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實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事跡 >

感動中國林占熺事跡一覽

時間: 和杰4558 分享

林占熺研究員是菌草技術發(fā)明人,感動中國林占熺事跡是什么呢?那么感動中國人物林占熺簡介是什么?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感動中國林占熺事跡一覽,如果喜歡請收藏分享!

感動中國林占熺事跡一覽

感動中國林占熺事跡

林占熺:1943年生,福建省龍巖市連城縣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菌草技術發(fā)明人,長期從事菌草技術的研究、推廣和教學;現(xiàn)任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聯(lián)合國國際生態(tài)安全科學院院士,是扶貧劇《山海情》中凌一農教授的原型。

“我是農民的孩子,干農業(yè)是應該的”

1943年出生的林占熺,打小生活在龍巖連城。地處閩西,山高路遠,家中困難,小時候時常餓肚子,“看到長輩們用芒萁等野草摻進面粉米糠里充饑,就懂得糧食實在是太珍貴了。我是農民的孩子,干農業(yè)是應該的?!睂W農,在林占熺的心中扎下了根;后來在報考大學時,林占熺的志愿表中,填寫的都是農業(yè)院校。

1968年,25歲的林占熺從福建農學院(現(xiàn)福建農林大學)畢業(yè);3年后,他被分配到三明真菌研究所工作,研究食用菌的培植和生產。

上世紀70年代,食用菌成為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產業(yè),但因為需要過度砍伐木材做培養(yǎng)基,與生態(tài)平衡形成了突出矛盾。

1983年,林占熺隨同福建省科技扶貧考察團,來到龍巖長汀縣,這里的情景讓他觸目驚心——“懸河”高出兩邊耕地一兩米,四周山丘荒禿、耕地沙化,一派凄涼,“那真的是山光、水濁、田瘦、人窮,生態(tài)環(huán)境極其惡劣,當時我們就提出,能不能用以草代木栽培食用菌?!绷终紵邕駠u不已……

從長汀歸來,40歲的林占熺辭去行政職務,開始專心研究“以草代木”栽培食用菌的技術。沒有實驗場所,林占熺向學校工程隊借來5萬元建實驗室,“這相當于一家人月收入的500倍,萬一實驗失敗了,恐怕一輩子也還不起了?!闭Z氣停頓,林占熺又補充說:“但這又有什么關系呢?一定要干成!”

此后的3年,林占熺前后奔走:沒有菌種接種針,就把家里的自行車拆了,將鋼線磨光來代替;沒有粉碎機,借用學校農場的飼料粉碎機,把野草芒萁粉碎了做培養(yǎng)基……終于,1986年,第一朵用芒萁培育出來的香菇,在試驗瓶里破土綻放。

此后,林占熺帶領團隊進行標準化的系統(tǒng)選育:根據(jù)太陽能利用率、內生固氮菌、根系、生長速度、植株情況,以及營養(yǎng)、抗逆性等一系列標準來選擇植物。篩選、培育出來的菌草植物多達45種,可以滿足55種食藥用菌的栽培需求。從此,菌草技術誕生。

“要讓世界都知道,菌草是中國的驕傲”

菌草技術的成功研發(fā),讓林占熺與扶貧結下了不解之緣。

1988年,林占熺到福建三明尤溪縣推廣菌草技術,120多期的菌草技術培訓班、近2萬學員,讓菌草技術迅速在尤溪縣廣泛傳開。后來,選擇“以草代木”種菌類的農民從最開始的27戶增加到4236戶。菌草技術,一舉成名!

閩寧對口扶貧協(xié)作的開展,也讓菌草技術跨越山海,走向全國。1997年4月,福建寧夏對口扶貧協(xié)作會決定將菌草技術列為幫扶寧夏項目;此后,菌草技術在寧夏落地生根。

從那時起,林占熺帶著6箱菌草,開啟了20多年的菌草扶貧之路。大西北干旱少雨,戈壁灘極其干涸,生態(tài)環(huán)境十分脆弱。為了更好地保存水分、保證溫度,林占熺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窯洞種菇”的新方法,利用當?shù)刎S富的農作物秸稈做培養(yǎng)基,生產反季節(jié)菌菇,大幅提高了農民收入。

1998年,林占熺團隊來到閩寧村?!盀榱舜蛳蠹业念檻],我們不僅包教包會,還幫忙包銷?!痹诹终紵鐖F隊的推動下,閩寧村的菌菇源源不斷地銷往國內各地。此后,林占熺還先后承擔國家級重點推廣項目。如今,菌草技術已在31個省份的506個縣推廣應用。

菌草技術成功后,引發(fā)了國際關注。1995年,中國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將菌草技術列為援助發(fā)展中國家的技術培訓項目;1996年,林占熺攜帶菌草技術首次出海,赴巴布亞新幾內亞東高地省推廣獲得成功。在斐濟,菌草技術被譽為“島國農業(yè)的新希望”;在萊索托,短時間即可收回成本;2017年,菌草技術被列為聯(lián)合國和平與發(fā)展基金重點推進項目向全球推廣,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方案”。

2000年5月,應時任福建省省長邀請,巴新東高地省代表團訪問福建,雙方簽署友好省協(xié)議和《福建省援助東高地省發(fā)展菌草、旱稻生產技術項目協(xié)議書》。經過兩地20多年的共同努力,林占熺團隊和當?shù)孛癖妱?chuàng)下了3個紀錄:巨菌草產量最高達853噸/公頃,農戶旱稻產量達8.5噸/公頃,旱稻宿根法栽培創(chuàng)造了1次播種連續(xù)收割13次的紀錄,使巴新擺脫了對進口大米的依賴。

“我的夢想就是點草成金造福更多人,也要讓世界都知道,菌草是中國的驕傲?!绷终紵缯f。

林占熺簡介

林占熺,1943年生,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聯(lián)合國國際生態(tài)安全科學院院士。林占熺創(chuàng)立了菌草學學科,成功解決了菌業(yè)生產中存在的“菌林矛盾”這一世界性難題,為發(fā)展中國家減貧和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了新路徑,被譽為“世界菌草技術之父”。

扭住“閻王鼻子”

在內蒙古阿拉善左旗,黃河水沖擊河岸,沙漠之下,便是暗流。當年,駝隊走到此處,常常陷入黃沙,掉進河里。當?shù)厝私o這里取名叫做“閻王鼻子”。

電視劇《山海情》中,福建來的凌一農教授,在寧夏閩寧村帶領農民發(fā)展庭院經濟:種植雙孢菇,讓西海固地區(qū)的人們,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凌一農的原型人物,福建農林大學教授林占熺,最近忙著研究“閻王鼻子”。用的還是他研究了幾十年的菌草。

“這些菌草防風、固沙,150天的巨菌草,根長可以達到575公分,把沙牢牢固住了。我們今年就在‘閻王鼻子’那邊試驗,如果今年的汛期巨菌草經得起沖刷,就算成功了。”

試驗,就是趟一條沒有人走過的路。林占熺這一輩子的菌草研究,就是在試驗里度過的。

學好知識點,讓農民過上好日子

1983年,在福建農學院工作的林占熺,隨福建省科技扶貧考察團來到長汀縣。在一戶農家看到的場景,深深刺痛了這位農學院的教師。

“有一個小孩子拉著我的手,向我討東西吃。我當時給縣領導提建議,我說農戶特別困難,你們特別照顧一下。”

眼前的孩子,讓林占熺仿佛看到了幼年的自己。

1943年,林占熺出生在武夷山南端的福建連城,祖輩務農,家境貧寒??图胰擞幸痪淅显挘吼B(yǎng)子不讀書,等于養(yǎng)頭豬。讀書用功的放牛娃林占熺,1964年成了家族里少有的大學生。

“祖祖輩輩20多代,從河南移到福建800多年,考上大學是非常少的。想學點什么好的知識,讓農民不要那么辛苦,過上好日子。”

2023感動中國觀后感

那是一個寧靜的夜晚,我如饑似渴地拽著媽媽的手臂,求媽媽給我講一個好聽的故事。

某個停車場有這樣一個規(guī)定:停自行車收費五角錢。那兒有一位年過六旬的老人負責看守自行車,并收取這區(qū)區(qū)五角錢。在一個陰沉的下午,一位年輕人騎著自行車匆匆忙忙地來到停車場,他剛從自行車上下來,口袋里的手機便響了起來,“喂,哎呀,知道了!我已經在樓下了!”就在這個年輕人接電話的時候,那位老人緩緩向他走來,本想與年輕人說句話,可沒等老人說一個字,這個年輕人隨手把車一停,便急匆匆地跑向旁邊那幢大樓了,連頭都沒回一下。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這時,漆黑的夜空中狂風大作,隨即下起了黃豆般的雨滴,整個停車場的自行車幾乎都被領取完了。直到半夜,那位年輕人才悠哉悠哉地從大樓里出來,到停車場取自行車,但是那位老人還是守在那里。當年輕人看到老人后,帶著諷刺的語氣說:“呦!就為了那五毛錢!至于嗎!?”說著,他從皮夾里抽出了一張五元的錢幣,隨手扔在老人面前。老人對于年輕人對他的諷刺與侮辱只是一笑而過。他從容地從地上撿起那張紙幣,并且從口袋中掏出一串鑰匙,一起交給了年輕人。當年輕人看到后,一瞬間,他臉上那傲慢、高高在上的神情一下子消失了,慚愧與無地自容爬上了他的臉頰。原來,老人冒著傾盆大雨,頂著刺骨寒風,一直守在停車場等那位年輕人,就是為了把他遺留的自行車鑰匙親手交給他……

聽了這個故事,我無比感動。老人那樣做并不是想讓年輕人怎樣去報答他,而是為了維護自己做人的基本準則——誠信。在現(xiàn)代社會中,又有多少人能與老人一樣,做到誠信,拾金不昧呢?老人在極其平凡的工作崗位上,沒有驚人的壯舉,甚至被別人看不起,但是他卻有著一顆美麗、真誠的心靈,這正是我們應該學習地。

180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