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河南靈山導(dǎo)游詞范文
最新的河南靈山導(dǎo)游詞范文
國家AA級旅游區(qū)靈山風(fēng)景區(qū)地處京、津、秦腹地,位于河北省遷安市蔡園鎮(zhèn)靈山村西五峰山下,屬唐山八大景區(qū)之一,靈山以山美、境幽、峰奇、石怪、水靈聞名于京東,被喻為京東第一景。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最新的河南靈山導(dǎo)游詞范文,歡迎借鑒參考。
最新的河南靈山導(dǎo)游詞范文(一)
靈山風(fēng)景區(qū)地處太行山東麓,距豫北淇縣城西北 10公里,游覽面積10平方公里,《封神演義》第一章寫的殷紂王降香女媧宮,就在靈山。
靈山寺坐落于群山環(huán)抱之中,峰巒拱翠,龍虎二山保駕,靈山、饅頭山前后呼應(yīng),晝似蓮花怒放,夜如眾星捧月。山巖嵯峨,曲溪清泉,峰回路轉(zhuǎn),步移景遷,綠樹紅花,百鳥歡歌,亭閣相映,景色優(yōu)美,可謂“靈山抱妙寺,神泉滌心埃”。
據(jù)明代《淇縣志》記載,靈山寺創(chuàng)建于梁普通年間(公元 520)年,由曾任昭統(tǒng)寺大統(tǒng)、綱領(lǐng)全國僧尼40年的高僧、朝歌人法上始創(chuàng)。唐開元年間重修,是淇縣創(chuàng)建最早的寺院之一。寺以靈山為主,故名靈山寺。
唐、宋時期是靈山寺鼎盛時期。這期間寺院所轄面積近 35公頃,高僧200余人,古磬陣陣,木魚聲聲,游客云集,香火旺盛。靈山寺名聲遠(yuǎn)揚,驚動朝廷,唐高宗永徽六年(公元655年),曾召見寺院長老法如到長安垂詢佛事。明代山東副使裴騫專程從山東來游靈山寺,并寫有《游靈山寺記》一篇、詩三首傳世,明代主事李繼先隱退湯陰,聞靈山古剎水石甚佳,專程來游。他感慨地寫道:“今寺唯靈山吾不厭之,而有言張之,何耶?是以其地之盛而自為可奇也耶。”明代縣令于慧曾把靈山寺概括為靈山十景:一曰危巖少進,二曰群峰聳翠,三曰列柿流丹,四曰一徑蓬壺,五曰半巖風(fēng)雨,六曰九天鳴佩,七曰巨崖走蛟,八雙劍橫秋,九曰東海龍吟,十曰西山虎嘯。景景如詩如畫,繪聲繪色,淋漓盡致。
靈山寺自然景觀優(yōu)美,人文景觀迷人??胺Q華夏奇觀,天下一絕的女媧峰就在靈山寺。靈山寺虎山山峰前有一座 70多米高的女媧峰,頭挽發(fā)髻,面慈目祥,身著舒袖褒衣,雙肘曲于胸前,莊嚴(yán)肅穆,回眸大地,恰似在觀覽人間的真善美和假丑惡,又若為蕓蕓眾生默默祈禱,真乃天開地設(shè),鬼斧神工。
女媧何以在此仙棲?相傳,當(dāng)年女媧摶黃土造人,并煉五彩石補天,折斷鰲足支撐四極,治平洪水,殺死猛獸,使天下百姓得以安居。爾后,她來到靈山修真,與天下人共頤晚年。一日,殷紂王到此降香,祈國泰民安,目睹女媧尊容,頓生歹意,在女媧宮前留下淫詩。女媧見后怒不可遏,離開行宮,跑到南山山巔,面對蒼天大地長嘆:“我創(chuàng)造人類,同此涼熱,誰知紂王不行正道,競敢羞辱于我,是可忍,孰不可忍!”時值今日,女媧仍矗立于此,目視人間,因此,世人就把此峰叫作女媧峰。
與女媧峰正對的建筑是女媧宮,人們?yōu)榧漓胨?,在此修建了女媧娘娘廟。據(jù)明以來的《淇縣志》記載,女媧宮歷代皆有修復(fù),現(xiàn)在的女媧宮是近年來修復(fù)的。此宮面闊三楹,雄偉壯觀。宮內(nèi)奉彩塑女媧巨像。女媧是上古一位神通廣大的女神,被世人尊稱為創(chuàng)世神,始祖師,保護神。農(nóng)歷三月十五日,是女媧娘娘的圣誕日,她往火云宮朝駕伏羲、炎帝、軒轅三圣而回,看見粉壁上紂王題寫的詩句,柳眉倒豎,即遣蘇妲己毀其江山 。
女媧創(chuàng)建了婚姻制度,她嫌用捏土造人太慢,便把男子和女子們配合起來,讓人們懂得“造人”的方法,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傳宗接代,繁衍下去。因此,這位中國的第一位媒人,被后世尊奉為媒師,那些結(jié)了婚而沒兒女的,紛紛到此求子。
孕育峰是大自然賜給靈山寺的又一絕妙之作,相連的兩個山頭,酷似一個睡美人,秀發(fā)飄飄,神態(tài)安恬,隆起的腹部孕育著古城朝歌古往今來的文明,有詩贊曰:“從未見過孕育姿,獨有靈山占風(fēng)流。枕山臥霧語是花,面風(fēng)對雨情為柳。靜中懷抱日月星,夢里總思人間秋,誰言萬孕無果?分娩紅日照九州。”
在靈山山腰處有一個天然石窟,高 8米,深30米,洞內(nèi)鐘乳石形成數(shù)尊栩栩如生的佛像貼于崖壁,非常神秘,別有洞天,故名古佛洞。相傳,此洞是靈山寺大佛修煉成真處。入洞口的山壁上有一高約2米的大型天然佛像,面目慈祥,兩耳垂肩,體態(tài)豐滿,形象逼真。由于洞口狹窄,入洞時必須貼佛心而過,故曰:“佛心有我,我心有佛,佛心人心,心心相印。”因此人稱此佛為相心佛。古佛洞口鐫一則回文聯(lián),耐人尋味:“靈山寺山靈,古佛洞佛古”。此洞窄長,曲徑奧妙,靈氣幽幽,宛如迷宮,令人神往。貼壁擠身進洞,洞內(nèi)涼氣襲人,清爽異常,奧妙無窮。仰臥下滑而出,頓覺身心爽快。民諺曰:“每逢到靈山,必鉆古佛洞,若問因何故?健身又去病。”“鉆鉆佛爺洞,一輩子不生病。”所以游客無不進洞領(lǐng)略其妙。
據(jù)明代《淇縣志》載,淇縣有八大景:“淇園竹翠、勝水流清、鹿臺朝云、鉅橋夜月,紂窩灘聲,朝歌野色,青巖仙境,靈山龍泉。”其中靈山獨占兩景即“勝水流清”、“靈山龍泉”。靈山山奇水秀,山壑石隙中,淙淙叮叮,泉涌不息,古人謂之勝水流清。
靈山龍泉說的是靈山黑龍?zhí)?,位于寺院的西北?cè) 500米處。這里奇峰幽谷,山勢挺拔,泉涌澗飛,碧波蕩漾,景色宜人。千百年來,文人騷客紛到沓來,滿眼畫意,滿腹詩情,留下許多華彩詩篇、摩崖石刻。明代御史孫征蘭在壁立萬仞處留下詩云:“山卓碧云插漢,泉滃綠玉飛花,三仁六七賢圣,靈杰千古同嘉。”據(jù)載,在明代以前,這里就建有龍王廟。廟下有三洞,洞口鑿有龍頭,泉水由此流出,聲音湍急,山谷回應(yīng),宛如龍吟。
靈山寺后有一河流,名曰玉帶河。河水甘冽爽口,浸人心脾,耐人回味。玉帶河自靈山黑龍?zhí)锻灰缍?,繞千年古剎而過,河水潺潺,叮咚作響,猶如琴弦暢鳴或浪拍石崖濤聲如嘯,呈現(xiàn)出瞬息萬變的天然畫卷。玉帶河流至大圣峰前,形成一個湖泊,名曰白龍?zhí)?。湖水清澈,是人們泛舟、垂釣的理想去處?/p>
從寺院沿羊腸小道西行,過鵲橋渡,穿梨樹坡,拾階而上便來到了觀音洞。此洞位于懸崖峭壁上,深 9米,高丈余,內(nèi)奉觀音座像。雕工精細(xì),惟妙惟肖。前來求點迷津者絡(luò)繹不絕。
據(jù)明《淇縣志》記載:“龍王廟,旱禱輒靈。”清《淇縣輿地圖說》云:“靈山下有靈山寺,創(chuàng)于梁普通,修于盛唐開元。”遼金期間,寺院擴大,高僧眾多,木魚聲聲,靈氣幽幽,游客云集,香火鼎盛。傳說,靈山寺名聲遠(yuǎn)揚,驚動天宇。仙女紛紛下凡到靈山寺聆聽木魚聲,觀看人間景,時值今日,仙女窕的身軀仍嵌隱在崖壁上,時隱時現(xiàn),妙趣橫生。謂之“仙女嵌壁”。
壁立萬仞的大圣峰巔,有一天然孫悟空坐像,遠(yuǎn)遠(yuǎn)望去孫悟空的金身,一對火眼金睛炯炯有神,一對垂肩的耳朵蘊寓著大福大貴,身穿金衣,頭戴金冠,威風(fēng)凜凜,令人敬畏。他的發(fā)髻、眉骨、胸腹、脖頸以及下肢輪廓清晰可見。整個外貌比例協(xié)調(diào),惟妙惟肖,渾然天成,世人看后,無不驚嘆大自然造化之神奇。據(jù)傳,孫悟空離開花果山水簾洞,云游四海,遠(yuǎn)涉天涯,尋找靈臺方寸山,訪拜佛、仙、神圣,求長生不老妙法。一天,他經(jīng)過古城朝歌,得知城西有一靈山寺,是佛教圣地,并建有煉石補天,造化人類的女媧行宮。心想,靈山不就是靈臺方寸山嗎?人類始祖女媧在此?何不前去。于是,他來到靈山寺,未入寺院就聽到木魚聲聲,佛經(jīng)喃喃,喜得抓耳撓腮,眉開眼笑,高興之余,轉(zhuǎn)念一想,佛門靜土,須得整衣端冠,恭敬有禮方是。他不敢進前,于是坐在山巔,聆聽佛經(jīng),謂之“悟空聆經(jīng)”。
靈山寺歷史悠久,集秀麗的山水,古老的人文景觀和神奇的傳說于一體,欣賞性、娛樂性很強,到靈山旅游,能夠使您心曠神怡,百愁俱消。靈山還盛產(chǎn)各種野菜,這些野菜營養(yǎng)豐富,味道鮮美,游玩過后,坐在石凳上,吃上一席豐盛的野菜宴,別有一番情趣。
最新的河南靈山導(dǎo)游詞范文(二)
香客朋友們:
大家好。
歡迎大家來到中原第一古剎---宜陽靈山寺。靈山寺又名報恩寺,報忠寺,玉泉寺、懸泉寺等。坐落于靈山主峰山腰,全寺因山而建,背依靈山,面臨洛河,不僅以山清水秀、建筑精美遐邇,還以其歷史久遠(yuǎn)、香火鼎盛和白馬寺東西呼應(yīng),稱為姊妹寺。白馬寺作為中國佛教的“釋源祖庭”,已有一千九百多年的歷史,而作為其小妹的靈山寺,其始建年代卻是個謎。據(jù)《宜陽縣志》和現(xiàn)存碑刻所記:靈山寺擴建于金大定三年(公元1163年),而始建年代,則不應(yīng)晚于唐武周時期,距今至少1300余年的歷史。亦可能在漢魏間,為白馬寺創(chuàng)建后向周邊輻射最早的寺院之一,距今1800年左右。
關(guān)于“靈山”的來由,民間相傳是周靈王葬于此的緣故。也因為此山跟當(dāng)時釋迦牟尼講經(jīng)說法的靈鷲山非常的相似。因而得名。靈山又名“鳳凰山”,鳳凰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百鳥之王,四靈獸(鳳凰、麒麟、龜、龍)之首。它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僅次于龍,羽毛美麗,雄的叫鳳,雌的叫凰。自古以來就是傳說中最重要的吉祥神奇之物,據(jù)說鳳凰能火中再生,象征美好、才智和吉祥。在佛經(jīng)中,被稱為“涅盤”。靈山主峰兩側(cè)與次峰之間的嶺脊自然下凹,形成優(yōu)美的弧線,狀如鳳凰展翅,翩翩欲飛。
木牌樓前
我們眼前的這條公路是安虎公路,這里距宜陽縣城7公里,洛陽市30多公里。這座牌坊是一個三門四柱七頂?shù)哪九茦?,它的等級僅次于北京故宮。大家知道,只有在皇宮才能是九頂,寺廟即使等級再高也只能是七頂。木牌樓上“靈山圣境”這四個字是由我們中國當(dāng)代藝術(shù)大師歐陽中石先生所寫。
廣場東邊為佛香街,它是我國目前最大的佛教文化一條街。總面積10050平米,共兩條街,四排房子,近400套店面,主要經(jīng)營佛事用品、旅游紀(jì)念品、特色風(fēng)味小吃等項目。等會出來有時間大家可以進去逛逛。
佛家講“心誠則靈”。希望大家都能夠懷著一顆真誠的心,跟我一起進入寺廟,相信現(xiàn)在的靈山寺一定會帶給您更多的靈氣。 景區(qū)入口山門這座山門位于景區(qū)中軸線上,大門采用清代仿古建筑,黃瓦覆蓋,在古代,黃色的琉璃瓦有在皇宮和皇家寺廟才能使用,說明此門等級之高。設(shè)有三門,中間大兩邊小,象征佛教“三解脫門”,即“空門”“無相門”“無作門”。何為“三解脫門”,就是告誡世人放下功名、利祿、情欲三種非分之想,進入佛門凈地,學(xué)習(xí)佛法,慈航普渡,解脫世間困厄。
觀音廣場
我們通常講“入鄉(xiāng)隨俗”,當(dāng)然,寺廟也有寺廟的講究。到了這里,我們也要遵循佛教上的一些禮儀。首先,我們要做到三戒:戒口、戒心、戒行為。戒口是我們到了這里,就不要講一些粗話、臟話和一些對佛菩薩不敬的話。戒心是我們要將來此之前一些工作上、生活上的瑣事暫且擱置下來。保持一顆清凈之心,靜靜地跟佛菩薩對話。戒行為是我們來到寺廟里,三尺頭上有神靈,大家不要去吸煙,因為佛菩薩接受的是香火,而不是人間“煙火”。另外,我們也不要亂扔垃圾,隨地吐痰。進大殿的時候,男士先跨左腳,女士先跨右腳。千萬不要去踏門檻,因為門檻相當(dāng)于佛祖的肩膀。此外,墨鏡要摘掉,希望我們能正視佛菩薩,而不要帶有色眼鏡去觀望。帽子、傘也要合起來。寺廟向來是清凈之地,所以我們也不要大聲喧嘩。
我們眼前的送子觀音像總高度為69.9米,其中底座共三層,第一層高8米,其余兩層高4.7米,蓮花座高6.6米,法身39米,已經(jīng)成為洛陽新的標(biāo)志性建筑之一。觀音兩側(cè)分別侍立善財童子和龍女,那么送子觀音是怎么出現(xiàn)的,相傳古代王舍城有佛出世,舉行慶賀會。 五百人在赴會途中遇一懷孕女子。女子隨行,不料中途流產(chǎn),而五百人皆舍她而去。女子發(fā)下毒誓,來生要投生王舍城,食盡城中小兒。后來她果然應(yīng)誓,投生王舍城后生下五百兒女,日日捕捉城中小兒喂之。釋迦牟尼聞之此事,逐趁其外出之際,藏匿她其中一名兒女。鬼子母回來后遍尋不獲,最后只好求助釋迦。釋迦勸她將心比心,果然勸化鬼子母,令其頓悟前非,成為護法諸天之一。 又名“暴惡母”、“歡喜母”。在中國民間將她當(dāng)作送子娘娘供奉。在佛寺中,造像為漢族中年婦女,身邊圍繞著一群小孩,手撫或懷抱著一個小孩。展現(xiàn)了觀音的慈悲與博大情懷。三層底座分別向我們展示了不同的內(nèi)容:一層是化身,展現(xiàn)觀音三十三應(yīng)身,是游客體驗朝拜的場所;二層是楊柳、千手、送子、豐財四觀音;三層是大悲咒觀音八十八像,四周供奉觀音。
“千處祈求千處應(yīng),苦海常作渡人舟”的觀音信仰在中華民族可謂婦孺皆知,影響深遠(yuǎn)。洛陽靈山旅游發(fā)展有限公司為莊嚴(yán)菩薩道場,弘揚大士圣德,乃廣納群言,發(fā)起建造靈山送子觀音露天立像,供諸眾瞻禮或福,得大吉祥。
自古以來,靈山以“靈山八景”和“靈山六絕”吸引著四面八方的香客。靈山被人稱頌的八大圣景,即:懸崖垂繡,仙掌石棲,慶去洞布,翠停息機,孤峰遠(yuǎn)眺,山擬鷲嶺,洛溪眾環(huán),澗號泉鳴。 “靈山六絕”:寺門向北開,山門城樓狀,碑刻墻上掛,僧尼同院住,彩胡臉上現(xiàn),鳥柏滿山見。請大家同我一起,慢慢的揭開靈山的神秘面紗。
山門
我們眼前的山門是單檐歇山頂,形似城樓,高約4米,方約100米,重修于康熙十年(1671年),1980年重修,下有洞門,為寺院原來的山門,全國政協(xié)原副主席、中國佛教協(xié)會原會長趙樸初先生題寫的“靈山寺”匾額嵌于正門上方。穿過東門在山門的上方可以看到“雨時行”三個字,這是居士們對靈山靈驗的真實寫照,同時又折射了虔誠信使們的美好心愿,這三個字怎么念都可以,雨時行,行時雨,都是祈求佛祖保佑、法雨廣布、給人帶來福氣、平安之意,也可以理解為愿佛祖保佑好雨知時節(jié),適時適度下,這才是雨時行的真正意義。里面供奉四面觀音,她眼觀四路,耳聽八方,時時保護著世人。墻壁的四周有16幅壁畫,是她的各種化身,大家可以了解一下。據(jù)說圍著慈悲閣順時針走三圈,代表時來運轉(zhuǎn),可以消災(zāi)去難。
鐘樓、鼓樓
山門兩邊是新建的鐘樓,鼓樓。大家都知道“晨鐘暮鼓”,認(rèn)為白天敲鐘晚上擊鼓,其實不然,不論早晚,寺廟都既要敲鐘又要擊鼓,所不同的是,早晨是先敲鐘后擊鼓,晚上是先擊鼓后敲鐘。常規(guī)的是每次緊敲18下,慢敲18下,不緊不慢再敲18下,如此反復(fù)兩遍,共108下。中間各念兩句經(jīng)文。之所以是108下,就像我們的念珠是108顆,臺階108級,是因為,佛家講,人有108種煩惱,而所有的煩惱都來自于貪、嗔、癡。敲擊108下相當(dāng)于是走過了佛教中所講的108個法門,從此以后,人的煩惱都拋之腦后。
來到寺廟里,都要去給佛菩薩上香。那么究竟為什么呢?“人爭一口氣,佛爭一柱香。”我們大家知道,人跟人溝通最初是通過氣--語言,時間長了,是通過心--情感。而人跟佛祖溝通確實要通過香火的,只有通過縷縷清香,佛祖才會知道我們此行有什么目的,希望佛祖幫助我們辦成一些什么事情。“燈到佛明,香到佛知”。所以在燒香之前,要點燈,燈相當(dāng)于是佛菩薩的眼睛,當(dāng)你點亮了兩個蓮花燈,就相當(dāng)于點亮了佛祖的眼睛,讓他看到我們的到來。它也是智慧之燈,長壽之燈。自己的香要在自己的燈上點,取其意為香火不斷。我們在廟里請的燈香及任何護身佛,法器,布施的每一分功德,都是為自己。
最新的河南靈山導(dǎo)游詞范文(三)
靈山位于太行山東麓,距朝歌城北10公里,游覽面積10公里,游覽時間大約需1個小時。這里交通平坦,位置優(yōu)越,山青水秀,廟宇堂煌。四面環(huán)山,東有玉龍峰,西有靈鷲峰,南有靈龜山,北有伏牛嶺,群山環(huán)抱,晝似蓮花吐放,夜如眾星捧月,不但景色優(yōu)美迷人,而且歷史源遠(yuǎn)流長,女媧在此煉石,捏土造人,殷紂王在這兒降香,姜太公在此釣魚,唐太宗在此加封,究竟景色如何?還請您游覽之后,自己作一番評價!
今天當(dāng)我們站在景區(qū)山門時,首先仰頭抬望觀看到靈山二字,是由2000年8月臺灣混無禪留下的墨寶。
走入山門,第一個印入我們眼簾的是這個高13米的女媧神像,它是由花崗巖材料做成的。女媧是中華民族的偉大母親。據(jù)<<史記>><<尚書>><<列子>><<淮南子>>。等史記記載,婦媧是一位具有濃厚神話色彩的歷史人物,她煉石補天,捏土造人,并首創(chuàng)婚姻制度,是東方世界古代人類和古代文明的偉大締造者,是中華民族歷史上唯一的偉大女性先祖。在遠(yuǎn)古時期極端困難的條件下,面對巨大的災(zāi)難,她挺身而出,無私奉獻,造福人類,澤被萬物,推進文明,是歷史天地的偉大創(chuàng)世先祖。她的行為和事業(yè)是鼓舞激勵世世代代中華兒女永遠(yuǎn)奮發(fā)向上的力量源泉。
大像取女媧補天之資,雙手高摯,面色剛毅,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底座下有三層平臺,第一層平臺擺放著十二生屑雕塑,表示著天下億萬有情兒女偎依在女媧娘娘身邊與她共享天倫之樂,第二層是植物造型主與鴿子,預(yù)示著世界充滿了愛心與和平,第三層擺布著玄妙無比的八卦圖,象征著女媧娘娘神秘莫測的高超本領(lǐng)。
大像由前后兩部分組成,前面女媧托石補天的雄姿,我們已經(jīng)領(lǐng)略過了,下面看后面女媧認(rèn)真地捏土造人。相傳當(dāng)年女媧捏土造人,后讓男人和女人結(jié)合繁衍后代,女媧是人類的始祖,是人類共同的母親,靈山以女媧為主,故靈山也叫母親山。
靈山有人之景觀,女媧大型雕塑,更有天造地設(shè),鬼斧神工的華廈第一奇觀女媧峰,從這兒向西望去,這位人類共同母親的化身。頂天立地,毅立于望娘坡上,觀人間煙火,看世間善惡,宏法度化,佛光普照。
好,下面我們一起走入女媧來觀看,迎面的這兩位把門神位是我們的哼哈二將,傳說他們是西周的大將,后來姜子牙封神,特封他們?yōu)楹吖?,把守佛寺山門。
走出女媧廟,下面我們繼續(xù)向前走入女媧宮。靈山是以封神演義出了名的,商朝曾經(jīng)有四位帝王為靈山的女媧降香,他們是-武丁、武乙、帝乙、帝辛,面帝辛是殷商第三十君王,帝乙之子,紂王,好,我們現(xiàn)在一起到紂王降香處來觀看紂王降香的經(jīng)過,碑之上講,每年的農(nóng)歷三月十五是女媧娘娘的誕辰,紂王就率領(lǐng)滿朝文武,八百御林來為女媧降香,看到女媧的美顏。頓起淫心,題風(fēng)流詩一首,留在行宮粉壁上,風(fēng)鸞寶帳景非常,盡是泥金巧樣妝,曲曲遠(yuǎn)山翠色,翩翩舞袖映霞裳,梨花帶雨爭嬌艷,芍藥花姻騁娟裝,但得妖嬈能舉動,娶回長樂待君王,那么女媧娘娘貴為神女,而紂王竟想娶她,簡真是癡心妄想,所以才招至后來成湯百年積業(yè)毀于一旦的結(jié)局。好,看過之后,我們繼續(xù)看旁邊的五色石,傳說當(dāng)年女媧煉石補天遺留在人間兩塊奇石,一塊是<<紅樓夢>>里面賈寶玉身上的寶玉,另一塊就是大家面前的五彩石。有一首詩對五彩石描繪的淋漓盡至是:未遇補天滯人間,盛土談妝立庭前,靈性本是自然美,春夏秋冬對云煙,相信讀后,您會對王彩石會有一個更深刻的認(rèn)識和了解。
好,現(xiàn)在我們到后面的千古佛洞來觀看,千古佛洞又名驅(qū)病洞位于靈峰壯側(cè)的半山腰處,因洞的入口處有一自然形成的石佛而得名,石佛高兩半多余,體態(tài)肥大,兩耳垂肩,面目慈善,形象逼真,鉆佛洞者都要有因洞口狹窄,貼佛心而過所謂佛山有我,我心有佛,人心佛心,心心相印,朋友,你心中有難解之事嗎?如果有,我們一起走入千古佛洞穴訴說心事,
當(dāng)我們來到千古佛洞泊洞口,首先看到一則對聯(lián):靈山寺山靈,古佛洞佛古,對仗工整,耐人尋味,看右邊的題靈山景區(qū),朝歌腹地繡靈山,雙劍直插九重天,南聳紫光女媧峰,北臥碧波景龍?zhí)?,千古佛洞鑄勝景,萬年古剎聚群仙,昔日歷經(jīng)桑滄,今朝又迎明圓,這首詩把靈山景區(qū)的景點,歷史以韻律詩的形式形象生動地展現(xiàn)給了游客,給人一種如詩如畫般的仙境情懷,再看右邊的題詞:每逢到靈山,都鉆古佛洞,若問為何故,健身又去病,壁石多元素,若將造化成,妙說不盡,陶醉自然中,這首詩把鉆千佛洞穴的益處惟妙惟肖地表現(xiàn)出來了,鉆古佛洞有病可以去病,無病可以健身,其妙無窮,身入佛洞,自得其樂。
不知不覺我們已經(jīng)來到靈梯的前面,靈梯取名原因有三,一是走時腳底下發(fā)出叮咚鋼琴一般的聲音,二是地理位置優(yōu)越,上面是靈峰,下面是玉帶河,它是連接靈山的山和水的紐帶,三是臺階數(shù)吉祥,一邊是84個臺階,民間所說,73、84、一個人活了73、84就是長壽了,大家登過84個臺階,祝愿大家順利度過84歲,一邊是84,兩邊廉潔168,1、6、8祝愿大家一路發(fā)。
最新的河南靈山導(dǎo)游詞范文(四)
歡迎大家到靈山風(fēng)景名勝區(qū)旅游觀光。到達景區(qū)之前,我先給大家簡單介紹靈山風(fēng)景名勝區(qū)。
靈山風(fēng)景名勝區(qū)位于豫、鄂兩省交界的大別山區(qū)。西臨京廣鐵路和107國道,與國家森林公園雞公山相連;東接京九鐵路和羅武公路,與湖北省木蘭山相望,南有信葉公路橫穿東西,正在修建的京珠高速公路在景區(qū)留一出口。交通十分便利。
靈山風(fēng)景名勝區(qū)人文景觀豐富,自然景觀奇特。景域方圓61.5平方公里,含六大景區(qū),七十二洞天,一百零八景點。以“山秀、寺古、石奇、洞幽、水美、物華”而享譽海內(nèi)外。素有內(nèi)陸秦皇島之稱的“九里落雁湖”、“靈山”,中外名剎“靈山寺”,省級鳥類自然保護區(qū)“董寨林場”,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紅二十五軍長征出發(fā)地“何家沖”均坐落在本景區(qū)內(nèi)。
靈山主蜂海拔827.7米,據(jù)唐李泰著《括地志輯?!泛汀段簳酚涊d:“靈山春秋戰(zhàn)國時名冥山,漢時名霸山,魏時名石城山,因有求必應(yīng),每云必雨,驗之,信然”而沿稱靈山至今。古代的一些帝王將相迷戀此處景色,贊不絕口。宋神宗時參政趙汴在
《登靈山》詩中寫道“為愛名山好,登臨盡日曛”。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也留下“美景一時觀不盡,好將描入畫圖來”的詩句來贊美靈山。
靈山還是一塊紅色的土地。鄧小平、李先念、劉伯承、賀龍、程子華等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都曾在此留下了革命的足跡。
靈山年平均氣溫在13~15℃,夏季平均氣溫24℃,是理想的避暑勝地。靈山有各類植物1000多種,動物190科1067種之多。主要特產(chǎn)有茶葉、木耳、香菇、靈桔梗、板栗等。其中“靈山云霧茶”久負(fù)盛名,多次在中國信陽茶葉節(jié)上獲獎。靈山金、螢石、銅、鉛鋅、花崗巖儲藏量豐富,是一塊難得的寶地。
我們現(xiàn)在游覽的是迢遙洞景區(qū),該景區(qū)占地面積13平方公里,以自然景觀為主。著名景點有電p城遺址、逍遙洞、快活嶺、險石、八仙宮、垛石嶺、智慧老人等15個景點,百余處景觀。我們今天只觀賞其中的一個景點--逍遙洞。
逍遙洞原名仙人洞。相傳北宋年間有兩各隱士為躲避戰(zhàn)亂先后來此遁居,他們終日閉門誦經(jīng),修身養(yǎng)性,從不與外人交往。久而久之兩位隱士都變成了不食不餓、不飲不渴的仙人了。仙人洞也因此而得名。九十年代初,在清理整修逍遙洞時出土的三枚宋代鐵幣和一把銅鑰匙,也足以說明這里住人的歷史之久。
逍遙洞庭湖是天然石洞群,共有6個洞,自下而上依次為底洞、飛鳥洞、立洞、濟公洞、傳經(jīng)洞、三連洞。當(dāng)年兩名隱士修“仙”的地方是在底洞。我們今天重點觀賞的是濟公洞。大家注意往上看,洞頂有一形似僧帽的巨石,巨石底下有一巨掌印,酷似在托著僧帽,洞頂后的山石上仿佛有幾個大大的腳印。
我們給大家十分鐘的時間拍照,然后我們?nèi)タ疵鞒_國皇帝朱元璋塑像。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是明朝的開國皇帝,他曾三次上靈山寺,這是為什么呢?現(xiàn)在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這段故事。公元1327年8月8日,朱元璋出生在濠州鐘離縣(今安徽省風(fēng)陽縣東北)太平鄉(xiāng)孤莊村一個佃戶家里。因8月8日生,又名朱重八。公元1344年,淮南大旱,瘟疫四起,朱元璋父母及兄弟姊妹5人相繼辭世,只剩下他一人孤苦伶仃,幸虧鄰居汪大娘認(rèn)識皇覺寺的高彬長老,便把他介紹到皇覺寺出家,當(dāng)了個光干活兒不念經(jīng)的小行童。時隔不久,寺里斷糧,朱元璋被迫到河南淮西(今信陽)一帶云游乞討,成為一名游方僧。公元1348年夏,天氣異常炎熱,朱元璋來到靈山寺,行至距寺院不遠(yuǎn)的獅象口,因饑餓、炎熱交加,昏倒路旁。靈山寺小和尚陳大用下山買米,將其救回寺院。這是朱元璋第一次上靈山。
朱元璋自結(jié)識靈山寺僧陳大用,在他的幫助下,文化知識日益豐富,思想日趨成熟,立志要干出一番大事業(yè)!
最新的河南靈山導(dǎo)游詞范文(五)
靈山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延興四年(公元474年),距今有1500余年歷史,為佛教傳入中國所建最早寺院之一。其地山勢奇?zhèn)ィ帜臼[茂,寺宇掩藏。千年古剎靈山寺旁依少華山,唐朝起寺院改為“靈山”。該寺地處豫鄂兩省之間,是官營建的寺院之一。信陽靈山寺初由唐明皇李隆基之女修建(713年)皇姑故后,圣上前往降香,封為“國廟”。相傳唐朝有一縣令棄官出家,長途跋涉,到印度學(xué)習(xí)佛法,學(xué)成后返回靈山寺傳經(jīng)講法。唐玄宗時曾被封為國廟。北宋·仁宗年間,有靈然禪師上奏圣上,國母信仰佛教,批該寺三年公糧(每年兩萬七千兩銀子)重新進行修建,宋元祐二年(1087年)復(fù)修,明朝人張仲簡有碑記。元朝仁宗,延佑二年(1315年)又建。宣宗宣德七年(1432年),增建佛殿及鐘鼓樓臺。孝宗弘治七年(1494年)塑造白石佛像三尊、羅漢一堂,至武宗正德二年冬(1507年)落成。
據(jù)有關(guān)資料記載,靈山寺僧屬臨濟正宗支派。這座寺院由金鼎(又名少華山)、大寺、中、南、北、馬放溝等六部分組成,原有殿宇一百六十多間。朝拜、降香鼎盛之年可達三十多萬人。靈山寺建筑布局結(jié)構(gòu)嚴(yán)整,六座大殿依山勢呈梯形由低到高排列在一條中軸線上?,F(xiàn)有六間前大殿、三間祖師殿、五間大佛殿、三間法堂、五間祭仙宮、五間五星殿、共計三十間。六座大殿分別供有各種仙佛造像:歡樂殿供關(guān)公,祖師殿供達摩,大佛殿供釋迦,法堂供羅漢,祭仙宮供上、下八仙,五星殿供玉皇大帝和魁星。顯示出儒、釋、道三教合一的特點。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寺院被水沖倒,后經(jīng)不斷修繕,至民國20年(1913年)恢復(fù)舊觀。此后兵連禍接,毀多修少,日漸蕭條。
“”期間,各種佛像砸毀貽盡,金鼎殿宇全部拆毀,唯“圣壽禪寺”四字保存至今。山門匾額為原全國佛教協(xié)會主席趙樸初親筆所寫。1995年有僧尼35人。“”時,文物被毀,大部分填埋在一蓮池大壩下,僧尼有的還俗,有的被編為董寨林場職工。1978年,靈山寺被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遭破壞的文物開始修復(fù),僧尼陸續(xù)回歸。1985年恢復(fù)三月初一廟會。
靈山寺佛緣
位于信陽市羅山縣境內(nèi),是我國著名的佛教勝地。山上共有七寺三庵,包括靈山寺、金頂寺、中佛寺、白佛寺、白云寺、龍牙寺、險石寺、圓通庵、福全庵、延壽庵。靈山寺是一座頗為奇特的寺院,院內(nèi)既有僧又有尼,唐代的建寧公主就曾在靈山寺出家為尼,這一制度也是我國佛教界的一大奇觀。到了宋、明兩代,皇帝曾多次親臨靈山,足見靈山佛教文化的源遠(yuǎn)流長。 靈山舊有“七寺三庵”,其中靈山寺建于北魏孝文帝延興四年(公元474年),為中原四大古寺之一。靈山自古香火繁盛,高僧輩出,名播海外。千百年來,“靈山三奇”——廟門東開、僧尼同寺、帶發(fā)修行在佛教界獨樹一幟。
唐明皇之女建寧公主曾在此出家為尼。
朱元璋與靈山寺的淵源——3上靈山寺
靈山寺至正八年元朝仁宗,延佑二年(1315年)又重建。1349年由陳大用任主持。公元1327年8月8日,朱元璋出生在濠州鐘離縣(今安徽省風(fēng)陽縣東北)太平鄉(xiāng)孤莊村一個佃戶家里。因8月8日生,又名朱重八。公元1344年,淮南大旱,瘟疫四起,朱元璋父母及兄弟姊妹5人相繼辭世,只剩下他一人孤苦伶仃,幸虧鄰居汪大娘認(rèn)識皇覺寺的高彬長老,便把他介紹到皇覺寺出家,當(dāng)了個光干活兒不念經(jīng)的小行童。時隔不久,寺里斷糧,朱元璋被迫到河南淮西(今信陽)一帶云游乞討,成為一名游方僧。公元1348年夏,天氣異常炎熱,朱元璋來到靈山寺,行至距寺院不遠(yuǎn)的獅象口,因饑餓、炎熱交加,昏倒路旁。靈山寺小和尚陳大用下山買米,將其救回寺院。這是朱元璋第一次上靈山寺。朱元璋自結(jié)識靈山寺僧陳大用,在他的幫助下,文化知識日益豐富,思想日趨成熟,立志要干出一番大事業(yè)!他以靈山為據(jù)點,四處宣傳明教教義,傳播反元思想。公元1351年秋。羅山縣尹李思齊(元代末年群雄之一后降明)派元兵包圍了靈山寺,前來捉拿朱元璋。緊急之中,陳大用打通竹竿,讓朱元璋口含竹管跳進院內(nèi)深井,躲過元兵搜捕,幸免一場劫難。這是朱元璋二上靈山寺。
現(xiàn)如今靈山寺還有一口井,取名叫藏龍井,這是朱元璋曾經(jīng)躲過的井。前來朝拜的人們,都會取井中水,用來沖洗一下自已的雙手。把自已的霉運沖掉,留下好運連連。
明洪武三年(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往該寺降香,此為第3次上靈山寺,敕封住僧為金碧禪師,改名“圣壽禪寺”,并親題匾額。同時還賜給這座寺院“半副鑾駕”、金瓜、鉞斧等儀杖,寺脊上裝有龍頭鳳尾,稱為“皇廟”。
清康熙51年(公元1712年),靈山寺住持杲英赴印度研究佛學(xué),帶回梵石釋迦牟尼造像及十八羅漢造像等,并對該寺再次重修。1962年,印度總理尼赫魯專程拜謁靈山寺杲英墓。[2]靈山寺在印度和東南亞國家中頗有聲望。1962年,印度總理尼赫魯訪華期間,曾提出往該寺瞻仰,因當(dāng)時交通不便,末能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