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在線閱讀 > 故事大全 > 故事 > 《史記》中的故事_史記中的小故事

《史記》中的故事_史記中的小故事

時間: 胡劍653 分享

《史記》中的故事_史記中的小故事

《史記》,二十四史之一,最初稱為《太史公書》或《太史公記》、《太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中的故事最著名的恐怕鴻門宴算一個了,不過今天學習啦給大家準備的是另外幾個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史記》中的故事_史記中的小故事

《史記》中的故事:臥薪嘗膽

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派兵攻打越國,但被越國擊敗,闔閭也傷重身亡,闔閭讓伍子胥選后繼之人,伍子胥獨愛夫差,便選其為王。

此后,勾踐聞吳國要建一水軍,不顧范蠡等人的反對,出兵要滅此水軍,結(jié)果被夫差奇兵包圍,大敗,大將軍也戰(zhàn)死沙場,夫差要捉拿勾踐,范蠡出策,假裝投降,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夫差也不聽老臣伍子胥的勸告,留下了勾踐等人,三年,飽受屈辱,終被放回越國,勾踐暗中訓練精兵,每日晚上睡覺不用褥,只鋪些柴草(古時叫薪),又在屋里掛了一只苦膽,他不時會嘗嘗苦膽的味道,為的就是不忘過去的恥辱。勾踐為鼓勵民眾就和王后與人民一起參與勞動,在越人同心協(xié)力之下把越國強大起來。

一次夫差帶領(lǐng)全國大部分兵力,去赴會,要求勾踐也帶兵助威,勾踐見時機已到,假裝赴會,領(lǐng)3000精兵,拿下吳國主城,殺了吳國太子,又擒了夫差,夫差悔當初未聽伍子胥言,留下了勾踐,死前,他只求,不要傷害吳國百姓。

《史記》中的故事:破釜沉舟

出處 《史記·項羽本紀》:“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p>

公元前209年,我國歷史上爆發(fā)了陳勝吳廣領(lǐng)導的農(nóng)民起義。陳勝吳廣犧牲后,劉邦和項羽率領(lǐng)的兩支軍隊逐漸壯大起來。公元前207年,項羽的起義軍與秦將章邯率領(lǐng)的秦軍主力部隊在巨鹿(今河北邢臺地區(qū))展開大戰(zhàn);項羽不畏強敵,引兵渡漳水(由巨鹿東北流向東南的一條河)。渡河后,項羽命令全軍:“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本蘼挂粦?zhàn),大破秦軍,項兵威震諸侯。

史記中的小故事:網(wǎng)開一面

夏朝末年,暴君夏桀殘暴無道,天下人對他恨之入骨。商湯關(guān)心民眾疾苦,深受天下人的愛戴。他任用伊尹和仲虺為左右相,國力一天天強大起來。

有一天,商湯在外面巡行,看到有人正在張網(wǎng)捕捉鳥獸。網(wǎng)剛張好,那人口中便念念有詞:“天上飛的鳥,地上跑的獸,全都落入我的網(wǎng)中?!?/p>

商湯聽了那人的禱告,對他說:“唉,你這么做太殘忍了,天下的鳥獸豈不要被捕盡!除非像夏桀那樣殘暴的人,誰會做這樣趕盡殺絕的事!”

商湯把那人架好的網(wǎng)收起三面,只留下一面,教那人重新禱告:“天上飛的鳥,地上跑的獸,愿意往左就往左,愿意往右就往右,愿意往上就往上,愿意往下就往下,我只捕捉那些不要命的東西?!?/p>

這件事很快就傳遍了天下,漢水以南的諸侯紛紛說:“商湯太仁慈了,連鳥獸都得到了恩澤?!焙芸?,又有四十多個小國歸順了商湯。

史記中的小故事:酒肉池林

商代晚期的帝王,多是淫暴之主,一味追求享受安樂。商代的貴族也多酗酒,據(jù)現(xiàn)代人分析推測,由于當時的盛酒器具和飲酒器具多為青銅器,其中含有錫,溶于酒中,使商朝的人飲后中毒,身體狀況日益下降。商末帝紂,卻是一個好色好酒的人,<<史記·殷本紀>>稱:"(紂)以酒為池,縣(懸)肉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間,為長夜之飲。"后人常用"酒池肉林"形容生活奢侈,縱欲無度。商紂的暴政, 加上酗酒,最終導致商代的滅亡。周代在商人的聚集地曾發(fā)布嚴歷的禁酒令。

以酒誤事誤國的例子在古代不可勝數(shù),楚恭王與晉國的軍隊戰(zhàn)于鄢陵,楚國打了敗戰(zhàn),楚恭王的眼睛也中了一箭,為準備下一次戰(zhàn)斗,召大司馬子反前來商量,子反卻喝醉了酒,無法前來。楚恭王只得對天長嘆,說"天敗我也"。將因酒誤了戰(zhàn)事的子反殺了。只得班師回朝。帝王因酒誤事有時也是好事,如齊桓公因為醉酒,將帽子丟了, 齊桓公為此事感到羞恥,于是三天都不上朝,恰逢糧荒,管仲只好自作主張,打開公家的糧倉,救濟災民。災民欣喜若狂,當時流傳的民謠說:(齊桓公)為什么不再丟一次帽子啊!

史記中的小故事:霸王別姬的故事

公元前202年,項羽和劉邦原來約定以鴻溝(在今河南榮縣境賈魯河)東西邊作為界限,互不侵犯。后來劉邦聽從張良和陳平的規(guī)勸,覺得應(yīng)該趁項羽衰弱的時候消滅他,就又和韓信、彭越、劉賈會合兵力追擊正在向東開往彭城(即今江蘇徐州) 的項羽部隊。經(jīng)過幾次激戰(zhàn),最終韓信使用十面埋伏的計策,布置了幾層兵力,把項羽緊緊圍在垓下(在今安徽靈璧縣東南)。這時,項羽手下的兵士已經(jīng)很少,糧食又沒有了。夜間聽見四面圍住他的軍隊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驚地說:“劉邦已經(jīng)得到了楚地了嗎? 為什么他的部隊里面楚人這么多呢?”說著,心里已喪失了斗志,便從床上爬起來,在營帳里面喝酒,以酒解憂,自己吟了一首詩,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意思是:“力量能搬動大山啊氣勢超壓當世,時勢對我不利啊駿馬不能奔馳。駿馬不能奔馳啊如何是好,虞姬虞姬啊我怎樣安排你!”,并和他最寵愛的妃子虞姬一同唱和。歌數(shù)闕,直掉眼淚,在一旁的人也非常難過,都低著頭一同哭泣。唱完,虞姬自刎于項羽的馬前,項羽英雄末路,帶了800余名騎士突圍,最終只余下28人。他感到無顏面對江東父老,最終自刎于江邊,劉邦獨攬?zhí)煜隆?/p>

因為這個故事里面有項羽聽見四周唱起楚歌,感覺吃驚,接著又失敗自殺的情節(jié),所以以后的人就用“四面楚歌”這句話,形容人們遭受各方面攻擊或逼迫的人事環(huán)境,而致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 凡是陷于此種境地者,其命運往往是很悲慘的,例如某人因經(jīng)常與壞人為伍,不事生產(chǎn),游手好閑;但后來卻被那些壞人逼迫得無以為生,求助于別人時,別人也因他平日行為太壞,絕不同情更不理睬,這人所處的境地便是“四面楚歌”。又如學校里討論學術(shù)問題,其學生不學無術(shù)(成語,意即沒有學術(shù)) 、信口雌黃、顛倒是非,同學們?nèi)浩鸲ブ?,這學生便完全處于孤立地位,這也可叫做 “四面楚歌”。在我們的人生歷程上,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好好的做人,腳踏實地的做事,若是行差踏錯,就未免要遭受“四面楚歌”的厄運了。

項王兵敗垓下,在烏江自刎,有關(guān)歷史上這一典故,李清照曾寫詩: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表達對項王的敬佩,思念之情。毛澤東也曾寫過一首詩,其中有: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表達了不同的思想感情。

《史記》中的故事_史記中的小故事相關(guān)文章:

《史記》中的故事

史記中的經(jīng)典故事

史記中的3個小故事

史記故事

史記中的故事最新集錦

史記中的故事最新匯總

史記中的故事最新5篇

史記的故事匯總5篇

史記故事精選5篇

《史記》故事精選5篇500字

326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