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生活課堂>健康知識>疾病知識>

對女人危害最大的四種性病

時間: 宇能0 分享

  性病的種類有很多,男女都有可能會患上,一些性病比較多見,而一些性病比較少見,下面我們來看看最容易危害女人的四種性病。歡迎大家來到學習啦學習。

  對女人危害最大的幾種性病

  梅毒

  梅毒的前期病損或下疳,一般在感染后4~8周內(nèi)演變和愈合。在入侵部位發(fā)生紅色丘疹并很迅速糜爛而形成無痛性潰瘍,其基底部發(fā)硬。若被擦破,則可有清亮的血漿滲出,滲液中含有大量蒼白螺旋體。其周圍可有一紅暈圈。區(qū)域淋巴結(jié)通常呈無痛性腫大,堅實,孤立,無觸痛。下疳多發(fā)生于女人的外陰,宮頸和會陰部。下疳也可發(fā)生于口唇,口咽或肛門生殖道粘膜,偶爾也發(fā)生于手或身體的其他部位,但常因癥狀極為輕微而被不重視。為白帶增多或性交后出血。

  淋病

  尿道炎、尿道旁腺炎。尿道口紅腫、濕潤、有漿液性或膿性分泌物,尿道有灼熱感或尿痛、排尿困難、嚴重的尿痛和排尿困難常可導致血尿。檢測時,可見子宮頸口紅腫,頸口周圍有糜爛,分泌物初始為粘液性,以后轉(zhuǎn)為膿性,有粘液膿性分泌物溢出,可流至陰道內(nèi),隨白帶流出體外。觸痛、易出血。

  尖銳濕疣

  1、多有不潔性生活史或配偶感染史,少數(shù)通過接觸污染的用具感染,新生兒亦可通過產(chǎn)道受感染。

  2、潛伏期1~8個月不等,平均為3個月。

  3、初發(fā)傷害為小而柔軟的淡紅色丘疹,漸發(fā)展增多、增大,相互融合可形成乳頭瘤樣、菜花樣、雞冠樣等不一樣的形態(tài)的贅生物,可破潰、滲出和繼發(fā)感染。

  4、最常發(fā)生于男女外生殖器及肛周,以男人的冠狀溝、包皮系帶及女人后聯(lián)合、小陰唇內(nèi)側(cè)較為常見,也可見于陰道及宮頸,生殖器以外的部位偶可發(fā)生。

  生殖器皰疹

  原發(fā)性生殖器皰疹感染潛伏期約為3~5天,患部先有燒灼感,出現(xiàn)紅斑,很快在紅斑的表面發(fā)生3~10個成簇分布的小水皰,數(shù)日后成為小膿皰,破潰后形成糜爛面和淺潰瘍,局部紅腫,有燒灼樣疼痛。女性病人多發(fā)生于陰唇、肛門周圍、陰道,但約90%的病人可同時侵犯子宮頸引起宮頸炎或子宮炎;男性病人多發(fā)生于龜頭、冠狀溝、尿道口或陰莖體,有時可并發(fā)尿道炎。大多數(shù)患者有雙側(cè)腹股溝淋巴結(jié)腫大。

  預防性病最有效措施

  1、使用屏蔽工具:陰莖套、陰道隔膜等工具,不僅可以避孕,還可以預防多種性病。已有實驗證明,陰莖套對引起淋病、梅毒、生殖器皰疹、尖銳濕疣、艾滋病、巨細胞包涵體病及衣原體感染等性病的病原體均有屏障的作用。此外,陰莖套和陰道隔膜還能降低性交中的摩擦損傷,保護外生殖器不與隱藏的傳染性分泌物接觸。

  2、屏障工具與殺精劑聯(lián)合使用:使用以殺精劑作為潤滑劑的陰莖套、子宮帽,同時具有機械和化學殺滅作用。有一種由殺精劑和海綿做成的避孕海綿在國外就很受歡迎。在性行為前或性交時將其置入陰道中,放置時間可長達30多小時。

  3、有異常時避免性交:當發(fā)現(xiàn)性伴侶外生殖器有病損、潰瘍或異常分泌物等,應當避免性交,并要求其到醫(yī)院進行診治。

  4、潔身自好:這是十分安全、簡便的預防方法。許多性病的初期或輕型往往無癥狀,如淋病、生殖器皰疹、尖銳濕疣、非淋菌性尿道炎、艾滋病等,感染后不能被及時識別。惟有潔身自好,避免婚外性行為,才不會帶來感染性病的危險。

  5、性交后排尿、沖洗外陰或灌洗:有人證實,性交后半小時內(nèi)排尿或一小時內(nèi)沖洗生殖器,均不能降低感染淋病的危險。但若每天用防腐溶液灌洗陰道,對預防淋病有一定效果。

  6、避免某些性行為方式:肛交等不良的性行為方式可以增加性病的危險。以肛交為例,因直腸上皮通常比陰道上皮嬌嫩,肛交比經(jīng)陰道性交更易損傷黏膜,引起感染。有些傳染病是通過口-糞途徑傳染的,故避免口-肛門或指-肛門性行為,可以減少這類疾病的感染機會。

  7、性交后排尿、沖洗外陰或灌洗:有人證實,性交后半小時內(nèi)排尿或一小時內(nèi)沖洗生殖器,均不能降低感染淋病的危險。但若每天用防腐溶液灌洗陰道,對預防淋病有一定效果。

  8、避免某些性行為方式:肛交等不良的性行為方式可以增加性病的危險。以肛交為例,因直腸上皮通常比陰道上皮嬌嫩,肛交比經(jīng)陰道性交更易損傷黏膜,引起感染。有些傳染病是通過口-糞途徑傳染的,故避免口-肛門或指-肛門性行為,可以減少這類疾病的感染機會。

性病相關(guān)文章

1.什么是安全性行為

2.少女需警惕這四種婦科病

3.青年期少女穿緊身褲對私處危害大

4.暗示女人生病的跡象

5.導致艾滋病恐懼癥的原因有哪些

2846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