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養(yǎng)成好的學習習慣
行為的不斷重復即變?yōu)榱晳T,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習慣養(yǎng)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學習習慣,就是表現在學習方面的重復性的,經常為無意識的日常學習行為規(guī)律。下面學習啦小編收集了一些關于讓孩子養(yǎng)成好的學習習慣的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讓孩子養(yǎng)成學習習慣方法篇一
1、立規(guī)矩
家長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適時為孩子立規(guī)矩。中央電視臺的《生活空間》欄目中曾報道過一名五歲兒童生活很有條理,自己的玩具柜、小書架、抽屜等都是自己主動整理,小小的年紀已初步養(yǎng)成了愛整潔、愛勞動和有條理的良好習慣,令人稱贊。從報道中得知,自孩子兩歲開始母親就對他立下規(guī)矩,要求他玩完玩具必須收回原處,若不收,媽媽就將玩具沒收。正是由于這位母親注意立規(guī)矩并嚴格要求,孩子才逐漸養(yǎng)成了自己的東西自己整理和愛整潔、有條理的好習慣。
2、方法對頭
培養(yǎng)幼兒良好習慣要依據孩子的年齡特點,采用相應的方法。對于幼小兒童應使用孩子喜聞樂見的方法來引導培養(yǎng)良好習慣。比如培養(yǎng)兩三歲的孩子玩完玩具收回原處的習慣。在開始訓練時,家長可以用游戲的口吻對孩子說:“玩具要回家了,你幫它找找家在哪兒,把它送回家去吧!”這就比干巴巴地向孩子提要求效果好得多。當孩子把玩具收放好以后,家長要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孩子受到稱贊后,下次定會再重復這種良好行為的。
3、堅持不懈,嚴格要求
習慣是在不斷重復中逐漸養(yǎng)成的一種比較穩(wěn)定的行為傾向。因此,培養(yǎng)孩子良好習慣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作為家長不能想起來就要求一下,想不起來又聽之任之,要始終如一,持之以恒,日復一日地進行訓練,使孩子養(yǎng)成良好習慣。
例如,說好了不能隨便吃零食,但只要孩子一哭一鬧,家長就心軟,常常遷就、退讓,直至“敗下陣來”,以妥協(xié)告終,繼而發(fā)展到有求必應,致使孩子養(yǎng)成了隨便吃零食的壞習慣。也有不少家長在培養(yǎng)孩子良好習慣方面取得了成效,這是由于他們能理智地愛孩子,把愛與嚴結合起來,始終如一,堅持不懈地要求和耐心訓練的結果。
4、教者要求一致
培養(yǎng)幼兒良好習慣特別需要施教者在教育上要求一致。首先是家庭內部(父母、祖輩及家中的其他人)對孩子的要求要一致,如培養(yǎng)孩子不隨便吃零食的習慣,如果父母嚴格要求而爺爺奶奶放縱,那是不可能培養(yǎng)起好習慣的。
其次是家庭與幼兒園的教育要一致?,F在,不少孩子在幼兒園里能自己吃飯、自己穿衣,一到家中則判若兩人。如果孩子在家、在園表現不一,就說明還沒有養(yǎng)成好習慣,也反映出家園在這方面未能很好配合。如果家庭與幼兒園彼此密切配合,就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讓孩子養(yǎng)成學習習慣方法篇二
第一包括:按計劃學習的習慣。
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同時還有勞動、文娛活動、體育活動、交往等方面的內容。學生應該有一個比較全面的學習計劃,并且應該有按計劃進行學習的習慣。計劃可以調整,但不可放棄。計劃應該包括每天的時間安排、考試復習安排和雙休日、寒暑假安排。計劃要簡明,什么時間干什么,達到什么要求明確了,這樣的學習就會有的放矢。
. 第二包括:專時專用、講求效益的習慣。
有些同學,學習“磨(洋工)” 磨得厲害,平時看書作業(yè),心不在焉,算算時間到是耗得很多,效益不好。其原因就是沒有形成專時專用、講求效益的習慣。
學習,應該速度、質量并重,在規(guī)定時間內,按要求完成一定數量的任務。這個道理大家都明白,但真正要做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同學們應該記住,一旦你坐到書桌前,就應該進入適度緊張的學習狀態(tài)。每次學習之后,要評價自己做得如何,必要時要得到老師及家長的督促。堅持下去,就能形成專時專用的好習慣。做到該學時學,該玩時玩。
. 第三包括:獨立鉆研、善于思考的習慣。
學習,最忌諱一知半解。要想學習好,必須養(yǎng)成獨立鉆研、善于思考、務求甚解的習慣。首先,應該學會站在系統(tǒng)的高度把握知識。很多學生在學習中習慣于跟著老師一節(jié)一節(jié)的走,一章一章的學,不太注意章節(jié)與學科整體系統(tǒng)之間的關系,只見樹木,不見森林。隨著時間推移,所學知識不斷增加,就會感到內容繁雜、頭緒不清,記憶負擔加重。事實上,任何一門學科都有自身的知識結構系統(tǒng),從整體上把握知識,學習每一部分內容都要弄清其在整體系統(tǒng)中的位置,這樣做往往使所學知識更容易把握。
其次,應該學會追根溯源,尋求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學習最忌死記硬背,弄清楚道理更重要,所以不論學習什么內容,都要問為什么,這樣學到的知識似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即使你所提的問題超出了中學知識范圍,甚至老師也回答不出來,但這并不要緊,要緊的是對什么事都要有求知欲,好奇心,這往往是培養(yǎng)我們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更重要的是養(yǎng)成了這種思考習慣,有利于思維品質的訓練。
再次,應該學會發(fā)散思維,養(yǎng)成聯想的思維習慣。在學習中我們應經常注意新舊知識之間、學科之間、所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等方面的聯系,不要孤立的對待知識,養(yǎng)成多角度地去思考問題的習慣,有意識地去訓練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及獨創(chuàng)性。知識的學習主要通過思維活動來實現的,學習的核心就是思維的核心,知識的掌握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通過知識的學習提高智力素質,智力素質提高了,知識的學習會變得容易。
. 第四包括:自學的習慣。
自學是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就學習過程而言,教師只是引路人,學生才是學習的真正主體,學習中的大量問題,主要靠自己去解決。閱讀是自學的一種主要形式,通過閱讀教科書,主動查閱工具書和資料,可以獨立領會知識,把握概念本質內涵,分析知識前后聯系,反復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識,形成能力。學習層次越高,自學的意義越重要,高考為選拔有學習潛能的學生,對考生的自學能力有較高的要求。
. 第五包括:合理把握學習過程的習慣。
學習過程包括聽課,預習,復習,作業(yè)等多個環(huán)節(jié),只有合理把握,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要養(yǎng)成專心聽課的習慣。如果課前沒有一個“力求當堂掌握”的決心,會直接影響到聽講的效果,如果在每節(jié)課前,學生都能自覺要求自己“力求當堂掌握”,那么上課的效率一定會大大提高。實際上,有相當多的學生認為,上課聽不懂沒有關系,反正有書,課下可以看書。抱有這種想法的學生,聽課時往往不求甚解,或者稍遇聽課障礙,就不想聽了,結果浪費了上課的寶貴時間,增加了課下的學習負擔,這大概正是一部分學生學習負擔重的重要原因。
讓孩子養(yǎng)成學習習慣方法篇三
第一步:了解自己孩子的學習特點
『兒子,你覺得是早上背書容易還是晚上背書容易?』
『兒子,你覺得數學和語文功課你是想先做哪一科?為什么』
作業(yè)的循序一定是先易后難,讓孩子在自己擅長和感興趣的科目上建立能力感,進而建立對作業(yè)的勝任感,然后孩子才會有興致將這份勝任感延伸至對學習的興趣對探索的好奇上。所以學習中各個環(huán)節(jié)都是有章可依有程序有執(zhí)行標準的,這每個環(huán)節(jié)的執(zhí)行步驟和規(guī)則都需要我們父母幫助孩子一步一步地形成習慣。
● 第二步:制定學習計劃和規(guī)則
『兒子,我們一起來探討,什么時間是你閱讀英語、背誦單詞的最佳時間?!?/p>
『兒子,每天做完作業(yè)之后你準備怎樣安排你的業(yè)余時間,我們一起來探討。』
所有學習計劃和學習規(guī)則的制定必定是家長和孩子一起通過家庭會議的方式商討而出,一定是在尊重孩子的主觀意愿、個性特征以及人格獨立的基礎上操作的,不是在家長的權威之下強制指定和執(zhí)行的。所以通過引導和商議的方式幫助孩子根據自己的特點制定出適合自己的學習計劃和規(guī)則,這是非常關鍵的,這直接決定了孩子是否能夠有意愿給予執(zhí)行和配合。
● 第三步:和孩子共同執(zhí)行所定計劃,互相監(jiān)督
制定好計劃,接下里的執(zhí)行過程一定是充滿坎坷的。在孩子能夠勝任的部分孩子定會興致勃勃地按規(guī)則行事,一旦孩子遇到難題、挫折,一定會在執(zhí)行的力度上功力減半,這時候需要父母和孩子一起探討問題所在、如何應對、需要調用何方資源、需要提供哪種支持等。這個過程一定是需要父母的全力支持的。這一刻最忌諱的是父母在旁邊對孩子的缺乏意志、無法自控批評指責、嘲諷挖苦。只有得到父母的理解、接納后,孩子才有力量想方設法去笑迎挑戰(zhàn)、攻克難關。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