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青少年犯罪的方式都有哪些
青少年,是最容易解除犯罪的年紀,因此,預防青少年犯罪是很有必要的。以下是由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預防青少年犯罪的方式,希望能幫到你們。
預防青少年犯罪的方式
1、對待青少年犯罪,要以預防、教育為主、懲戒為輔。針對不同年齡段青少年犯罪的特點,做好青少年犯罪的預防。提高家庭素質(zhì),營造良好的家庭的氛圍。孩子一出生,首先接觸的就是家庭環(huán)境,作為家庭環(huán)境的營造者的父母,要認真對待,引起重視,時刻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并不斷學習,提高素質(zhì)。做好孩子生活的榜樣,讓孩子從小就形成良好的習慣。對一個家庭來說,從小就培養(yǎng)了孩子良好的習慣,他的家庭教育就算是成功的。否則,孩子養(yǎng)成了許多不良的習慣,等他長大了才發(fā)現(xiàn),就晚了,所謂“江山易改,秉性難移”說的就是這個理。當然,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最主要的是要培養(yǎng)孩子學會尊重人,對人有禮貌,而這點卻恰恰讓我們許多父母給忽視的。試想,一個從來不懂得禮貌,又不會尊重別人的人,在生活中會得到別人的認可嗎?其次就是我們的父母也要不斷地學習,不要盲目營造“家庭民主”,要注意如何去愛孩子,要理解什么是對孩子真正的愛,特別是要及時糾正孩子的錯誤,多給孩子鼓勵。不放任,也不死板,既要讓孩子在家庭中感受到父母的溫愛,又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威嚴。這才是真正和諧、文明的家庭。
2、教師要與時俱進,改善育人方法,多贊頌美德,而教師懲戒學生的手段也不可少(不是指體罰),但要合理而適度。教師善于以身作則,通過個人良好的人格魅力影響學生。在教學上,可以模擬生活中的逆境、挫折進行教育。讓他們認識到人的一生會遇到很多挫折,關鍵在于自己如何正確地認識和對待它,任何時候不要超越人的“倫理底線”,要有戰(zhàn)勝挫折的勇氣與信心,以此培養(yǎng)青少年健康的性格。
3、學校要開設法制課程,加強對中小學生和教師的法制培訓教育。通過走出去(旁聽審判、聽取少年犯的反思)請進來(開法制講座、模擬法庭)等法制學習方式,增強學生法制意識。教育學生當自己遭遇不法侵害時,要及時向家長、教師匯報,要放寬心胸,有事不要深藏在心理,要說出來,要學會去跟別人溝通,不逞一時之能。增強自我防衛(wèi)能力和自我保護意識。
4、完善法制體系,構筑社會防線。應該說,我國現(xiàn)有的《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這些專門的法律法規(guī),在一定層面上不僅填補了因國外的《少年法》、《少年法庭法》所帶來的法制空白,也為我們?nèi)鐣紤撀男嘘P注青少年成長的義務提供了法律依據(jù),為青少年的成長應該有一個健康的氛圍提供了法律保障。但是現(xiàn)有法律、法規(guī)由于線條過粗,規(guī)定過于籠統(tǒng),操作起來難度較大。比如,我國《刑法》規(guī)定,因不滿16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人或監(jiān)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yǎng)。所謂必要的時候,有關解釋為家中無人管教,或者雖有人管教但確實管教不了,或者群眾反映強烈,堅決要求政府收容教養(yǎng)。這種規(guī)定顯然不利于實際操作。因此,許多未成年人家長和有識之士,呼吁有關部門要在進一步完善立法的基礎上,制定切實可行的防范措施,使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5、采用多種措施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外部環(huán)境。要進一步整治學校周邊環(huán)境,有關部門嚴格管理全市網(wǎng)吧和電子游戲室經(jīng)營場所,取締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黑網(wǎng)吧”;推廣一批內(nèi)容健康的網(wǎng)站,凈化青少年網(wǎng)上空間。公安機關可在學校附近設治安值勤室或報警點,加強校園周邊的巡邏;司法機關在審理青少年犯罪案件時充分利用庭審教育,引導青少年深挖犯罪根源,震憾他們的道德良心,促使認罪伏法。少年法庭應開展定期回訪,多方配合,尋求幫教辦法,鞏固審判成果。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1、不良動機是產(chǎn)生犯罪的一個重要原因。凡違背禁止性規(guī)范的動機均為不良動機,它可以誘發(fā)很多犯罪,成為犯罪人實施犯罪的內(nèi)在動力,如經(jīng)不住金錢誘惑的拜金主義會產(chǎn)生貪污、賄賂等犯罪,不勞而獲、不思進取、貪圖享受的享樂主義可以誘惑青少年去盜竊、搶劫,同態(tài)復仇的報復心理可以導致去殺害、傷害別人,不良氣習如賭博、吸毒等均可以引發(fā)大量刑事案件的發(fā)生。
2、青少年自身素質(zhì)不高,抵御能力差。由于文化素質(zhì)較低,分辨事非能力較差,其涉世的無知性、盲目性就很難應付來自社會各方面的影響,經(jīng)不起誘惑,很容易被別人拉攏、利用,或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義氣用事,不計后果等,從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3、文化糟粕的影響。一些“黃色”書刊的毒害,一些新聞媒體播放的暴力等影視制品的影響,也使得一些青少年效仿而犯罪。
4、婚姻、家庭的影響。一些青少年因戀愛、婚姻的不成功,造成與戀人或夫妻反目為仇,進行兇殺強奸等報復,有一些因父母感情不好或離異造成性格孤癖、內(nèi)向、不好交往、憎恨男性或女性等不正常心態(tài)導致犯罪,還有的因父母溺愛,不良影響(如賭博、吸毒等)失足犯罪。
5、學校教育的漏洞。當前,有些學校對青少年學生的思想和法制教育不夠,導致許多青少年學生缺乏正確的理想信念,不知什么是違法,什么是犯罪,缺乏普通的法律常識,頭腦中沒有辨別是非的標準,不懂法、不知法,也就談不上遵紀守法,這是導致青少年犯罪的又一個重要原因。
6、社會影響也是誘發(fā)青少年犯罪的一個原因。目前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很容易產(chǎn)生高消費意識盲目膨脹,追求物質(zhì)金錢的欲望及腐朽思想嚴重侵蝕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一時間拜金主義、享樂主義重新抬頭,經(jīng)濟收入的差距加大,造成了青少年心理上的不平衡,誘發(fā)青少年向往金錢物質(zhì),使得一些青少年為獲不義之財瘋狂作案。
青少年犯罪法律規(guī)定的處罰
我國在對青少年犯罪的刑罰處罰上的態(tài)度是從寬處理,只在一些特別嚴重的案件中才會采取刑罰措施。
刑法第十七條規(guī)定,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因不滿16周歲不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jiān)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yǎng)。
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對違法犯罪的青少年實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政策,真正體現(xiàn)《聯(lián)合國少年司法最低限度標準規(guī)則》提出的“既保護青少年的成長,又維護社會治安秩序”的精神,從體恤寬大,立足教育、感化、挽救出發(fā),探索對于人身危險性較小的青少年犯罪采用非刑罰化方式,也就是放棄刑罰,采取寬松的處分方式。非刑罰化處理就是有針對性地免除青少年犯罪人的刑事責任。
結合我國社會實際狀況和對青少年保護的有益經(jīng)驗以及司法實踐,非刑罰化處理的青少年犯罪包括:
1.犯罪情節(jié)輕微,按照刑法可以免予刑事處罰的。
2.按照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guī)定,可以作出不起訴決定的。
3.對于能夠適用緩刑條件的,可以擴大性作為相對不起訴處理,適用非刑罰化處理方法。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