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興趣愛好 > 學化妝 > 美容知識 > 美容養(yǎng)生 > 女性四季養(yǎng)生知識

女性四季養(yǎng)生知識

時間: 保燕704 分享

女性四季養(yǎng)生知識

  對于女性來說,養(yǎng)生是很重要的,畢竟身體會健康,而且氣色也會改善不少,這讓女性為之心動。下面學習啦小編給大家介紹女性四季養(yǎng)生的知識,希望對你有用!

  女性四季養(yǎng)生湯推薦

  春季 靚湯精選

  棗蓮豬骨湯

  用料:豬脊骨 1 具,大棗 150 克,蓮子 100 克,木香 3 克,甘草 10 克。

  制法:將豬脊骨洗凈砍碎,棗和蓮子去核去心,木香、甘草用紗布包好。同放砂鍋內,加水適量,文火燉煮 3 個小時,即可分頓食用。以喝湯為主,亦可吃肉、棗和蓮子,可常服食。

  夏季 靚湯精選

  冬瓜陳皮老鴨湯

  用料:老鴨一只,冬瓜兩斤,薏米 20 克,陳皮一片,姜片一片,蜜棗一枚。

  制法:將水燒開,所有材料放入,大火半小時,中火 3 小時即可,最后根據(jù)口味放鹽。

  功用:祛暑,健脾。

  這里再推薦幾款簡單實用的防曬防斑自制飲品:

  1. 祛斑美膚汁:胡蘿卜、芹菜、蘋果、雪梨加 1 / 4 個檸檬,放入榨汁機中榨成汁,每周飲用 2-3 次。

  2. 檸檬冰糖汁:檸檬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 C ,將之榨成汁加冰糖,常飲可消除面部色素。

  3. 西紅柿汁:每日喝 1 杯西紅柿汁或經(jīng)常吃西紅柿,可使沉著色素減退。

  中醫(yī)四季養(yǎng)生之道

  春季養(yǎng)生

  春天氣機升發(fā),植物都長出了嫩芽,此時人也一樣,氣血經(jīng)肝氣的疏調漸走于外,對于體質較差的人,特別是老人和小孩,因肝血外行而使肝血不足,因而容易出現(xiàn)春困,所以春天的飲食以高熱量為主,出谷類外,需要補充優(yōu)質蛋白食品,如雞、鴨、羊肉、牛肉、魚、蝦等食物,還應選擇黃豆、芝麻、化生、核桃等食物,以便及時的補充能量。

  另一方面,肝開竅天目又主藏血,春天氣溫漸熱,我們還易患與肝氣有關的疾病,如:俗稱“紅眼病”的急性卡他性結膜炎等,由于血熱所致的濕疹、牛皮癬在這個時候也常常發(fā)作加重。可以做枸杞明目粥、決明子粥、山藥薏米粥常食用以清肝明目、健脾化濕,還可以常飲枸杞菊花、谷精密蒙菊花茶清肝明目。

  夏季養(yǎng)生

  夏天陽熱已盛,萬物繁茂。中醫(yī)認為夏天內應于心,心主血脈,其液為汗,夏天我們的氣血都走到了體表,毛孔開張,因而汗出較多,以利暑熱的排出,這時千萬不可過于貪圖涼快,使毛孔閉塞,汗液不暢,暑熱內閉不能外泄,輕則感冒不適,重則暑熱內迫心包,致神昏譫語,變證多端。

  夏天開空調溫度最好保持在26-28度為好,以不熱為度,并且不要長時間呆在空調房中。在夏天的時候,我們要保持情結的平穩(wěn),不要使情志過激,以保持心神的飽滿。如果暑熱過盛,汗出過多,容易損傷心氣,導致胸悶,心慌等心氣不足癥狀??煞命S芪生脈飲,或用人參、麥冬、五味子泡茶飲以益氣養(yǎng)心,生津止渴,還可常飲人參菊花茶、人參枸杞茶,荷葉茶、常服荷葉薏米仁粳米粥、冬瓜老鴨湯、紅豆薏米粥等清熱解暑,夏天一定要多喝水,要主動喝水,及時補充鹽分,特別是老年人一定要做到這點。

  秋季養(yǎng)生

  秋天,五行屬金,對應的人體器官是肺,應該多吃”水果等酸性食物,秋天,自然界景象因萬物成熟而平定收斂。此時,天高風急,地氣清肅,宜「早睡早起」,收斂陽氣,以使意志安寧清凈,收神氣斂,同時秋季主收,要收斂自己的神氣,不要使神志外馳,借以緩和秋天肅殺之氣對人體的不利影響。秋高氣爽,濕氣減少,氣候變燥。樹木因此枯黃落葉,保持津液養(yǎng)護自身,等待冬天的到來。人體也要將津精收斂,以養(yǎng)內臟。此時適宜吃些養(yǎng)陰潤燥、滋陰潤肺的食物

  老年人津液不足,容易出現(xiàn)肺燥傷津、口鼻干燥、皮膚干燥等表現(xiàn),應在飲食方面進行調節(jié),多食用滋潤的食物,多喝粥,如清補涼煲鴨、老鴨性味甘寒,滋陰降火尤甚,且營養(yǎng)豐富,另外如百合粥、杏仁粥、貝母粥、秋梨粥、銀耳湯等。秋天的時候建議大家吃點秋梨膏,大家都知道梨可生津止渴,梨得秋氣最重,入肺經(jīng)有,潤肺、止咳的作用,它可以有助于你氣血從外面向里面走,秋季還是消化道疾病的高發(fā)期,頻繁吃肥甘厚味之物會讓脆弱的腸胃“雪上加霜”,此時應該吃一些有助養(yǎng)胃的食物,比如南瓜、小米、圓白菜、姜、木瓜等。另外,酸奶、豆豉等發(fā)酵食物營養(yǎng)豐富易于消化,也適合秋天食用

  冬季養(yǎng)生

  冬季草木凋零,水寒成冰,大地龜裂,樹木已成枯枝,許多動物也已入穴冬眠,不見陽光。人此時也要順應天地閉藏之勢,氣血內收,運行于內,這時我們不要過分的擾動陽氣,應早睡晚起,待日出而活動。在精神上,使神志深藏體內,安靜自若,像有個人的隱秘嚴守而不外泄。再一個,中醫(yī)說恐傷腎,恐則氣下,人在受到驚嚇或恐怖的事情時有的會大小便失禁,就是因為恐則氣下的原故,所以在冬天的時候,我們不要有恐懼感,這樣損傷腎氣不利于腎氣的閉藏。

  中醫(yī)說“春夏養(yǎng)陽,秋冬養(yǎng)陰”,在冬季這個藏的季節(jié),我們可順勢而為,適當?shù)匮a養(yǎng)腎精,女性可服用一些補腎養(yǎng)血之品,如阿膠、當歸、枸杞、核桃仁等等,特別是到了更年期的婦女,在冬季更要重視補養(yǎng)腎精。男性腎氣弱者,冬季可服鹿茸、枸杞、核桃仁等,也可服用一些成藥,常見的有桂附地黃、龜鹿補腎丸等。冬天也可以多吃點羊肉、馬肉,本草綱目記載,羊肉有益精氣、療虛勞、補肺腎氣、養(yǎng)心肺、解熱毒、潤皮膚之效。唐人虛詵所著的《本草食療》中,更記載著「凡味與羊肉同煮,皆可補也?!寡蛉飧缓鞍踪|、脂肪、維生素及鈣、鐵、磷等多種營養(yǎng)物質,其實是營養(yǎng)價值很高的食材,對於患肺結核、咳嗽、氣管炎、哮喘、貧血的人,特別具有益處。如羊肉小米粥、山藥枸杞粥、當歸生姜羊肉湯、土雞山藥板栗湯,人參枸杞茶等食補藥膳,但我同時也要提醒大家,補養(yǎng)腎精的藥雖好、羊肉雖然好吃,但也不是百無禁忌,凡外感時邪-急慢,性上呼吸道感染,如:感冒、扁桃腺發(fā)炎;或內有宿熱者忌服。此外.羊肉性偏溫熱,因此火熱亢盛,如:牙痛、咽痛、便秘、痰黃、尿痛;或濕熱內蘊,如:腹瀉黏稠腥臭、痢疾、小便不暢等諸癥均忌用。

  秋季養(yǎng)生誤區(qū)

  誤區(qū)一:“一年之內,秋不食姜”

  過去有句老話:“一年之內,秋不食姜;一日之內,夜不食姜。”那么,秋天和夜晚真的不宜吃姜嗎?營養(yǎng)專家表示,秋季并非絕對一點也不能吃姜,關鍵是不能“多食”和“夜間勿食”。

  根據(jù)中醫(yī)理論,生姜辛溫無毒,歸五臟,益脾胃,除風邪寒熱,傷寒頭痛鼻塞,咳逆上氣,止嘔吐,去痰下氣,散煩悶等等?,F(xiàn)代醫(yī)學認為,生姜含揮發(fā)油,可加速血液循環(huán);同時含有姜辣素,具有刺激胃液分泌、興奮腸道、促進消化的功能,還有抗菌作用;生姜還含有姜酚,可減少膽結石的發(fā)生。

  然而,生姜的好處雖然多,吃起來也有不少講究,季節(jié)和時間就是其中之一。由于生姜屬辛辣之品,屬于熱性,又在烹飪中失去了不少水分,食后容易上火。秋天氣候干燥、燥氣傷肺,再加上吃辛辣的生姜,更容易傷害肺部,加劇人體失水、干燥,加重秋燥對身體的危害。所以秋天以少吃姜為宜。所謂“夜不食姜”,則主要是因為生姜的辛溫發(fā)散作用會影響人們夜間的正常休息,且晚上進食辛溫的生姜還很容易產(chǎn)生內熱,日久出現(xiàn)“上火”的癥狀。

  不過,這個問題需要辨證對待,當有病需要用姜時應照常用,如秋季治風寒咳嗽經(jīng)常用姜。中醫(yī)認為應該“寒者熱之”、“熱者寒之”,即熱病用寒涼藥物治療,寒病用溫熱藥物治療?;己约膊〉娜?,在夜間因受涼而加劇咳嗽、腹痛、嘔吐,此時雖是半夜也應該急服熱的生姜湯,可以起到溫肺暖胃、散寒止咳、止嘔止痛的良效。另外,將少量的蔥、姜、辣椒作為調味品,問題并不大,但不要一次吃太多。

  誤區(qū)二:“秋瓜壞肚”

  民諺“秋瓜壞肚”是指立秋以后繼續(xù)生食大量瓜類水果容易引發(fā)胃腸道疾患。

  夏天吃西瓜是消暑的,在特別炎熱的時候,有的人一天甚至要吃幾個;進入秋天后如果吃多了,很容易發(fā)生嘔吐、腹痛或腹瀉等癥狀。這主要是因為,夏天大量食瓜已經(jīng)讓很多人的脾胃處于虛弱狀態(tài),加之天氣轉涼,吃多了陰寒性質的瓜果,腸胃自然會不舒服。老人、小孩以及胃腸功能不好的“特殊”人群尤其要注意。“秋瓜壞肚”,提醒的是在秋天里瓜類水果要少吃,但并不是說完全不能吃,只要不過量,不會對人體造成大的損害。

  另外秋天里,也有一些水果是可以適當多吃的。比如梨可潤肺,能夠消痰止咳,是秋天最提倡吃的水果。蘋果富含多種維生素和鉀,不但對心血管疾病患者有益,還可止瀉。龍眼有滋補、強壯、安神、補血等作用,對夜間失眠的老人尤為適宜。葡萄可以預防疲勞,有益氣、補血、利筋骨、健胃、利尿等作用。總之,市民在挑選水果時應盡量選擇當季的水果,順著大自然的節(jié)氣吃當令的水果,最符合人體脾胃的運化。

  誤區(qū)三:“貼秋膘”

  立秋之后,民間素有“貼秋膘”一說。什么是“貼秋膘”呢?在炎熱的夏季,人們胃口差,常有厭食之感。一旦立秋,雖仍然很熱,但人們的身上再無濕粘不適之感,于是便萌發(fā)了要做點好吃的想法,以補償入夏以來的虧空,其中首選吃肉,“以肉貼膘”,所以叫“貼秋膘”。

  雖然秋季到了開懷大吃的時候,但是貼秋膘不能光大魚大肉,要講究科學搭配。經(jīng)歷了漫長的酷熱夏季,人們由于頻飲冷飲,常食凍品,多有脾胃功能減弱的現(xiàn)象,如果吃太多的肉類等高蛋白食品,會增加脾胃負擔,導致消化器官功能紊亂。因此吃肉要適當,最好等到天真正涼下來以后。

  另外,貼秋膘也要分人。天氣轉涼,人們食欲大增,飲食會不知不覺地過量。這對于本身就肥胖的人來說更是一種威脅,所以,肥胖者秋季更應注意減肥。

  那么,秋季進補到底吃啥好?秋季容易出現(xiàn)口干唇焦等“秋燥”癥候,進補應選用“補而不峻”、“防燥不膩”的平補之品。這類食品有銀耳、百合等。而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的患者,進補前不妨適度吃點健脾和胃的食物,如蓮子、茯苓餅、芡實、山藥等。

1324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