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優(yōu)秀讀后感
莊子優(yōu)秀讀后感
《莊子》一書,“寓言十九。”莊子的散文,汪洋四溢,機趣橫生,在古典散文中是罕有倫比,更是因為如此,才構(gòu)造了一個瑰麗的藝術(shù)境界。讀莊子這本書讀者有什么樣的體會呢?今天學習啦小編整理了莊子的讀后感想,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莊子讀后感篇一
莊子那本書買回來擱在那里半年了,也沒有看過,因為我和同事們在地攤上轉(zhuǎn)的的時候,一位同事買了本史記,因為這個代表了文化人的象征。但是,我買了本莊子,可能是附庸風雅吧。
莊子這本書放在那里半年沒看過,他在哪里靜靜的躺著,可能是在睡覺,彌散在一種逍遙的氛圍中。也可能在等待著,等待懂他的人出現(xiàn)。
翻看莊子這本書看的時候,第一個感覺特別難懂,本來我對古文就不懂,再加上每一行里面冒出些生僻字,可以說是難上加難,沒文化真可怕的寫照浮現(xiàn)在臉上。再就是他的意義特別難理解,對于我,通過解釋加譯文依然領(lǐng)略不了其要旨。但是,有時候也能讀上幾句可以說只能認識字的幾句話,感覺又是朗朗上口,字字珠璣,就是說一句話,一個字,都閃現(xiàn)著智慧的光芒,有時候看到的,似乎還有自己生活的影子,立即有種羞愧的感覺。
莊子的精神很博大,說實話嚴格領(lǐng)會莊子的意義更是難上加難,莊子的思想似乎在天邊飄蕩,而自己就好像是井底之蛙。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我們每個人也許在這社會上拼搏,成功也罷,失敗也罷,但是,缺忘掉了一件事情,我來到這個社會上是干什么的,漫無目的,似乎也在飄蕩,但是,不知道怎么飄蕩,不知道飄到那里去,這件事情應(yīng)該誰都解決不了,只能是扣住心扉問自己。自己連自己想做啥都不知道,還能問出什么。
莊子的思想飄逸峻異,并沒有說明我們該怎么做,不像孔子。但是,感覺到是要讓人站到一個特別高的高度看問題,我們在物理學的坐標常常是地球,但是,莊子的坐標可能定在了太空。讓人感覺坐在太空中看一切事物的流動。
莊子的思想可以說很難解讀,只能慢慢的從中一遍一遍體會,有些小說看一遍就算完了,但是,莊子的小說感覺到看幾十遍都閑少,莊子指明了大道,讓人呆滯的思想有似乎變得有了點火光,我們中國人在2000多年前就有了這種思想,是件了不起的事情。
莊子的思想很博大,歷史學家可以通過莊子的思想來看待歷史,政治學家可以通過莊子的思想來審視政治,商人還可以通過莊子的思想來經(jīng)商。對于老百姓的我來說,還能從莊子的思想里面得到什么東西,估計可能就是不斷的審視自己,把自己的所有不良的東西剔除。
沒有一個精神基礎(chǔ),感覺到有時候就漫無目的,茫然失措,就像是隨風而搖擺的樹葉,不淡定。我覺得是最最失敗的地方,也不是說做出什么大事,就是沒有一個思想基礎(chǔ),可能那個目標是虛無的,指導(dǎo)我們的只是,把眼前的事情做好,沒有一個切合自己實用的方向和目標,有可能就是真的空虛一場,夢一場。
不斷的重新認識自己,不斷的改變自己,讓自己能趕上這個社會前進的步伐,社會就這個樣子,他是一種存在,不能因為我們的喜好而改變,他在不斷的變化,如果有錯,也只能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自己就是社會的一份子。不行崖異之事。
讀了莊子,感覺到連莊子的門都沒有進去,只能是不斷的在生活中體會,如果沒有豐富的社會生活,如果不從生活中體悟,莊子這本書,真的很難領(lǐng)略其真。當然了,還要不斷的學習,凝練,不能荒廢人生。
莊子讀后感篇二
近日來,看了《莊子》的獲得相對幸福的方法和獲得絕對幸福的方法,深有感觸。下面根據(jù)這兩點,談?wù)勎覍π腋5睦斫猓?/p>
一、獲得相對幸福的方法
莊子第一題為《逍遙游》,《逍遙游》里講了一個大鳥和小鳥的故事。兩只鳥的能力完全不一樣。大鳥能飛九萬里,小鳥從這棵樹飛不到那棵樹。可是只要它們都做到了它們能做的,愛做的,它們都同樣地幸福。
萬物的自然本性不同,其自然能力也各不相同。可是有一點是共同的,就是在它們充分而自由地發(fā)揮其自然能力的時候,它們都是同等地幸福。
幸福生命是美麗的,活著便是幸福的。
病痛中,健康是幸福;黑暗中,光明是幸福;寒冷中,溫暖是幸福;分離時,團聚是幸福;傷心時,有一個可靠的讓你流淚的肩膀是幸福;失意時,有一雙緊緊的拉你的手是幸福。這是人生的精華。
我覺得,簡簡單單就是幸福,不求轟轟烈烈,只愿真真切切。和愛人分居四年了,每當一家三口在一起時,我就會覺得這就是幸福。
幸福,是別人眼里的風景。
我看過許多關(guān)于重病房里躺著很多靠藥物、導(dǎo)管和呼吸機在維持生命的病人,他們時刻都在與死神博斗著。他們困難的每一次心跳、每一聲呼吸都凝聚了對生活無限的向往,他們渴望活下去,健康地活下去!實現(xiàn)這個愿望,對于他們來說就是最大的幸福。
幸福,常常被我們忽略。我們有健康的四肢,靈活的頭腦,可以在寬敞的圖書館閱讀可以在陽光下自由的奔跑,可是幸福是什么滋味,我們總抱怨感受不到。 什么才是幸福呢? 餓了,一頓美食就是幸福;渴了,一杯白開水就是幸福; 累了,一張沙發(fā)就是幸福……
其實,觸手可及的幸福就在我們身邊。讓我們時時抱著“知足者常樂”的心態(tài)吧,你會發(fā)現(xiàn),只要用心體會,夢里的幸福,一點也不遙遠。
陶淵明說“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范仲淹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李白說“人生得意須盡歡”。
這是三位前輩對人生的感悟,他們生活的年代參雜了太多的環(huán)境因素,也造就了迥異的生活態(tài)度。我們追求的卻是平凡的幸福,讓我們對生活的事事非非“寵辱不驚,看窗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任天外云卷云舒”吧,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驚喜與意外了,抱有一顆平常心,生命的疆域會拓展的更寬。
親愛的讀者,你對幸福的感悟與我一樣嗎?
二、獲得絕對幸福的方法
莊子在《逍遙游》中還說到:有個人名叫列子,能夠乘風而行。他是個已經(jīng)得到絕對幸福的人,是個至人,圣人,神人。它絕對幸福,因為他超越了事物的普通區(qū)別,他也超越了自己與世界的區(qū)別,“我”與“非我”的區(qū)別。所以他無己。他與道合一。道無為而無不為。道無為,所以無功,圣人與道合一,所以也無功。他也許治天下,但是他的治就是只讓人們聽其自然,不加干涉,讓每個人充分地、
昨天晚上,我忽然覺得,要幸福,也許其實就兩個條件。而幸福的程度,也取決于這兩個條件的完成程度和完成質(zhì)量。條件一:自己要很強(有多強大,就可能會多幸福);條件二:要有好的態(tài)度(態(tài)度有多好,就可能會多幸福)。二者要相輔相成,互為條件。我為什么這么認為呢?
也許很多人認為,幸福只是心里的一種感受,心里覺得高興,覺得幸福了,就幸福了??墒牵绻麤]有能夠覺得幸福的機會,幸福又能從哪里來呢?我考慮的是,怎么樣能讓自己心里覺得幸福呢?什么情況下,會覺得幸福呢?得先給自己創(chuàng)造幸福的可能性。我覺得,一個人越強大,就會被越來越多的人需要,而被越多的人需要,就會覺得自己很有價值,就會很開心,不容易覺得孤單。誰不希望自己對別人來說是重要的呢?尤其是那些自己最在乎的人。
當然,光自己強大,如果沒有好的心態(tài),那幸福也只是紙上談兵。如果在別人需要自己的時候,處理得不好,結(jié)果就會自己也煩別人也埋怨,通俗點講就叫出力不討好,這樣的情況,肯定沒辦法覺得幸福。或者,如果認為自己很強,而對于別人就不屑一顧地話,很顯然,別人也不會輕易給自己好臉色看。有些人,是愿意對別人付出主動關(guān)心,而從不計較的人。心胸寬闊,是一種境界,更是一種享受。當然,對于那些覺得幸福不幸福不重要無所謂的人,我這些理論,沒有任何價值。那么我認為,良好的心態(tài)就是:平和、熱情、心胸開闊、不計前嫌、樂于助人……
反正呢,以上兩個條件,其實缺一不可。人心都是肉長的。如果只有第一個條件,那就容易出現(xiàn)“高處不勝寒”的狀況了。而如果只有第二個條件,而自己啥都不會,啥都做不好,那對別人來說,真是可有可無。當然,第一個條件,不是要說明自己是否強大,而重點是在于有多強大。越強的人,越懂他人的人,自然就越受歡迎,越容易體現(xiàn)自己的價值啦。
自由地發(fā)揮他自己的自然能力。道無名,圣人與道合一,所以也無名。
昨天晚上,我忽然覺得,要幸福,也許其實就兩個條件。而幸福的程度,也取決于這兩個條件的完成程度和完成質(zhì)量。條件一:自己要很強(有多強大,就可能會多幸福);條件二:要有好的態(tài)度(態(tài)度有多好,就可能會多幸福)。二者要相輔相成,互為條件。我為什么這么認為呢?
也許很多人認為,幸福只是心里的一種感受,心里覺得高興,覺得幸福了,就幸福了??墒牵绻麤]有能夠覺得幸福的機會,幸福又能從哪里來呢?我考慮的是,怎么樣能讓自己心里覺得幸福呢?什么情況下,會覺得幸福呢?得先給自己創(chuàng)造幸福的可能性。我覺得,一個人越強大,就會被越來越多的人需要,而被越多的人需要,就會覺得自己很有價值,就會很開心,不容易覺得孤單。誰不希望自己對別人來說是重要的呢?尤其是那些自己最在乎的人。
當然,光自己強大,如果沒有好的心態(tài),那幸福也只是紙上談兵。如果在別人需要自己的時候,處理得不好,結(jié)果就會自己也煩別人也埋怨,通俗點講就叫出力不討好,這樣的情況,肯定沒辦法覺得幸福。或者,如果認為自己很強,而對于別人就不屑一顧地話,很顯然,別人也不會輕易給自己好臉色看。有些人,是愿意對別人付出主動關(guān)心,而從不計較的人。心胸寬闊,是一種境界,更是一種享受。當然,對于那些覺得幸福不幸福不重要無所謂的人,我這些理論,沒有任何價值。那么我認為,良好的心態(tài)就是:平和、熱情、心胸開闊、不計前嫌、樂于助人……
反正呢,以上兩個條件,其實缺一不可。人心都是肉長的。如果只有第一個條件,那就容易出現(xiàn)“高處不勝寒”的狀況了。而如果只有第二個條件,而自己啥都不會,啥都做不好,那對別人來說,真是可有可無。當然,第一個條件,不是要說明自己是否強大,而重點是在于有多強大。越強的人,越懂他人的人,自然就越受歡迎,越容易體現(xiàn)自己的價值啦。
自由地發(fā)揮他自己的自然能力。道無名,圣人與道合一,所以也無名。
莊子讀后感篇三
《莊子》是討論人與自然、人與社會關(guān)系的論著。我覺得莊子想說明事物的對立統(tǒng)一關(guān)系。不要老從一面看問題。自以為是也是一種極端,以一技之長為耀也是極端。世界是和諧的。人與人也應(yīng)是和諧的。
所謂的“堅白論”,山人以為,討論的兩派其實已經(jīng)不是在討論同一問題了:一個論述某物有何種屬性〖即白與堅〗,另一派則是論某特性〖即白與堅〗是該物特有的個性還是許多物質(zhì)都可以有的共性。
事實上,我們往往看到在許多爭論中,所謂對立的兩派,追溯到本質(zhì)上,自己都不知道在爭論什么。如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是兩個對立的陣營,爭論、對立幾十年。可是有誰能說清除什么是“社會主義”、什么是“資本主義”呢?
其實,綜觀中國的哲學,不論是儒家、道家還是法家,都非?,F(xiàn)實。對于那種“萬物起源”、“誰創(chuàng)造人”等等之類扯不清道不白的問題采用回避的態(tài)度。對于大自然則采用接受它、并與之相容的態(tài)度。不追求絕對、不走極端,只求中庸。而要“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思想山人認為是受西方影響而來的。現(xiàn)代西方科技的發(fā)展,就是試圖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一個例子。而中國的醫(yī)學、氣功、養(yǎng)生之道等等則是順其自然、接受自然、融于自然的例子,典型說法是所謂的“天人合一”。
許多人把莊子與道家放在一起,與儒家相對。山人以為,儒家側(cè)重與社會及社會體系;老子強調(diào)人與自然;而墨家則重客體與其自然屬性;反觀莊子,則是這些的融合。只是墨家的論點采用的較少一點。而過多地將儒家、老子相容。強調(diào)人與社會、人與自然都是一種和諧的共存,無主次之別。這也是與儒家的最大不同。在儒家中,要有等級之分,要有對自我的克制(這一點又與“無我”相近)。
自然了,從當政者的角度看,儒家是有利于朝廷的。但莊子思想也是有利于社會穩(wěn)定的。因此,儒家成為封建社會中的主體思想而被當政者大力提倡??墒峭瑫r,莊子的思想又作為主要的旁支而存在,沒有收到異常的壓制。而法家因為是強調(diào)客體、鄙棄主要因人的主觀而形成的社會體系、結(jié)構(gòu),從而無生存之地。
看了莊子讀后感的人還看了:
1.莊子讀書心得體會
4.讀莊子心得體會
5.莊子心得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