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學習方法 > 通用學習方法 > 學習方法指導 > 《憫農(nóng)》語文優(yōu)秀教案設計及教學反思(2)

《憫農(nóng)》語文優(yōu)秀教案設計及教學反思(2)

時間: 炎婷817 分享

《憫農(nóng)》語文優(yōu)秀教案設計及教學反思


  《憫農(nóng)》優(yōu)秀教案篇四

  教學目標:1.會認“農(nóng)、午、汗、粒、辛”5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誦古詩,背誦古詩。

  3.結(jié)合圖畫了解古詩的大致意思,體會勞動人民的辛苦,學會珍惜糧食。

  教學重點:1.會認5個字。

  2.朗誦、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1.通過朗讀感悟使學生體會農(nóng)民勞動的辛苦,初步培養(yǎng)學生尊重勞動、愛惜糧食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總課時數(shù):1課時

  授課時間: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1.看古詩中的圖片,教師描述:唐朝有一位詩人叫李紳,他也是朝廷的一個大官。有一年夏天,他來到郊外的農(nóng)村,看到一位白發(fā)蒼蒼的老人正在田間干活,不由得吟誦到:(教師范讀古詩)

  2.這首詩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憫農(nóng)》。板書課題,認識生字“農(nóng)”,強調(diào)讀準后鼻音。齊讀課題。

  二、認讀生字,初讀古詩

  1.自由讀古詩,用自己喜歡的符號圈出生字,讀準字音。

  2.同桌合作,互相讀一讀生字,正音。

  3.多種形式的讀生字卡片,檢查認讀。

  4.再讀古詩,把字音讀準,詩句讀通順。

  三、誦讀感悟

  1.下面讓我們跟隨著詩人一起到田間去看一看。(學生看書上的圖片)同學們,你們看到了什么?

  2.指導朗讀: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教師范讀--學生練讀--指名讀--全班齊讀

  3.現(xiàn)在,你和詩人就在田間,你想對這位老農(nóng)說些什么?

  (讓學生跟隨詩人一起去看看、想想,就能很快理解詩句的意思,讀出的詩句也很有感情了)

  4.是啊,這么炎熱的夏天,老農(nóng)還在鋤禾,他身上的汗珠直往下滴,滴落在禾苗下的土地里,多么辛苦啊!讓我們帶著自己的感受再來讀一讀這兩行詩。

  5.我們吃的米、面到底是怎么來的呢?請同學們自己讀讀第三、四行詩。指名回答。

  6.是啊,我們碗里的米飯每一粒都是農(nóng)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兩行。

  (聯(lián)系生活實際,想想農(nóng)民種田時的情景,讓學生懂得糧食的來之不易,我們要愛惜糧食。)

  7.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四、誦讀展示

  以小組為單位來進行誦讀比賽,還可以配上動作,每組推薦一名代表。

  1.分小組演讀。

  2.小組代表展示。

  3.師生評議。

  4.(出示圖片)很多同學都已經(jīng)會背了,愿意一起來背一背嗎?(全班齊背)

  四、課外延伸

  讀一讀,背一背。

  憫農(nóng)

  李紳

  春種一粒栗,

  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

  農(nóng)夫猶餓死。

  古詩誦讀憫農(nóng)

  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憫農(nóng)》優(yōu)秀教案篇五

  教學目標:

  1、認識及正確書寫詩中的生字、新詞。

  2、讀懂詩句,體會詩中描寫的情境以及抒發(fā)的感情。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重點:

  讀懂詩句,體會詩中描寫的情境以及抒發(fā)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啟發(fā)談話:

  1、同學們,誰還記得《鋤禾》這首古詩?能給大家背一背嗎?

  2、這首詩選自《憫農(nóng)二首》,是唐代詩人李紳寫的,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第二首,板書課題:憫農(nóng)(二)

  二、初讀古詩:

  1、投影列出學習的步驟:

  (1)學生自由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借助工具書,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問題。(把問題在書中標寫出來)

  2、學生進行自學,教師深入到學生中間,回答疑難,解決問題。

  三、相互交流學習情況:

  1、檢查讀。(小組合作)

  2、理解詞語的意思:(同桌交流)

  粒:像米一樣細小而成顆粒狀的東西。

  粟:谷子,小米。這里泛指糧食的種子。

  顆:小而圓的東西。

  閑:無事可做;空閑。

  夫:和農(nóng)組成農(nóng)夫,意思是:農(nóng)民。

  猶:還。

  餓:肚子里沒有食物。

  死:沒有了生命。

  四海:我國古代認為中國大地四面有大海,所以用四?;蛩暮V畠?nèi)指全國或全世界。

  3、提出不懂的地方,全班交流質(zhì)疑。

  4、師生共同介紹作者:李紳是唐代詩人?!稇戅r(nóng)二首》是李紳流傳下來的最杰出的作品,思想內(nèi)容深刻,對比鮮明,富有哲理。

  三、品析體會:

  過渡:古詩的語言是濃縮的精華,富有想象的人能從中讀出各種畫面,那么,透過這首詩中屈指可數(shù)的20個字,你又讀出了一幅怎樣的情景呢?

  1、學生獨立想象,暢所欲言。理解每句詩的意思(讓學生自己練習說說意思,教師及時進行幫助指導)

  春種一粒粟:春天種下一粒谷物的種子。

  秋收萬顆子:秋天收下千顆萬顆的糧食。

  四海無閑田:天底下沒有一畝閑荒的土地。

  農(nóng)夫猶餓死:仍然還有不少農(nóng)民吃不飽肚子而被餓死了。

  2、結(jié)合發(fā)言,適時引導學生品析詩句,深化理解與體會。

  (1)“春種”“秋收”概括了什么?

  (2)從“一粒粟”化為“萬顆子”寫出了什么?

  (3)從前三句中,你讀出了怎樣的畫面?

  (4)可農(nóng)夫的結(jié)果又是什么?

  (5)議議:這真是觸目驚心!一個“猶”字,發(fā)人深思:到底是誰剝奪了他們的勞動成果,陷農(nóng)夫于死地呢?(學生回答后,指導朗讀,讀出悲憤與同情)

  (6)體會:從這首詩中,你又讀出詩人怎樣的情感?(學生回答)

  四、對比感悟:

  1、對比讀。

  2、議議:這兩首古詩描寫的情境與抒發(fā)的的情感有何不同?

  《秋浦歌》描寫的冶煉工人一邊揮汗如雨地工作,一邊情緒高昂地放歌的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抒發(fā)了作者對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的質(zhì)樸的勞動者的由衷的贊美和欽佩之情。

  《憫農(nóng)》描寫了農(nóng)夫們一處辛苦耕種,開墾了所有的土地,獲得了豐收,結(jié)果卻餓死的情景,寫出了舊社會農(nóng)民所受的殘酷剝削。抒發(fā)了詩人對社會不平的強烈憤慨,以及對勞動人民的的真摯同情。

  五、小結(jié):

  同樣是描寫勞動者的勞動,《秋浦歌》帶給我們的是勞動的火熱與激情,而《憫農(nóng)》留給我們的是勞而不得的悲憤。詩人用精煉的語言,不僅描寫了不同的勞動場景,更抒發(fā)了他內(nèi)心深處對勞動者的真摯情感。

  六、課堂檢測:

  1、比一比,再組成詞語寫下來。

  天( )  拉( )  一顆( )  夫( )  粒( )  一棵( )

  2、背誦古詩。

  (1)自己練習背誦

  (2)指名背誦

  板書設計:

  忙碌

  春種一粒粟,

  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

  農(nóng)夫猶餓死。

  (悲憤、同情)

  《憫農(nóng)》教學反思

  由于現(xiàn)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獨生子,在生活中存在著挑食和浪費糧食的現(xiàn)象,所以我設計的本課的教學重點就是讓學生理解勞動的艱辛和勞動果實的來之不易。難點是讓學生樹立珍惜糧食,從小就養(yǎng)成不挑食不浪費糧食的好習慣。

  在講解這首古詩前,我還補充了李紳的《憫農(nóng)》“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nóng)夫猶餓死!”旨在使學生們通過這首古詩理解古代徭役的繁重和農(nóng)民生活的艱辛。由這首詩導入到本課的學習中,我注重了重點的突出和難點的突破。并讓學生們試著想象在酷熱的夏天的中午,在農(nóng)田里辛勤勞作的場景,并由此展開討論。經(jīng)過討論,學生們雖然能感受到那種炎熱,但卻很難體會到每一粒糧食的來之不易。那怎樣使學生說樹立珍惜糧食的意識呢?這個瞬間我有點不知所措,不知該從那說下去。畢竟現(xiàn)在的物質(zhì)生活很充裕,刻意地要這些幼小的孩子明白生活的艱辛,我又覺得太過殘酷。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我只是舉了日常生活中的幾個例子,比如生日宴會等讓學生們討論。

  不知道這節(jié)課有沒有在學生心中烙上烙印,也不知道在他們內(nèi)心深處有沒有引起足夠的認識。我想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一定能夠體會并理解父母的辛苦,也一定能養(yǎng)成勤儉節(jié)約的好習慣吧!


看了“《憫農(nóng)》語文優(yōu)秀教案設計”的還看了:

1.語文《客至》優(yōu)秀教案設計

2.《落花生》語文優(yōu)秀教案設計

3.初中語文《春》優(yōu)秀教案設計

4.一年級語文四季優(yōu)秀教案設計

5.初中語文《貓》教案

1579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