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大學生法律意識
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培育是其全面發(fā)展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大學生法律意識有利于其樹立法制觀念,形成法律信仰,做到守法、用法、護法,規(guī)范自身行為,避免其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下面由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17大學生法律意識,希望大家喜歡。
2017大學生法律意識篇一
一、大學生法律意識的現(xiàn)狀
(一)大學生法律意識呈現(xiàn)出逐步增強的趨勢
隨著我國普法活動的大力開展,學校法制教育的持續(xù)進行,大學生的法律知識水平、法律意識已經(jīng)有了普遍的提高,用法、守法和維法行為也明顯增多,在自身權益受到侵犯時,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能夠運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在許多調查中都顯示采取法律途徑是解決糾紛的有效途徑。
(二)大學生法律意識存在的問題
1、缺乏應有法律的基礎知識,法律知識水平較低
我國目前除法律專業(yè)的大學生以外的非法律專業(yè)的大學生進行的法制教育主要是通過開設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公共課程,對法律基礎知識進行部分的講授,使學生在一定程度上對法律制度、法制建設有基本的框架性認識,但由于涉及的法律知識內容有限,課程的實際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學生對法律制度和法律建設往往只停留于感性認識層面,而無法上升到理性層面乃至在實踐中運用。
2、知行脫節(jié),淡于守法、用法
在我國高校都開有《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的課程,不少學校還設有有關法律內容的選修課,學生能夠通過老師的講授學到一定的法律知識。但是在實際生活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知行不一、知法但不守法用法的情況,當遇到?jīng)_突或問題時,往往是因頭腦過熱、失去理智而采取過激的行為,有時甚至是違法行為,最終造成嚴重的后果。
3、大學生違法犯罪現(xiàn)象日益增多
身處于“象牙塔”的學生們的生活并不像社會想象的那樣平靜和安寧。近年來,我國大學生的違法犯罪行為呈明顯的上升趨勢,其犯罪類型也正在向智能化、多樣化發(fā)展。從2002年的“傷熊事件”到“馬加爵”案,再到2010年的“李剛”案和“藥家鑫”案,使大學生犯罪問題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而這些背后的深層原因更值得大家關注和深思。
二、造成大學生法律意識缺失的原因
(一)學校原因。長期以來,學校對法制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大多只通過《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這門課對學生進行簡單、基礎的教育,更側重于進行法律知識的灌輸,缺乏以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為主的啟發(fā)式教學和實踐教學,對學生的測評哈停留在考試成績上。另外,由于許多教師在法律方面大多是“半路出家”,缺乏系統(tǒng)和專業(yè)的知識,以至于對學生的教育成果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
(二)家庭原因。家庭在大學生教育過程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但是由于各種原因家長的法律意識普遍不強,對法律的公正性和有效性產(chǎn)生懷疑,而習慣于靠群眾運動來解決國家和社會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同時,家長對學生的教育往往只注重智力教育而忽視了健康人格教育,特別是法律意識方面的培養(yǎng)和教育,使學生無法健康、平衡的發(fā)展和成長。
(三)社會原因。我國是擁有兩千多年封建社會歷史的國家,自給自足的小農(nóng)經(jīng)濟、高度集權的君主專制制度、天人合一和與人無爭、與世無爭的傳統(tǒng)文化觀念,至今還存在于社會觀念中,影響著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形成、鞏固和強化。同時,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立法上成績與不足同在,法律空白、法律體系內部的摩擦和沖突、法律規(guī)范缺乏可行性, 司法干預和司法腐敗現(xiàn)象時常出現(xiàn),使人們對法律效力的公正性產(chǎn)生質疑。
三、培養(yǎng)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對策
英格爾斯曾說:“再完美的現(xiàn)代制度和組織原則如果沒有其得以運營的社會根基和缺少賦予這些制度與組織原則以真實生命的現(xiàn)在心理基礎,也會變成一堆廢紙或導致畸形發(fā)展。”
(一)優(yōu)化社會法治環(huán)境。營造良好的社會法治氛圍,是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yǎng)的重要外部條件。社會要加強立法和提高立法質量,樹立起法律權威,使公民在認識和情感上對法律產(chǎn)生信仰感和依賴感;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要嚴格守法、公正司法,發(fā)揮自身的表率作用,實現(xiàn)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大眾傳媒的報道要始終堅持客觀。公正、及時準確的原則,并能夠利用自身優(yōu)勢加強法治宣傳教育,努力營造學法、知法、守法的良好社會環(huán)境。
(二)要充分發(fā)揮學校教育主渠道、主陣地的作用。要積極營造“依法治校”的氛圍,對學生的管理要始終堅持人人平等,各項程序要做到公開、公平、公正,以實踐法律的行為去影響大學生法律意識的養(yǎng)成。要充分發(fā)揮課堂教學在培養(yǎng)學生法律意識中的作用,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大學生的法制教育緊密結合,改進法律基礎課課堂教學、教學內容,充分發(fā)揮新媒體在大學生法律意識塑造方面的功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自我管理和約束的能力,自覺抵制各種錯誤思潮和違法行為。
(三)重視和完善家庭教育。家庭對于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形成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要通過多途徑增強家長的法律意識,并能夠以身作則,加強自身修養(yǎng),從正面對大學生進行教育,用自身的榜樣力量影響孩子,用潛移默化的方式對子女進行法律觀念和意識的教育。
總之,我國正處于發(fā)展的機遇期,要建立社會、學校、家庭一體的教育模式,充分利用社會的有效資源,發(fā)揮學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高度重視家庭教育的力量,從多方面幫助大學生培養(yǎng)和提高法律意識。
2017大學生法律意識篇二
1、我國大學生整體法律知識水平卻較低
當前我國大學生大都重視專業(yè)課,而對法律基礎課不予以重視,大多數(shù)學生重學分,輕實效,在這種思想的支配下,大學生不可能有扎實的法律基礎知識。而高校的《法律基礎》課學時有限,大學生在短時間內完成《法律概論》的內容是不可能的。
2、大學生法制觀念淡薄,誠信意識缺乏
考試作弊屢禁不止,“職業(yè)槍手”隨處可見。抄襲作業(yè)、論文,移花接木、假想實驗數(shù)據(jù),學術抄襲司空見慣。騙貸逃債/惡意欠費現(xiàn)象在許多高校普遍存在,所欠金額每年在遞增。為了在雙向選擇的就業(yè)競爭中找到好的歸宿,簡歷注水花樣百出。大學生中任意變更、撕毀就業(yè)合同的行為時有發(fā)生,就業(yè)時隨意違約,大學生就業(yè)遭遇誠信危機。
3、利用法律武器保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法制觀念淡薄
法律知識薄弱,易產(chǎn)生錯誤的觀點,部分大學生對法律的實現(xiàn)持懷疑、不信任的態(tài)度。大學生缺乏權利觀念,當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也不能積極主動地利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而是以消極的態(tài)度對待法律,甚至會放棄法律武器,采用報復的手段來討回“公道”,導致了違法犯罪的可能性。浙江大學的周一超刺殺公務員事件就是鮮活的案例。
4、高等院校呈現(xiàn)出逐年上升的違法犯罪現(xiàn)象
如2006 的“熊貓燒香”案就是大學生網(wǎng)絡犯罪的一個縮影。云南大學學生馬加爵殺人案,清華大學學生劉海洋潑熊事件和浙江大學的周一超刺殺公務員事件等都充分說明高等院校呈現(xiàn)出逐年上升的違法犯罪現(xiàn)象。
二、大學生法律意識淡薄的原因
1、受儒家非訟與人治思想的影響
中國歷史上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統(tǒng)治和強調等級觀念為主的儒家思想,使人治觀念在人們頭腦中根深蒂固。這種人治觀念過分強調權力、敬畏權勢,破壞了法律的尊嚴和權威,讓一些大學生置身于權大于法權力至上的傳統(tǒng)思想氛圍中,使大學生對法的信念產(chǎn)生動搖。這種權利意識淡薄的普遍現(xiàn)象也極大地影響和制約著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yǎng)。
2、受社會負面新聞事件的影響
現(xiàn)實生活中有法不依的現(xiàn)象和一些國家工職人員貪贓枉法、徇私舞弊、損害法律尊嚴、破壞法律公正,在廣大群眾和大學生中造成極其惡劣的影響,使其形成“有法無法一個樣”的法律虛無主義觀念。特別是一些司法人員包庇縱容罪犯、濫用職權、收受賄賂等司法腐敗行為導致大學生對司法公正的質疑,對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yǎng)產(chǎn)生極大的負面作用。
3、高校對法制教育的不重視
我國高校的法制教育普遍從屬于德育教育,“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培養(yǎng)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而且法制教育課程往往沒有貫穿始終,加上許多法律基礎課程的教師不是法律專業(yè)畢業(yè)的老師上課導致課堂教學效果不佳,致使法律教學流于形式,使法律課堂的教學效果大打折,也是影響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yǎng)的重要原因。
4、獨生子女后遺癥
獨生子女惟我獨尊,以自我為中心,心里承受能力差,一味追求高消費、貪圖享受、盲目攀比,一旦家里難以滿足時,便產(chǎn)生盜竊、詐騙等動機;追求新奇刺激,做出一些違背公序良俗甚至違法犯罪的事情。此外,在大學生中,打架斗毆、殺人傷害、強奸等案件中有30%的由大學生極強的報復心理引起。
三、增強大學生法律意識的措施
1、健全法律運行機制,增強大學生法律意識
大學生思想開放,時代感強,主觀上期望法治,關心國家法制建設,但世界觀還未完全成熟,易受外界環(huán)境影響,因此,立法、執(zhí)法、司法部門做到立法的民主化、科學化,執(zhí)法的程序化,守法的自覺化;大眾傳播媒體和各種社會力量應利用普法、守法、執(zhí)法和監(jiān)督法律實施的模范人物和典型事跡,進行生動的法制宣傳,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法制環(huán)境。
2、實行“依法治校”,營造良好的法制教育環(huán)境和氛圍
高等院校的管理應做到“依法治校”,“以法育人”。潛移默化地影響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形成和提高。首先,應從“依法治校”開始,“嚴格按照教育法律的原則與規(guī)定,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尊重學生人格,維護學生合法權益,形成符合法治精神的育人環(huán)境,不斷提高學校管理者、教師的法律素質,提高學校依法處理各種關系的能力”。高校在校規(guī)校紀方面應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可循”,在日常管理中,特別是對學生違規(guī)違紀的行為,要照章處理,決不因人而異、因人而改,為學生營造濃厚的法治氛圍,給學生樹立“有法可依,依法辦事”的榜樣,為培養(yǎng)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提供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
3、高校要重視學生法制教育
高校應當重視對大學生的法制教育,轉變法制教育觀念,增強《法律基礎》課的實效性,在教學目的、內容、方法等方面加強和改進《法律基礎》課,增強其實效性。高校法制教育要結合自身實際,獨立地、有計劃地、系統(tǒng)地開展法制教學,以此來增強大學生法律意識。
4、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法制教育實踐活動
法制教育實踐能夠鍛煉學生運用法律知識、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法制意識。如,校內開展主題班會、法律征文、知識競賽、模擬法庭、參加校內治安聯(lián)防等活動;走出校園,旁聽庭審、參觀監(jiān)獄和勞教所、到街道、集鎮(zhèn)開展法律咨詢、在“三下鄉(xiāng)”活動中組織法制教育小分隊深入農(nóng)村、社區(qū)、企業(yè)進行法律宣傳,普及法律知識;進行誠信、守法教育等,從而了解社會、服務社會。
2017大學生法律意識篇三
大學生是寶貴的人才資源,肩負著祖國未來現(xiàn)代化建設的任務,然而,由于絕大多數(shù)人自幼上學、很少接觸社會,在應試教育下,從學生到家長都只注重分數(shù),忽略素質教育,缺乏法律知識的學習,導致部分大學生雖然以優(yōu)異的成績進入高校,卻有許多人不知法、不懂法,有的甚至是法盲。因此,作為教書育人的高等學府,主導性培育和快速提升大學生的法律素養(yǎng)、法律意識,是其參與社會現(xiàn)代化進程和塑造“現(xiàn)代型人才”不可推卸的職責。
1 充分發(fā)揮學校課堂法律基礎知識教育的作用
健全的法律意識必須以一定的法律知識為基礎,課堂教學一直是學校教育的根本,也是高校向大學生傳播法律知識的主渠道,通過教師的講授學生們可以在短時間內接受大量的法律知識,因此發(fā)揮好法律基礎課的作用,對于培養(yǎng)大學生的法律意識顯得尤為重要。
1.1 了解憲法內容,樹立憲法的權威性
使學生明確憲法在我國法律體系中居于最高地位,國家權力必須來源于憲法和法律的明文規(guī)定,必須在憲法和法律和范圍內行使,公民義務也必須來源于憲法和法律的設定,任何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不得強迫他人履行法定范圍之外的義務。我們要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就必須確立憲法在國家生活和社會生活等一切重要領域處于至高無上的地位。
1.2 調動學生積極性,啟發(fā)學生主動思考
要讓學生成為課程的主體,由老師提出問題,鼓勵學生積極思考、開動腦筋并通過分析闡述自己的觀點,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師生之間也可以通過討論、辯論,在爭鳴中求同存異,這樣學生掌握的知識就會更為牢靠、更加深入。
1.3 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學以致用的原則
法律基礎課的教學不但要聯(lián)系社會實際,而且要聯(lián)系當代大學生的思想實際。比如在模擬法庭中,法官、律師、當事人、法警、書記員、觀眾等角色都由學生來扮演,讓學生在親身參與中體察到法庭的威嚴、對法官的尊重、訴訟的程序等等實踐知識;激勵更多的學生參與案件的分析,并從多種方案中,鑒別、篩選、產(chǎn)生最佳方案,從而使課堂的案例分析更加深入、實用,實現(xiàn)大學生在實踐中學法、在情景中體驗法、在現(xiàn)實中懂法和用法的積極效應。
2 營造良好的法制文化氛圍
2.1 為學生創(chuàng)造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環(huán)境
高校應堅持從“依法治校”開始,一切事情要做到有章可循、照章辦事,切實保障學生的權利。各項規(guī)章制度要體現(xiàn)“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精神,尤其是在學生普遍關注的學生德智體量化考核、評獎評優(yōu)、貧困生資助、學生干部的選拔等問題上,校方一定要按規(guī)定辦事、不因人而異,對違法違紀行為嚴肅處理。潛移默化地影響大學生現(xiàn)代法律意識的形成和提高。
2.2 為大學生營造濃厚的法治氛圍
高校應積極開展不同層次、不同程度的法律知識教育的專題講座和報告,定期邀請專家和學者來校為學生做法律知識的宣傳,把最新的法律信息及時傳達給學生,使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增加法律知識、樹立法律觀點、強化法制觀念,從而提高大學生法律意識水平,使大學校園形成一種學法、守法、用法的氛圍。
另外,形式靈活的校園法制文化活動能極大地激發(fā)學生對法律學習的熱情和興趣。比如:組織開展一些主題鮮明的法制演講、辯論賽、知識競賽,使學生在比賽的同時提高對法律的認識;組織學生收看法制節(jié)目,通過觀看典型案例的分析促進大學生現(xiàn)代法律意識的形成。
3 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大學生正處于青年時期,其生理和心理都在走向成熟但還沒有成熟。他們感情豐富,心理起伏大,易沖動,自控能力差;他們沒有走向社會卻渴望走向社會;他們缺乏社會閱歷和人生經(jīng)驗,但社會卻紛繁復雜。所以,如果沒有正確的引導,大學生很容易誤入歧途,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3]。
面對大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高校要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大學生人格健康發(fā)展。第一,要及時了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做好新生的心理測試,建立和科學利用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健全大學生心理健康危機預警機制;第二,培養(yǎng)健康人格,讓學生們掌握心理調適的基本方法,通過正當方式來減輕心理負擔,培養(yǎng)堅強的意志力、穩(wěn)定的情緒、樂觀向上的進取精神,堅決抵制各種不良風氣,以提高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增強法制觀念,維護自身合法權益,預防和減少悲劇的發(fā)生;第三,通過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知識講座和心理咨詢服務,使大學生了解基本的心理衛(wèi)生知識,對心理有問題的學生應及時對其進行疏導和糾正,并時常關注,為學生做好心理健康服務工作,幫助大學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
4 加強大學生勞動權益自我保護的教育
目前,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做兼職,這樣一來可以提高自己的社會實踐能力,為畢業(yè)后的就業(yè)增添砝碼;二來可以獲取一些生活費用,減輕家庭負擔。然而,社會上一些非法中介和用人單位利用大學生做兼職工作心情急切、社會經(jīng)驗少、缺乏自我保護和維權意識的特點,騙取大學生錢財,甚至導致大學生受到傷害的事件時有發(fā)生。
針對上述情況,一方面,高校應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一些與他們自身權益密切相關的法律知識,找工作前先認真學習《勞動法》、《民法》和《合同法》等相關法律法規(guī),面對紛繁復雜的求職市場保持清醒的頭腦,提高自我保護能力,防止上當受騙。另一方面,多開展“大學生求職就業(yè)維權”講座,通過講座,使大學生知法懂法,了解自己在求職過程中,應該享有什么樣的勞動權益,在權利受到侵害時,可以通過什么樣的法律途徑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同時也為將來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中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做好準備[4]。
培養(yǎng)大學生法律意識是幫助和引導青年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一個重要途徑,也是我們教育工作者應高度重視的內容,因此,高校應堅持不懈地將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yǎng)貫穿于大學生教育始終。
看過“2017大學生法律意識”的人還看了:
2017大學生法律意識
上一篇:法律的定義和特點