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實用范文>導游詞大全>山西導游詞>

5篇山西景點導游詞合集大全

時間: 鄧茵0 分享

山西,簡稱“晉”,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qū),省會太原,位于中國華北,東與河北為鄰,西與陜西相望,南與河南接壤,北與內(nèi)蒙古毗連,介于北緯34°34′—40°44′,東經(jīng)110°14′—114°33′之間,總面積15.67萬平方千米。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有關山西的導游詞,一起來看看吧!

山西景點導游詞1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清明節(jié),又叫踏青節(jié),是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在每年公歷四月五日前后。這時,萬物沉睡的嚴冬過去,萬象更新的春天來到。到處是春光明媚,草木萌動的清明景象。寒食節(jié)在清明的前一天,而寒食節(jié)的出現(xiàn)是為了紀念一位名臣,而這位名臣是誰呢?大家先聽我講個故事,相信大家聽了之后就會明白了。

在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為了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流亡途中,在一處渺無人煙的地方,又累又餓,再也無力站起來。隨臣介子推“割股奉君”,不圖回報。十九年之后,重耳作了國君,即位后晉文公重重賞了當初伴隨他流亡的功臣,卻唯獨忘了介子推。很多人為介子推鳴不平,勸他面君討賞,然而介子推最鄙視那些爭功討賞的人。他打好行裝,同他母親悄悄的到綿山隱居去了,晉文公聽說后,羞愧莫及,親自帶人去請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離家去了綿山。報恩心切的晉文公,誤聽佞臣獻策,從三面火燒綿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燒遍綿山,卻是沒見介子推的身影,火熄之后,人們才發(fā)現(xiàn)背著老母親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樹下死了。晉文公見狀,痛哭不已。裝殮時,從樹洞里發(fā)現(xiàn)一封書上寫道:“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jié)。第二年晉文公率眾臣登山祭奠,發(fā)現(xiàn)老柳樹死而復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并曉諭天下,把寒食節(jié)的后一天定為清明節(jié)。故事講完了,相信大家現(xiàn)在已經(jīng)知道這位名臣是誰了,那么今天我們就走進介子推的世界,體會他內(nèi)心深處那種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豪邁。

現(xiàn)在在大家眼前這座綿延起伏的大山就是綿山,綿山是太行山的支脈,海拔高度為20_多米,因山勢綿亙而取名為綿山。歷代都在綿山興建了許多寺院禪房,于是成了著名的佛教圣地。而且綿山風景秀麗,樹木茂密,環(huán)境優(yōu)美,清爽宜人,也是我國北方著名的旅游風景區(qū)之一。

請大家跟隨我的腳步,現(xiàn)在我們來到的景點是有“天下第一道觀”之稱的大羅宮?!叭迳?,曰大羅”,綿山大羅宮依山而建,層樓迭閣,青墻金瓦,建筑面積達一萬多平方米,足以與拉薩的布達拉宮相媲美,大羅宮里融合道教和佛教為一體,主要供奉了一些道家的神靈,它一共有十三層,現(xiàn)在就請大家跟我一起登上大羅宮。

這是大羅宮的第一層建筑叫財神殿,此殿中供奉的是武財神“趙公明”,文財神“比干和范蠡”,左右分別是利市仙官和招財童子。武財神趙公明座元寶座,左手持元寶,右手拿鐵鞭,兩位文財神一位懷抱如意,一位手捧珠寶。大家可以看一下這香爐上的這幅對聯(lián),是為了歌頌綿山的開發(fā)者閆吉英老板而寫的,大家可以在這里燒幾柱薄香來祈求自己來年發(fā)大財,大家上香的時候也得注意一下,不管是在佛家還是在道家,都講究的是神三鬼四,所以您上香的時候可以上三柱而不能上四柱,如果您不是道家或佛家的信仰者那也請您保持一份肅靜,信則有不信則無。

參觀了第二層的救苦天尊殿,現(xiàn)在我們來到的是大羅宮的第三層建筑——三官殿。三官是指“天官,地官,水官”,又被稱作三官大帝,天官能賜福,地官能解難,水官能赦罪。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就常拜三官大帝。附近的鄉(xiāng)親為了感謝三官大帝除去水怪便在此處修建了三官殿。大家也可以進去拜拜,祈求三官大帝賜福、解難、赦罪。

看過第八層的200多尊雕塑,欣賞過第九層“介休三賢”的畫像,領略了第十層百名書法家題寫的108塊《道德經(jīng)》木刻全文,拜過了第十一層的道教最高尊神——無形、無名、無上天尊,品味過群仙殿內(nèi)借鑒永樂宮壁畫繪制的300平米《群仙朝元圖》,現(xiàn)在我們來到的是大羅宮的頂層建筑——藏經(jīng)閣,珍藏有《道藏》、《四庫全書》、《古今圖書集成》、二十四史、《金剛經(jīng)》、《尚書》等道教、佛教、儒教各類經(jīng)典藏書數(shù)萬冊,包括書法、雕塑、繪畫、考古、建筑等門類,是全國風景名勝區(qū)中藏書最多的景區(qū)。

登過了13層的大羅宮,現(xiàn)在在我們身后的建筑就是抱腹寺,又名云峰寺。因建于抱腹巖而得名。抱腹巖座東面西,高60米,深50米,長180米,分上下兩層,抱二百余間殿宇與腹內(nèi),為天下絕無僅有。綿山的三絕都匯聚在了云峰寺景區(qū),這三絕就是:還愿掛鈴,包骨真身像,鐵索嶺。

頭頂上面的崖壁,半空懸掛的這些銅鈴,是當?shù)氐摹斑€愿掛鈴”民俗活動所留下的。前來還愿的善男信女,請當?shù)氐娜藦暮笊降奖Ц箮r上,把繩子的一頭系到山上的松樹上一頭系到腰間,兩個人同時下放,當放到半空時,一個人推另一個人,使人蕩起來,把人悠進洞內(nèi),用鐵鉤掛住壁頂,然后把事先準備好的銅鈴掛到崖壁上,掛鈴成功之后鳴鞭炮以示慶祝。

前面是一百二十個臺階,登上這一百二十級臺階就是抱腹巖的主寺云峰寺,臺階兩旁的猛獸叫做狻猊,是佛和菩薩的坐騎,佛教中說人生一共有108個煩惱,每登上一個臺階便可忘掉一個煩惱,登上這一百零八個臺階便可忘掉人生中的所有煩惱,從而進入無憂無慮的極樂世界,其余的12個臺階代表一年的十二個月,希望大家一鼓作氣,登上這一百二十個臺階。

這兩根順巖而下的鐵索,每根的長70多米,供人們攀登鐵索嶺。唐代大詩人賀知章當年攀登時留下了“百丈危崖垂鐵索,千年古道天下奇”的感嘆。鐵索嶺也是抗日時期連接晉冀魯豫與革命圣地延安的一條秘密通道,為抗戰(zhàn)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

這條300多米長的“之”字形棧道,通往“正果寺”,又叫“真骨寺”,寺內(nèi)所供13位宋、元、金得道高僧與道人,都是包骨真身塑像,這些塑像,雖然經(jīng)歷了千年滄桑,但仍然保留著他們圓寂時的神態(tài)。

登過了13層的大羅宮,走過了擁有綿山三絕的抱腹寺,現(xiàn)在我們來到的就是今天將要最后一個景點——有著“十里畫廊”避暑勝地之稱的水濤溝,溝里的五龍瀑,高80多米,寬10多米,瀑布下面的五龍?zhí)?,水面寬闊,水質(zhì)清澈,涼爽宜人。雄獅瀑浩浩蕩蕩,似千軍萬馬,濤聲喧鬧如雄獅怒吼般震懾人心;進入水簾洞內(nèi)觀賞風景,猶如霧里看花,頗有一種朦朧美感。

感動過介子推的忠誠,體驗過大自然的美妙,在一片濤聲之中,我們的綿山之行也就到此結(jié)束了,感謝大家今天對我的配合,祝大家一夜好夢哦。

山西景點導游詞2

各位游客大家好:

前方高聳的磚墻就是我國現(xiàn)存較為完整的四座古城之一的平遙城。距今有 2700 多年的歷史了。迄今為止,它還較為完整地保留著明清時期的縣城基本風貌,堪稱中國漢民族地區(qū)現(xiàn)存最為完整的古城。

平遙古城最大的特色就是古城墻?,F(xiàn)在,請大家隨我一起登上城墻,觀賞一下古城墻的建構(gòu)吧。

我們看到城墻上兩邊各有一道短墻,叫"女兒墻",為什么叫"女兒墻"呢?民間流傳著這樣的故事:早先城上沒有女兒墻,有一次,一個老人被拉來做工,和他相依為命的小孫女也天天隨他來到城上,坐在旁邊觀看。一天,一位累極了的民工昏昏沉沉中竟走到城墻邊上,小女孩怕他掉下去,用力向里推他,不料用力過大,民工得救了,小女孩卻摔死了。為了紀念她,工匠們在城上修了矮墻,并把它叫做女兒墻。這實在是個感人的故事,但確實說明了女兒墻的保護性功能。 大家都注意到了,城墻每隔一段,就有一個向外突出的部分,這叫做墩臺。墩臺是干什么的呢?它是保衛(wèi)城墻的。有了墩臺,可以從三面組成一個強大的立體射擊網(wǎng),城防力量大大加強。在每個墩臺上,還修有一座敵樓,上面有孔,也是為觀察和射擊用的。 平遙古城上共有 3000 個垛口, 72 座敵樓,那是象征著圣人孔夫子的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

好了,各位游客,現(xiàn)在是自由活動時間,可以拍照,拍照時注意身體不要探到城墻外,注意安全,不要在城墻上刻字。謝謝大家的配合。

山西景點導游詞3

大家好!歡迎光臨北岳恒山旅游、觀光!北岳恒山與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稱五岳,齊名天下。既是我國重要的文物古跡薈萃地,又是著名的道教發(fā)祥地和北方著名的風景游覽勝地,現(xiàn)為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qū)、國家AAAA級旅游區(qū)。

恒山,亦名“太恒山”,又名“元岳、紫岳、大茂山”,漢時因避漢文帝劉恒諱,一度改稱為“常山”。據(jù)《尚書》載:舜帝北巡時,曾遙祭北岳,遂封北岳為萬山之宗主;之后,大禹治水時有“河之北屬恒山”的記載;先后有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唐玄宗、宋真宗封北岳為王、為帝,明太祖又尊北岳為神,可見歷史之悠久。

恒山山脈祖于內(nèi)蒙陰山,西銜雁門、東跨河北、南屏三晉、北臨燕云,奔騰起伏,綿延五百里,號稱108峰。主峰天峰嶺坐落于渾源城南,海拔20_米,疊嶂拔峙、氣勢雄偉,自古以來被譽為“人天北柱”、“絕塞名山”。同西面的翠屏峰兩山對峙,渾水從中奔騰而瀉,幽峽深谷,藍天一線,形成一道絕塞天險。唐代著名詩人賈島曾有“天地有五岳,恒岳居其北,巖巒疊萬重,詭怪浩難測”的詩句,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面對恒山的雄渾險峻,驚嘆不已,在其游記中寫道:“伊闕雙峙,武夷九曲,俱不足以比擬也!”正因為恒山具有扼關帶水,地險山雄的特殊地理環(huán)境,成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其特殊的軍事戰(zhàn)略地位受到歷代軍事專家所倚重,后人集歷史經(jīng)驗總結(jié)的“代國靠恒山而存天下,燕趙憑恒山而立天下,匈奴依恒山而爭天下,晉慕容據(jù)恒山而威天下,拓跋氏靠恒山而分天下”,充分證實了恒山的軍事價值。

恒山漢代建廟,到清初僅恒山主峰周邊就建有各種寺廟六十余處,有三寺四祠七亭閣,七宮八洞十五廟之說,形成蔚為壯觀龐大的古建筑群,和濃郁的道教文化氛圍,顯示出北岳恒山無窮的魅力。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玄妙古老的中國道教在恒山留下了他們風雨蒼桑的足跡。遠在春秋太上老君相傳在北岳恒山千佛嶺結(jié)爐煉丹,燃燈道人演兵斗法;西漢初昌蓉往來于恒山;西漢景帝、宣帝年間三茅真君(即茅盈、茅固、茅衷兄弟三人)在恒山修煉神仙之術,留下了千年不解的三茅窟;北魏被太武帝尊為天師的寇謙之在北岳宣揚道教新法,其高足李皎從嵩岳投奔恒山修煉香火盛極一時;唐朝時八仙之一的張果老在恒山修煉,名道人管革結(jié)爐悟道,致使恒山道教道場香火名揚天下。恒山道教主流屬全真教龍門派,也有正一教分支和太乙派,丹道、符篆,性、命雙修一應俱全。

恒山道教文化博大精深,而恒山的風光美景更是錦繡中華壯麗山河的杰出代表。出渾源城南不遠,雄偉的恒山拔地而起,東為天峰嶺,西為翠屏峰,渾水從深峽窄谷中奔騰而瀉,注入桑干河,這段深谷長峽就是“金龍峽”。相傳公元前220_年(即始皇二十九年),秦始皇祭祀恒山,穿行此處時,面對飛舞的巨龍,奪口而瀉的飛瀑,一幅活靈活現(xiàn)的“巨龍吐瀑”圖,使這位中國的始皇驚嘆不已:“乃為神龍也”,后人在山崖上鐫刻了“金龍口”三個字。

走出金龍口便是恒山山門。恒山山門高10米,寬16米,明清風格,為四柱七樓,三開門格式,混凝土澆注,純白大理石圍基,斗拱鋪作,黃琉璃瓦覆頂,正面正中匾額“北岳恒山”為原新華社長、當代大手筆穆青題寫,后面匾額“絕塞勝境”系當代書法名家夏桐郁所書,整個山門莊嚴雄渾。

穿過山門沿山路盤行十里便到了停旨嶺村。因過去皇帝祭祀北岳,此處為停接御旨的地方,故而得名。并建真武大廟,立“停旨”石碑一通。近幾年,隨著旅游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在停旨嶺新架客運索道一條,新修全國最大的山岳型停車場14000平方米,旅游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為中外游客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站在停車場向東仰望,一座刀削般突兀的峭壁映入眼簾,峭壁上“恒宗”兩個大字分外耀眼,此乃明成化三十年大同知府張升手筆,兩字總高十三米,寬六米,字體雄渾,遒勁剛健,橫直如棟梁,點捺大如牛。恒山作為道教名山留下數(shù)以千計的石刻銘文,但“恒宗”二字最具恒山特色。

連接“恒宗”與“恒宗殿”的這段路叫“步云路”。過去,恒山林茂樹密,除少有的晴天朗日外,大多為煙云繚繞,當您踏上步云路,猶如在濃云密霧中穿行,所以又有“云路春曉”之說,為恒山古十八景之一。在這云霧彌漫中,一里一亭,一步一松,亭亭不同,松松各異,有詩贊曰:“鳥道橫斜一線天,誰知高上最翩翩,青來兩眼千山翠,白曳又鳧萬壑煙,抱樸古松陰道左,避人元鶴午云邊,扶藜待叩元通跡,踏遍靈崖采石蓮”。

沿步云路上行至一華里,便是著名的“虎風口”。不遠處屹立著一株參天古松曰“懸根松”,所以此處又稱“虎口懸松”,為恒山古十八景之一。因地處風口,恒山又山高風大,登臨此處,風聲樹聲交織在一起,如猛虎咆哮,聲震幽谷。穿過懸根松,我們發(fā)現(xiàn)在光滑的巖石路面上有許多蹄形的小圓坑,淺的一、二寸,深的四、五寸。傳說,八仙之一的張果老在恒山修道,經(jīng)常騎一白驢出入恒山,天長日久留下了行行仙蹤,至今仙驢蹄跡依稀可見,后世人習慣地稱這段路為“果老嶺”,也稱“果老仙跡”,恒山古十八景之一。

果老嶺東側(cè)是一處聳入云天的萬仞絕壁,危崖欲傾,古松摩云,大有恒山壓頂,懸崖欲摧之勢。每當夕陽西下,殘陽輝映山壁,便會出現(xiàn)“余輝返照千山色,滿峪參差入畫中”的奇光異景,名曰“夕陽返照”為恒山一大奇觀。穿越林蔭道,走出果老嶺,正陶醉于峰回路轉(zhuǎn)之時,便看到一座木刻牌坊,上有道光皇帝御書“人天北柱”四個大字,過牌坊,穿馬殿,在接官廳旁是一座四柱木結(jié)構(gòu)方亭,名曰玄井亭,這便是恒山著名的“苦甜井”。亭內(nèi)并列兩井,相距不足三尺,而水質(zhì)大相徑庭。一口如甘似露,清涼爽口,一口奇苦渾濁,難以下咽。明代詩人曾留下這樣的詩名:

山腰雙涌碧瑤泉,甘苦平分別有天。

聞說應龍頻灑澤,為霖濟旱別有天。

因恒山苦甜井有“潛龍泉”之說,大唐玄宗皇帝親下御書,賜額“龍泉觀”。后來,苦井被填沒,現(xiàn)僅存甜井一眼。

離開“龍泉觀”沿著林蔭曲徑繼續(xù)向東南攀越,峰南高處有一大石窟,名曰:“飛石窟”。恒山自古有“靈石東飛”之說,相傳,舜帝北巡,祭祀北岳,時值隆冬,大雪封山。將舜帝阻于河北界內(nèi),不能登岳祭拜,只好在曲陽遙祭。正當祭典之時,突有一塊巨石從恒山飛落帝前,便將此石封為“安王石”,并建廟宇在曲陽祭之,這便是“恒山下廟”。靈石飛去,形成一處大的幽窟,名曰“飛石窟”。之后此處建“北岳廟”,為“恒山上廟”,后毀于大火,魏武帝太延元年(公元438年)重建。明洪治十四年(公元1520_年)明王朝為進一步擴建恒山,將飛石窟舊岳廟改為“北岳寢宮”,在天峰嶺的半崖間興建新岳廟,即今天的“恒宗殿”。

飛石窟內(nèi),布滿了歷代名士墨客的題刻和詩碑,在眾多的題刻中,以明御史王獻臣題寫的“千巖竟秀,萬壑爭流”和雁門使者鄭洛題寫的“聳翠流丹”最為上乘。不但書體流暢,字跡佳麗,同時也是對恒山奇峰怪石贊嘆的絕筆。透過文人墨客的生花之筆,高懸于飛石窟南崖的“一德峰”更是含概了宗教文化的玄機。從道家來講一者萬物之本也,道于一,造化天地,化成萬物。德者八功德水,佛界認為須彌山大海中,有八功德水(一甘、二冷、三軟、四輕、五清凈、六不臭、七不損喉、八不傷腹)把道家的根本和佛界的萬能,有機地融合,反映出道教的文化精髓。飛石窟西側(cè)是一道草木叢叢,曲折出奇的深溝,溝內(nèi)山桃花遍峪盛開,灌木林遮天蔽日,這里生長著幾十種名貴中藥材,在眾多的中藥材中,尤以恒山紫芝最為名貴。據(jù)《恒山志》記載,恒山靈芝仙草為鎮(zhèn)山之寶,狀如紫色云錦,服之可延年益壽,起死回生,當?shù)厝藗儌髡f:每一株靈芝草,便有一條雙頭毒蛇看護,又說恒山靈芝平時肉眼看不到,只有祈禱北岳大帝,靈芝才會現(xiàn)形放光。神奇的恒山靈芝仙草飛飛揚揚傳遍四方,嘉靖二十五年,明世宗委派朝廷大員,指令州衙官吏,摘取真芝十二本(株)。留下了《采取玄芝記》的石碑一通。

紫芝峪的東北是一道十分險峻的崗嶺,名棧云崗,上有一石洞,洞口的大小、深淺、通向,向來無人知曉,因崗上經(jīng)常凝云聚霧,不時有云霧進出,當?shù)厝朔Q為“出云洞”,又稱“白云靈穴”。為恒山十八景之中的奇觀。詩曰:

玉洞空明秘寶藏,白龍蟠引氣舒揚。

誰知變化須臾及,沛作甘霖遍四方。

過了紫芝峪就舒模宏大的“恒宗殿”。恒宗殿,亦名貞元殿,又名元靈宮,俗稱朝殿,是明洪治十四年(公元1520_年)都御史劉宇奉孝宗皇帝御旨興建。大殿位于天峰嶺半崖峭壁間,這組建筑群包括藏經(jīng)樓、更衣樓、鐘鼓樓、青龍殿、白虎殿、崇靈門、二郎廟,總占地面積為1215.23平方米。恒宗殿是一座單檐雙下昂五鋪作斗拱,坐北朝南的歇山土木建筑,進深三間,面寬五間,殿身崇高,用材碩大。大殿內(nèi)塑北岳大帝金身神像,頭戴天冠,身披朱綾,目光微啟,端莊沉靜,一派帝王氣概。兩旁恭立四大文臣和四大武將,高達丈余,置身朝殿,如赴金鑾,令人誠惶誠恐。神座上方懸掛清康熙皇帝御匾“化垂悠久”題額。

恒宗殿殿西側(cè),置一塊狀如古磬的青石,以石擊之,聲震幽谷,酷似雄雞鳴叫,稱為“金雞石”,為恒山又一奇觀。從朝殿向東遠望,在翠壁丹崖處,有白石累累,在云的拂動下猶如綿羊吃草,別有情趣,稱為“玉羊游云”。與“金雞石”并稱“金雞玉羊”,為恒山十八景之一。有詩云:

東岳大夫之松,西岳仙人之掌,

南衡龍書蛇篆,北恒金雞玉羊。

恒宗殿西北上方,名曰“集仙洞”,依崖建有“會仙府”古建筑群。整組建筑占地381.9平方米,主殿會仙府坐北向南,面寬三間11.5米,進深10.43米,出廊硬山土木建筑。殿內(nèi)塑有二十七尊神象,正中是福祿壽三星,兩旁是上中下八洞神仙。會仙府又名“集仙閣”,自古為仙人煉丹之處,《廣仙列傳》中記載漢武帝元光五年以后,先后有茅氏三兄弟茅盈、茅衷、茅固在此修煉,東漢明帝永平20_年(公元71年)五岳道士與佛教徒焚經(jīng)斗法,參加頭號斗法的道士裴文度也曾居于此。北魏天師寇謙之在恒山講經(jīng)說法后,將高足弟子李皎等多人留此修煉,唐代管革,恒山遇張果老,果老見他道骨不凡,收為弟子,在這里修煉成仙。

會仙府四周懸崖上集中了大量的摩崖題刻。“天地大觀”、“壁立萬仞”、“昆侖首派”等歷朝歷代各種書體應有盡有,筆劃如椽,字大過丈,為書法佳品,體現(xiàn)了恒山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

在會仙府東建有“玉皇閣”、“御碑亭”?!坝ぁ笔且惶幇嗣娉隼?,四面有門窗的八角單檐尖頂建筑,亭中豎高三米,寬90厘米,厚30厘米的青石石碑一通,碑刻“化垂悠久”四個大字,系清代康熙皇帝的親筆御書。

沿會仙府西北攀越,有巨石迸裂,裂石中有一條半米寬的巖縫,沿巖縫攀上陡壁高處在一片2.5平方米的方形巖石,臺平如砥,臺上殘棋一局,臺巖上刻“琴棋臺”三個大字。臺西側(cè)為“通元谷”,是當年張果老修練之處,因昔日果老與仙人撫琴、對奕,故留下此景。金庸老先生筆下的《笑傲江湖》,恒山掌門令狐沖征服魔教后,把天下的三教九流集中到“通元谷”修行,說的就是此處。琴棋臺除留有歷代文人題詩外,臺畔峭壁上還刻有“悟道仙蹤”,“一局爛柯”,“斗北一柱”,“仙山顯岳”,“石壁凌云”等題刻。

順“通元谷”沿階而上,便登上了北岳恒山的主峰“天峰嶺”。天峰嶺海拔20_米,在五岳中海拔高度僅次于西岳華山,排行第二。登臨此處,良辰美景盡收眼底,您可以盡情地體驗“一覽眾山小”的感受。

“通元谷”下線,是恒山“九天宮”,又稱“娘娘廟”。正殿兩旁建有配殿和鐘鼓樓,整體結(jié)構(gòu)對稱,規(guī)模僅次于恒宗殿,可見九天宮的特殊地位。明萬歷二十四年,神宗皇帝賜給北岳道徑五百一十二卷,共一千四百七十九種,派遣御馬監(jiān)白忠專程從北京護送到恒山,神宗勒渝恒山北岳住持道士的親筆圣旨就存放在九天宮內(nèi)。九天宮內(nèi)塑有九天玄女娘娘、眼光娘娘、耳光娘娘、乳母娘娘諸神象。九天玄女亦稱“元女”,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女神。一九八五年臺灣“九天玄女”道教團,回國尋根,確認恒山九天宮為“九天玄女祖廟”。

于九天宮平行修建的還有“純陽宮”。此宮面寬三間,進深一間,三面有廊,插木入山為基,上鋪龍骨作面,下用長短不等的木材支撐,總建筑面積37.2平方米,內(nèi)塑呂洞賓,柳仙等神像。呂洞賓,唐末進士,號重陽子,山西永樂縣人,六十四歲進士及第,游長安遇漢鐘離“授以大道天遁劍法”、“龍虎金廟秘文”,百余歲而童顏,步履輕疾,系八洞神仙之一,全真教奉為北五祖之一。他的理論道德以慈悲度世為成道之路徑,對中國道教的發(fā)展和釋道儒三者的通融有著極大的影響。

純陽宮東南不遠是“十王殿”,殿內(nèi)正中塑漢化的地藏王菩薩,左右分開塑十殿閆君神像,主管人世間生死輪回。

各位朋友!恒山的主要景點和美麗傳說還有很多,作為一座歷史悠久的道教名山,它的文化博大精深,每一處景觀都賦予了深刻的文化。漫山游遍,意猶未盡。它不僅景觀奇特,植被同樣豐富多樣。每當春夏之交,滿山遍野的山桃花,紅如朱點,粉似女頰,含嬌滴露,爛若云霞。恒山桃花美麗嬌艷,不知陶醉了多少風流人物,《笑傲江湖》中就有“桃谷六仙”的神話形象,傳說中的“桃花仙子”就是在恒山修練得道的。另外,恒山豹榆,是恒山獨特的樹種,為全國所稀有。因樹干酷似金錢豹斑剝陸離的花紋而得名,生長于恒宗殿四周,質(zhì)地堅實而又頑韌,逝代將士制作弓箭的上等原料。傳說中“后羿射日”所用弓箭就是恒山豹榆材質(zhì)。

恒山的游歷,會使您靈魂得到凈化,人格得以升華,剎那間您將會從浮衍走向現(xiàn)實,從平庸走向高尚。當您感受千峰競秀,萬山勝境時,會情不自禁地感嘆:北岳山川秀,風光在險峰。

山西景點導游詞4

古大槐樹,又稱洪洞大槐樹,位于洪洞縣城西北二公里的賈村西側(cè)的大槐樹公園內(nèi),這里洪洞雖然不什么雄偉的建造,然而不論酷寒的冬天,仍是炎熱的炎夏,游客川流不息,有的賦詩題詞,抒發(fā)“飲水思源”之幽情,有的仰望古槐,盤桓留戀,久久不肯離去。

元朝末年,元政府連年對外用兵,對內(nèi)履行民族壓迫,加之黃淮流域水災不斷,饑饉頻仍,終于激發(fā)綿延十余年的紅巾軍起義。元政府予以殘酷的彈壓,爭域奪地的殊逝世之戰(zhàn)時有產(chǎn)生,兩淮、山東、河北、河南庶民十亡七八。元末戰(zhàn)亂的創(chuàng)傷未及治療,明初“靖難之役”又相繼而至。冀、魯、豫、皖諸地深受其害,多少成無人之地。在元末戰(zhàn)亂時,蒙古地主武裝察罕貼木兒父子統(tǒng)治的“表里江山”――山西,卻是另外一種氣象,絕對顯得安定,風調(diào)雨順,連年豐產(chǎn),較之于相鄰諸省,山西經(jīng)濟繁華,人丁旺盛。再者,外省也有大批難民流入山西,以致山西成了人口稠密的地區(qū)。明朝消亡元朝后為了鞏固新政權(quán)和發(fā)展經(jīng)濟,從洪武初年至永樂十五年,五十余年間組織了八次大規(guī)模的移民運動。

晉南是山西人口濃密之處,而洪洞又是當時晉南最大,人口最多的縣。據(jù)記錄,明朝時在洪洞城北二華里的賈村西側(cè)有一座廣濟寺,寺院巨大,殿宇巍峨,僧眾良多,香客不絕。寺旁有一棵“樹身數(shù)圍,蔭遮數(shù)畝’”的漢槐,車馬大道從樹蔭下通過。汾河灘上的老鷂在樹上構(gòu)窩筑巢,星羅棋布,甚為壯觀。明朝政府在廣濟寺設局駐員集中辦理移民,大槐樹下就成了移民會聚之地。

晚秋季節(jié),槐葉凋零,老鴉窩顯得非常醒目。移民們臨行之時,凝眸高大的古槐,棲身在樹杈間的老鷂一直地發(fā)出聲聲哀鳴,令分離故鄉(xiāng)的移民潸然淚下,頻頻回想,不忍離去,最后只能看見大槐樹上的老鶴窩。為此,大槐樹跟老鶴窩就成為移民惜別故鄉(xiāng)的標記。“問我祖先何處來,山西洪洞大槐樹。先人故里叫什么,大槐樹下老鴰窩?!边@首民謠數(shù)百年來在我國很多地域廣為流傳。(據(jù)我老家的村民說,我們村就是那個時候從大槐樹遷徙出來,以空虛北部邊防的,村里的家譜也恰是從那個時候記起的。)

明初從山西洪洞等地遷出的移民重要散布在河南、河北、山東、北京、安徽、江蘇、湖北等地,少局部遷往陜西、甘肅、寧夏地區(qū)。從山西遷往上述各地的移民,后又轉(zhuǎn)遷到云南、四川、貴州、新疆及東北諸省。如斯長時間大范疇有組織的大范圍遷徙,在我國歷史上是常見的,而將一方之民散移各地,僅此一例罷了。明政府推行移民墾荒振興農(nóng)業(yè)的政策,固然其目標是堅固封建王朝的統(tǒng)治,但客觀上弛緩了社會抵觸,調(diào)動了農(nóng)夫的出產(chǎn)踴躍性,使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逐漸得到恢復,邊防強固,社會安寧。

民國二年,宦游山東的賈村人景大啟告老還鄉(xiāng)后,集資建筑了碑亭、茶室等。碑亭建在本來的古大槐樹處,亭雖不大,但雕梁畫棟,飛檐斗拱,精致小巧。亭中直立青石碑一座,刻有“古大槐樹處”五個隸體大字。碑亭反面,刻有碑文,簡述移民事略。亭前靠西一側(cè),建有茶室三間,以備尋根游人歇憩品茗,茶室楣匾題字為“葉落歸根”。碑南二十余米處建有牌坊一座,橫額雕刻著“譽延嘉樹”,另一面刻有“庇蔭群生”。八十年代初,洪洞縣政府重修并擴建了大槐樹公園。

在這里還傳播著一些有關遷徙的故事。辛亥革命后,袁世凱命山西巡撫張錫鑾率盧永祥第三鎮(zhèn)兵進攻山西革命軍,所到之處肆意搶掠。到洪洞后,士兵來到古大槐樹處,紛紛下馬羅拜,相互傳言:“回到大槐樹老家了?!必M但沒搶掠,而且將財物供施于大槐樹下。大槐樹“御災抗患”之功為人們所稱道。

傳說當年移民時,官兵用刀在每人小趾甲上切一刀為記。至今凡大槐樹移民后裔的小趾甲都是復形(兩瓣)。“誰是古槐遷來人,脫履小趾驗甲形?!蹦闳粲信d致,不妨自我查看。

當時,為避免移民逃跑,官兵把他們反綁,而后用一根長繩聯(lián)結(jié)起來,押解著移民上路。人們一步一回首,大人們看著大槐樹告知小孩:“這里就是咱們的老家,這就是我們的家鄉(xiāng)?!敝两褚泼窈笠岵还芗易≡诤畏胶蔚兀颊f古大槐樹處是自己的故鄉(xiāng)。因為移民的手臂長時光捆著,胳膊逐步麻痹,未幾也就習慣了,當前遷民們大多愛好背著手走路,其后裔也因循了這種習慣。

在押解進程中,因為長途跋涉,常有人要小便只好向官兵講演:“老爺,請解手,我要小便?!贝螖?shù)多了,這種口頭的懇求也趨于簡略化,只有說聲“老爺,我解手”,就都清楚是要小便。爾后“解手”便成了小便的代名詞。

遷民到了新的寓居地點,一片荒原,只好用自己辛苦的雙手建屋造房,開荒種地,不論干什么,都會聯(lián)想起故鄉(xiāng)的山山水水。為了寄托對故鄉(xiāng)的懷念,大多在自己新房的院子里,大門口栽種槐樹,以表對故鄉(xiāng)的迷戀和悼念之情。有些移民到遷徙地后,以寄籍命名村名,如北京郊區(qū)有趙城營、紅銅(洪洞)營、蒲州營、宗子營等,表明這些居民是當年從趙城、洪洞等地遷去的。

祭祖小屋里貼著一張“古槐后裔姓氏表”,該表上共有四百五十姓,供奉著他們的牌位,這大大超過了百家姓。他們都是六百年前移民到全國各地的,經(jīng)由收集收拾,公諸于墻,以便尋根查詢。近年來,大陸大眾競修家譜,海外同胞尋根祭祖,紛紜查問本人同大槐樹的血統(tǒng)關聯(lián)。

山西景點導游詞5

山西省忻州市雁門關風景區(qū),又名雁門塞、西隆關,位于代縣城北30華里的溝注山。當您乘車到山陰縣城之后,再向東南方向奔馳半小時左右,就會見到群山起伏、溝壑縱橫的勾注山脈。 在這些漢墓中,埋葬著無數(shù)個漢朝守衛(wèi)雁門關將士之忠骨,行人路過此地,無不肅然起敬憑吊英魂。走出廣武城,沿著同大公路順溝前往,便進入一條狹谷,人稱雁門古險道,兩側(cè)峰巒疊蟑,怪石凌空險惡,翻過一道陡峭山梁,雁門關即躍人眼簾。

雁門關東臨隆嶺、雁門山,西靠隆山,兩山對峙,形如鬧門,每年大雁往飛其間,故稱雁門。春秋戰(zhàn)國時期,趙武靈王在此置有雁門郡,唐朝置關,名曰西烴關,也名雁門關。;日址在雁門關西側(cè)的雁門山上。明朝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吉安侯陸亭將關城移在此處,重新筑關。 西門之上筑有楊六郎廟,門額嵌鑲一方石匾,書曰“地利”。北門未建樓頂,門額嵌鑲一方石匾,書曰“雁門關”三個大字,左右嵌鑲磚刻對聯(lián)一副:“三關沖要無雙地,九寨尊崇第一關?!标P城之北筑有營房、東側(cè)建置靖邊寺,內(nèi)有一對石獅、一豎石旗桿和一面石碑,碑文記述趙國名將李牧率兵屢勝匈奴的豐功偉績。東南:方向設有練兵校場。

雁門關與寧武關、偏頭關為內(nèi)長城之“外三關”,這里峰巒疊蟑、山崖陡峭,關墻雉諜密集,烽猴遙相呼應,東西兩面將老營口坷申池口、陽方口、東隆口、西烴口J匕樓口。 隋揚帝楊廣曾經(jīng)率兵在此與突厥作戰(zhàn);唐將薛仁貴曾經(jīng)在此追趕突厥兵馬捷報頻傳;北宋楊業(yè)也曾幾出雁門大破遼兵,使其聞風喪膽,博得“楊無敵”稱號。英雄業(yè)績,不勝枚舉;生動故事,廣為人知。

5篇山西景點導游詞合集大全相關文章

山西景點導游詞5篇合集

最新山西導游詞5篇合集大全

美麗山西景點導游詞5篇合集集錦

山西景點導游詞5篇全新合集

精選山西導游詞5篇范文大全合集

經(jīng)典山西旅游導游詞5篇合集

美麗山西景點導游詞5篇大全

關于山西景點的導游詞5篇大全

山西景點導游詞5篇精選大全

山西景點導游詞范文合集大全

5篇山西景點導游詞合集大全

山西,簡稱“晉”,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qū),省會太原,位于中國華北,東與河北為鄰,西與陜西相望,南與河南接壤,北與內(nèi)蒙古毗連,介于北緯34°34′—40°44′,東經(jīng)110°14′—114°33′之間,總面積15.67萬平方千米。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有關山西的導游詞,一起來看看吧!山西景點導游詞1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清明節(jié),又叫踏青節(jié),是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在每年公歷四月五日前后。這時,萬物沉睡的嚴冬過去,萬象更新的春天來到。到處是春光明媚,草木萌動的清明景象。寒食節(jié)在清明的前一天,而寒食節(jié)的出現(xiàn)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精選文章

  • 山西概況導游詞5篇合集
    山西概況導游詞5篇合集

    山西,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簡稱“晉”,又稱“三晉”,省會太原市,它是一座經(jīng)濟城市,同時也是一座歷史魅力城市,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有關

  • 山西旅游導游詞實用必背5篇
    山西旅游導游詞實用必背5篇

    山西風景優(yōu)美,當?shù)厝艘埠軣崆?。接下來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山西導游詞,希望對您有所幫助。實用版山西導游詞1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我們將要游覽的是介

  • 實用版山西旅游導游詞合集匯總2020
    實用版山西旅游導游詞合集匯總2020

    山西風景優(yōu)美,當?shù)厝艘埠軣崆?。接下來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山西導游詞,希望對您有所幫助。實用版山西導游詞1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我們將要游覽的是介

  • 實用版山西導游詞匯總
    實用版山西導游詞匯總

    山西風景優(yōu)美,當?shù)厝艘埠軣崆?。接下來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山西導游詞,希望對您有所幫助。實用版山西導游詞1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我們將要游覽的是介

595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