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皇閣導游詞范文3篇
玉皇閣導游詞范文3篇
平羅玉皇閣,是寧夏回族自治區(qū)規(guī)模最大的古建筑群體,是西北地區(qū)最大的道教寺廟之一,位于平羅縣城關鎮(zhèn)北。下面是學習啦為大家?guī)淼挠窕书w導游詞,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玉皇閣導游詞范文1:
玉皇閣坐落在銀川城區(qū)解放東街和玉皇閣北街的交會處。此閣始建年代無從查考,從明代《弘治寧夏新志》府城圖上觀察,現(xiàn)玉皇閣的位置居明代府城鼓樓所在地。清乾隆三年( 1739年)毀于地震,重修后,稱為“玉皇閣”。清乾隆《銀川小志》載:“極崇煥軒敞,上供真武帝。”此后遂稱其為玉皇閣。
玉皇閣通高22米,占地約1040平方米。在一座長36米、寬28米、高8米的臺座下,正中辟有南北向的拱形門洞。西北側外部有石條臺階可登上臺座。臺座中央為高達14.1米的兩層重檐歇山頂大殿,殿寬5間,進深2間。底層向南接出券棚殿5間,正中辟有玲瓏俏美的券棚抱廈。大殿東西兩側是兩層重檐飛脊的亭式鐘鼓樓。從底層大殿內側的木梯登上頂層,是一層寬敞的殿堂,殿外以回廊相通,繞以朱漆欄桿,可憑欄四望。整個建筑群重樓疊閣,飛檐相啄,布局巧妙,結構嚴謹。
玉皇閣是銀川市僅存的古代木結構高層樓閣,其獨特的建筑風格、高超的建筑技巧,充分體現(xiàn)了銀川古代能工巧匠的精湛技術?,F(xiàn)在玉皇閣是寧夏文物保護單位,臺閣上經常舉辦各種小型美術、書法和文物展覽,是銀川市開放的旅游景點之一。
玉皇閣導游詞范文2:
玉皇閣是道教道院,在天津市舊城東北角。昔是天津市區(qū)最大的道教廟宇。玉皇閣的原建筑群落十分龐大,由旗桿、牌樓、山門、鐘鼓樓、前殿、八掛亭、清虛閣、南斗樓、北斗樓以及三清殿組成。
其中清虛閣是廟內的主體建筑。但到了近代,由于帝國主義的侵略,玉皇閣的建筑遭到了嚴重的破壞,現(xiàn)僅存的清虛閣是玉皇閣建筑群中唯一保留下來的一座明代建筑。只是至今仍然沿用著玉皇閣的名稱?,F(xiàn)存的清虛閣建筑在磚石壘成的臺基上。臺階踏步六級,兩側設有垂帶石。整個樓閣分為上、下兩層。上層檐下設有木制回廊,站在廊中可憑欄遠眺;殿內雕梁畫棟,栩栩如生,原來安放在上層的神龕,在修繕后,改設在一層殿中。
神像與人間的帝王極為相似,是人間帝王形象的再現(xiàn);在玉皇大帝神像的兩側,還有兩尊侍奉玉皇大帝的侍者,其中的一尊,就是“三只眼的馬王”,它是守護玉皇大帝的官員。馬王也叫“靈官”;樓閣的頂蓋為九脊歇山頂,檐心為黃色琉璃瓦,脊、獸和檐頭瓦件是綠琉璃,這種建筑做法在古代建筑中是極為少見的,是當時津城等級規(guī)格最高的木結構樓閣。
玉皇閣導游詞范文3:
太倉玉皇閣景區(qū)介紹 玉皇閣,又稱普福宮,位于太倉市北雙鳳鎮(zhèn),建于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由天師張宗演之北子周靜清建造。始名“普福觀”,至大三年(1310)元武帝賜額“大玄元普福觀”,皇慶二年(1312)第三十八代天師張與材書“雙鳳福地”白底黑字橫匾懸于普福前門——靈信門。延佑四年(1317)元仁宗敕封該觀為“普福宮”。 普福宮之靈信門內供關、溫、馬、趙四大靈官,入靈信門后便是御道街,穿過二門,兩旁有朝房,至“午朝門”門前兩側是鐘樓,鼓樓,門上懸金字豎額:“敕建普福宮”,落款“清寧抱一凝妙真人”(周靜清道號)。進午朝門,入大院即是“凌霄寶殿”。大殿為兩層樓房,樓上正中神龕內供玉皇大帝,兩側供有太白星君、雷、電、風、雨神,及千手觀音,托塔李天王、二郎神等,故又稱“神霄萬靈閣”。
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凌霄寶殿被倭寇燒毀,隆慶二年(1568)重建,稱“玉皇閣”。
普福宮兩側有玉芝祠、瑞芝樓、星宿堂、城隍廟及戲樓,東西兩側建有看樓等。殿堂、樓閣、鱗次櫛比,構成一組極為壯觀的建筑。緊靠普福宮西有明永樂年間兵部尚書雙鳳陳冾之“尚書坊”西北處有文徽明書“雙鳳里”坊兩坊均為雙鳳之著名石坊。
1951年春普福宮、城隍廟被改建為糧庫,1965年秋全部折除。
1994年7月6日被批準在舊址上重建,占地20余畝。正殿仍舊為雙層建筑,樓下供三清,樓上正中供玉皇大帝及風、雨、雷、電神。西側建城隍廟。2000年于大殿東側又建文昌閣,供文昌帝君,東偏殿為觀音殿,西偏殿有財神殿、火神殿、星宿殿。大殿前40米處有正山門,門前小河,河上建迎仙橋(據(jù)傳呂洞賓祖師曾走過此橋,故名),小橋幽徑。離橋50米前建石坊,坊刻“雙鳳福地”。2003年在坊后20米處建前山門,供護法神王靈官,及東、南、西、北方位神。2005年在前山門后建三清大殿。很是壯觀。
玉皇閣是太倉最為著明的道觀之一,交通便利,近臨204國道旁,僅正月初九玉皇生日一天香客萬人以上。
太倉市道教協(xié)會會址所在處。
看過玉皇閣導游詞的人還看了:
2.八詠樓導游詞3篇
3.江埡導游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