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語文學習 > 國學知識 > 哲學 > 用哲學的眼光看世界論文(2)

用哲學的眼光看世界論文(2)

時間: 坤杰951 分享

用哲學的眼光看世界論文

  用哲學的眼光看世界論文篇二

  【摘要】愚公移山的故事在我國家喻戶曉;愚公移山的精神曾教育一代又一代人。它講的是一位將近九十歲的老人愚公,因太行、王屋二山使自己出入不便,而下決心要移走這兩座大山的故事。這個流傳數(shù)千年的故事,從古至今,對愚公是真愚還是假愚,人們都有著不同的見解。本文我用哲學的眼光來看“愚公移山”,道出其真諦。

  【關鍵詞】哲學 愚公移山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1-0055-01

  愚公移山的故事在我國家喻戶曉;愚公移山的精神曾教育一代又一代人。它講的是一位將近九十歲的老人愚公,因太行、王屋二山使自己出入不便,而下決心要移走這兩座大山的故事。這個流傳數(shù)千年的故事,從古至今,對愚公是真愚還是假愚,人們都有著不同的見解。下面我用哲學的眼光來看“愚公移山”,道出其真諦。

  愚公之智一: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說明山又高又大,移山很艱難。移山的人又少,且老的老,小的小。“渤海之尾”“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說明路途遙遠,往返時間長。“箕畚運于渤海之尾”說明當時運土的工具簡陋落后。我們把眼光放遠一點,不然發(fā)現(xiàn),兩座大山好比生活中遇到的種種困難,面對山的態(tài)度就是面對困難的態(tài)度,愚公意識到了移山存在諸多困難,如山太高,人太少,路途遙遠,工具簡陋等,但愚公沒有退卻,能夠正視移山中的困難,對移山過程中存在的困難不躲避,敢于克服困難,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從哲學眼光來看,愚公承認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并積極去解決矛盾。

  愚公之智二:

  智叟勸阻愚公說:年事已高,移山是不聰明的做法,靠你的力量是移不走這兩座大山的。愚公長長地嘆息說:“你思想頑固,頑固到了不能通達事理的地步,連孤兒寡婦都不如。即使我死了,還有兒子在呀,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兒子又有兒子。兒子又有孫子;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啊??墒巧絽s不會再增高加大,還愁什么挖不平呢?”移山過程中是存在重重困難,但愚公相信靠他的子子孫孫一定能成功,愚公這種勇往直前,敢于挑戰(zhàn),排除萬難,不達目的不罷休的精神蘊含著愚公對未來充滿信心,同時又做好了充分的思想準備,不斷地克服移山道路上的困難,勇敢地接受挫折與挑戰(zhàn)。愚公又認為,山不會再高,一點一滴地移,再大的山也能夠移掉,告知子子孫孫要腳踏實地,埋頭苦干,一點一滴的積累,最終會實現(xiàn)質的飛躍。愚公胸懷大志,不被困難所嚇倒,敢想敢說敢做,終于把兩座大山搬走了,從敢想到敢說到敢做都折射出愚公能用發(fā)展的觀點看問題。無論怎樣艱險,只要具有堅韌不拔的決心,充滿必勝信心,踏踏實實、堅持不懈地努力做下去,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沒有干不成的事業(yè),沒有實現(xiàn)不了的理想和愿望。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

  愚公之智三:

  愚公,在世人心中是一個勤勞、樸素、明智的智者。太行、王屋二山又高又大,愚公堅持移山這是想前人不敢想之事,干別人不敢干之事,敢為天下先,這種解放思想、開拓創(chuàng)新、大膽實踐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愚公帶領家族成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畏艱難險阻,敢于付出的精神也一直被世人所傳頌。愚公移山的過程實際上是人類在發(fā)展過程中改造自然的一個縮影,太行、王屋兩座山是自然界中的一部分,它們的存在與發(fā)展是客觀的,但人在其面前不是無能為力的,人可以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去認識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愚公所表現(xiàn)出來的堅定的信念、頑強的精神和不屈不饒的意志揭示了人定勝天的思想。

  愚公之智四:

  愚公意識到正是這兩座山阻擋了與外界的交流,決定移山,通過移山來改變交通不便的現(xiàn)狀,加強與外界信息、物質上的交流。于是,愚公率子孫萬代挖石運土,移山填海,在一定程度上愚公能把山里與山外、山與海聯(lián)系起來,能根據事物之間固有的聯(lián)系,創(chuàng)造條件建立新的具體聯(lián)系。

  在現(xiàn)實生活中,當我們碰到困難的時候,很多人都會想起愚公的故事,堅信只要像愚公一樣堅持不懈,就能取得成功。愚公所表現(xiàn)出來的持之以恒、奮斗不息的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所以愚公是個智者!但是愚公也有真愚的一面。

  愚公之愚一:

  為了給自己家開路,竟然要把兩座大山搬走。這當然是得不償失!任何一個稍有常識、稍有理智的人都會說這是可笑的,極端不值得的。搬個家容易,還是移山容易?即使經過子子孫孫的無數(shù)代努力真把山移走了,又有什么意義呢?而搬個家或者修一條公路要比那輕松無數(shù)倍!所以,才叫他“愚公”!真愚也!愚公移山雖有頑強的精神,但愚公不知變通,不靈活,不敢突破與實際不相符合的成規(guī)陳說,花上子孫后代幾代人的功夫去移山實不可取。

  愚公之愚二:

  山是大自然中的一部分,愚公的愚就在于無視客觀條件和客觀規(guī)律,讓世世代代都去移山,去掉兩座山去填一個海,原始的自然環(huán)境被毀滅,破壞了山與海的自然生態(tài)平衡。山里人靠山吃山,把山移走了,失去了生活資料的來源,照此下去,不是坐吃山空嗎?山擋路可以遷居,還可以鑿掘隧道通行。像九宮山,沉睡千年,一朝被開放利用,引無數(shù)中外游客紛沓而來,日進斗金,可視為金山銀山。人是自然界中的人,人與自然的關系不是征服與被征服的關系,人應該學會與自然和諧相處,學會順應自然,服從自然。從這角度考慮,移山之舉不可取。

  愚公之愚三:

  愚公之愚還在于不自量力,太行、王屋二山如此之高大,而愚公認為靠自己家族的力量能夠把山移掉,愚公精神固然可嘉。試想,山就這么移下去,至少需要多少代人,而生命對每個人來說只有一次,這僅有一次的生命難道應該用來移山嗎?這樣做值嗎?愚公沒有從客觀實際出發(fā)去分析移山的條件、時空的不利因素,盲目作出移山之舉,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花在移山上,愚公真愚,但讓子孫后代也跟著愚,這是可悲之處。

  昔日愚公移山,留給后人很多思考的空間。今天,我們應該更多的從哲學層面去學他的“智”,同時,也要從哲學的層面來擯棄他的“愚”,只有二者相結合,才能真正理解愚公移山的精髓。

  看了“用哲學的眼光看世界論文”的人還看了:

1.李玫瑾:用哲學的眼光看世界

2.關于西方哲學的大學論文

3.高中政治必修四關于哲學的小論文

4.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論文

5.對人生有啟迪的文章

2564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