間傳說和寓言故事也成為成語典故的出處。

  韓非子生平經歷

  韓非子是戰(zhàn)國時期韓國貴族,出生于戰(zhàn)國末期韓國的都城新鄭(今河南省鄭州市新鄭市鄭韓故城) 。韓非精于“刑名法術之學”,“而其歸本于黃老”。與秦相李斯都是荀子的學生。韓非文章出眾,連李斯也自嘆不如。韓非將自己的學說,追本溯源于道家黃老之術,他對老子《道德經》有相當大的研究,《韓非子》中,著有《解老》、《喻老》等篇,集中表述了韓非的哲學觀點。韓非是戰(zhàn)國末期帶有唯物主義色彩的哲學家,是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韓非目睹戰(zhàn)國后期的韓國積貧積弱,多次上書韓王,希望改變當時治國不務法制、養(yǎng)非所用、用非所養(yǎng)的情況,但其主張始終得不到采納。韓非認為這是“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便退而著書,寫出了《孤憤》《五蠹》《內外儲》、《說林》《說難》等著作。

  他的書傳到秦國,秦王非常贊賞韓非的才華。不久,因秦國攻韓,韓王不得不起用韓非,并派他出使秦國。韓非子被韓王派遣出使秦國,秦王很喜歡韓非,但還沒有決定是否留用。但是文采斐然的韓非為秦王嬴政所賞識而倍受重用。由于李斯提出滅六國一統(tǒng)天下的通天大計,而首要目標就是韓國,但作為韓國公子的韓非與李斯政見相左(韓非主張存韓滅趙),妨礙秦國統(tǒng)一大計,于是李斯就向秦王上疏辯駁。韓非與李斯之政見相左。韓非欲存韓,李斯欲滅韓。因為韓非子和李斯曾經是同窗,李斯深知韓非辯才了得,擔心嬴政被韓非計謀所蒙蔽,故上疏嬴政,陳述其中利害。 他說:“韓非前來,未必不是認為他能夠讓韓留存,是重韓之利益而來。他的辯論辭藻,掩飾詐謀,是想從秦國取利,窺伺著讓陛下做出對韓有利的事。

  秦王認為李斯言之有理,便抓捕韓非。廷尉將其投入監(jiān)獄,最后逼其服毒自殺。韓非想上書始皇帝,被拒絕。后來始皇帝后悔了,派人赦免他,但是韓非已經死了。

  韓非子的文章構思精巧,描寫大膽,語言幽默,于平實中見奇妙,具有耐人尋味、警策世人的藝術風格。韓非的《孤憤》、《五蠹》、《說難》、《說林》、《從內儲》五書,十萬余言,字里行間,嘆世事之難,人生之難,閱盡天下,萬千感懷。

  韓非子主要主張

  政治

  封建專制

  韓非在國家政體方面主張建立統(tǒng)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專制國家,韓非子的“法”、“術”、“勢”相結合的政治思想,是封建專制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韓非還繼承了荀子關于封建專制的一些思想,并進一步理論化和系統(tǒng)化,從而成為封建專制主義思想的倡導者。

  雖然我們可以說儒家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孟子的“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與封建專制主義思想有一定關系,但是都不如韓非講的明確?!俄n非子·忠孝篇》說:“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順則天下治,三者逆則天下亂,此天下之常道也。”韓非把臣、子、妻對君、父、夫的從屬關系作了肯定,并把三者的順逆看成是天下治亂的“常道”。這就有了三“綱”的基本內容。加上韓非的“法”、“術”、“勢”的政治主張,便使封建專制主義的思想基本上形成了。

  中央集權

  韓非子繼承和總結了戰(zhàn)國時期法家的思想和實踐,提出了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法家實踐理論。他主張“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執(zhí)要,四方來效”(《韓非子·物權》),國家的大權,要集中在君主(“圣人”)一人手里,君主必須有權有勢,才能治理天下,“萬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諸侯者,以其威勢也”(《韓非子·人主》)。為此,君主應該使用各種手段清除世襲的奴隸主貴族,“散其黨”“奪其輔”(《韓非子·主道》);同時,選拔一批經過實踐鍛煉的封建官吏來取代他們,“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將必發(fā)于卒伍”(《韓非子·顯學》)。韓非子還主張改革和實行法治,要求“廢先王之教”(《韓非子·問田》),“以法為教”(《韓非子·五蠹》)。他強調制定了“法”,就要嚴格執(zhí)行,任何人也不能例外,做到“法不阿貴”“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韓非子·有度》)。他還認為只有實行嚴刑重罰,人民才會順從,社會才能安定,封建統(tǒng)治才能鞏固。韓非的這些主張,反映了新興封建地主階級的利益和要求,為結束諸侯割據(jù),建立統(tǒng)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提供了理論依據(jù)。

  名實相符

  韓非子另主張‘‘名實相符’’,認為君主應根據(jù)臣民的言論與實績是否相符來決定功過賞罰。

  對于民眾,他吸收了其老師荀子的“性本惡”理論,認為民眾的本性是“惡勞而好逸”,要以法來約束民眾,施刑于民,才可“禁奸于為萌”。因此他認為施刑法恰恰是愛民的表現(xiàn)。(《韓非子·心度》)。容易讓人忽視的是韓非是主張減輕人民的徭役和賦稅的。他認為嚴重的徭役和賦稅只會讓臣下強大起來,不利于君王統(tǒng)治。

  對于臣下,他認為要去“五蠹”,防“八奸”。(《韓非子·八奸》 《韓非子·五蠹》)所謂五蠹,就是指:1、學者(指儒家);2、言談者(指縱橫家);3、帶劍者(指游俠);4、患御者(指依附貴族并且逃避兵役的人);5、商工之民。他認為這些人會擾亂法制,是無益于耕戰(zhàn)的“邦之蟲”,必須鏟除。 所謂“八奸”,就是指:1“同床”,指君主妻妾;2“在旁”,指俳優(yōu)、侏儒等君主親信侍從;3“父兄”,指君主的叔侄兄弟;4“養(yǎng)殃”,指有意討好君主的人;5“民萌”,指私自散發(fā)公財取悅民眾的臣下;6“流行”,指搜尋說客辯士收買人心,制造輿論的臣下;7“威強”,指豢養(yǎng)亡命之徒,帶劍門客炫耀自己威風的臣下;8“四方”,指用國庫財力結交大國培養(yǎng)個人勢力的臣下。這些人都有良好的條件威脅國家安危,要像防賊一樣防備他們。

  韓非的這些主張,反映了新興封建地主階級的利益和要求。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采取的許多政治措施,就是韓非理論的應用和發(fā)展。

  《韓非子》是戰(zhàn)國末期韓國法家集大成者韓非的著作。這部書現(xiàn)存五十五篇,約十余萬言,大部分為韓非自己的作品?!俄n非子》一書,重點宣揚了韓非法、術、勢相結合的法治理論,達到了先秦法家理論的最高峰,為秦統(tǒng)一六國提供了理論武器,同時,也為以后的封建專制制度提供了理論根據(jù)。

  當時,在中國思想界以儒家、墨家為顯學,崇尚“法先王”和“復古”,韓非子的觀點是反對復古,主張因時制宜。韓非子根據(jù)當時的形勢情況,主張法治,提出重賞、重罰、重農、重戰(zhàn)四個政策。韓非子提倡君權神授,自秦以后,中國歷代封建王朝的治國理念都頗受韓非子學說的影響。

  改革

  改革圖強

  改革圖治,變法圖強,是韓非思想中的一大重要內容。他繼承了商鞅“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的思想傳統(tǒng),提出了“不期修古,不法???rdquo;的觀點,主張“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五蠹》)

  韓非主張社會歷史進化論,認為歷史是向前發(fā)展的,當代必然勝過古代;人們應該按照現(xiàn)實需要進行改革,不必遵循古代的傳統(tǒng)。韓非子用進化的歷史觀點分析了人類歷史。他把人類歷史分為上古、中古、近古,當今幾個階段,進而說明不同時代有不同時代的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那種想用老一套辦法去治理當世之民的人都是“守株”之徒。

  韓非子的進化歷史觀在當時是進步的。他看到了人類歷史的發(fā)展,并用這種發(fā)展的觀點去分析人類社會。

  韓非子把社會現(xiàn)象同經濟條件聯(lián)系起來,這在當時是難得的。韓非子對經濟與社會治亂的關系有了初步認識,注意到人口增長與財富多少的關系,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提出“人民眾而貨財寡”會帶來社會問題的思想家。

  改革變法

  中國人慣于尊重過去經驗,這個傳統(tǒng)思維方式對中國哲學有巨大的影響。從孔子的時代起,多數(shù)哲學家都要找古代的權威來支持自己的學說??鬃酉矚g援引的古代權威是西周的文王、周公。墨子與儒家辯論時,援引比文王、周公更古老的夏禹。孟子為能凌駕墨家之上,往往援引堯舜,因為他們是傳說中比夏禹更早的圣王。最后,道家為勝過儒家和墨家,又請出伏羲、神農,據(jù)說他們比堯舜還要早幾百年。而法家的主張與他們完全不同,法家堅持歷史進化論,認為歷史是不斷發(fā)展進步的,這在諸子百家中難能可貴。

  法家反對保守的復古思想,主張銳意改革,變法圖強。他們認為歷史是向前發(fā)展的,一切的法律和制度都要隨歷史的發(fā)展而發(fā)展,既不能復古倒退,也不能因循守舊。商鞅明確地提出了“不法古,不循今”的主張。韓非則更進一步發(fā)展了商鞅的主張,提出“時移而治不易者亂”,他把守舊的儒家諷刺為守株待兔的愚蠢之人。

  韓非子注意研究歷史,認為歷史是不斷發(fā)展進步的。他認為如果當今之世還贊美“堯、舜、湯、武之道”“必為新圣笑矣”。因此他主張“不期修古,不法???rdquo;“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韓非子·五蠹》),要根據(jù)今天的實際來制定政策。他的歷史觀,為當時地主階級的改革提供了理論根據(jù)。

  法律

  以法為本

  法家是先秦諸子中對法律最為重視的一派。他們以主張“以法治國”的“法治”而聞名,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論和方法。這為后來建立的中央集權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論依據(jù),后來的漢朝繼承了秦朝的集權體制以及法律體制,這就是我國古代封建社會的政治與法制主體。

  法家在法理學方面做出了貢獻,對于法律的起源、本質、作用以及法律同社會經濟、時代要求、國家政權、倫理道德、風俗習慣、自然環(huán)境以及人口、人性的關系等基本的問題都做了探討,而且卓有成效。

  法家認為人都有“好利惡害”或者“就利避害”的本性。像管子就說過,商人日夜兼程,趕千里路也不覺得遠,是因為利益在前邊吸引他。打漁的人不怕危險,逆流而航行,百里之遠也不在意,也是追求打漁的利益。有了這種相同的思想,所以商鞅才得出結論:“人生有好惡,故民可治也。”

  依法治國

  韓非子著作總結了前期法家的經驗,形成了以法為中心的法、術、勢相結合的政治思想體系。

  韓非子著重總結了商鞅、申不害和慎到的思想,把商鞅的法、申不害的術和慎到的勢融為一本。他推崇商鞅和申不害,同時指出,申商學說的最大缺點是沒有把法與術結合起來,其次,申、商學說的第二大缺點在于“未盡”,“申子未盡于術,商君未盡于法”。(《韓非子·定法》)韓非按照自己的觀點,論述了術 法的內容以及二者的關系,他認為,國家圖治,就要求君主要善用權術,同時臣下必須遵法。同申不害相比,韓非的“術”主要在“術以知奸”方面有了發(fā)展。他認為,國君對臣下,不能太信任,還要“審合刑名”。在法的方面,韓非特別強調了“以刑止刑”思想,強調“嚴刑” “重罰”。

  尤可稱道的是,韓非子第一次明確提出了“法不阿貴”的思想,主張“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這是對中國法治思想的重大貢獻,對于清除貴族特權、維護法律尊嚴,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韓非子認為,光有法和術還不行,必須有“勢”做保證。“勢”,即權勢,政權。他贊賞慎到所說的“堯為匹夫不能治三人,而桀為天子能亂天下”(《難者》),提出了“抱法處勢則治,背法去勢則亂”(《難勢》)的論點。

  韓非子的法治思想適應了中國一定歷史發(fā)展階段的需要,在中國封建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過程中起了一定的理論指導作用。

  法不阿貴

  儒家講究:“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而以韓非為代表的法家認主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即使是對高貴的人,有權勢的人也不徇情?!俄n非子·有度》:“法不阿貴,繩不繞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辭,勇者弗敢爭,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

  以法為教

  韓非主張以法為教,意思就是除了制訂法律以外,還必須要宣傳法律,普及法律知識,遵守法律,運用法律,使整個社會形成“知法、懂法、守法”的良好風氣。(出處 《韓非子·五蠹》:“故明主之國,無書簡之文,以法為教。”)

  韓非的法家思想最偉大的實踐者是秦始皇,秦國的教育制度,便為法家思想。以法為教是秦代施行政策,加強思想法制,鞏固中央集權的標志之一。

  法教是與禮教相對立的。在秦未統(tǒng)一六國時,秦孝公就同商鞅、甘龍、杜摯三大夫討論 正法之本,商鞅掌握秦國政權后,便強調以法制取代禮治。所謂 知者作法 而 賢者更禮(《商君書·更法》)。他還寫了奏書,陳述 明主忠民產于今世,而散領其國者,不可以須臾忘于法 (《商君書·慎法》)。

  哲學

  法家思想

  司馬遷在《史記·老子韓非列傳》中指出:韓非“喜刑名法術之學,而其歸本于黃老”,“韓子引繩墨,切事情,明事非”,“皆原于道德之意”。說明韓非思想源于道家,以老子的樸素的唯物主義道論與辯證法為他的“法、術、勢”相結合的“君人南面之術”尋求哲學基礎,而且開拓了道家的形下之道。在《韓非子》一書中,無論是《解老》、《喻老》,還是《主道》、《揚權》、《外儲說右下》、《八經·主道》、《南面》等,所闡述的都是“道可道,謂經術政教之道也(《本道》)。韓非以“法、術、勢”皆源自對道家的政治解釋,使道家的“無為”內涵從形而上滑落到形而下,關注政治與人生。韓非在《解老》、《喻老》、《主道》、《揚權》諸篇中,都吸取了道家的思想。韓非思想的根源來自于老子以及《鄭長者》。

  韓非子雖然是荀子的弟子,思想主張卻與荀子大大相反,他沒有承襲荀子的儒家思想,卻愛好“刑名法術”之學,且歸本于‘黃老之學’,一套由‘道’、‘法’共同完善的政治統(tǒng)治理論。韓非總結法家三位代表人物慎到、申不害、商鞅的思想,主張君王應該用‘法’、‘術’、‘勢’三者結合起來治理國家,此為法家之博采眾長之集大成者。

  秦始皇在初見韓非著作部份篇文內容就佩服地說:“嗟乎,寡人得見此人與之游,死不恨矣!”意思是說,寡人如果能見此人,與其同游談論一番,那就是死也都無憾了!在韓非死后,當代各國國君與大臣競相研究其著作《韓非子》,秦始皇在他的思想指引下,完成統(tǒng)一六國的帝業(yè)。

  韓非子反對政治治理的原則建構在私人情感聯(lián)系與當代社會道德水平的提升上,主張將人的自利本性作為社會秩序建立的前提,強調君主統(tǒng)制權視為一切事物的決策核心,君權是神圣不可侵犯,君主應當運用苛刑峻法重賞來御臣治民,以建立一個君主集權的封建國家。

  韓非子在其《韓非子》里面有《解老》與《喻老》兩篇,直述自己思想源自于老子,故后世稱之為道法家,意味從道家里面延伸出來的新法家思想。從思想上說,韓非子是法家的集大成者;從政治上說,商鞅是法家最杰出的人物。商鞅以其思想和行動,創(chuàng)造了一個國家的富強,奠定了天下統(tǒng)一的基礎,開創(chuàng)了一個新時代。法家這兩個巔峰人物,都從老子那里得到了豐富的營養(yǎng)。

  道是變化的,天地是變化的,人是變化的,社會是變化的,治理社會的方式方法也是變化的。但道也有相應的穩(wěn)定性,這個穩(wěn)定,就是人應遵守的行為準則,在現(xiàn)實中就是法。法就是依著道而建立的。法必須隨時代變化,法必須人人遵守。因為認識到萬事萬物的變化,韓非子、商鞅同老子一樣,也是反傳統(tǒng)的。韓非子取《老子》‘無為’的思想,《老子》認為處世,不需要拘泥固定形式與方式,只要順著大道即可。韓非認為無為,落實在君王統(tǒng)治上,應該是無論特定喜好,或不喜好都不能被臣下推測與掌握,此觀點還包括施政習慣,統(tǒng)馭方式等,應該陰晴不定,難以掌握。如此才不會反被臣下駕馭,這也就是申不害的“術”。

  韓非子之學成為法家,又歸本于道家。其最高理想為“君無為,法無不為”,認為法行而君不必憂;臣不必勞,民但而守法,上下無為而天下治。但其學說過于尊君,為后世所詬病。

  唯物主義

  韓非子反對天命思想,主張?zhí)斓雷匀?。他認為“道”是萬物發(fā)生發(fā)展的根源,“道”先天地而存在。有了“道”才有了萬物,“天得之以高,地得之以藏,維斗得之以成其威,日月得之以恒其光。”“宇內之物,恃之以成。”(《解老》)韓非同時在中國哲學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理”這個哲學概念,并論述了它與“道”的關系。他認為,“道者萬物之所成也,理者成物之文也。”(《解老》)“理”在韓非看來,就是事物的特殊規(guī)律,人們辦事應該尊重客觀規(guī)律。

  韓非子的認識論繼承了先秦哲學中的唯物主義的思想傳統(tǒng)。他提出的反對“前識”和“因參驗而審言辭”的觀點,在中國哲學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頁。韓非子反對“前識”的觀點。所謂“前識”,就是先驗論。韓非主張“虛以靜后”,通過觀察事物得到認識而非妄加揣測。韓非子提出了“循名實而定是非,因參驗而審言辭”(《奸劫弒君》)的著名論題。“參”就是比較研究,“驗”就是用行動來檢驗,就是實踐。韓非認為,不經過實踐(參驗)而硬說是如何如何,是無知的表現(xiàn);不能確定的東西而照著去做,是自欺欺人。因此他主張“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將必發(fā)于卒伍”。(《顯學》)。

  辯證法

  韓非子的思想中有不少辯證法的因素??吹绞挛锊粩嗟刈兓?,指出“定理有存亡,有生死,有盛衰。”“物之一存一亡,乍死乍生,初盛而后衰者,不可為常。”(《解老》)他在中國哲學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矛盾論”的概念。他所講的矛與盾的故事,對人們分析問題 表達思想至今仍有著深刻的啟發(fā)作用。

  韓非子的政治思想為中國封建統(tǒng)一事業(yè)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提出對立統(tǒng)一的矛盾論問題的哲學家,他的哲學思想包含了相互的唯物主義和辯證法思想,開拓了人們的思路。韓非不愧為中國歷史上的一大思想家。

  道生法

  “無為,而無不為”“道生法”是道家的思想,它也是法家的思想,在韓非子看來,君王應當具備的一項品質便是“為無為”,自己表現(xiàn)出“無為而治”。韓非子說:君王應如“日月所照,四時所行,云布風動;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已;寄治亂于法術,托是非于賞罰,屬輕重于權衡。”(《韓非子·大體》)

  法家三治

  商鞅、慎到、申不害三人分別提倡重法、重勢、重術,各有特點。到了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韓非時,韓非提出了將三者緊密結合的思想。法是指健全法制,勢指的是君主的權勢,要獨掌軍政大權,術是指的駕御群臣、掌握政權、推行法令的策略和手段。勢主要是察覺、防止犯上作亂,維護君主地位。

韓非子個人簡介相關文章:

1.當代著名書法家范曾簡介

2.國學大師朱自清個人資料

3.朱自清的簡介

4.關于人物采訪自我介紹注意事項

5.李斯的歷史評價

3185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