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學習方法 > 教學方法 > 初中物理復習教案設計有哪些

初中物理復習教案設計有哪些

時間: 欣怡1112 分享

初中物理復習教案設計有哪些

  為了讓學生明確奮斗目標,最快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教師設計好教案很有必要的。是以下是學習啦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初中物理復習教案設計的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初中物理復習教案設計1

  一、教學任務分析

  本節(jié)學習密度及物質(zhì)密度的測定。密度是第六章的一個核心概念,它與第五章已經(jīng)學過的比熱容概念相類似,也是一個反映物質(zhì)特性的物理量。密度是學習壓強、浮力知識的基礎,是重要的基礎知識。

  完成本節(jié)內(nèi)容需要有質(zhì)量、體積等知識基礎,同時還需要有質(zhì)量測量和體積測量等實驗基礎。 本節(jié)以學生已有的“體積相同的不同物質(zhì)質(zhì)量不同”這一經(jīng)驗引入,通過經(jīng)歷“探究物質(zhì)質(zhì)量與體積的關系”過程,得出“同種物質(zhì)質(zhì)量與體積成正比,且比值是一定值”和“不同的物質(zhì)質(zhì)量與體積的比值不同”,在此基礎上形成密度的概念。

  通過“測定物質(zhì)的密度”實驗,進一步鞏固天平和量筒的使用,加深對密度概念的理解,體會密度是物質(zhì)的特性之一,了解生活中利用密度鑒別物質(zhì)的一般方法。

  本節(jié)的教學要求學生主動參與,在實驗的過程中,學會通過客觀現(xiàn)象探究其背后隱含的客觀事實,認識形成物理概念的科學探究方法,體驗合作探究和小組間的分享對于科學探究的重要性。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密度的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質(zhì)的一種特性。 (2)學會設計實驗方案,測定物質(zhì)的密度。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探究物質(zhì)質(zhì)量與體積的關系”實驗,感受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

  (2)通過“單位體積的質(zhì)量”是物質(zhì)的特性之一的得出過程,認識分析數(shù)據(jù)、正確處理數(shù)據(jù)在科學實驗中的重要性。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探究物質(zhì)質(zhì)量與體積的關系”實驗,養(yǎng)成小組合作與交流分享的團隊意識。 (2)通過“測定物質(zhì)的密度”實驗,形成認真踏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3)通過密度知識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介紹,感悟物理學與其他自然科學間的緊密聯(lián)系。(4)通過閱讀“王冠之謎”,激發(fā)學習物理的興趣,領略科學與人文的不凡魅力。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密度的概念。 難點:密度概念的形成過程。 四、教學資源

  1、學生實驗器材(每4~6人一套):體積相同的木塊和泡沫海綿;相同規(guī)格的鐵釘若干;相同體積的小銅塊、鐵塊、鋁塊若干;托盤天平;量杯;量筒;燒杯和水等。

  2、演示實驗器材:體積相同的水、食用油、牛奶;燒杯和托盤天平等。 3、自制PPT幻燈片、多媒體教學設備。 五、教學設計思路

  本設計的內(nèi)容包括密度、測定物質(zhì)的密度等兩部分內(nèi)容。

  本設計的基本思路是:以生活中的實例和探究小實驗為基礎,從學生已有的“體積相同的不同物質(zhì)質(zhì)量并不相同”生活認知經(jīng)驗出發(fā),通過分組實驗“探究物質(zhì)質(zhì)量與體積的關系”,在各小組分析處理實驗數(shù)據(jù)、交流實驗結果的基礎上,建立密度的概念。通過學生實驗“測定物質(zhì)的密度”,進一步鞏固對密度的理解,了解密度知識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本設計要突出的重點是:密度的概念。方法是:通過體驗、演示、探究等遞進式的實驗,強化密度概念的形成過程;通過與比熱容概念的類比、各物理量之間關系的辯析,加深對密度是物質(zhì)的一種特性的理解;通過“測定物質(zhì)的密度”實驗和密度知識的應用,進一步強化對密度概念的理解。

  本設計要突破的難點是:密度概念的形成過程。方法是:通過觀察演示實驗的現(xiàn)象,發(fā)現(xiàn)并提出問題;通過學生實驗自主探究物質(zhì)質(zhì)量與體積的關系,在實驗過程中經(jīng)歷討論、小組間交流、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分析和進一步處理實驗數(shù)據(jù),得到單位體積的質(zhì)量可以反映物質(zhì)的特性,從而形成密度的概念。

  本設計注重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關注對學習興趣的激發(fā)和物理知識與生活、其他自然科學的緊密聯(lián)系,重視學生的自主實驗探究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引領、啟發(fā)和點拔作用,進而養(yǎng)成探究意識和通過實驗獲取數(shù)據(jù)、分析處理實驗數(shù)據(jù)、歸納實驗結論的能力。

  完成本設計的內(nèi)容約需2課時。 六、教學流程 1、教學流程圖

  2、教學流程圖說明 活動I 學生活動1

  用手掂量體積相同的木塊和泡沫海綿,感受它們質(zhì)量上的差異。 情景I 演示實驗

  將分別盛有相同體積水、食用油、牛奶的相同規(guī)格的燒杯,兩兩組合放到已調(diào)好平衡的托盤天平上,觀察現(xiàn)象。 活動II 學生實驗1

  利用給定的器材探究“物質(zhì)質(zhì)量與體積的關系”,并對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進一步分析處理。 活動III 小組交流

  小組間分享交流實驗成果,得出不同物質(zhì)質(zhì)量與體積的比值是不同的。 活動Ⅳ 應用1

  閱讀教科書P5頁上的常見物質(zhì)常溫下密度表,進一步理解密度是物質(zhì)本身的一種特性。 情景II 視頻

  播放鑒別未知礦石的片段,引出如何測定物質(zhì)密度的主題。

  活動Ⅴ 學生實驗2 測定物質(zhì)的密度。 活動Ⅵ 應用2 密度知識的應用。

  3、教學主要環(huán)節(jié) 本設計可分為兩個主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

  第一環(huán)節(jié),自主實驗、探究物質(zhì)質(zhì)量與體積的關系 通過分小組的實驗探究,結合對數(shù)據(jù)的分析與處理,得出同種物質(zhì)質(zhì)量與體積的比值是一定值的結論。而后小組間對各自的實驗結論進行交流,得出不同物質(zhì)質(zhì)量與體積的比值不同,形成密度的概念。

  第二環(huán)節(jié),學生實驗,測定物質(zhì)密度 通過小組討論、方案設計,分別測出給定物質(zhì)的密度。 七、教案示例 第一課時

  (一)引入

  1.學生活動:用手掂量體積相同的木塊和泡沫海綿,感受它們質(zhì)量上的差異。 結論:體積相同的不同物質(zhì)質(zhì)量不相同。

  2.演示實驗:將分別盛有相同體積水、食用油、牛奶的相同規(guī)格的燒杯,兩兩組合放到已調(diào)好平衡的托盤天平上,觀察現(xiàn)象。

  結論:體積相同的不同液體質(zhì)量一般不相同。 提出問題:同種物質(zhì)的質(zhì)量與體積有什么關系? (二)新課 3.密度

  (1)學生實驗:“探究物質(zhì)質(zhì)量與體積的關系”

  分小組利用給定的器材進行實驗,記錄體積與質(zhì)量的數(shù)據(jù)并對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進一步分析處理,得出“同種物質(zhì)質(zhì)量與體積的比值是一個定值”的結論。

  (每小組桌上可以擺放兩種以上的物質(zhì),以便操作熟練的同學可以在完成對同種物質(zhì)的探究任務后,可以對不同種物質(zhì)進行探究。)

  (2)小組交流

  各小組派代表介紹實驗及對數(shù)據(jù)的處理過程,闡述各自得出的結論。結合各小組研究對象的不同整合數(shù)據(jù),開展進一步的綜合分析,得出“不同的物質(zhì)質(zhì)量與體積的比值不同”的結論。

  (3)密度定義、公式和單位結合上述過程得出密度的定義公式:密度=質(zhì)量/體積,介紹密度的物理量符號ρ,并由定義式導出密度的單位:千克/米3。而后簡單介紹“千克/米3”與“克/厘米3”之間的換算關系。

  4.密度也是物質(zhì)的一種特性

  復習比熱容概念,將密度與比熱容進行類比。

  辯析下列說法的正確與否:根據(jù)“密度=質(zhì)量/體積”,密度與物體的質(zhì)量成正比;根據(jù)“密度=質(zhì)量/體積”,密度與物體的體積成反比;某種物質(zhì)的密度與物體的質(zhì)量、體積無關。

  閱讀教科書P4~6頁,了解影響物質(zhì)密度的因素,進一步加深理解密度是反映物質(zhì)本身特性的一個物理量,與自身的質(zhì)量與體積均無關。

  5.同一物質(zhì)所處的狀態(tài)不同,密度也會不同

  結合固體、液體和氣體各狀態(tài)分子間隙的不同以及物質(zhì)熱脹冷縮的性質(zhì),分析同種物質(zhì)不同狀態(tài)時密度的差異。(密度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非常普遍,學生接觸的機會比較多,因此可以多介紹一些生活常識,如水在4℃時密度最大等。)

  (三) 知識應用 6.鞏固練習

  (1)運用已學知識完成教科書P6和P7頁上的例題1和例題2。

  (2)水的密度為1.0×103千克/米3,要求學生利用已有知識敘述其物理意義。 第二課時

  (一)引人

  1.用黑色顏料涂黑一鐵塊或小鋼塊,要求學生判斷組成此物體的物質(zhì),即給出問題“如何鑒定物質(zhì)?”,然后播放《科學》上鑒別未知礦石的視頻片段,引出測定物質(zhì)密度的課題。

  (二)新課 2.測定物質(zhì)的密度 (1)設計實驗方案 ①固體物質(zhì)密度的測定

  結合已有的密度知識,討論需要測量的物理量以及需要使用的測量儀器。對于學生設計的實驗方案中不完善之處,教師要通過有針對性的提問并引導同學補充完善。

  由于形狀不規(guī)則固體體積的測定需要借助量筒間接測量,所以首先要強化量筒的正確讀數(shù):要讓學生明確所謂在量筒內(nèi)加入適量的水就是指能將待測固體浸沒又不應該讓水和待測固體的總體積超過量筒的量程。然后,討論在水中漂浮及沉底物體體積測量的方法,最后確定“測定固體密度”的實驗方案。

 ?、谝后w密度的測定

  “液體密度的測定”的關鍵是要討論具體的操作細節(jié),即是要先測燒杯和液體的總質(zhì)量,然后將適量液體倒入量筒記下倒出液體的體積,然后再測出剩余液體和燒杯的總質(zhì)量,兩次質(zhì)量值相減得出倒出液體的質(zhì)量,將此質(zhì)量除以液體的體積就是所測液體的密度值。(要詳細討論這一操作之所以能有效減小誤差的原因)

  (2)學生實驗

  根據(jù)討論、交流后的實驗方案,分小組分別測定銅塊、木塊、水的密度。(實驗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巡視與指導,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操作過程中的問題并加以糾正)

  (三) 知識應用 3.鞏固練習

  (1)通常說的“鐵比木頭重”是指鐵的 比木頭大。 (2)利用已有知識完成教科書P8頁上例題3.

  (3)一只玻璃瓶的質(zhì)量為0.5千克,裝滿水后質(zhì)量為1.5千克。若用它來裝煤油,則可以裝多少千克?(已知ρ

  煤油

  =0.8×103千克/米3)

  初中物理復習教案設計2

  學習目標

  1.了解摩擦起電現(xiàn)象。

  2.通過實驗探究,知道兩種電荷及其相互作用的規(guī)律,會使用驗電器。

  3.能用靜電知識解釋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現(xiàn)象。

  課前準備

  1.準備物品

  塑料梳子、碎紙片、塑料直尺、鉛筆、報紙、保鮮膜(或方便袋)。

  2.家庭實驗

  拿一張薄紙,放在電視機熒光屏前。分別做開關電視機動作,注意觀察薄紙。

  寫出你的發(fā)現(xiàn),課上與同學們交流。

  3. 預習記錄

  通過預習課文,你學會了什么,有哪些疑問,請簡要記錄下來:

  一、摩擦起電現(xiàn)象

  活動1:利用準備的物品進行下列操作,并觀察現(xiàn)象。

  1. 用塑料梳子梳理自己的頭發(fā);用毛皮摩擦橡膠棒(塑料直尺)然后靠近碎紙片。你的發(fā)現(xiàn)是 。

  2. 把報紙平靠在墻上,用鉛筆的側(cè)面迅速地在報紙上摩擦幾下后,然后松開手;把保鮮膜在書本上摩擦后,用手背去靠近。

  報紙和保鮮膜都 (會、不會)掉下來。

  3.閱讀課本43頁上半部分。

  二、探究電荷的種類和相互作用規(guī)律

  活動2: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帶正電荷)和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

  (帶負電荷)之間的作用。參照教材43頁圖13-4(若橡膠棒較大, 說 明

  由于教材中本節(jié)的內(nèi)容較全面而充實,建議教學時盡可能依據(jù)教材。

  合作探究

  可用塑料圓珠筆殼代替)

  1.將兩根被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靠近,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

  (摩擦時可將兩根玻璃棒放在一起同時用絲綢摩擦)

  2.將兩根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靠近,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

  (與玻璃棒方法相似)

  3.將被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與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靠近,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

  4.閱讀并記憶課本44頁上部的結論

  思考:如果已知一個物體帶了電,我們能否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或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檢驗出帶電的性質(zhì)?

  活動3.閱讀教材44頁【信息窗】和45頁【加油站】

  活動4:完成教材44頁交流與討論

  說 明

  對于[信息窗]

  和[加油站]等部分教師可通過制作動畫利用課件演示,以便于學生理解。

  第二節(jié) 讓電燈發(fā)光

  學習目標

  1.知道電路的組成。

  2.知道通路、開路和短路。

  3.會連接簡單的電路,會畫電路圖。

  課前準備

  1.預習記錄

  通過預習課文,你學會了什么,有哪些疑問,請簡要記錄下來:

  一、電路的組成

  活動1:利用提供的器材,動手連接使小燈泡發(fā)光。(請注意:不要將電池的兩端直接連接在一起!)并思考下面的問題:

  1. 觀察電路由那些器件組成?你知道各器件的作用嗎?

  2.閱讀教材第×××頁第×××段,說一說你連接的電路中的電流時怎樣流動的。 二、通路、開路和短路

  活動2:閱讀教材第×××頁第×××段,完成下面的活動:

  將活動1的電路,閉合開關后,小燈泡發(fā)光,說明電路處于 狀態(tài);斷開開關或取下一根導線后,觀察小燈泡 光,此時電路處于 狀態(tài);如果發(fā)生短路,則 。 說 明

  合作探究

  三、電路圖

  活動3:

  1、畫出下列電路元件的符號。

  元件 開關 電池 燈泡 電動機 交叉不相連的導線 交叉相連接的導線 T形連接的導線

  符號

  2、畫出活動1的電路圖,。

  思考:畫電路圖時應注意哪些事項。

  1、要讓學生明白畫電路圖的方法,可強調(diào)元件的位置不要過于受電路連接的影響,知道“等效性”,知道“形變而本質(zhì)不變”。

  2、可加強對學生進行畫電路圖或判斷所給電路圖正誤的練習。

  第三節(jié) 連接串聯(lián)電路和并聯(lián)電路

  學習目標

  1.知道電路的兩種連接方式。

  2.會連接簡單的串、并聯(lián)電路。

  3.能畫出和識別串、并聯(lián)的電路圖。

  課前準備

  1. 收集信息

  觀察家庭電路的連接方式,了解家庭用電器之間工作時是否相互影響。

  教室里的一個開關能控制幾盞燈。

  2、預習記錄

  通過預習課文,你學會了什么,有哪些疑問,請簡要記錄下來:

  串聯(lián)和并聯(lián)

  活動1:利用提供的器材,連接電路,使兩個小燈泡同時發(fā)光。

  并畫出電路圖。

  對比電路圖,你的連接方式跟其他同學的一樣嗎?找出相同和不同之處。

  說 明

  合作探究

  活動2:

  討論交流:小組同學討論剛才連接電路時遇到的問題,說出你們的體會。

  活動3:

  1、如果一只開關同時控制兩盞電燈的通斷,則兩盞燈可以采用(1) 聯(lián);(2)若采用 聯(lián)則開關須處在 路上。

  2、畫出電路圖,使得電路中有兩只開關,每只開關各控制一盞燈的通斷而不影響另一盞燈的通斷。

  3、按上圖連接實物,進行實驗,并記下你的發(fā)現(xiàn)。

  思考:教室里一個開關能控制多盞燈,這些燈是串聯(lián)還是并聯(lián),寫或說出你的理由。 說 明

  要引導學生總結連接電路的方法和步驟。

  鼓勵學生仔細觀察,多發(fā)現(xiàn)。

  第四節(jié) 科學探究:串聯(lián)和并聯(lián)電路的電流

  學習目標

  1.知道電流的方向和電流的單位。

  2.認識電流表,會正確使用電流表測量串、并聯(lián)電路中的電流。

  3、知道串、并聯(lián)電路中的電流關系。

  學時安排

  本節(jié)用2學時,第一學時認識電流和怎樣使用電流表,第二學時探究串、并聯(lián)電路中的電流關系。

  第一學時

  課前準備

  1.復習回憶:導體中的 向一定方向移動,就會形成電流。物理學上規(guī)定, 定向移動的方向為電流的方向。電路接通時,電流從電源的 流出,

  經(jīng)過導線、用電器等流入電源的 。

  2.預習記錄

  通過預習課文,你學會了什么,有哪些疑問,請簡要記錄下來:

  一、電流

  活動1:閱讀教材第53頁“電流”中的內(nèi)容,然后完成下列填空:

  1、物理學中用 來表示電流的強弱,叫做電流。

  2、國際單位中電流的單位是 ,簡稱 用符號 表示。電流的常用單位還有 。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是:1A= mA;1mA= uA。 說 明

  合作探究

  3、 叫做電荷量,用符號 表示,在國際單位制中其單位是 ,簡稱 ,符號是 。

  二、怎樣使用電流表

  活動2:閱讀課本54頁“電流表的使用說明”完成下列任務:

  1、如圖1所示,電流表的示數(shù)是__________A。

  圖1

  2、如圖2所示,電流表的示數(shù)是__________A。

  3、按下圖所示連接電路,再用電流表測量通過小燈泡的電流。

  (1)選用0-3A量程,將電流表串聯(lián)接入電路中,先對電流表進行“校零”,再閉合開關。這時,電流表的示數(shù)是 。

  (2)換用0-0.6A量程,重新對電流表進行“校零”,再閉合開關,此時,電流表的示數(shù)是 。

  思考:比較兩次的測量結果,說明合理選擇量程對測量結果的影響。在這個實驗中,選擇多大的量程比較合理?為什么?

  活動3:就課本第55頁的【實驗探究】中的問題進行展示交流。

  說 明

  第二學時

  課前準備

  1. 復習回憶

  電流表的使用規(guī)則

  2. 預習記錄

  通過預習課文,你學會了什么,有哪些疑問,請簡要記錄下來:

  合作探究

  三、串聯(lián)電路中各處電流有什么關系

  活動3:

  1、提出問題

  你認為串聯(lián)電路中各處電流有什么關系?

  2、猜想與假設

  3、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

  (1)要驗證猜想,應當怎樣進行實驗?請畫出你設計的電路圖。

  (2)根據(jù)以上思路,說說需要哪些實驗器材,設計一個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的表格。

  思考,討論:

  (1)怎樣合理地選用電流表量程?

  (2)為什么實驗過程中要進行多次測量?

  (3)用不同規(guī)格的燈泡進行測量的好處是什么?

  4、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jù)

  測出數(shù)據(jù),記入設計的表格。

  5、分析與論證

  交流討論測量數(shù)據(jù),你得出什么結論?

  四、并聯(lián)電路的干路和支路電流間有什么關系

  活動4:

  1、提出問題

  你認為并聯(lián)電路的干路和支路電流間有什么關系?

  2、猜想與假設

  3、結合“串聯(lián)電路中電流的關系”的探究過程完成該實驗。

  思考:

  并聯(lián)電路中各支路的電流相等嗎?本實驗中你是怎樣避免 的。

  說 明

  第五節(jié) 測量電壓

  學習目標

  1.知道電壓的單位,知道電源是提供電壓的裝置。

  2.會使用電壓表測量串、并聯(lián)電路中的電壓。

  3.知道串、并聯(lián)電路中的電壓關系。

  課前準備

  1. 收集信息

  收集紐扣電池、干電池(1號、5號、7號)、手機鋰電池、家庭用電器、工業(yè)用電等電壓的信息。

  2. 預習記錄

  通過預習課文,你學會了什么,有哪些疑問,請簡要記錄下來

  一、電壓和電壓表

  活動1: 閱讀教材第59-60頁“電壓與怎樣使用電壓表”中的內(nèi)容,然后完成下列填空:

  1、電源在電路中的作用就是提供 ,電壓用字母“ ”表示。

  2、國際單位中電壓的單位是 ,簡稱 用符號 表示。電壓的常用單位還有 。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是:1kV= V;1V= mV。

  3、一節(jié)干電池提供的電壓一般是 ,對人體安全的電壓是 。

  4、如下圖所示,電壓表的示數(shù)是__________V,若選用0-15的量程,則該電壓表的示數(shù)是__________V。

  說 明

  1、教師要適當重視電壓概念的引入及電壓與電流的關系(電壓的作用)。

  合作探究

  二、實驗探究

  活動2:

  1、閱讀課本60頁“電壓表的使用說明”。

  2、請用電壓表分別測出一節(jié)干電池、兩節(jié)干電池串聯(lián)、三節(jié)干電池串聯(lián)的電壓。這三次測量的電壓之間有什么關系?

  3、要測量串聯(lián)電路兩端的電壓和它的各部分電路兩端的電壓之間的關系,應當怎樣進行實驗?請畫出你設計的電路圖,并連接實物進行實驗,將數(shù)據(jù)填入下面表格中:

  燈泡L1兩端的電壓 燈泡L2兩端的電壓 燈泡L1 和L2兩端的電壓

  通過比較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4、測并聯(lián)電路的電壓

  結合“測串聯(lián)電路的電壓”的探究過程。

  (1)畫出電路圖

  (2)設計表格

  (3)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你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思考:

  為什么家用電器要并聯(lián)起來?

  說 明

  2、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對比電壓表和電流表在使用上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初中物理復習教案設計3

  一、學習目標:

  1.認識凸透鏡、凹透鏡,了解主軸、光心、焦點、焦距等基本概念。

  2.知道凸透鏡和凹透鏡對光的作用,會作出相關的光路圖。

  二、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觀察和實驗,了解凸透鏡對光線起會聚作用和凹透鏡對光線起發(fā)散作用。

  難點:凸透鏡對光線起會聚作用和凹透鏡對光線起發(fā)散作用,會正確作出光路圖。

  三、學具準備:凸透鏡、凹透鏡、放大鏡。

  四、學習過程:

  (一)情景導入

  一隊旅行者冒著-48℃的嚴寒長途跋涉著。到了中午,當他們揀來了一堆干草準備生火做飯時,卻發(fā)現(xiàn)打火機丟了,怎么辦?一位博士靈機一動,帶領大家用冰磨制了一塊像放大鏡一樣的冰塊,博士拿著這一冰塊迎著太陽,把陽光聚集到干草上,一會兒,干草就著了火。你能說出其中的道理嗎?

  (二)自主探究

  探究一:認識凸透鏡和凹透鏡

  觀察生活中的透鏡,閱讀教材,結合教材中圖5.1-1完成下面的問題:

  1.中間厚、邊沿薄的是 ,例如:

  2.中間薄、邊沿厚的是 ,例如:

  3.仔細觀察教材中圖5.1-2中凸透鏡和凹透鏡的示意圖,回答

  通過 叫主軸,光心的特殊性在于

  。

  探究二:凸透鏡和凹透鏡對光的作用

  從透鏡盒中拿出一個凸透鏡,正對著太陽光,再把一張紙放在它的另一側(cè),來回移動,觀察有什么現(xiàn)象?(做做看)

  有亮點出現(xiàn),那你知道亮點是怎么形成的嗎? “亮點”會隨著紙的來回移動而在亮度上、大小上發(fā)生變化。亮點變亮說明它的光進入我們眼睛中的變多。

  歸納:凸透鏡對光有 作用。

  現(xiàn)在,請你動手,讓光斑變得最小,最亮。并測量這個最小、最亮的光斑到凸透鏡的距離,記錄下來,換另一個凸透鏡,重做上面的實驗。

  再換一個凹透鏡,重做上面的實驗,紙上能夠得到很小、很亮的光斑嗎? (做做看)

  用凹透鏡無論如何移動,都得不到很小、很亮的光斑。這些現(xiàn)象說明凸透鏡和凹透鏡對光線有不同的作用,根據(jù)觀察到的現(xiàn)象不難發(fā)現(xiàn):

  歸納:凹透鏡對光有 作用。

  鞏固練習

  1. 如圖所示,下列透鏡屬于凸透鏡的是( )

  2.下圖中各圖分別表示經(jīng)過透鏡后的光路圖,其中正確的是( )

  3.在下面的方框中填上適當?shù)耐哥R。

  探究三:透鏡的焦點和焦距

  射到地面的太陽光是相互平行的,叫做平行光,凸透鏡能使平行于主光軸的光會聚在一點(如下圖左所示),這個點叫做 ,用字母 表示;焦點到光心的距離叫做 ,用字母 表示。

  凹透鏡使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發(fā)散,因此它沒有實焦點(如上圖右所示),但通過凹透鏡的光反向延長也可以交在主光軸上一點,這點是凹透鏡的虛焦點。

  合作探究:

  1.讓平行光通過厚薄不同的凸透鏡,觀察焦點位置的變化?(認識焦距和凸透鏡的厚薄的關系)

  2.將一點光源(如小電珠)放在凸透鏡的焦點位置,觀察它發(fā)出的光經(jīng)凸透鏡折射后怎樣傳播?這掲示了光的什么性質(zhì)?

  五、課堂小結:

  1.凸透鏡對光有 作用,凹透鏡對光有 作用。

  2.依據(jù)下圖敘述透鏡的三條特殊光線

  3.討論交流:說一下“情境導入”中博士磨制的是是一個凸透鏡還是凹透鏡?用它點火的原理是什么?

  六、達標檢測:

  1.我們所指的薄透鏡是( )

  A.厚度很薄的透鏡 B.中央很薄的透鏡

  C.中央比兩頭薄的透鏡 D.厚度比球面半徑小得多的透鏡

  2. 如圖所示,是幾種光學器材的示意圖,其中對光線起發(fā)散作用的是( )

  3.關于透鏡對光線的作用,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

  B.點光源發(fā)光經(jīng)凸透鏡后的光線一定是發(fā)散的;

  C.凹透鏡對光線有發(fā)散作用;

  D.點光源發(fā)光經(jīng)凹透鏡后的光線一定是發(fā)散的.

  4.無論是凸透鏡對光線的會聚作用,還是凹透鏡對光線的發(fā)散作用,實際上都是因為光通過玻璃后發(fā)生 而產(chǎn)生的。

  5.如下左圖是一束平行與主光軸并射向凹透鏡的入射光線,請畫出穿過透鏡的折射光線。

  6.如下右圖所示,兩條入射光線分別過凸透鏡的焦點F和光心O,分別畫出經(jīng)過凸透鏡折射后的光線.

  第2節(jié) 生活中的透鏡

  一、學習目標:

  1.知道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的成像的特點。

  2.理解凸透鏡所成實像和虛像的特點。

  3.經(jīng)歷制作模型照相機的過程,了解照相機的成像原理。

  二、重點難點:

  凸透鏡成像的幾種情況的主要特征;凸透鏡所成實像和虛像的特點。

  三、學具準備: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

  四、學習過程:

  (一)情景導入:

  讓大家欣賞一些運動會時拍攝的照片和一段電影視頻。同學們都喜歡,順勢提問:那么知不知道照相機和電影放映機的原理呢?我們這節(jié)課就來學習相關的知識。

  (二)探究新知:

  1. 照相機

  (結合實物、課本第一自然段)初步了解照相機的結構及其各部分作用。

  討論交流:

  ①我們所用的照相機拍攝景物時,在膠片上所成的像有什么特點?

 ?、谠鯓诱{(diào)節(jié),可使膠卷上的像變大?

  想想做做:

  結合教材94頁,同學們協(xié)作動手制作模型照相機。制作方法:在直徑較大的圓紙筒一端固定一個凸透鏡,在直徑較小的圖紙筒一端固定半透明塑料薄膜,再把小紙筒有屏幕的一端套入大紙筒內(nèi)。制作完成后,同學們把模型照相機對著室外,并前后拉動直徑較小的紙筒,直到在半透明薄膜上看到室外景物清晰的像,觀察所成的像,回答:

  (1)像是縮小還是放大?

  (2) 像是正立還是倒立?

  (3) 像是虛像還是實像?(可根據(jù)進入眼中的光線是否是實際存在的進行判斷)

  2.投影儀

  (結合實物、課本)了解投影儀的主要構造。

  做一做:去掉反光鏡,讓像直接成在天花板上,觀察天花板上像的大小、正倒,并回答:

 ?、?使用投影儀時,那段距離是物距;那段距離是像距?物距與像距相比,誰大誰小?

  ② 物、像哪個大、哪個小?

  ③ 根據(jù)平面鏡成像的特點,要滿足以上物像大小的關系,物距、像距應有什么樣的關系?

 ?、?為了能使人們看到正立的像,投影片應該如何放置?

 ?、?如果希望像變得大一些,而且還要保持清晰,我們應該采取哪些措施?

  ⑥安裝上反光鏡的作用是什么?(可再裝上反光鏡比較一下)

  3.放大鏡

  用課桌上的凸透鏡看書上的字,說出看到的情況:(與其他同學交流)

  (1)字是放大還是縮小?

  (2)字是正立還是倒立?

  歸納:放大鏡是凸透鏡,能使物體成 (放大或縮小)的像,但這個像與投影儀所成的像是不同的,它是 (倒或正)立的虛像,并且像與物體在 側(cè)。

  聯(lián)系生活:能否利用其他物品來替代玻璃凸透鏡制成放大鏡?(舉例說明)

  4.結合教材96頁示意圖,了解凸透鏡成實像和虛像的情況:

  實像總是 立的,虛像總是 立的;

  實像和物體在透鏡的 側(cè),虛像和物體在透鏡的 側(cè)。

  五、課堂小結:

  照相機成 、 、 像

  投影儀成 、 、 像

  放大鏡成 、 、 像

  六、達標檢測:

  1.在透明塑料片下壓著一張報紙,塑料片上有一水滴,透過水滴看到報紙上的字比旁邊的字_______(填“大”或“小”),這說明此時的水滴相當于一個_______鏡,它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

  2.關于透鏡,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照相機的鏡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

  B.用凸透鏡可以看清物體的細小之處

  C.凸透鏡和凹透鏡都有兩個焦點

  D.光線通過凸透鏡后會聚到主軸上的點一定是焦點

  3.如圖所示,甲是小艷利用某透鏡觀察 到的小明眼睛的像;乙是小亮利用某眼鏡觀察到的課本上“物理”字的像。關于上述兩種情況中所觀察到的像或用到的光學儀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圖中的像一定是虛像,像的位置

  可能在小艷的眼睛和透鏡之間

  B.甲圖中的像可能是實像,像的位置

  可能在小明的眼睛和透鏡之間

  C.乙圖中的像一定是虛像,該眼鏡

  是近視鏡

  D.乙圖中的像可能是實像,該眼鏡是老花鏡

  4.如圖甲所示是現(xiàn)代城市很多路口安裝的監(jiān)控攝像頭,它可以拍下違章行駛或發(fā)生交通事故時的現(xiàn)場照片。攝像頭的鏡頭相當于一個 透鏡,它的工作原理與 (選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相似。如圖乙和丙是一輛汽車經(jīng)過路口時與一輛自行車相撞后被先后拍下的兩張照片,由圖可以看出汽車是逐漸 (選填“靠近”或“遠離”)攝像頭。

  5.小林在家里拿爺爺?shù)姆糯箸R做實驗。第一次小林通過放大鏡看到書上的字如圖甲所示,此時他看到的是字的______像;第二次小林通過放大鏡看到書上的字如圖乙所示,這時他??吹降氖亲值腳______像(以上兩格填“實”或“虛”)。從圖甲到圖乙的變化過程中,放大鏡是逐漸________ (填“靠近”或“遠離”)書本的。與圖乙所反映的成像規(guī)律相同的光學儀器有______ 。

  第3節(jié) 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

  一、學習目標:

  1.會通過實驗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

  2.知道凸透鏡所成虛實、倒正、大小像所滿足的條件。

  3.掌握從物理現(xiàn)象中歸納科學規(guī)律的方法。

  二、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凸透鏡的成像規(guī)律。

  難點:通過探究活動,體驗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和方法。

  三、學習過程

  (一)思維啟動:

  實驗:將一支點燃的蠟燭和一張白紙豎直放在凸透鏡的兩側(cè),移動蠟燭和白紙的位置,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

  (二)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

  1. 提出問題:凸透鏡成像情況與什么因素有關呢?

  2. 猜想假設:(學生說出自己的猜想,可以進行小組討論。)

  (提示:成像情況,焦距f;物體離凸透鏡的距離為物距,用u表示;像到凸透鏡的距離為像距,用v表示)

  3. 制定計劃

  (1)你認為需要哪些器材探究凸透鏡成像?

  (2)你認為除了觀察像的 、 、 特點外,還需測量什么?

  (提示:凸透鏡焦距已知,不必測量,標簽上已注明)

  (3)參考課本97、98兩頁,你認為該實驗應分幾種情況來研究,該怎樣設計試驗?

  4.進行實驗

  注意:實驗前要調(diào)整蠟燭光屏和凸透鏡的高度,使它們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1)把蠟燭放在較遠處,使物距u>2f,調(diào)整光屏到凸透鏡的距離,使燭焰在屏上成清晰的實像,觀察實像的大小和正倒.記下物距u和像距v(此步驟做兩次)。

  (2) 把蠟燭向凸透鏡移近,使物距在2f和f之間,即f

  (3)繼續(xù)移近蠟燭,使物距u

  (4)把蠟燭從距凸透鏡較遠處逐漸移近透鏡,同時移動光屏保證屏上的像清晰,注意觀察像的大小、正倒以及像距的大小,看有什么規(guī)律。

  5. 數(shù)據(jù)收集

  根據(jù)計劃進行實驗探究,并把現(xiàn)象和數(shù)據(jù)填在表格中。

  物距與焦距的關系 物距u/cm 像 的 性 質(zhì) 像距v/cm

  虛 實 大 小 正 倒

  U>2f

  U>2f

  2f>u>f

  2f>u>f

  U

  U

  6. 分析數(shù)據(jù)得出結論

  (1)像的虛實:當物體放在______________時,凸透鏡成實像,當物體放在_____________時,凸透鏡成虛像. 點是成實像和虛像的分界點

  (2)像的大小:當物體放在______________時,凸透鏡成的像是縮小的實像.當物體放在_______________時,凸透鏡成的像是放大的實像.成實像時, 點是成放大像和縮小像的分界點._____縮小的虛像(填“有”或“沒有”)

  (3)像的正倒:凡是實像都是 (填“正立”或“倒立”)的,且在光屏上 (填“能”或“不能”);凡是虛像都是(填“正立”或“倒立”)的,且在光屏上 (填“能”或 “不能”)成實像時,像和物在凸透鏡的 (填“同側(cè)”或“異側(cè)”) ;成虛像時,像和物在凸透鏡的 (填“同側(cè)”或“異側(cè)”)。

  (4)當物體逐漸向凸透鏡移近時,物體所成的實像逐漸_____,且像離凸透鏡的距離逐漸_____(填“變大”或“變小”)。

  四、鞏固訓練:

  1.一束平行光正對凸透鏡照射時,在離透鏡15cm處的光屏上得到一個亮點,那么當物體位于透鏡前35cm處時,在透鏡的另一側(cè)可得到 ( )

  A.倒立縮小的實像 B.倒立放大的實像

  C.正立放大的虛像 D.正立縮小的虛像

  2.已知凸透鏡的焦距為10厘米,物體離開凸透鏡的距離為15厘米,那么所成像是( )

  A.倒立縮小的實像 B.倒立放大的實像

  C.正立縮小的像 D.正立放大的像

  3. 在“研究凸透鏡成像”實驗中

  (1)實驗所需的主要器材有光具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凸透鏡、光屏、蠟燭放在一條直線上,要調(diào)整________和________的高度,使它們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__。

  (3)把燭焰放在距凸透鏡2倍焦距以外,移動光屏時,眼睛要觀察________,一直到光屏上出現(xiàn)______________為止,這時光屏上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的實像。

  (4)如果保持凸透鏡位置不變,先后把燭焰放在圖中a、b、c、d各點,分別調(diào)整光屏的位置,則燭焰放在_______點時,光屏上的像最小,放在_______點,光屏上的像距鏡最遠。

  五、課堂小結:

  根據(jù)本節(jié)課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完成記憶口訣:

  一焦分虛實, 分大小; 異側(cè)倒,虛像同側(cè)正放大;

  實像,物遠像近小,虛像,物近像 。

  六、達標檢測:

  1.做“研究凸透鏡成像”的實驗,當把蠟燭放在下圖中的a點位置時,光屏在另一側(cè)的適當位置處將得到________像 (選填大小,倒正,虛實) ,若將蠟燭從a點移到b點時,得到_______像。

  2.如圖所示,小夢同學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實驗時,燭焰在光屏上成了一個清晰的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利用這一成像規(guī)律可制成幻燈機

  B.實驗中,蠟燭越燒越短,光屏上燭焰的像向上移動

  C.為了便于從不同方向觀察光屏上的像,光屏應選用較光滑的玻璃板

  D.要使光屏上燭焰的像變小,只須將蠟燭靠近凸透鏡

  3.如下圖為凸透鏡成像的示意圖.由于不慎將透鏡的上沿摔掉一塊(圖中陰影部分),則所成的像將( )

  A.像的A′部分消失了

  B.像的B′部分消失了

  C.成像的效果不受影響

  D.像A′B′是完整的,亮度變暗

  4.燭焰通過凸透鏡恰好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放大的像,若保持凸透鏡位置不變,把燭焰和光屏位置對調(diào)一下,則 ( )

  A.光屏上仍能成一個放大的像 B. 光屏上能成一個縮小的像

  C.光屏上不能成像,但通過透鏡能看到 D. 以上說法都不對

  5.如圖所示,a、b、c、d是距凸透鏡不同距離的四個點,F(xiàn)為焦點。下列幾種光學儀器的成像原理與物體在不同點時的成像情況相對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幻燈機是根據(jù)物體放在c點時的成像特點制成的

  B.照相機是根據(jù)物體放在d點時的成像特點制成的

  C.使用放大鏡時的成像情況與物體放在a點時的成像情況相似

  D.人眼看物體時的成像情況與物體放在F點時的成像情況相似

  6.琦琦同學在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實驗時用畫像代替蠟燭,她在透明的玻璃板上用黑色筆畫了個畫像,實際大小如圖(甲)所示。把這個玻璃板放在光具座上,并用平行光源對著玻璃板上的畫像照射,如圖(乙)所示。移動光屏直到在光屏成清晰像為止。畫像在光屏上所成的像不可能是圖(丙)中的哪一個?( )

  第四節(jié) 眼睛和眼鏡

  一、學習目標:

  1.了解眼睛的構造,知道眼睛是怎樣看見物體的。

  2.了解近視眼、遠視眼的成因及矯正方法。

  3.了解用眼衛(wèi)生及眼睛保健的知識。

  二、重點難點:

  重點:培養(yǎng)學生用前面所學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知識,加深對眼睛的了解.

  難點:近視眼、遠視眼的成因及矯正方法.

  三、學習用具:眼睛模型、近視鏡、老花鏡

  四、學習過程:

  (一)提出問題

  愛動腦筋的小明和爺爺都戴著眼睛,平時他有這樣的觀察和體會:爺爺看書讀報時必須戴上眼鏡,而看遠處的物體時可以摘下眼鏡;而自己看遠處的物體必須戴上眼鏡,而看書時可以摘下眼鏡;視力正常的爸爸卻既能看清近處的物體,也能看清遠處的物體。那么作為 “心靈的窗戶”人眼是如何看見周圍物體的呢?小明和爺爺患各有怎樣的眼睛疾病?他們各自佩戴的眼鏡有什么特點呢?

  (二)自主探究

  眼睛是一個既復雜又奇妙的“照相機”,它幫助我們認識身外的世界。那么眼睛是如何看到物體的嗎?觀察圖5.4-1眼球的結構回答下列問題。

  1.眼睛的主要部分是眼球,了解眼球是由哪些部分構成。

  2.眼球好像一架 ,晶狀體和角膜相當于 ,視網(wǎng)膜相當于 。瞳孔相當于照相機的 ,可以控制進入眼睛的光量。

  3.小組討論我們是如何看到物體的?是凸透鏡成像的那種情況?像有何特點?

  4.認真觀察圖5.4-2,小組討論我們的眼睛是如何看到近處和遠處的物體的?

  5.近視眼、遠視眼的成因及矯正: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可是我們有些同學成了近視眼,有些人成了遠視眼,你們知道近視眼和遠視眼是怎么形成的嗎?

  (1)特點

  近視眼只能看清 的物體,看不清 的物體.

  遠視眼只能看清 的物體,看不清 的物體.

  (2)成因及矯正

  近視眼的晶狀體太 ,折光能力太 ,來自遠處的光匯聚在視網(wǎng)膜的 方。所以我們要讓進入眼睛的光提前發(fā)散,在眼睛前方放 鏡,使像成在視網(wǎng)膜上。

  認真觀察圖5.4-4,觀察近視眼同學的眼睛

  近視眼的晶狀體太 ,折光能力太 ,來自遠處的光匯聚在視網(wǎng)膜的 方。所以我們要讓進入眼睛的光提前匯聚,在眼睛前方放 鏡,使像成在視網(wǎng)膜上。

  (3)自學《科學世界》眼睛的度數(shù),并回答后面的問題。

  (三)知識鏈接:

  兒童、青少年眼睛中的晶狀體彈性強,睫狀體的調(diào)節(jié)能力大,但是如果看書寫字的姿勢不正確,書本放得離眼太近,或采光、照明條件不好,或持續(xù)用眼的時間過長,都會使睫狀體內(nèi)的肌肉持續(xù)收縮.晶狀體凸度增大,久而久之,一旦看遠方物體時,睫狀體內(nèi)的肌肉就不能放松.變凸的晶狀體也不能恢復到正常狀態(tài),這樣就造成了假性近視。發(fā)生假性近視以后,如仍不注意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就會造成變凸的晶狀體不能恢復正常,就會變成真性近視.

  預防近視要做到:①讀書、寫字姿勢要正確,眼與書的距離約33 cm.②看書一小時后休息,要遠眺幾分鐘.③要認真做眼睛保健操.④不要在直射強光下看書.⑤不在光暗的地方看書.⑥不躺臥著看書.⑦不在走路時看書.

  五、學習小結:

  1.眼睛好像一架照相機,主要由瞳孔(好像照相機的 )、角膜及晶體(功能好像照相機的 )、視網(wǎng)膜(好像照相機的 )組成。

  2.近視眼佩戴 矯正。

  3.遠視眼佩戴 矯正。

  六、達標檢測:

  1.來自于物體的光經(jīng)過晶狀體等會聚在視網(wǎng)膜上,形成物體的像。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晶狀體相當于凸透鏡 B.視網(wǎng)膜相當于光屏

  C.所成的像是實像 D.所成的像相對于物體是正立的

  2.下列與近視眼不符合的是( )

  A.晶狀體曲度過大 B.物像落在視網(wǎng)膜前方

  C.眼球前后徑過短 D.可用凹透鏡糾正

  3.近來,小華為了看清書上的字,眼睛與書的距離和視力正常時相比越來越近了,這說明小華已( )

  A.患上近視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鏡制成的眼鏡

  B.患上近視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鏡制成的眼鏡

  C.患上遠視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鏡制成的眼鏡

  D. 患上遠視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鏡制成的眼鏡

  4.下面是關于眼的示意圖,請據(jù)圖回答:

  (1)分別填上近視眼、遠視眼、正常眼

  (2)圖中甲眼、丙眼比較,不同點是:a ;b .

  5.圖中分別畫出了眼睛看近處和看遠處的各兩種光路,在A、B、C、D四種光路中,__________描述了正常眼的成像情況;__________描述了近視眼的成像情況;__________描述了遠視眼的成像情況。

  A B C D

  6.所示的眼鏡的鏡片是_______透鏡,這種眼鏡可以用于矯正_______眼。

  第5節(jié) 顯微鏡和望遠鏡

  一、學習目標:

  1.通過活動,了解望遠鏡和顯微鏡的基本結構。

  2.學習從物理現(xiàn)象中歸納科學規(guī)律的方法,通過兩個透鏡的組合,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的能力。嘗試應用已知的科學規(guī)律解釋具體問題,獲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通過探索活動,體驗探究的樂趣,樂于觀察試實驗。

  了解望遠鏡和顯微鏡的發(fā)展歷程,初步認識科學技術對于社會發(fā)展和人類生活水平的影響。

  二、重點難點:

  重點:顯微鏡、望遠鏡的原理

  難點:通過兩個透鏡組合得出顯微鏡、望遠鏡的成像情況以及原理。顯微鏡、望遠鏡的結構是如何滿足組合出的兩個透鏡成像原理的。看清物體與視角的關系。

  三、學習過程:

  (一)顯微鏡

  請閱讀課本p103圖5.5-1顯微鏡的結構回答問題

  1.顯微鏡的兩端各有一組透鏡,都相當于 鏡,靠近眼睛的叫 ,靠近被觀察物體的叫 。

  2.來自被觀察的物體的光經(jīng)過物鏡后成一個 的 像,原理同 一

  樣。目鏡的作用相當于 ,能把像再放大一次,經(jīng)過兩次放大我們就可以看到肉眼

  看不到的物體了。

  3.顯微鏡的目鏡和物鏡使用的都是 鏡, 鏡的焦距較大。當被觀察物體在物鏡的一倍焦距和兩倍焦距之間時,物體通過物鏡成一個 的像 ,然后這個像位于目鏡的一倍焦距以內(nèi),物體通過目鏡成一個 ,這樣我們就能看清楚很微小的物體。

  (二)望遠鏡

  請閱讀課本回答問題:

  1.望遠鏡有兩組 組成??拷劬Φ慕?,靠近物體的叫 。

  2.物鏡成 像,目鏡成 像。

  3.我們要看清物體還與什么有關?閱讀課本p104頁圖5.5-4回答。

  4. 通過兩個透鏡觀察物體:

  (1)以凹透鏡為目鏡,以焦距較大的凸透鏡為物鏡,調(diào)節(jié)二者間的距離,觀察遠處的物體,你看到的像是________________。

  (2)以焦距較小的凸透鏡為目鏡,以焦距較大的凸透鏡為物鏡,調(diào)節(jié)二者的距離,觀察遠處的物體,你看到的像是________________。

  (3)以焦距較大的凸透鏡為目鏡,以較小的凸透鏡為物鏡,調(diào)節(jié)兩者間的距離,觀察近處的物體,你看到的像是________________。

  5.一般天文望遠鏡的目鏡和物鏡使用的都是 鏡, 鏡的焦距較大。當被觀察物體在物鏡兩倍焦距以外時,物體成一個別 的 像(填“放大”或“縮小”,“實”或“虛”),然后這個像再經(jīng)過目鏡 (填“放大”或“縮小”),觀察者就能看清楚遠處的物體。

  四、課堂小結

  1.顯微鏡的工作原理:物體經(jīng)物鏡后成放大的 ,再經(jīng)過目鏡成放大 。

  2.望遠鏡的工作原理:物體經(jīng)物鏡后成 的實像,再經(jīng)過目鏡成 的虛像。

  五、達標檢測:

  1.從顯微鏡的結構的光路圖可以看出( )

  A.目鏡的焦距比較長,物鏡的焦距比較短

  B. 目鏡的焦距比較短,物鏡的焦距比較長

  C.目鏡和物鏡的焦距一樣長

  D. 對目鏡和物鏡的焦距沒有明確的要求

  2.從望遠鏡的結構的光路圖可以看出( )

  A.目鏡的焦距比較長,物鏡的焦距比較短

  B. 目鏡的焦距比較短,物鏡的焦距比較長

  C.目鏡和物鏡的焦距一樣長

  D. 對目鏡和物鏡的焦距沒有明確的要求

  3.為紀念伽利略將望遠鏡用于天文觀測四百年,聯(lián)合國2009年定為國際天文年(圖為宣傳畫)。伽利略利用了凸透鏡成像的原理,關于凸透鏡成像,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當物體位于凸透鏡一倍焦距以內(nèi)時,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B.當物體位于凸透鏡三倍焦距處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C.凸透鏡所成的實像都是縮小的,虛像都是放大的

  D.凸透鏡所成的像都能呈在光屏上

  4.物體對眼睛所成視角的大小不僅與 有關,還與 有關。

  5.用顯微鏡觀察物體時,來自被觀察物體的光經(jīng)過物鏡后成一個 (填“放大”或“縮小”)的 (“虛”或“實”)像,目鏡的作用則相當于一個 ,可以把像再放大一次,使人看到肉眼看不見的小物體。

  6.望遠鏡,尤其是天文望遠鏡都力求 ,以求觀察到更暗的星,除凸透鏡外,天文望遠鏡也常用 做物鏡。

  第五章《透鏡及應用》復習學案

  一、復習目標:

  1.要求會較熟練畫透鏡光路圖(會聚和發(fā)散)。

  2.要求熟識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

  3.會看凸透鏡成像光路圖,并能用其解釋生活中常見現(xiàn)象。

  二、重點難點:

  重點:光路圖——會聚、發(fā)散、成像、光路可逆的光路圖。

  難點:利用凸透鏡成像相關知識,來解釋生活中常見現(xiàn)象。

  三、復習過程:

  (一)知識梳理,基礎鞏固

  凸透鏡的成像規(guī)律和應用列表:

  物距u 像距v 像的性質(zhì) 應用

  u>2f

  u=2f v=2f 等大倒立實像

  f

  u

  照相機利用物距 ,成 、 的 像的原理制成的。

  投影儀利用物距 ,成 、 的 像的原理制成的。

  放大鏡利用物距 ,成 、 的 像的原理制成的。

  (二)典型事例,抽取規(guī)律

  專題一:凸透鏡、凹透鏡光路圖

  1. 完成下列光路圖。

  2. 下列光路圖中,正確的是( )

  專題二: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

  3. 一次,小明在家寫作業(yè)時在書桌的玻璃臺板上面滴了一滴水,透過水滴看下去,他發(fā)現(xiàn)壓在臺板下面的動畫圖片上的文字變大了。這是由于此時的水滴相當于一個    ,圖片上的文字經(jīng)過水滴折射后形成一個放大的   像(選填 “實”或“虛”)。

  4.在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

  (1)測量凸透鏡的焦距如圖所示,則該凸透鏡的焦距為__ ___cm。

  (2)將蠟燭、凸透鏡、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點燃蠟燭后,調(diào)節(jié)燭焰、凸透鏡、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___上。

  (3)當燭焰距凸透鏡30cm時,移動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的倒立、_____的實像。_______就是利用這一成像規(guī)律工作的(填光學儀器)。

  5.某同學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時,在光屏上得到了一個清晰的燭焰的像(如圖所示),為使光屏上清晰的像變大些,下列調(diào)節(jié)方法可行的是( )

  第4題圖 第5題圖

  A.將蠟燭適當遠離透鏡,光屏適當靠近透鏡

  B.將蠟燭適當靠近透鏡,光屏適當遠離透鏡

  C.將透鏡適當靠近蠟燭

  D.將透鏡適當靠近光屏

  專題三:凸透鏡成像的應用

  6.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投影儀的鏡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 B.近視眼應配戴凸透鏡制成的眼鏡

  C.借助放大鏡看地圖時,放大鏡到地圖的距離應大于焦距

  D.人眼相當于一架照相機,物體能在視網(wǎng)膜上成正立、縮小的實像

  7.某照相機鏡頭焦距為10cm,小剛用它 來給自己的物理小制作參展作品照相,當照相機正對作品從50cm處向12cm處移動的過程中( )

  A.像變大,像距變大 B.像變大,像距變小

  C.像先變小后變大,像距變大 D.像先變小后變大,像距變小

  8.物體通過凸透鏡可以在光屏上形成倒立放大的實像,下列哪個光學儀器應用了這種成像原理( )

  A.照相機 B.放大鏡 C.幻燈機 D.汽車后視鏡

  專題四:眼睛和眼鏡

  9.圖中a、b是同一人的兩幅照片,b圖中他拿的眼鏡( )

  A.屬于凸透鏡,可用于矯正近視眼

  B.屬于凸透鏡,可用于矯正遠視眼

  C.屬于凹透鏡,可用于矯正遠視眼

  D.屬于凹透鏡,可用于矯正近視眼

  10.李明同學的媽媽發(fā)現(xiàn)李明自從上了初中以后,學習比原來更刻苦了,但也發(fā)現(xiàn)李明看書時眼睛與書的距離比正常情況越來越近了,請你在下列判斷及矯正措施中選出正確的一項向李明同學說明( )

  A.李明同學已患上近視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鏡制成的眼鏡

  B.李明同學已患上近視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鏡制成的眼鏡

  C.李明同學已患上遠視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鏡制成的眼鏡

  D.李明同學已患上遠視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鏡制成的眼鏡

  11、如果物體離眼睛近,來自它某點的光線到達眼睛時是發(fā)散的;如果物體遠離眼睛,來自這點的光線到達眼睛時發(fā)散程度便會降低。因此,我們把來自遙遠物體上某點的光線,到達眼睛時視作平行,如圖甲所示。

  (1)我們作上述推斷的前提是光在同一均勻物質(zhì)中是沿 傳播;

  (2)當物體遠離眼睛時,眼球中晶狀體的曲度會減小。圖乙表示物體在眼球中的不同成像情況,其中表示視覺正常的人觀看遠處物體的是 。

  四、課堂小結

  本節(jié)課我的收獲是:

  我的疑惑還有:

  五、達標檢測:

  1. 小樂用放大鏡看指紋時,覺得指紋的像太小,為使指紋的像大一些,正確的做法是( )

  A.眼睛和手指不動,讓放大鏡離手指稍近些

  B.眼睛和手指不動,讓放大鏡離手指稍遠些

  C.放大鏡和手指不動,讓眼睛離放大鏡稍近些

  D.放大鏡和手指不動,讓眼睛離放大鏡稍遠些

  2.如圖所示,將凸透鏡看作是眼睛的晶狀體,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視網(wǎng)膜,燭焰看作是眼睛觀察的物體。 拿一個近視眼鏡給“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現(xiàn)燭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視眼鏡則燭焰的像變得模糊。那么在拿走近視眼鏡后,下列操作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的是( )

  A.將光屏適當遠離凸透鏡

  B.將蠟燭適當遠離凸透鏡

  C.將光屏適當移近凸透鏡或?qū)⑾灎T適當移近凸透鏡

  D.同時將光屏和蠟燭適當遠離凸透鏡

  3. 一天,小聰告訴小亮,放大鏡不僅能把物體“放大”,還能把物體“縮小”!有些驚訝的小亮立刻找來一個放大鏡做起了實驗。他把放大鏡放到花朵前某一位置時,看到了如圖所示的花朵的正立放大虛像。接著他按小聰?shù)奶崾具M行了操作,終于看到了“縮小”的花朵。關于小亮看到“放大”花朵后的操作及他看到的“縮小”花朵,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小亮向靠近花朵的方向移動放大鏡,看到的是花朵的正立縮小虛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鏡與花朵之間

  B.小亮向靠近花朵的方向移動放大鏡,看到的是花朵的倒立縮小實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鏡與小亮眼睛之間

  C.小亮向遠離花朵的方向移動放大鏡,看到的是花朵的正立縮小虛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鏡與花朵之間

  D.小亮向遠離花朵的方向移動放大鏡,看到的是花朵的倒立縮小

  D.小亮向遠離花朵的方向移動放大鏡,看到的是花朵的倒立縮小

  4.小英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其中焦距為12cm的透鏡固定在光具座上,位于50cm刻度線處,光屏和點燃的蠟燭位于凸透鏡兩側(cè)。小英將蠟燭移至20cm刻度線處,移動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現(xiàn)了燭焰清晰的像,則該像是倒立、縮小的 像(選填“實”或“虛”)。小英將蠟燭移至40cm刻度線處時,她通過凸透鏡看到了燭焰的虛像,則該像是 、放大的像。(選填“倒立”或“正立”)

猜你喜歡:

1.初三物理全一冊教案有哪些

2.2017年初三中考物理復習教案

3.初中數(shù)學中考復習教案有哪些

4.初中數(shù)學復習習教學教案模板有哪些

5.初中數(shù)學中考總復習教案有哪些

3723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