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四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范文
四年級是小學生知識、能力、情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要通過品德與社會課程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的綜合課程。那么具體的教學工作計劃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學習啦小編帶來關于2022四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范文,希望能讓大家有所收獲!
四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一)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現有學生_人,男生_人,女生_人,學生分別來自不同學校;學生的思想行為各不相同,部分學生比較自私,團結協作精神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自覺性比較差,有些學生作業(yè)拖拉,字寫得比較差。上課時,不愛動腦、動筆,需要不斷督促。
二、 教材分析
四年級下冊教材共三個單元,第一單元“哺育我成長的家鄉(xiāng)”,第二單元“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第三單元“發(fā)展中的家鄉(xiāng)”。 四年級下冊教材向學生展示了從家鄉(xiāng)民風、民俗到工業(yè)、農業(yè)、交通、通信等多個方面的社會生活事實,教材在引導學生了解社會、探究社會的過程中,努力幫助學生形成健全的人際意識和社會意識,學習解決人際問題和社會問題的技能。如第二單元的《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以家鄉(xiāng)的老街和老屋、家鄉(xiāng)的地名、風味飲食作為基本事實,把愛護家鄉(xiāng)文化遺產教育與激發(fā)學生愛家鄉(xiāng)的情感蘊含其中。
三、教學目標:
1、注意引導學生通過探究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
品德與社會課程旨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奠定基礎。四下教材通過引導學生探究生產與生活的關系,來幫助學生認識社會和了解社會中工農業(yè)生產的基本過程,工農業(yè)生產之間的密切聯系,生產的發(fā)展和生產工具的不斷改進,生產行業(yè)的不斷變遷;通過探究交通與生活的關系知道社會交通方式的多種多樣,交通的變遷、交通與人們日常生活、社會經濟發(fā)展、文化交流的密切聯系,交通發(fā)展引發(fā)出的新問題;通過探究通信與生活的關系引導學生了解現代通信的種類、古代人們的通信方式、通過大眾傳媒獲取信息和傳播信息等方面的社會常識。這樣的編寫方式,使學生對社會基本事實的認識不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是引導他們看待社會現象的時候,能探究和思考社會生活中,各類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及其本質。
2、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出發(fā),引導學生對間接生活的認識和了解。 兒童的品德和社會性源于他們對生活的認識、體驗和感悟,兒童的現實生活對其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具有特殊的價值。因此四年級下冊教材在編寫時,注意了將社會事實方面的內容與兒童的生活聯系起來,讓他們能從自己的世界出發(fā),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
3、注意了相關知識的整合,較好地體現了綜合課程的特點。 “品德與社會”是一門打破學科界線的“綜合課程”。四年級下冊教材在處理各知識領域之間的關系及知識與生活之間的關系上,將跨學科的知識有機地融為一體,在本冊教材中,涉及到了地理學、歷史學、社會學、經濟學、工農業(yè)生產常識、交通、通信等方面的知識,教材將這些知識綜合在一起,強調認知與情感綜合,較好地體現了綜合課程的特點。
4、將引導學生獲取信息與指導學生探究問題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培養(yǎng)學生對社會的認識能力和社會研究能力。
5、通過活動的設計和教材中的留白來引導學生動腦、動手和參與實踐。四年級下冊教材仍注意了對學生活動的引導,教材根據內容需要設計了許多學生直接參與的活動,讓學生通過親歷的活動來獲得對社會的認識和體驗。
四、教學措施:
1、明確課程性質,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2、品德教育要回歸生活,突出課程的經驗性。
3、追求教學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礎。
4、建立新的教學觀,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5、實現評價改革,促進學生發(fā)展。
四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二)
一、基本情況
我任教四(2)班,有學生44人。根據上學期的學習情況和期末考試成績而言,兩個班與其他班級都有一定的差距。而四年級是小學生知識、能力、情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初步的認識,養(yǎng)成了一些良好的行為習慣。隨著社會生活范圍的不斷擴大,想認識、了解社會、形成自己品行的愿望很迫切。由于課程的開放性、活動性、實踐性較強,學生都樂于學習并積極參與到本課程的課內外的學習活動中去。
二、指導思想
以新課程標準為基礎,以新教育理念為指導,以現有教材為依托,以學生為主體,為培養(yǎng)學生健康全面的發(fā)展、德才兼?zhèn)涞娜瞬艦槟康摹F返屡c社會課旨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寬容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人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有四個單元,分別是《我們天天在進步》、《我們生活在信息時代》、《我們出行真方便》、《工農業(yè)與我們的生活》。教材以四年級兒童不斷擴大的社會生活為主線,以關注每一個兒童的成長為前提,以發(fā)展兒童豐富的內心世界和主體人格為目標,以體現與人為本的現代教育價值取向為理念;引導學生通過與自己生活密切聯系的社會環(huán)境、社會活動和社會關系的交互作用,獲得對現代社會生活的積極態(tài)度和參與能力;在感悟和體驗的基礎上,不斷豐富和發(fā)展對自我、對他人、對社會的認識和理解;逐步養(yǎng)成社會主義合格公民所必須具備的道德觀、價值觀及相應的良好行為習慣。教材從多方面展示社會生活,在引導學生了解、探究社會的過程中,幫助學生形成健全的人際意識和社會意識,學習解決人際問題和社會問題的能力。教材注意引導學生通過探究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來認識和了解社會。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出發(fā),引導學生對間接生活加深認識和了解。注意了相關學科的知識整合,較好地體現了綜合課程的特點。將引導學生獲取信息與指導學生探究問題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培養(yǎng)學生對社會的認識能力和研究能力。
四、教學目標
1、情感與態(tài)度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不畏挫折、樂觀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理解并做到寬容待人。
(2)激發(fā)學生對人類創(chuàng)造及智慧的敬仰之情;控制自我,培養(yǎng)網絡文明道德;感知信息傳播的多樣性,廣泛性以及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性。
(3) 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懷,實事求是看問題并解決實際問題;自覺遵守交通法規(guī),珍愛生命;培養(yǎng)自主意識,安全出行。
(4)尊重農民,愛惜糧食;珍惜工人的勞動成果,培養(yǎng)尊重工業(yè)生產者勞動的意識。
2、行為與能力目標
(1)正視困難和挫折,自我調節(jié),提高適應能力;認識自己,充滿自信;欣賞他人,發(fā)現他人長處。
(2)適選通信方式,文明通信,解決生活問題;學會正確合理使用網絡;合理使用傳媒,獲取、處理、運用信息;
(3)知道交通發(fā)展的方向,會選擇合適的交通工具;熟悉交通標志,自覺遵守交通法規(guī);合理選擇出行方式,并且在旅途中能夠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4)了解、探究農業(yè)生產與人們日常生活的關系;學會收集、整理、分析和運用信息。
3、知識與技能目標
(1)知道失敗是成功之母;認識自己,充滿自信,勇于表現自己;取長補短,學會合作。 (2)了解通信的發(fā)展歷史及作用,郵件的傳輸過程;了解網絡的含義和作用,知道網絡文明公約;知道大眾傳媒和信息傳播的多樣性,對生活的影響和作用。 (3)知道各種交通工具,發(fā)展方向及帶來的問題;了解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關內容,能識別交通標志;選擇合適的交通工具,出行會自護自救。
(4)了解農民的辛勤勞動,感受科技對農業(yè)發(fā)展的巨大影響;了解工業(yè)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了解各行各業(yè)的工人都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兢兢業(yè)業(yè)地工作著。
五、教學重難點
1、培養(yǎng)學生不畏挫折,樂觀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了解自我,培養(yǎng)自信心;認識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yōu)點。
2、正確使用電話、適選通信方式,解決生活問題;正確認識網絡,合理使用網絡;了解各媒體,感受信息傳播的多樣性、廣泛性和對生活的重要性。
3、會選擇合適的交通工具,實事求是看待和解決問題;學習道路交通安全知識,自覺遵守交通法規(guī),遠離交通事故;根據不同情況,出行前作出合適的選擇和安排。
4、探究農業(yè)生產與日常生活的關系,養(yǎng)成尊重農民和農民勞動成果的習慣;探究工業(yè)與生活的密切關系,工業(yè)生產密切合作的特點,各行各業(yè)的工人都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兢兢業(yè)業(yè)地工作
六、教學難點
1、遇到挫折會勇敢面對;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點,明白自信能使人快樂;了解自我,取長補短。
2、遵守通信公共道德、法律法規(guī),愛護設施;正確獲取信息,遵守網絡道德規(guī)范,辨別信息,不沉迷網絡;學會篩選信息,鍛煉和培養(yǎng)選擇、收集、處理和運用信息的能力。
3、選擇合適的交通工具,實事求是、力所能及地看待和解決實際問題;確立安全意識,體驗生命價值,遵守交通規(guī)則;出行在外會自護、自救,掌握解決問題的各種方法。
4、感受科學技術對農業(yè)生產和發(fā)展的重大影響;珍惜工人的勞動成果,尊重工業(yè)生產者的勞動意識。
七、教學措施
1、提高認識,樹立新型的教育觀念,轉變教材觀和教學觀,遵循品德與社會課程的教學理念。
2、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端正學生思想,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習做人,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3、注重教育的基礎性和有效性,改革教學方式,創(chuàng)新教學過程,優(yōu)化課堂結構,扎實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4、注意聯系周圍的環(huán)境、人和事,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
5、注重自身業(yè)務素質及能力的提升,積極參加教科研活動,努力向同行學習。
6、對學困生不拋棄
不放棄,努力做到課堂內外尊重個體,點燃自信,磨礪性格,欣賞、鼓勵、張揚優(yōu)點,正面評價,使這些學生受到公平的教育。 八、學科實踐活動安排
1、開展一次“安全才能回家”的安全意識教育活動(具體實施由開學初政教處進行)。
2、開展一次“通信王國探秘”的活動(由英語教師在多媒體教室進行)。
3、開展一次“尊重農民珍惜糧食”的活動(由家長帶領到田間地頭實際進行)?!疽部蔀椤白鹬毓と藙趧痈惺芄I(yè)生產合作的重要性”】
四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三)
一、學生情況分析:
四年級有學生40人,他們大多來本村或周邊村子,淳樸,活潑,積極向上。這學年是他們知識、能力、情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yǎng)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為習慣,隨著他們社會生活范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了解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為迫切的需要。因本課程的開放性、活動性、實踐性較強,絕大部分學生樂于這一門課程的學習,能積極與到本課程的課內外的學習活動中去。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四個單元,第一單元“珍愛生命,第二單元“安全地生活”,第三單元“花錢的學問”,第四單元“關心你,愛護他”。
第一單元重在告訴學生要關愛、善待植物和動物,也要珍愛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因為生命只有一次。
第二單元是關于安全方面的,重在引導學生正確處理危險發(fā)生后的緊急情況,同時防止事故的發(fā)生,以免給自己和別人帶來傷害。
第三單元是關于消費和理財的。告訴學生要學會合理的花費。
第四單元是關于做人的道理,做人要善于關愛別人、理解別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責任感。
三、教學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學習,忽略能力、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培養(yǎng)的教學觀念,通過多種教學活動,掌握必備的知識。
2、善于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
3、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靈活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fā)展提供充分的空間。
4、充實教學內容,從教科書擴展到學生的整個生活空間,把教學內容與本地區(qū)實際有機結合起來,同時關注社會新的發(fā)展和變化,增進課程內容的現實性和親近感。
5、拓展教學空間,不局限于學校和課堂,創(chuàng)設條件盡可能向社會延伸。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四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四)
一、指導思想
綜合的課程觀要求我們積極轉變觀念,走出以往的學科教學模式,尤其是說教式德育模式。開放的課程觀要求我們樹立以人為本的學生觀,尊重學生的生活,充分利用各種課程資源,根據學生實際需要組織教學活動,根據自己的教學需要對教材中的范例進行合理的取舍或加以適當的拓展,積極引導學生在生活中饒有興趣地學習、探究、體驗,在學習中愉快地成長、獲取對社會的整體認知,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和道德觀。
二、學情分析
本班共有50名學生,男生27人,女生23人。孩子們的年齡大多在十歲左右,思維非?;钴S,好奇心較強,見識較廣,對綜合性、活動性較強的品德與社會課頗有興趣。通過多年的學習與生活,他們已經懂得了不少做人的道理和生活常識,也了解了一些社會現象,但實際操作與現實表現還有待加強。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有五個單元,各單元的主題與教學要點如下:
第一單元的主題是誠信是金,通過對本單元的學習,讓學生明白誠實是自尊自愛的表現,誠信是事業(yè)成功的法寶,是現代社會正常運行的基本保障,努力做一個講信用的人。
第二單元的主題是伸出我們的手,通過對本單元的學習,激發(fā)學生的愛心,使他們愿意伸出自己的手,獻出自己的愛。
第三單元的主題是我的綠色日記,通過對本單元的學習,引導學生對家鄉(xiāng)的水、空氣、動植物等環(huán)境問題的原因和危害進行考察和探究,使學生初步樹立環(huán)保的意識和責任感,激發(fā)他們對美好綠色家園的熱愛與向往之情。
第四單元的主題是交通連著千萬家,通過對本單元的學習,了解交通發(fā)展的狀況,感受社會的飛速進步,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自覺遵守交通法規(guī)。
第五單元的主題是祖國真大,通過對本單元的學習,讓學生知道我國是一個地域遼闊、有許多名山名川和名勝古跡的國家,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之情。
四教學措施
1、認真學習新課程教學目標,合理運用多種教學方法,精心設計課堂上的趣味較濃的活動,讓學生在輕松的氣氛中學習,在愉快的活動中不知不覺地得到教育。
2、善于充分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
3、多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特別是要給予來自外地農村的孩子更多鍛煉的機會,讓學生增長見識,陶冶情操,并提高實際操作能力。
4、充分利用各種媒體,擴充學習資源,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教學進度
周次教學內容
第1周誠實,不需要理由
第2周拍手拉鉤不要變
第3周誠信就在身邊
第4周同在藍天下
第5周生活因愛更美麗
第6周我們的愛心行動
第7周流過家鄉(xiāng)的小河
第8周我們時刻在呼吸
第9周大自然中的朋友
第10周呵護綠色家園
第11周馬路修到家門口
第12周交通海陸空
第13周平安走天下
第14周在世界的東方
第15周我們的大中國
第16周壯麗的河山
第17周海峽兩岸盼統(tǒng)一
第18周復習考核
四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五)
學情分析
本年級共有42名學生,男生23人,女生19人。孩子們的年齡大多在十歲左右,思維非?;钴S,好奇心較強,見識較廣,對綜合性、活動性較強的品德與社會課頗有興趣。通過多年的學習與生活,他們已經懂得了不少做人的道理和生活常識,也了解了一些社會現象,但實際操作與現實表現還有待加強。
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有五個單元,各單元的主題與教學要點如下:
第一單元的主題是誠信是金,通過對本單元的學習,讓學生明白誠實是自尊自愛的表現,誠信是事業(yè)成功的法寶,是現代社會正常運行的基本保障,努力做一個講信用的人。
第二單元的主題是伸出我們的手,通過對本單元的學習,激發(fā)學生的愛心,使他們愿意伸出自己的手,獻出自己的愛。
第三單元的主題是我的綠色日記,通過對本單元的學習,引導學生對家鄉(xiāng)的水、空氣、動植物等環(huán)境問題的原因和危害進行考察和探究,使學生初步樹立環(huán)保的意識和責任感,激發(fā)他們對美好綠色家園的熱愛與向往之情。
第四單元的主題是交通連著千萬家,通過對本單元的學習,了解交通發(fā)展的狀況,感受社會的飛速進步,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自覺遵守交通法規(guī)。
第五單元的主題是祖國真大,通過對本單元的學習,讓學生知道我國是一個地域遼闊、有許多名山名川和名勝古跡的國家,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之情。
教學措施
1、認真學習新課程教學目標,合理運用多種教學方法,精心設計課堂上的趣味較濃的活動,讓學生在輕松的氣氛中學習,在愉快的活動中不知不覺地得到教育。
2、善于充分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
3、多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特別是要給予來自外地農村的孩子更多鍛煉的機會,讓學生增長見識,陶冶情操,并提高實際操作能力。
4、充分利用各種媒體,擴充學習資源,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進度
周次
教學內容
第1周
誠實,不需要理由
第2周
拍手拉鉤不要變
第3周
誠信就在身邊
第4周
同在藍天下
第5周
生活因愛更美麗
第6周
我們的愛心行動
第7周
流過家鄉(xiāng)的小河
第8周
我們時刻在呼吸
第9周
大自然中的朋友
第10周
呵護綠色家園
第11周
馬路修到家門口
第12周
交通海陸空
第13周
平安走天下
第14周
在世界的東方
第15周
我們的大中國
第16周
壯麗的河山
第17周
海峽兩岸盼統(tǒng)一
第18周
復習考核
第19周
四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六)
一、學生情況分析:
四年級是小學生知識、能力、情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yǎng)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為習慣,隨著他們社會生活范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了解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為迫切的需要。由于課程的開放性、活動性、實踐性較強,絕大部分學生樂于這一門課程的學習,能積極參與到本課程的課內外的學習活動中去。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共有四個單元,分別為:《在集體生活中》、《學習更上一層樓》、《我的家鄉(xiāng)》、《家鄉(xiāng)的變化》。教材以四年級兒童不斷擴大的社會生活為主線,以關注每一個兒童的成長為前提,以發(fā)展兒童豐富的內心世界和主體人格為目標,以體現與人為本的現代教育價值取向為理念;引導學生通過與自己生活密切聯系的社會環(huán)境、社會活動和社會關系的交互作用,獲得對現代社會生活的積極態(tài)度和參與能力;在感悟和體驗的基礎上,不斷豐富和發(fā)展對自我、對他人、對社會的認識和理解;逐步養(yǎng)成社會主義合格公民所必須具備的道德觀、價值觀及相應的良好行為習慣。
三、教學目標:
1、情感與態(tài)度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在集體活動中樂于合作,待人誠實守信的品質;初步形成規(guī)則意識、民主意識。
(2)使學生知道學習是自己的責任,要敢于面對學習中的困難和挫折;引導學生體驗學習給自己帶來的樂趣,感受讀書是一件快樂的事;使學生初步形成積極向上,樂觀好學的學習態(tài)度。
(3)知道家鄉(xiāng)是祖國的一部分;形成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和保護水資源的意識;了解家鄉(xiāng)的名人并向他們學習。
(4)感受家鄉(xiāng)及家鄉(xiāng)人各方面的發(fā)展與進步,萌發(fā)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在了解家鄉(xiāng)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的基礎上,樹立環(huán)境保護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2、行為與能力目標:
(1)幫助學生建立與人交往有誠信,能合作,民主地參與集體生活的行為習慣。
(2)初步培養(yǎng)學生獨立自主地完成自己學習任務的良好習慣;初步培養(yǎng)學生喜歡閱讀課外書籍的行為習慣;培養(yǎng)學生在學習中的毅力和耐心,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培養(yǎng)學生愛惜名勝古跡,不亂丟亂刻畫的習慣。
(4)養(yǎng)成保護水資源,愛護身邊環(huán)境的良好習慣。
3、知識與技能目標:
(1)幫助學生在集體生活中學會傾聽他人的意見,學會與他人平等的交流與合作,能嘗試合理的解決集體生活中的問題。
(2)學習給自己制定不同時期的目標,樹立自信心;學會一些簡單的讀書方法。
(3)能正確辨認地圖上的簡單圖例、方向,了解家鄉(xiāng)的民風、民俗、文化、物產等;了解家鄉(xiāng)湖泊眾多的自然環(huán)境及水資源分布情況;了解家鄉(xiāng)的名勝古跡及特產。
(4)知道部分舊生活用品的用途;了解家鄉(xiāng)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污染情況;知道有關環(huán)保知識。
四、教學重難點:
1、幫助學生學會適應集體的要求與規(guī)范,樹立合作、誠信意識,學會尊重他人,能夠合理處理意見不一致的問題。
2、提高學習興趣,樹立自信心,努力完成學習任務,不斷擴大自己的知識領域。
3、自然環(huán)境和經濟特點;會識圖,在圖上找家鄉(xiāng)的位置,了解家鄉(xiāng)的地理、人文、歷史文化、名勝古跡等等,熱愛家鄉(xiāng),節(jié)約水資源。
4、了解自然環(huán)境,經濟特點及其與人們的生活關系。
五、教學措施:
1、改變陳舊的觀念,樹立新觀念
(1)轉變教材觀。教學是對教材的再創(chuàng)造,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根據新課程的教學要求,要運用好教材。要做到“刪減、替換、補充”。教材是為學生提供的案例。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注意理清教材的思路,把握教材的教學主題。在教學過程中,要以教材提供的教育主題為基礎,引導學生去學習,去探究。
(2)轉變教學觀。新的課程改革,把關注人作為課程的核心理念,提出:“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钡谝?。要變“目中無人”為有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更新觀念,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要關注每一位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能力的形成。第二,變“重結論輕過程”為重視學生學的過程。新課程強調過程,強調學生探究新知的經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教師的教學過程,要指導學生怎樣學,通過什么方法學;不要把現成的結論強加給學生,要讓學生用自己的眼光、方式來看待世界,允許學生有自己的看法。
2、遵循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理念
(1)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習做人
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的核心是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習做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關注每一個兒童的成長,發(fā)展兒童豐富的內心世界和主體人格,體現以人為本的現代教育價值取向。培養(yǎng)學生對生活的積極態(tài)度和參與社會的能力,使學生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人。
(2)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
品德與社會課程教育意義在于對兒童生活的引導,用經過生活錘煉的、有意義的教育內容教育兒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選取、引用的教育內容和形式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反映兒童的需要,引導他們從自己的世界出發(fā),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
3、要追求教育的基礎性和有效性
兒童時期是品德與社會發(fā)展的啟蒙階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從兒童發(fā)展的現實和可能出發(fā),要采用他們樂于和適于接受的生動活潑的方式,幫助、引導他們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為他們今后人格和諧發(fā)展與完善奠定基礎。
4、改革教學方式
教師要注意遵循品德與社會課程的基本教學理念,采取以客觀社會為基礎與學生為主體的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廣泛采用活動型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在自主活動中自我體驗感悟,探究發(fā)現訓練技能,養(yǎng)成習慣。
5、重視學生學業(yè)評價
品德與社會課評價目的是獲得反饋信息,幫助教師改進教學,促進兒童發(fā)展,保證課程目標的實現,而不是對學生品德與社會性發(fā)展水平做終結性的評定,更不是利用評價結果對兒童進行比較與劃分等級。因此,要從每個學生原有基礎出發(fā),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強調以鼓勵為主的發(fā)展性評價。
六、學困生幫扶措施:
正如烏申斯基所說:“教師的人格對于年輕的心靈來講,是任何東西都不能代替的有益于發(fā)展的陽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業(yè)中的一切。”學生透過老師的行為來判斷老師的人格,一旦他認可了老師的人格,他就會接納之,從而完善自己的人格。只要我們用一種合理的、民主的鼓勵和寬容的態(tài)度來對待學生,以學生的個性發(fā)展為目標,用發(fā)展的目光看待學生,用滿腔熱情和期望去塑造學生的性格,相信有耕耘就會有收獲!
1、課堂內外尊重個體。
愛是教育的前提,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而這種愛又必須是真誠的。打開孩子心里的那扇門,當我們與學困生建立一種友好、平等的關系時,他們就會主動向我們吐露心跡,敞開心扉地與我們交朋友,這樣他們就會親其師而信其師,喜歡聽教師的課,對老師的批評教育也樂于接受。馬克思曾說:愛需要用愛來交換,心靈需要用心靈來塑造。我們不能把學生培養(yǎng)成一模一樣的人,也不應該這樣要求學生。因而,尊重學生,還表現在尊重學生的個性,只有這樣,才能培養(yǎng)出有創(chuàng)造力又具個性特征的人。
2、點燃自信、磨礪性格。
自信是成功的保證,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戰(zhàn)勝自我很重要,要讓他們明白老師心中永遠有他們的位置,老師永遠都在關注他們。同時,還要引導學生善于發(fā)現自己的閃光點,讓他們在黑暗中看到希望,在困境中重拾信念。
教師要創(chuàng)造、利用各種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鍛煉的機會,使一些觀念在實踐活動中形成穩(wěn)定的態(tài)度和行為方式,也就是形成性格。在勞動實踐活動中,體驗困難,讓他們親身經受一下艱難的磨練及痛苦的洗禮。
3、欣賞、鼓勵、張揚優(yōu)點。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說:“人性深處,無不渴望被贊賞?!奔钣肋h是教育的態(tài)度。給學生一些鼓勵,可以喚起后進生的.上進心,張揚他們的優(yōu)點,從而感受到成功感。針對學生發(fā)展傾向方面的特點,積極鼓勵引導,獎勵學生發(fā)展中的優(yōu)勢傾向,發(fā)展和張揚學生的個性,使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yōu)勢和個性特長,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成功和長處,都能保持強烈的自信心和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
總之,學困生的轉化教育是一個長期、反復的教育過程。教師一定要有滿腔熱情,必須遵循教育規(guī)律,因勢利導,使學困生保持不斷前進的勢頭。在教育過程中讓我們永遠記?。簺]有愛就沒有教育,尊重學困生,就要讓他們在接受教育和參與學習的活動中享受平等的待遇。
七、學科實踐活動安排:
1、開展一次學會合作的活動。(具體實施于體育運動會)
2、開展一次“讀書”交流會。(由語文讀書活動實施)
3、收集關于家鄉(xiāng)發(fā)展變化的材料,召開一次“我愛我的家鄉(xiāng)”的主題班會。(由班主任在班會課上進行)
八、教學進度及課時安排:
品德課每周是兩課時,本期全部時間不足十九周,除去中秋節(jié)、國慶節(jié)、元旦節(jié)放假及運動會等一些時間外,上課的時間最多不足十七周,即只會少于34課時,估計在16周左右。
2022四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范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