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語文學習>國學知識>國學經(jīng)典>

國學經(jīng)典《弟子規(guī)》心得

時間: 坤杰951 分享

  《弟子規(guī)》,原名《訓蒙文》。作者是清朝康熙年間的秀才李毓秀,分為五各部分,分別是弟子在出家、出外、待人、接待和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guī)范。以下是學習啦小編整理分享的國學經(jīng)典《弟子規(guī)》心得,歡迎閱讀!!!!

  國學經(jīng)典《弟子規(guī)》心得篇一

  我今天讀了我們的國學經(jīng)典《弟子規(guī)》,從這本書中我受到了許多啟發(fā),《弟子規(guī)》共有八個部分,這八個部分分別是:總序、入則孝、出則悌、謹、信、泛愛眾、親仁、余力學文等。

  總序部分概括地介紹弟子規(guī)的主要內容: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長,其次要做事要嚴謹,還要誠實、博愛,在做好以上這些事情的基礎上,還要去學習文化知識。

  入則孝這部分內容主要講的是在家要孝順父母的道理。要虛心聽從父母的教誨,了解父母的好惡,力爭為父母生活的更好創(chuàng)造條件。在這些方面,我感覺自己做的還可以,為什么說只是還可以而不是非常好呢,這是因為在大多數(shù)時間我做的是好的,但有些時候在有些細節(jié)上還不夠注意,比如,有時父母教育我時,我嫌他們嘮叨,沒有做到“父母教,須敬聽”。

  出則悌的主要內容是:在外邊要尊敬師長,懂得長幼有序,并要學禮、懂禮等等。我在尊敬師長方面做的很好,對于老師和長輩我都能做到見面主動問好,從內心去尊敬他們,但是有些時候和同學相處的不太好,離“兄弟睦”的要求有點差距,我會努力做的更好。

  謹和信的內容主要有:為人處事首先要做到品行端正,誠實守信,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衣著要端正,說話要文明,懂得反省自己,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等。我感覺自己在品行端正方面做的比較好,能夠以誠待人。但是在日常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方面做的不夠,有時東西擺放比較亂,而不經(jīng)常收拾。另外,我在經(jīng)常反省自己這方面做的不夠好,不擅于和不愿意做自我批評,這是以后需要改正的,因為只有經(jīng)常反省自己找到自己的缺點,才能改掉缺點,從而使自己進步。

  泛愛眾、親仁的主要意思是:人在世上要有一顆博愛的心,要愛天地萬物,愛萬物生靈,要提高自己的品行修養(yǎng),更要親近有仁德之人,不誹謗別人,不強人所難等等。

  今天,我就讀到了親仁這一部分,以后我會把剩下的部分全部讀完的,從我讀的弟子規(guī)當中,我看到了自己的優(yōu)點,我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不少缺點,我一定會發(fā)揚優(yōu)點,改正缺點,按《弟子規(guī)》的要求去做,做一個品學兼優(yōu)的好學生。

  國學經(jīng)典《弟子規(guī)》心得篇二

  前段時間我們學校讓我們寫《弟子規(guī)》的讀后感,在我的姐姐的引導下,我漸漸感悟了《弟子規(guī)》的意思。我這才發(fā)現(xiàn),原來做人也有許多規(guī)則,“弟子”也有“規(guī)”。因此,想做一個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規(guī)有矩,有禮貌,尊老愛幼,守信用。我就說一說我讀后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則孝〉,這里主要是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弟子規(guī)》里有這樣的一句話“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因為,畢竟是他們生下了我們,養(yǎng)大了我們,我們總不能忘記養(yǎng)育之恩吧?

  其次是〈出則弟〉,它是教我們怎么和別人相處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為你們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親的一份擔憂,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

  〈謹〉,我們生活中做什么事,時時刻刻都要謹慎。俗話說: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穿衣服要結鈕扣,有定位,要整潔,還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適量,不要喝醉了,否則容易被別人“說閑話”。順便說一個故事:以前著名詩人王安石是當時國家的重臣,可他有一個壞習慣:不愛洗澡。有一次,國家開大會,他也參加了。正當國王在大會上公開地對王安石說話時,一只虱子,從他的脖子一直爬到臉上,會上的大臣都看得一清二楚,很快,這件事就傳遍了五湖四海,成了千古的笑話。所以我們要吸取教訓,不然也有可能成為別人的笑話呢。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計較小事,這樣你會很快樂。

  仁,代表仁慈、親仁。對外人仁慈,對親人仁慈,對朋友仁慈,對同學仁慈……現(xiàn)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幾個是做到“仁”的?我自己作了一首小歌:“能親仁,當然好,好日來,壞日少”我們可要努力啊!

  我已經(jīng)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還不行,還要學會做。怎么才能做呢?學知識。怎么學呢?學習可分為直接學習和間接學習,我們可學別人的,別人的也不一定全對,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該學的學,不該學就不學。

  這就是我的讀后感。我覺得《弟子規(guī)》對我們的一生都會有幫助,我要以它作為行為準則。

  國學經(jīng)典《弟子規(guī)》心得篇三

  俗話說的好,國有國規(guī),家有家規(guī),而今天我要講的則是《弟子規(guī)》。

  《弟子規(guī)》,原名《訓蒙文》。作者是清朝康熙年間的秀才李毓秀,分為五各部分,分別是弟子在出家、出外、待人、接待和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guī)范。后由清朝賈存仁改編,改名《弟子規(guī)》

  下面,我來說說《弟子規(guī)》中幾個典型的守則。

  事雖小,勿擅為;物雖小,勿私藏。這句話的意思是:事情雖小,但也不能善意妄為;物品雖小,但也不能私拿私藏。這句話讓我聯(lián)想到另一句話——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這兩句話都告訴我一個同樣的道理:千萬不能以為事情很小,而可以隨意妄為,積少成多,事情越做越大,終有一天,會變成無惡不作的壞人。

  親愛我,孝方難;親惡我,孝方賢。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親人疼愛自己,那么敬孝是很容易的;但如果親人厭惡、討厭自己,自己仍能盡孝道,那才是真正的孝。事實的確如此,如果要你去接觸一個對你好的人,那是很容易的;但如果要你去接觸一個對你很不好的人,那是很難的。父母養(yǎng)育了我們這么多年,恩情無以為報,在父母的有生之年,就應該盡子女應盡的孝道,就算父母再怎么難伺候,我們也要加倍孝順他們。

  《弟子規(guī)》雖然是一部古人用來要求自己言行的守則規(guī)范,但在現(xiàn)代社會,我們仍應遵守這些古訓,古人的守則規(guī)范,不要以為事小而可以擅為,也不要應為父母的脾氣而不忠孝道,比起古人,我們更應該以《弟子規(guī)》來規(guī)范自己的一言一行。

國學經(jīng)典《弟子規(guī)》心得相關文章:

1.弟子規(guī)的心得體會6篇

2.解讀弟子規(guī)心得體會3篇

3.誦讀弟子規(guī)心得體會3篇

4.學習國學經(jīng)典感悟

5.讀國學經(jīng)典心得體會

2232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