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為什么能戰(zhàn)勝項羽
劉邦為什么能戰(zhàn)勝項羽
楚漢傳奇的戰(zhàn)爭,最后以劉邦的勝利落幕,為什么不是項羽勝利呢?以下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捻椨饌€人評價,歡迎大家參考借鑒!
項羽個人評價范文1
秦二世三年,楚懷王憚于劉、項勢力之大,便將他們招至都城,冊封侯、將之位。正值此時:“趙數(shù)請救,懷王乃以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范增為末將,北救趙。令沛公西略地入關。與諸將約,先入定關中者王之。”(《漢書》)楚懷王的安排顯然是偏向劉邦的,項羽要先向北攻打親兵,再趕去散關函谷關,無疑要耗費更多精力。然而項羽“怨秦破項梁軍,奮”,可見其忠義之心。但項羽也由此走上下坡路。劉邦引兵向西,一路攻城收兵,再借之前的仁義名聲,致使他的隊伍逐漸壯大。及漢元年十月,沛公居霸上,他已有了十萬大兵,雖然尚不能與項羽軍隊相比,但其實力的確遠超出發(fā)時。
轉言項羽,大破秦軍之后便馬不停蹄地趕向關中,可惜十一月才到達。僅是比沛公晚到了一個月左右,大勢已然去矣。劉邦已派兵駐守函谷關,在當?shù)嘏c百姓約法三章,贏得民心,并已經(jīng)經(jīng)過了一段時間的休養(yǎng)生息。項羽之軍,剛剛經(jīng)歷了與秦軍的大戰(zhàn),又長途跋涉,到達關中便再次進入作戰(zhàn)狀態(tài)攻打函谷關,十二月又被調去戲地鎮(zhèn)壓起義,早已人疲馬倦,失去了其本來擁有的最大優(yōu)勢。這是項羽第一次失去“天時”。
項羽對這種費力不討好結局極為憤怒,隨后在鴻門設宴邀請劉邦。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鴻門宴”。雖說《史記》對鴻門宴的記載中也有很多文學化的成分,但是它畢竟來源于歷史,有兩大重點是不會有誤的:首先,項羽設宴邀請劉邦絕對不僅僅是吃飯這么簡單,這場宴席對劉邦的安全必然造成了威脅;第二,劉邦活著從鴻門回到了軍中。不管太史公其他的記載是否有誤,單憑這兩點,就可以說項羽再一次失去了“天時”,而這次失敗也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最終的回天乏術。
項羽個人評價范文2
次年正月,項羽因怨懷王而自立為西楚霸王,“王梁、楚地九郡,都彭城。”(《漢書》),分封諸侯。劉邦被迫裁軍至三萬,并且被驅逐到極偏僻的漢中、巴蜀之地。他本欲再次起兵反抗,但最終還是聽從了蕭何的勸阻,忍氣吞聲。然而項羽新建立的王國也未能長久。由于項羽的暴虐無道,諸侯之間相互交戰(zhàn),不久后天下又大亂,各諸侯王開始攻伐。漢在西,楚在東,雙方又一次開始了一統(tǒng)天下的征程。
之后的幾個月里,劉邦在西方調兵遣將,攻取隴西、北地、上郡,至此,三秦除章邯困守的廢丘之外全部歸漢,同時張良歸漢,自此大漢國家基礎形成。九月,韓信攻下韓地,十月漢土地至咸陽,劉邦已然做好了東進的準備。
反觀項羽,當?shù)弥獎钇蕉ㄈ販蕚涑霰コr,趙國、齊國、梁地都已反叛。項羽北上攻打齊國,打敗齊王田榮,由田榮的背叛而遷怒齊人,于是大肆屠殺,致使齊人或復叛或起義,局勢動蕩。即使是被項羽收入麾下的齊國軍隊,也不為項羽賣命。西楚霸王,內(nèi)憂外患,腹背受敵。從地圖上來看,齊國地域并不大,西楚即使吞并了齊國也不會增強多少實力。而漢已然統(tǒng)一了西方大片土地,由西北方向對西楚展開半包圍式的進攻,將西楚限制在東南海邊的這片區(qū)域,促狹不已。無論是領土面積還是控制的區(qū)域,西楚皆弱于漢,此所謂“地利”之失也。
項羽個人評價范文3
作為孟子強調的作戰(zhàn)要素中最重要的一個,“人和”在楚漢之爭當中起著決定性作用。項羽失人心,不在朝夕,而是日積月累的結果,劉邦之得人心亦是。
從楚懷王約定先入關為王時開始,項羽在外的名聲就不算好。懷王手下的大臣們都說:“項羽為人僄悍猾賊。項羽嘗攻襄城,襄城無遺類,皆阬之,諸所過無不殘滅……今項羽僄悍,今不可遣。獨沛公素寬大長者,可遣?!?《漢書》)以小窺大,可見劉邦在世人眼中是一個仁慈寬大的長者形象,而項羽是一個善戰(zhàn)但暴虐的莽夫形象。最終,也的確是一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一個寡助之至,親戚畔之。
從實際情況看,民間對劉項二人的評價并不是空穴來風。劉邦進入霸上,是打著“為父老除害”的旗號,秋毫不敢有所犯,只是與父老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笨梢哉f是很寬松的管理了。即使是人們爭著用牛羊酒食慰勞軍士,劉邦也不讓士兵接受?!?lsquo;倉粟多,非乏,不欲費人。’”——《漢書》中的這段記載頗有刻意美化之嫌,但與民休息應當是真的——觀項羽,《漢書》中有一段劉邦的話歷數(shù)了他的罪行,較為詳細,摘錄如下:“始與項羽俱受命懷王,曰先入定關中者王之,項羽負約,王我於蜀漢,罪一。秦項羽矯殺卿子冠軍而自尊,罪二。項羽已救趙,當還報,而擅劫諸侯兵入關,罪三。懷王約入秦無暴掠,項羽燒秦宮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財物,罪四。又彊殺秦降王子嬰,罪五。詐阬秦子弟新安二十萬,王其將,罪六。項羽皆王諸將善地而徙逐故主,令臣下爭叛逆,罪七。項羽出逐義帝彭城,自都之,奪韓王地,并王梁楚,多自予,罪八。項羽使人陰弒義帝江南,罪九。夫為人臣而弒其主,殺已降,為政不平,主約不信,天下所不容,大逆無道,罪十也?!边@就是項羽失去“人和”的最好總結。
難怪項羽最終會淪落到田父欺騙、馬童背叛、軍隊潰散的局面?!妒酚洝分兄皇菑捻椨鸬慕嵌葘懥怂ナ狼罢孤兜挠⑿蹥飧?,卻未免有些片面,殊不知他的死都是他一手造成的,他自己應當為他的死負最大的責任。
項羽個人評價范文4
上文中我所引用的文獻史料多來源于《漢書》,其實《史記》和《漢書》分別從這場爭霸的兩個角度記錄了這件事,可以結合對比來看。之所以多引《漢書》,還是因為課內(nèi)主要學習的是《史記》中的記載,這樣相互中和一下,能夠從多角度看問題。
從統(tǒng)治者自身的能力來說,項羽的領導才能的確不如劉邦。項羽所擁有的能力,是匹夫之能,而劉邦的卻是領導之能。其二者最大的差別在于,匹夫之能以自能為能,而領導之能以“官人”為能,即安排別人為其做事。從今天的角度來講,項羽的能耐是做事的本事,而非領導的本事。領導不比做事的本事,比的是能否指揮別人去做事。項羽剛愎自用、狂妄霸道,時而猶猶豫豫,有婦人之仁,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缺乏“領導力”。而劉邦善謀權術、重視百姓、任人唯賢,比項羽高出一層。在這種情況下項羽焉得不敗?其實項羽的故事,也體現(xiàn)了一個優(yōu)秀的領導者所需具備的個人素質和領導能力。
再多言幾句我的妄自揣測?!妒酚洝凡⒎鞘菢O客觀公正的一本史書,這其中摻雜了司馬遷的個人情感,如“陳涉世家”、“太史公曰”等等。在項羽本紀中,司馬遷之所以如此努力地塑造項羽光輝偉岸的形象,一方面可能是因為他對項羽有種英雄惜英雄的好感,但我認為更多的是他想借項羽塑造一種他理想中的人,這種人有反抗精神、有頑強的意志、有智勇雙全的才華,在無力回天之時,這種人會選擇維護自己生命的尊嚴。他或許有缺陷,但是他的閃光點和光輝事跡足以使他名垂千古。數(shù)千年后,當我們看到司馬遷當年的設想,仍會發(fā)出一番唏噓感慨,這也是中華文化一脈相承的體現(xiàn)之一。
項羽個人評價范文5
都說是勝者王,敗者寇,不以成敗論英雄卻更符合世人對霸王的追思。項羽最終沒能成為帝王,誰說他的理想就是稱帝呢?除暴秦后,因祖籍為西楚下相,他只封自己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史記。項羽本紀》),身為楚國舊貴族,他只想在報了國仇家恨之后,衣錦還鄉(xiāng),和虞姬一生繾綣情深,做一個自在的藩王。
太自信、太自大、太驕傲、太逞匹夫之勇、太不會用人,最終成全了霸王烏江邊上的末路悲歌。
杜牧在《題烏江亭》中曾不無遺憾地寫道:“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可是驕傲的項羽,又怎有顏面再見江東八千將士的父老?
破釜沉舟、背水一戰(zhàn)的謀略與勇氣讓橫掃六合的泱泱大秦毀于一旦;廣武山與劉邦兩軍對壘、斗文比武盡顯豪邁激烈;鴻門宴上看似溫厚仁義,不殺劉邦,實則為不失卻民心的明智之舉;東城之戰(zhàn)與二十八騎兵力戰(zhàn)灌嬰統(tǒng)領的五千軍士的王者霸氣;垓下被圍、烏江邊上窮途末路時與虞姬的兒女情長;只信個人才干、不會廣結賢能、失去韓信、氣死范增、聽信謠言不信任鐘離昧等將領的人性弱點;是“坑秦卒二十余萬人”、“引兵而屠咸陽”的殘忍暴虐與喪失人心;也是……范增怒極的一句“豎子不足與謀!”霸王,后人當如何來評價你的一生?
劉邦為什么能戰(zhàn)勝項羽相關文章:
6.鴻門宴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